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纯洁 童趣美好
——《绿野仙踪》的主题思想

2024-05-09 16:55王美霞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绿野仙踪奥兹鲍姆

王美霞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育学院,福建莆田 351100)

美国儿童文学作家莱曼·弗兰克·鲍姆(Lyman Frank Baum,1856—1919)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奇特南戈的富商之家,童年时期由于身体不好,不宜过多活动,大部分时间用于阅读,阅读拓宽了他的知识视野,丰富了他的想象能力,为其儿童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成年后,他学过军事,办过报纸,当过演员,做过记者,丰富的生活经历使他从事文学创作的条件日臻成熟。1900年,鲍姆的代表作《绿野仙踪》问世,它以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神奇故事,开美国“神奇童话”之先河,也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坛的地位。《绿野仙踪》连续两年高居童书畅销榜首,是美国儿童文学协会评选的“十部美国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一,也是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推荐的“最佳童书之一”,[1]被称为“美国儿童文学史上20世纪的第一部受到赞赏的童话”[2]。

一、珍视友情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伯格认为:“在我们亲密的关系中,我们与他人有着深厚的附属关系。依恋作为情感的纽带,使我们与他们分离时想念他们。这样的情感产生于婴儿被他人照顾的最初阶段”。[3]《绿野仙踪》中的小主人公多萝茜被龙卷风吹到奥兹国后,一心只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堪萨斯州的大草原上,她在寻找回家的路时,结识了三个奇特的伙伴:一个是居住在满地金农田里会眨眼、会说话的稻草人,由于他想得到一个聪明的大脑,听说奥兹大王能帮助他实现愿望,同意与多萝茜结伴而行去找奥兹大王;一个是生活在大森林里被偷走了心的因关节生锈而无法动弹的铁樵夫,由于他想得到一颗让自己充满爱的鲜活的心,听说奥兹大王能帮助他实现愿望,就同意与多萝茜结伴而行去找奥兹大王;另一个是在茂密的森林深处“胆小如鼠”的“百兽之王”胆小狮,由于他想拥有过人的胆量,听说奥兹大王能帮助他实现愿望,也同意与多萝茜结伴而行去找奥兹大王。作者鲍姆创作这个童话故事时,考虑到多萝茜历险的国度是充满奇幻的世界,无论何时何地一定要使她身边至少有一个朋友陪同,同时要保证她的每一位朋友都有特定的技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给予多萝茜足够的安全感,才能使阅读这部文学作品的儿童不至于感到恐惧。因而,多萝茜、稻草人、铁樵夫和胆小狮才组成了一个神奇的组合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历尽千辛万苦去实现他们各自的愿望。

多萝茜在寻找返回家乡路径的过程中,与稻草人、铁樵夫和胆小狮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之间的友谊始于多萝茜对稻草人、铁樵夫和胆小狮的帮助,同时,她也得到了他们的真诚对待,在惩恶扬善的过程中他们的友谊不断增进。“有许多朋友是件多么令人开心的事啊,我过去只是胆战心惊地终日躲在树丛里,从来没有感受到像今天这样快乐过。”[4]61胆小狮这样想着;当他们遇到危险和困难时,铁樵夫手持利斧,密切注意着森林里的动静,保护着多萝茜;当他们在森林中遇险——一条很宽的壕沟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壕沟又深又陡,底部是尖凸的石块,两岸十分陡峭,若掉下去是无法攀爬上来的,胆小狮自告奋勇要将他们逐一背着越过壕沟时,稻草人首先想到的是大家的安危,他率先要求第一个通过,事后,他说:“害怕?谁不害怕呢?但只有我第一个过才是最合理的。你想,要是你(胆小狮)失败了,我摔下去并不会丧命啊!我是那样轻,即使掉在乱石尖上也不至于会粉身碎骨,但多萝茜和铁樵夫就不同了。多萝茜一定会摔成肉饼,铁樵夫也一定会震得支离破碎的。”[4]69在危险面前,稻草人还替朋友们着想,他真不简单,胆小狮为了朋友们也不再像从前那样胆小了,是友情为他增加了不少勇气。多萝茜一行人在这次旅途中都各自有所成长:多萝茜逐渐增长了智慧并拥有了使自己变得独立的能力;稻草人自认为没头脑,但在危急时刻能尽自己所能想办法度过危机,最后成为四个朋友中最聪明的一个;铁樵夫自认为没有心脏,没有能力去爱别人和感受别人的爱,但通过遇事保护朋友和帮助弱小者,最后他成为四个朋友中最有情有义一个;胆小狮自认为没有胆量,但朋友们遇到麻烦时,他勇于担当,最后他成为四个朋友中最勇敢的一个。

