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党史红色资源融入高校“三全育人”路径探析

2024-05-09 16:55李微微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吉林省党史

李微微

(吉林体育学院党委宣传部,吉林长春 130022)

当前,全国各高校正在持续推进“三全育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综合改革。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会时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1]这为高校将党史红色资源融入“三全育人”指明了方向。吉林省各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地,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挖掘吉林省党史红色资源,努力探索将吉林省党史红色资源融入高校“三全育人”的有效路径,让吉林省党史红色资源这一“活教材”在吉林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发挥重要精神支撑,对于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精神,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吉林省党史红色资源概况

吉林省作为东北抗联的创建地、东北解放战争的发起地和抗美援朝的后援地,在抗日战争期间,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无数东北抗联先烈为了民族的解放,饮冰卧雪、抛头颅洒热血,与凶残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白山松水间留下了无数战斗过的遗迹。在解放战争期间,在四保临江、四战四平、三下江南这一系列战役中,书写了无数气壮山河的故事,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无数英雄儿女唱着嘹亮的军歌跨过鸭绿江,从吉林省这片红色热土上出发,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给予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以迎头痛击,“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进一步巩固了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90多年来,留在吉林省白山松水间的那一抹抹红色的印记,永远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跨越时空的宝贵的革命战斗精神历久弥新,激励一代又一代后人不忘初心、奋勇前行。

吉林省党史红色教育资源是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实践中,在吉林省这片革命热土上形成的物质形态与精神形态方面的红色文化成果。物质形态类型的红色文化成果主要包括烈士陵园、党史馆、纪念馆、革命博物馆、革命遗迹等,精神形态类型的红色文化成果主要包括东北抗联精神、东北革命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东北革命时期的重要语录等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吉林省现有革命旧址269处、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70 余家、烈士纪念设施541处、革命历史类纪念馆(博物馆)28家、馆藏革命文物6 000余件(含珍贵文物724件)。[2]在2023年公布的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名单中,吉林省有杨靖宇烈士陵园、白城烈士陵园、“四保临江”烈士陵园、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园、梅河口烈士陵园、四平烈士陵园、敦化烈士陵园、延边烈士陵园、长春烈士陵园9处烈士纪念设施入选。[3]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14 年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艰苦斗争中形成的,以“勇赴国难、自觉担当、顽强苦斗、舍生取义、团结御侮”[4]为主要内涵,是东北抗联将士崇高精神风貌和高尚思想品格的集中体现。[4]东北抗联精神是吉林省党史中最应大力弘扬的革命精神,要用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来教育大学生发扬红色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东北革命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有东北抗联题材的电视剧《铁骨忠魂》、解放战争题材电视剧《父亲的战争》(原名四战四平)、新中国工业奠基和民族汽车品牌振兴发展题材的电视剧《红旗漫道》,党史题材的纪录片《百年红星耀吉林》、东北抗联党建题材纪录片《信仰的光芒》,抗战历史广播评书《冯占海传奇》、电视纪录片《老兵口述史》,话剧《白山红雪》、吉剧《江姐》、京剧《杨靖宇》、歌舞剧《郑律成》、交响乐《杨靖宇将军颂》等。东北革命时期的重要语录包括东北抗联将领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名言警句,以及后人对其事迹进行理论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等。革命纪念馆、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各种影视作品、图书中的红色故事,这些党史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英勇顽强、敢于斗争、舍生忘死、百折不挠、爱国为民、敬业奉献等丰富精神内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三全育人”的优质教材,对于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培养大学生的高尚人格、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滋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具有重要价值。

二、吉林省党史红色资源融入高校“三全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吉林省党史红色资源与吉林省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有机融合不够

2019 年以来,以吉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关于公布吉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及试点院系的通知》为标志,吉林省高校“三全育人”工作全面展开。但经与省内部分高校宣传部门相关人员以及身边的学生就吉林省党史红色资源融入“三全育人”工作进行座谈交流,梳理了当前吉林省党史红色资源融入高校“三全育人”的现状发现,省内部分高校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方案的制定中,对于利用吉林省党史红色资源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有针对性的顶层设计,导致“三全育人”工作未能做到与吉林省党史红色资源有机融合,从而影响了吉林省党史红色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二)高校师生对党史红色资源融入“三全育人”的认知有待提升

