儿童本位:幼儿园区域游戏教学的优化

2024-05-08 12:56张华
新教育·科研 2024年4期
关键词:儿童本位区域游戏

张华

【摘要】幼儿的学习是在一日活动和游戏中进行的,幼儿的学习特点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区域游戏是幼儿自主游戏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游戏环境,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包括认知、社交、情感、语言、运动等方面。

【关键词】儿童本位;区域游戏;大班美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中国刺绣拥有悠久的历史,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展现了浓厚的中华文化和独特的民族特色。将刺绣作为教育资源应用于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有助于让幼儿感受民间艺术之美,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并养成了他们认真、细致地完成任务的良好习惯。

一、捕捉幼儿游戏兴趣,关注区域游戏的发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尔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举例来说,大班美术区域游戏“陌上花开‘绣”就源于一个偶发事件。在国庆小长假后,孩子兴奋地向大家介绍他们的假期旅行经历。甜甜穿着一件特殊的衣服,衣服上精美的花纹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当同伴们满怀好奇地观看时,甜甜也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了自己在苏州的见闻和对苏绣的了解。介于幼儿对此的浓厚兴趣,教师迅速采取了行动,以此为契机,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他们对刺绣艺术的观点和感受,为幼儿创造了讨论和欣赏刺绣的机会。同时,教师还置办了一些成品刺绣和简单的卡通图案供幼儿欣赏,让他们感知到刺绣的花纹多样、颜色丰富,以及观察不同的绣法。实际上,教师最初并没有计划让幼儿在美术区进行刺绣,因为对于幼儿来说,刺绣具有一定的难度。正是在这次偶然的谈话中,教师及时捕捉幼儿对刺绣的浓厚兴趣,为幼儿和刺绣之间的精彩故事拉开了帷幕。

其次,当幼儿遇到新的问题,他们会主动获取新经验,此时的教师应该支持和肯定他们的自由探索行为。例如在本次游戏活动中,教师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帮助幼儿克服“穿引”这一刺绣技能。豆豆是第一个来到美术区的孩子,她先是仔细观察了刺绣图解,然后试图将线穿过布再穿回来。当她成功地完成了这个动作时,豆豆兴奋地喊了出来。然而,当她拉紧线时,布却皱了起来,线也打了结。“看来我要把线拉直才能再穿过来!”豆豆意识到自己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这样,在教师的鼓励下,“穿针引线”取得了良好的开端。

二、关注幼儿经验生发,促进区域游戏的发展

1.立足已有经验,提问引发

幼儿的学习成果是否能通过班级区域游戏得以体现,主要取决于教师能否巧妙地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将其作为学习的基础。在美工区域游戏中,幼儿对于“刺绣”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在游戏过程中获得了与“穿引”相关的经验和技能。在整理环节中,七七向老师报告说:“小朋友把线随便放在里面,现在线都缠在一起,打不开了。”教师很快将这个新的问题转抛给了幼儿:“大家一起想想,该怎么办?”幼儿思考了一下,说:“我看到我奶奶都会把线绕在手指头上,变成一个圆球!”这引发了幼儿在游戏中面临的新挑战—如何绕线。随后,幼儿开始为绕线问题而苦恼。教师引导他们回忆生活中可以帮助他们绕线的工具。东东说:“我妈妈做缝纫,我看她把线绕在一个长长的线圈上,像一个圆柱体。”天天说:“我知道了,卷纸里的纸芯也是圆柱体。”轩轩兴奋地表示:“我在美工室看到了卷纸芯,我们可以试试!”就这样,孩子主动去材料室拿来了“纸卷芯”。教师也在美工区添置了线圈、纸板等有利于绕线的多种辅助材料,鼓励幼儿积极尝试,学着自主解决问题。

通过这一过程,幼儿利用已有经验不断反思创新,链接新事物以获取新经验。教师积极肯定幼儿的想法,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材料和环境,幼儿在自主解决问题中,不仅获得了游戏乐趣,还获得了新的学习经验。