《绿野仙踪》展现了多萝茜、稻草人、铁樵夫和胆小狮通过努力来弥补自己的缺点,通过帮助别人完善自我的过程。童话赞扬了团结、友爱、坚定、乐观、勇敢的精神,使儿童从多萝茜与稻草人、铁樵夫、胆小狮之间的友谊中,学习互帮互助、彼此扶持、勇于面对困难、关爱伙伴等可贵品质,教会儿童珍视友情、亲情,在童话中得到启迪、学会思考,从而促进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追求幸福

《绿野仙踪》的故事表面看似荒诞离奇,如梦似幻,实际上都合情合理,无懈可击。故事中多萝茜、稻草人、铁樵夫和胆小狮对各自幸福的追求真实可感,他们四个都有自己的愿望,他们在实现自己美好愿望的过程中获得了最大的幸福:多萝茜被龙卷风吹到满地金王国后,尽管这里有着迷人的景象——“可爱的绿草地,挂着果子的苍翠大树,鸟儿在丛林间欢唱,一条小溪流淌在其间。”[2]虽然她内心渴望见到美丽的大自然,但她的愿望依然是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堪萨斯州的大草原上和自己的亲人亨利叔叔、艾姆婶婶团聚,尽管自己的家乡“几乎整日刮着大风,灰黄的草叶和苍白的尘沙随风飞扬,遮天蔽日,使太阳也变得黯淡无光”[4]1;稻草人被多萝茜在玉米田地里的杆子上救下来之前,连乌鸦都不怕他,他十分懊恼,认为这一切是由于自己没有大脑导致的,因而他的愿望是要得到一个大脑,那样就能拥有智慧、会思考;铁樵夫在被多萝茜在森林中救下之前,被女巫迫害变成铁做的身体锈在森林里不能动弹,不仅失去肉做的心,还失去了挚爱着他的女人,因而他的愿望是要得到一颗心,拥有爱人的能力和渴望被爱;胆小狮在遇到多萝茜、稻草人和铁樵夫之前,他的胆子特别小,徒有“百兽之王”的称呼,因而他的愿望是得到勇气,他想成为名副其实的勇敢的“百兽之王”。

多萝茜、稻草人、铁樵夫和胆小狮他们在实现美好愿望、追求幸福的路上,“对爱与责任不断的领悟升华,表达了对人生本质的坚守、对温情的向往乃至对完美人生价值孜孜不倦追求的终极理想”。[5]虽然路上布满荆棘,不知前方会遇到怎样不可预知的困难,北方魔女也曾告诫他们说:“翡翠城虽然不远,只要穿过这片草地,踏上一条黄砖铺成的路一直往前走,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到达。但是,一路上可能会遇到许多猛兽,还有幽暗恐怖的森林,陡峭危险的沟洼,你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它们……”[4]20-21但美好理想一直激励他们勇往直前,最终正义战胜邪恶,在历经磨难中他们不断成长。多萝茜由最初的胆怯、恐惧、无助到学会关心、帮助其他人,学会宽容、隐忍,并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也体验了人生的离别;稻草人每天都学一些新的东西,并通过经验获得知识,逐渐在实践中变得聪明起来;铁樵夫一路披荆斩棘,为了朋友挺身而出,逐渐成为具有爱心之人;胆小狮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在危险面前表现得英勇无畏,最后成为一个有胆量的狮子。他们一路上齐心协力、互帮互助,凭借着坚持、勇敢和智慧克服了艰难险阻,最后达成了各自的心愿,实现了各自幸福的目标。他们的愿望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他们有着积极乐观开朗的性格特点、面对艰难困苦有着百折不挠的精神及平等对待朋友、乐于助人的品质。

鲍姆在《绿野仙踪》中用一个奇幻的冒险故事告诉读者一个深刻的哲理。多萝茜虽然一直想回家,但她到达奥兹国的第一天就拥有能带她回家的东西——银靴子;稻草人虽然没有脑子,但他并不缺少智慧;铁樵夫虽然没有心,但他懂得去爱;胆小狮虽然胆子小,但他其实不乏勇敢。他们早已拥有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只是缺少发现而已,其实人们自身的内在力量是强大的、自身潜能是无限的,实现愿望、追求幸福的力量不是别人赋予的,而是自己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思考、磨练、寻找、战胜困难得到的。幸福就在每个人的身边,而我们却没有发现,甚至不懂得珍惜。感谢鲍姆创造的奥兹奇境,为儿童及世人演示出一次新奇的自我发现之旅。