高校党员干部、教师对吉林省党史红色文化、红色资源缺少翔实的了解,利用吉林省党史红色资源进行教学的意识不强。吉林省高校除了部分学生干部,大部分普通学生缺少到吉林省红色教育基地接受实践教育的经历,对吉林省红色文化在思想上认识不够。另外,个别思政课程由于内容枯燥、教学方法缺少吸引力,导致教育效果不佳,致使学生对吉林省红色文化认同感不高。

(三)吉林省党史红色资源在高校“三全育人”工作中影响力不足

吉林省党史红色资源在高校“三全育人”工作中的影响力不足,主要表现为高校还没有编写专门的吉林省党史红色文化的教材;部分学校的思政课程还未将吉林省红色文化作为必修或选修课程;各基层党组织还未将吉林省红色文化有机融入到学生党支部日常活动中;在校园文化氛围营造方面,加强吉林省党史红色文化宣传方面手段还不丰富,未形成常态化,这些都对提升吉林省党史红色资源在高校的影响力形成制约。

(四)吉林省党史红色资源高校宣介队伍人员和能力存在短板

高校红色文化宣介队伍的主体包括思政课教师、党员干部、辅导员。他们或通过思政课,或通过学生党支部“三会一课”、团支部活动,或通过班会、社会实践等形式将红色文化融入“三全育人”工作中。但由于这支队伍未经过吉林省党史红色资源分布情况的系统学习与培训,对吉林省省情特别是红色文化整体掌握不具体、不翔实,宣介内容仅限于网络和书本上的知识,宣介内容缺少感染力和吸引力,并且他们工作繁忙,时间精力有限,影响了吉林党史红色资源融入“三全育人”的效果。

三、吉林省党史红色资源融入高校“三全育人”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顶层设计,把吉林省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的各个环节

红色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与马克思主义有机融合。其中包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民族精神与革命情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素材。吉林省的高校要充分发挥吉林省党史红色资源的地域优势,要全方位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和人才培养体系之中。高校要加强顶层设计,在制定“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方案时,有计划地把吉林省党史红色文化教育融入“三全育人”的各个环节,切实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如,要把吉林党史红色文化融入课程育人计划,建立健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充分挖掘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与吉林党史红色文化的契合点。要将吉林党史红色文化融入网络育人计划,利用传统节日和革命纪念日,在网络上开展吉林党史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加强网络红色意识教育引导,强化大学生红色记忆,传承红色文化基因。要将吉林省党史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计划,促进红色文化和校园文化的有效结合,运用各种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大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领悟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

(二)提升吉林省党史红色资源育人的认知导向

充分发挥吉林省党史红色资源育人功能,需要不断提升高校师生用吉林省党史红色资源育人的认知导向。一是要提升高校党员干部、教师对吉林省党史红色文化、红色资源的认知。常态化组织学校党员干部、思政课教师等接受吉林省党史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到吉林省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对吉林省党史红色资源做到了解、熟知并掌握,从而不断提升利用吉林党史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提升大学生对吉林党史红色文化的认知。建议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中单列吉林省党史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内容,分期分批组织大学生到吉林省红色教育基地接受实践教育,力争做到对省内大学生党史红色文化教育全覆盖。三是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提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吸引力,帮助大学生将吉林省党史红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大学生对红色资源的认同感。四是充分发挥专家和校内师生宣讲团的作用。邀请校内外吉林党史宣讲团成员或英雄人物到校为师生做专题报告,提高大学生对吉林省党史资源的熟知度和关注度。

