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属于文学的部分

2024-05-09 02:00薛舒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24年4期
关键词:围观者窗台谎言

先说《北窗》的灵感起源,在我的儿子还是一名小学生时,偶尔发现他对我撒谎,是否要当场揭穿并及时教育他,我总会犹豫不决。大多时候,我一边担忧着,一边质问自己:你小时候有没有对父母撒过谎?有!你有没有因此而变成一个坏人?当然没有!好吧,那就放过儿子,就像当年我的父母放过我。虽然他们只是因为忙于生计而无暇考证我是否撒谎,抑或没有多余的精力来管教我,甚至,他们早已发现我撒谎的端倪,只是大心脏让他们习惯于放过我。

多年以后的今天,那个小时候也许撒过很多次谎的孩子,已经大学本硕毕业,成为一名央企科技工程师。他没有变成坏孩子,这当然不能归功于当年我替他缝合了几次谎言。但我愿意相信,有时候谎言不被揭穿,很有可能是一次对尊严的救赎。当然,这么说的时候,我的内心依然充满了侥幸与后怕。

自古以来,谎言总是成为我们生活中无法避免的部分。我们说谎,为了保护他人,保护自己,或是为了隐藏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当谎言从我们嘴里说出,我们是不是该质疑自己的德行?事实上,这早已是千百年来哲学家们最普遍的思考,《理想国》中,柏拉图就通过苏格拉底的嘴,雄辩地说出了关于“高贵的谎言”的理论:我们必须把真实看得高于一切,虚假对于神明毫无用处,但对于凡人,作为一种药物,还是有用的,那么显然,我们应该把药物留给医生,一般人一概不准碰它。

好吧,有生活,就有哲学。问题在于,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是那个有能力掌握“虚假”这种药物的医生。这才是真正的难题,用评论家汪政先生的话说:人类自古就有两种传统,也有两种言说方式,一是诚实的,一是虚伪的,一是真话,一是谎言,一是揭明,一是隐藏……抽象地看,这两种传统与方式都非关善恶,它们都可能缘于良善,也都可以带来恶果。

说一则网上读到的八卦新闻:一女子欲跳楼,在窗台外悬挂多时,楼下围观者无数。正当人们朝“轻生者”高喊劝阻时,对街小区某栋高层突然跃下一人,当场死亡。围观者迅速集体移至对街,二十分钟后,有人再次想起适才的“轻生”女子,转身过街,抬头,发现窗台外已无人悬挂。八卦新闻至此结束,没有后续。

有时候,赴死之人并非真的想死,他(她)只是在寻求一条能够自洽的生路。这个故事,与谎言、缄默,抑或德行的关系并不直接,而我愿意认为,它是生活中更属于文学的那一部分。

薛舒,小说家。著有小说集《成人记》,长篇小说《残镇》,长篇非虚构《远去的人》等近二十部书籍。作品曾获《人民文学》奖、《中国作家》奖、《上海文學》奖、《北京文学》优秀作品奖、《长江文艺》双年奖等,多次入选《收获》文学榜、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年度排行榜、城市文学排行榜等。部分小说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波兰文、葡萄牙文、丹麦文发表或出版。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猜你喜欢
围观者窗台谎言
现实(外一首)
创意谎言
空椅子
爬窗台
今夜窗台月光晶莹
《窗台》油画 史华璐
围观者与行动派
真实的谎言
谎言
窗台下的紫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