2.鼓励同伴互助,共同探索

在区域游戏中,适宜的同伴合作,互助学习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游戏的深入发展,幼儿在沟通交流中,会从同伴的失败中获取经验教训,也能从同伴的成功中获方法技巧。与此同时,他们在游戏中遇到的难题困惑,也可以通过和同伴的经验互换,重新梳理经验突破瓶颈,向游戏的更深处探索。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教师为他们提供了一些简单的图形,主要让幼儿练习如何运针。此外,教师还在谈话环節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游戏中获得的新经验,促进了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合作。

三、着眼班级区域游戏,丰富幼儿实践经验的习得

在班级美术区域游戏“陌上花开‘绣”的推进中,可以明显观察到,游戏的内容完全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的发展方向也会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不断变化。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当倾听者和观察者的角色,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材料和环境,并以问题导向的方式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支持。

1.树正确念,学习倾听与观察

在本次游戏活动中,教师多次将问题转交给幼儿自己,以支持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活动。班级区域游戏的开展应以儿童为中心,考虑他们的兴趣和需求,与他们的年龄特点相匹配。教师应该保持冷静并仔细思考,不急于引导,给予幼儿自主探索的时间和机会。例如,在幼儿美工区域进行刺绣游戏时,如果幼儿遇到困难,教师不应急于回答告知幼儿可以怎么做,或者直接组织集体教学活动,而应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尝试。比如本次活动中幼儿碰到“绕线”困难时,教师通过引导他们回顾已有经验,鼓励幼儿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伴交流共同商量最佳的解决方案。众所周知,学会等待、倾听和观察,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将教育理念付诸实践是一个需要长期实践和探索的过程。教师需要反复思考和总结经验,才能将教育理念内化并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通过抓住偶发事件的教育契机,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2.从兴趣出发,抓住契机追问

在美工区刺绣游戏中,教师抓住契机进行追问,激发了幼儿的思考和创造力,以丰富游戏的内容和拓展幼儿的学习。例如当幼儿将刺绣作品堆积在美工区时,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将刺绣作品在其他区域中应用,以实现区域之间的融合。有的幼儿建议将刺绣作品用于表演区的服装和发饰制作,展示出个性和创造力;有的幼儿认为可以利用刺绣作品进行再装饰,创造出独特的美感,用于装饰教室的其他区域;还有的幼儿提出将刺绣作品包装好,作为美丽的礼物送给喜欢的人,展现出关爱和分享的价值观。

通过抓住契机和追问的方式,教师促进了幼儿的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他们不仅在游戏中体验到刺绣的乐趣,还学会了灵活运用创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种引导也促进了区域之间的融合与协作,使幼儿能够在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中发展自己的技能和兴趣。

3.以儿童本位,促进领域融合

儿童本位取向的班级区域游戏通常会侧重于幼儿的兴趣领域。然而,教师在设计和引导这样的游戏时,应该将不同领域的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通过利用游戏的内容作为媒介,教师可以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整合与发展。例如,在美工区刺绣游戏中,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刺绣作品的多种用途,并将其引导到其他区域,如表演区或语言区。这样可以将刺绣作品应用于其他领域,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此外,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与刺绣相关的图书、音乐和舞蹈等资源,引导幼儿在多个领域进行探索。例如,通过阅读有关刺绣的图书,幼儿可以同时学习文字、语言和刺绣的文化背景。通过对音乐和舞蹈的探索,幼儿可以将刺绣与艺术表达、音乐节奏等领域联系起来。通过整合和发展多个领域,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更加全面和综合的认知框架。这样的综合学习体验可以促进幼儿的多元智能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引导班级区域游戏时,应该注重整合不同领域的学习,并充分利用游戏的内容将这些领域有机地融合起来。这样可以推动幼儿的整体发展,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并培养跨领域思维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苗苗.幼儿区域游戏活动“组织”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3(18).

猜你喜欢
儿童本位区域游戏
综合主题课程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游戏内容和材料的创新设计
童话主题背景下区域游戏同步跟进策略探研
语言艺术化
利用乡土资源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质量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班级区域游戏创建的新思路
呼唤和谐的儿童本位观
“好玩”的教育
浅议班级课程与主题环境区域的整合
儿童本位,让儿童诗教学更高效
儿童本位,让语文课堂智趣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