(三)多措并举提升吉林省党史红色资源在高校“三全育人”工作中影响力

一是编写吉林省党史红色资源育人教材,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育人的价值元素。教材是高校“三全育人”的重要载体,在红色文化育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吉林人民出版社先后策划并出版了《中国共产党在吉林的100 年》《东北抗日联军史》《杨靖宇传》《通化抗联故事选》《东北抗联歌谣》《东北抗战英烈家书》和吉林红色标识系列丛书等一批红色题材的书籍。[5]这些都为高校编写吉林省党史红色资源育人教材提供了内容借鉴和方向指引。高校要组织人员力量,借鉴以上图书,结合实际编写吉林省党史红色教材,并将其应用于思政课堂教学、新生入学教育、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领悟吉林省党史红色文化内涵,更好地激发其文化自觉、增强其文化自信。二是将吉林省党史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在思政课程中单列课程计划,或结合课程实际,分类梳理关联性和匹配度较高的、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吉林省党史案例,制作以吉林省党史红色资源为主题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课件,并使之有机融入思政课堂教学。同时,要深入挖掘各类专业课程蕴含的红色元素,有意识地在整体课程设计上融入吉林省党史红色资源教育内容,发挥好所有课程的“守渠”和育人功能。三是将吉林省党史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党支部“三会一课”活动。在支部的党课和集体理论学习活动中,专设吉林省党史红色文化专题和学习内容,通过讲述和集体学习吉林省党史、“三地三摇篮”的由来、分享东北抗联英烈故事、观看《杨靖宇》红色影片等,增加学生党员对吉林省党史红色资源的了解。四是将吉林省党史红色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利用“五四”“九一八”以及长春解放纪念日,“十一”“七一”等国家和吉林省重大纪念日时机,有意识地在党史知识竞赛、经典诵读会、歌咏比赛、红色电影展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吉林省党史红色教育素材。在校园内的楼宇建筑、出入道路及文化景点的设置上,可以有意识地用吉林省党史中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来标识,还可以通过设置带有吉林省红色故事的文化长廊和宣传栏,树立吉林省英雄人物雕塑等,营造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

(四)加强高校吉林省党史红色资源育人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熟悉和热爱党史红色文化传播的优秀教师队伍,是将吉林省党史红色资源融入“三全育人”的基础保障。[6]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红色文化传播和宣讲队伍建设,组建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务干部、辅导员和学生干部为主要成员的吉林省党史红色文化宣讲团,加强对宣讲团成员的党史红色资源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使其熟悉和掌握吉林省党史红色资源、红色文化。同时,加强宣讲团成员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其党性修养和道德水平,努力使这一群体成为传播吉林省党史红色文化的参与者和主力军,在将吉林省党史红色资源融入“三全育人”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要鼓励思政课教师加强对吉林省党史红色文化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话语体系传授给学生。

(五)积极搭建吉林省党史红色资源校外实践育人平台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观点。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不能停留在校园之内,必须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吉林省党史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地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一是要着力把吉林省革命战斗遗址、博物馆等红色圣地打造成大学生爱国主义实践教育基地。鼓励吉林省的高校与这些基地签订参观、考察、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协议,双方互利共赢、共建共享红色教育资源。二是要常态化开展实践教育活动。高校要有计划地定期组织大学生到东北沦陷史陈列馆、长春南大营旧址陈列馆、吉林省博物院(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三下江南战役纪念馆、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园(魏拯民纪念馆)、四平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与体验活动。在实际历史事件发生地,通过组织现场教学、观看实物、情景体验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先驱们高尚的革命气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吉林省党史、英烈事迹的了解与认识,用红色文化洗礼灵魂、磨炼意志、提升思想境界。三是要把吉林省党史红色教育基地作为大学生教育实习基地。鼓励在校大学生利用双休日或寒暑假,大四学生利用实习期,到吉林省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作兼职讲解员或志愿者,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接受再教育,自觉做红色文化的传播者、践行者。

(六)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媒体的重要作用

进入信息化社会,各种网络终端和新媒体成为学生日常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对于没有见证过革命岁月的“00后”大学生,单纯接受红色文化的理论宣讲难免有些抽象乏味,而其本身就成长于网络信息时代,热衷于通过网络平台学习,因此,各类校园网络媒体平台也成为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红色文化的传播也必须借助各类校园网络媒体平台。一是可以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站、电子校报上设置吉林省党史红色文化专栏,定期发布关于吉林省党史红色文化的相关理论文章和吉林省党史红色资源内容简介,为师生学习红色文化提供方便。二是可以在重要革命纪念日等节点,在学校官方视频号、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以拍摄短视频,录制红色歌曲、红色诗篇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推介吉林省党史红色文化,更加有效地提高吉林省党史红色文化在学生中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三是建议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设网上虚拟红色教育实践展馆。借助VR 技术,将吉林省乃至国内经典革命纪念馆、场馆的红色资源建成网上虚拟红色教育实践展馆,并培训专业学生社团进行相应讲解,让学生足不出校园就能在虚拟仿真实景中体验革命历史真实场景,接受高质量的红色教育。

总之,探索将吉林省党史红色资源融入高校“三全育人”有效路径,对于充分发挥吉林省党史红色资源育人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吉林省振兴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人才支撑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吉林省党史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第一次学党史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