三、讴歌真善美

童话是儿童开启心智的主要媒介,儿童在阅读童话故事的同时可以“于内心深处建立一定的道德判断图式,从而对他们未来的成长产生作用”[6]。儿童可以通过童话故事中的情节发散思维、认识世界,并能从中直观地认知真善美与假恶丑。在《绿野仙踪》中,作者将儿童敏锐的直觉加以捕捉并放大,通过小主人公对世界的不断认知和感受以达到探寻生命本真意义的目的,他给予多萝茜成人的智慧和儿童的纯真,并以儿童的身份和视角让其出入成人的世界去讲述儿童成长过程中曾经被忘却和遗失的美好,以达到“诉求现代人的失落的精神家园”[7]的目的。故事中多萝茜、稻草人、铁樵夫和胆小狮以被成人世界忽视的力量及真挚的情感,讴歌世界的真善美,谴责假恶丑,对比强烈,爱憎分明。每当进到黑屋子里需要擦亮火柴时,多萝茜首先想到的就是稻草人怕火,总是小心避让他、保护他;而稻草人每次在大家夜晚休息时,担心野兽的袭击,就独自站在门外,密切注视着四周的动静,保证大家的安全;铁樵夫走路不小心踩死一只小甲虫就会难过流泪,他不忍心伤害任何小生命;胆小狮在他们森林遇险时,不顾个人安危,替别人着想,冒着生命危险将他们都背过壕沟,才使大家化险为夷。

此外,《绿野仙踪》中出现的很多人与动物都表现出他们的真善美,“绝处逢生”一章中的鹳鸟飞到河中心把吊在竹竿上的稻草人救到河岸上;“绿色城堡”一章中的一位妇人看到多萝茜一行又饿又累、无处歇息,在确认他们不会伤害她时,便拿出自己家中的食物招待他们,还将其收留在她家过夜;“救援行动”一章中的黄胡须的威奇人明知西方魔女的宝贝——一顶魔帽具有神奇的魔力,却没有据为己有,而是交给了需要它的多萝茜;“甘霖达女王”一章中的甘霖达女王逐一帮助多萝茜她们达成愿望,并在多萝茜的请求下,恢复了飞猴们的自由,让他们过上无拘无束的生活,不再做别人的奴隶……凡此种种,在童话中比比皆是,这既让多萝茜他们认识到什么是真诚与善良,也认识到哪些是虚伪和丑恶,又使阅读童话的孩子们能够体会到对大自然的爱、对人类的爱,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如何去爱。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儿童文学作品具有德育、智育和美育等多方面的功能,对构建儿童良好的人格认知极有帮助。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加登纳所言:“文化通过正规的指导,或通过文学、仪式及其他符号形式而帮助成长中的个体去对其自己的情感或对环境中的其他人作出识别。”[8]鲍姆在《绿野仙踪》中将深刻鲜明的主题蕴含在生动的形象和意象之中,帮助儿童确立正确的是非观和道德观,并将一些人生哲理告诉给孩子们。在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俄马哈之前,奥兹对多萝茜说:“我不能一走了之,应该对奥兹人有个交代才对。虽然我对他们没什么贡献,可事到如今,他们对我是有求必应,十分尊敬,我总不能轻易离开,引起他们的混乱和恐慌啊!”[4]192奥兹做事有始有终,对奥兹国的一切作了详细的安排;多萝茜在请田鼠女王帮忙时,田鼠女王曾说:“我们做国王的,不仅要知道人类的语言和文字,还要懂得其他许多动物的语言和文字,只有这样,我们的王国才能与别的动物广泛交流,取长补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呀!”[4]151作者让孩子们在欣赏童话故事中得到启迪、学会思考,这些人生中宝贵的哲理必将在孩子们的成长中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伟大作家的文学作品能激起孩子们心灵共鸣,让他们的天真心灵得到浇灌,让他们的纯洁行为得到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始终坚守珍贵的、纯朴净美的精神世界。

总之,优秀的童话作品不仅能起到教育作用,也是儿童的一种回忆及对他们的一种陪伴。鲍姆探寻优秀童话的创作规律,在《绿野仙踪》中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娱乐性故事传达出可贵的教育意义,热情赞扬团结、友爱、坚定、乐观、勇敢的精神,这有助于儿童形成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儿童良好自我意识的构建和对儿童认知发展的教育,作者不仅是为了艺术,更是为了儿童,也是为了心怀童真的成年人,鲍姆曾说过:“我的书是为那些心灵永远年轻的人写的,无论他们年纪有多大。”[1]成年人也希望在童话世界找寻到一种心灵的依托和慰藉来汲取力量,以利于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抱负,因而,优秀童话文学作品《绿野仙踪》既是儿童启蒙心智的阅读佳作,又是成年人审视内心、不断反思自我的经典读本。

猜你喜欢
绿野仙踪奥兹鲍姆
《绿野仙踪》
遇见奥兹(节选)
试析阿摩司·奥兹《乡村生活图景》中的“寻找”主题
《绿野仙踪》土耳其译本中的翻译问题
华纳兄弟《绿野仙踪》版权纠纷胜诉
饲花弄草:一个人的“绿野仙踪”
《绿野仙踪》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