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传奇馆”非遗文化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2024-05-08 12:56汤雯雯
新教育·科研 2024年4期

汤雯雯

【摘要】在学校内建立非遗博物馆,用多元的方式开展非遗实践课程,让无边界、无距离的学习为学生成长发展赋能。“扬州八怪传奇馆”非遗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旨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扬州八怪非遗课程;任务式学习

“扬州八怪传奇故事”是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瑰宝,应当世世代代被人民传承与弘扬。“非遗”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资源,学校积极开发建构“非遗文化课程”,组织学生开展场景式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

一、空间布置:非遗课程场景式学习的领地

扬州八怪书画园就是我校综合楼前的一处八怪文化交流的模拟情境。竹林草地上,八怪人物的石刻雕像或坐或站,或思或论,仿佛穿越了时间的阻隔,在校园里进行书画文化的交流。他们周围散落分布的是书法的石碑、篆刻,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

“扬州八怪传奇馆”的门厅采用落地玻璃,玄关处是裸眼VR技术为大家呈现扬州八怪产生的时代背景。博物馆的四面墙壁上布展“扬州八怪”的传奇故事,这就是“八怪”故事场景区。有人的故事、画的故事、书的故事、印的故事……这些故事丰富多彩:有体现人物个性的,有关心民间疾苦的,有展现生活情趣的,有地方文化传承的……有一幅画作里隐藏的故事,有一幅书法作品背后的故事,还有一首诗词蕴含的故事……“八怪”故事场景多以图、文、音像结合等多种方式呈现,让学生沉浸其中,充分浸润在八怪文化中。

八怪艺术作品区是以陈列柜的形式,分为两块,一块用于陈列“扬州八怪”的一些经典的、代表性的书画作品,以及八怪人物使用的物件仿制品等;一块用于展示学校教师、学生的书画作品。区域空间内利用文化实物展示、虚拟交互体验、多媒体技术等方式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方便学生在此开展学习活动。

诗书画印体验区是实践体验“扬州八怪”的艺术创作的区域。“扬州八怪”不仅在书画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还创作了许多的诗词。“诗”的体验是以触摸屏闯关的形式,让学生根据电脑提示背诵“揚州八怪”的相关诗词,闯关成功将得到不同级别的奖品,如:“八怪”的书签、“八怪”的折扇、“八怪”的真迹拓本等。“书”的体验是让学生观察“八怪”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发现“八怪”之“怪”。

学生互动小剧场里面设置有可活动桌椅、展示架、磁性玻璃白版、多媒体设施等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日常循环播放学校的“扬州八怪传奇人物故事”微课程包、“扬州八怪”的歌曲、“扬州八怪”的评话等,学生可分批观赏。课程开始后会定期组织学生走上互动区的小剧场进行讲故事、演情境、编绘本、诵品质等以“八怪”为主题的交流活动。

二、思维架构:非遗课程任务式学习的深度

“扬州八怪传奇馆”非遗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生活化的课程,也是一种跨学科的课程,具有极强的生活性与综合性的实践活动课程,该课程建构与实施的根本价值在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将其精髓融入到学生的现代生活中,通过现代的科技的方式弘扬出去。“校园博物馆”是基于“扬州八怪传奇馆”的“非遗课程”之一,博物馆的建设既是一个主题活动项目,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课程实施形态,一种课程实施理念。该课程的建设与实践,意在为学生创建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引领学生从场馆中组织内容开展有意义的深度学习,重在引导学生感受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会审美,彰显个性,创新设计。

任务是学习的载体,也是学习的动力,任务具有驱动作用,真实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能够驱动学生学习,能够引起学生的深度学习。“任务驱动”是一种高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通过创设具体的任务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情境中解决问题,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问题的解决,并获得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发展。学校基于“任务驱动”理念实施“扬州八怪传奇馆”非遗课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情趣,点燃学生思维,引出学习任务,引领学生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学生渴望被看见,学习需要可视化。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当坚持可视化原则,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生思维、学习成果等一切活动因素尽量以视觉形式呈现,这样不仅能够增强活动的直观性和体验性,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够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可视化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实践活动效率。

