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遥远的古冬玲》

2024-05-09 02:00叶兆言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24年4期
关键词:叶兆言城里人鸿沟

《遥远的古冬玲》写得比较轻松,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刚写完一部长篇。写长篇是力气活,好坏先不说,光是一个弄完,就会有很多回忆中的恐怖。日复一日,没完没了,写过长篇的人,都会有这种体会。写完了长篇,苦尽甘来,再写别的东西,任督二脉仿佛被打通,干什么都会觉得容易。

我在江阴农村待过两年,当时的江南特别落后,没有电,猪养在家里,一点都不现代化。那时候还是个小孩子,还在上小学,说印象深刻可以,说印象模糊也可以。反正有两年多的时间,环境造人,觉得自己已经完全蜕变成了一个地道的农村孩子。

从那时候开始,我有了一个农村孩子的目光,这就是羡慕城里来的知青。这个目光与后来的知青小说,多少有些格格不入。知青小说中,有相当一部分,或者说绝大部分,都是城里人的目光,难免是公子小姐落难,在体验乡间的芸芸众生。

农村的孩子对知青只有羡慕,不止是孩子,农村的年轻人,不年轻的中年人,对知青都是刮目相看。很多年里,中国有一个巨大的差别,这就是城市和农村的天壤之别。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在中国的近现代,也会有城乡差别,有城与乡字眼上的不同,但是,只有在特定的几十年里,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这种人与人的差别,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遥远的古冬玲》本来只是想写写这种差别,想重温一下已消失的鸿沟,结果却发现,因为写,又遭遇到了新的沟壑。原来“城里”不过是个概念,乡下人梦想着成为城里人,一旦理想实现,也成为了城里人, 才发现人与人还是不同,还是不一样。农村人变成城里人,解决不了问题,落后变成现代化,同样还是解决不了问题。

写小说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写了,并不意味著我们就会弄明白。对于写小说的人来说,有些事情是弄不明白的,因为弄不明白,所以我们喜欢一本正经琢磨,连篇累牍地写小说。

2024年3月4日  三汊河

叶兆言,1957年出生,南京人。1974年高中毕业,进工厂当过四年钳工。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80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八卷本《叶兆言中篇小说系列》,五卷本《叶兆言短篇小说编年》,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煞》《别人的爱情》《没有玻璃的花房》《我们的心多么顽固》《很久以来》《刻骨铭心》《仪凤之门》,散文集《流浪之夜》《旧影秦淮》《叶兆言绝妙小品文》《叶兆言散文》《杂花生树》《陈年旧事》《南京传》等。

猜你喜欢
叶兆言城里人鸿沟
秦淮河畔、古城墙下,叶兆言《南京传》南京首发
婚姻不是用来填补鸿沟的
城里人
叶兆言教子:“学无先后,达者为师”
在全球,每两个人中就一个“城里人”
鸿沟为界
真实:作文难以逾越的鸿沟吗?
让学生都跨过说话的“鸿沟”
叶兆言:无意中走进雷区
网友叶兆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