多元的评价开放、共享、交融。学生深度学习后,将学生的个性化的展示在博物馆内或者微信、微博、抖音等非遗文化交流平台,展示形式丰富多样,有作品呈现、现场演唱、课本剧表演、小组合作探究资料等,学生、教师能够通过多种丰富的载体看到一个更大的活动全景,做出综合、全面的评价,可以说“扬州八怪传奇馆”非遗课程实践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共享和交互的评价空间。

三、关键要素:非遗课程体悟式学习的内驱

作为一所书法特色学校,学校向来在非遗文化传承教育领域具有深厚的底蕴。在这丰富的文脉基础上,如何生长出具有新特的非遗课程教育之果呢?那就是非遗课程的落实。

“八怪文化”德育课程。扬州八怪人物之所以被世人视为“怪”,是因为他们标新立异、清新狂放的做派。汪士慎以其在八人中最年长,位列“扬州八怪”之首。他的怪在于“人”。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的扬州,居然羞于言商,羞于卖画,自持一份清贫,自赏一份清高,独居陋巷,为艺术而艺术。扬州八怪中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之处,带领学生学习校本课程,从八怪的人物故事、书画作品入手,去品悟他们的精神,学习其精髓之处。

“八怪”书画技法赏析课程“扬州八怪”书作的特点是以画入书、以印入书,该课程以笔法、字法、章法乃至墨法等为切口,力图引导学生突破正统书学的规范桎梏,提高学生的书法技法表现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艺术素养。艺术的核心价值就是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对文化的认识、思考和理解。开设八怪书画赏析课程,引领学生畅游在八怪名人的书画作品中,教给学生欣赏、鉴赏的能力。让“扬州八怪”走进学生的课堂,从而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高雅的品位和专精的学习、工作境界。

“八怪文化”实践体验课程。“扬州八怪传奇馆”建成后,可以成立学生为主的扬州八怪文化研究小组,让学生走进校园博物馆,或者走出校园参观扬州双博馆八怪展区、扬州八怪纪念馆、罗聘纪念馆、天宁寺八怪文化展馆等,研究八怪故事、书画特点、名言金句等,形成报告,做出成果,展览于校园博物馆内。

四、基本样态:非遗课程传承式学习的经历

非遗课程,是在美好的发展教育理念下建构与实施的。“扬州八怪传奇馆”课程是一种基于文化的学习情境,呈现“扬州八怪文化”留给后人的文化价值。“扬州八怪传奇馆”非遗课程的实施是立体的、多元的,学生在愉悦的氛围、美好的情境、驱动的任务中展开传承式学习。

任务驱动式学习,是非遗课程实施的重要路径,也是非遗实践活动开展的有效策略。教师将任务融入形象具体的生活场景,诱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任务,驱动探究,引导学生展开积极思维,自主探寻问题解决的思路与方法,应用综合知识、方法、能力去完成学习任务。例:五(4)班学生通过班级投票选定了八怪人物—郑板桥故事的任务主线。开始设计任务具体的子任务,并在小组内各自申领任务,建立家校合作,建成“寻板桥赞竹魂”任务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喜爱的人物,经历一系列深度的考察、探究、记录、创作的研究性学习过程,最终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陈列在博物馆里,并在小剧场公演了课本剧“难得糊涂”,这样的一个学习经历相信学生终身难忘。

学生研究扬州八怪传奇故事后,怎样去弘扬传统文化,将鲜为人知的扬州八怪传奇故事传承下去呢?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前期考察探究、收集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创意设计,用现代的展现方式呈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可以采取“八怪文化”会展的形式,让学生有创意地通过石头画八怪、临摹八怪书画作品、八怪泥塑、八怪文化微视频展播等艺术形式来弘扬。可以给学生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让学生担任“扬州八怪传奇馆”的“讲解员”“服务员”“管理员”“信息宣传员”等角色,让学生经历丰富的角色体验和人生历练,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和品格。

“非遗”如同文化的“种子”,记忆的“种子”,“校园博物馆”就是孕育这颗“种子”的沃土,让“种子”在这样的沃土中萌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谢金土.“儿童模拟博物馆”活动项目的设计与实施[J].新课程研究,2020(10).

[2]沈志勇.印第安納波利斯儿童博物馆的场景式项目学习[J].STEM研究,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