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少峰和增订版三册本《近代汉语大词典》

2024-05-10 08:56周志锋毛雨辰
关键词:大词典义项汉语

周志锋,毛雨辰

迄今为止,有关近代汉语的辞书很多,但以“近代汉语大词典”命名的,只有许少峰先生的《近代汉语大词典》;大型近代汉语辞书一般都是多人合作编著的,以个人之力完成的也只有许少峰先生的《近代汉语大词典》。许少峰曾是商务印书馆的资深编辑,在他去世6 年后,2023 年4 月,商务印书馆推出了增订版上中下三册本《近代汉语大词典》,这对促进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无疑是大有利好的事情。

本文分三个部分,一是介绍许少峰生平行迹,二是评介增订版《近代汉语大词典》,三是分析该词典存在的主要不足。

一、自学成才的专家

介绍许少峰生平行迹,一方面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他的代表作《近代汉语大词典》,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汉语辞书史、近代汉语研究史留下点材料。1997 年团结出版社出版的《近代汉语词典》“后记”里,许先生对自己的经历略有提及;2014 年许先生86 岁时,自己口述,别人记录整理,最后形成《我一生的历史回顾》文稿,但未经本人过目,有不少讹误①;2017 年11 月,《中国妇女报》记者林玉写过《岁寒不凋的老柏树——记商务印书馆大编辑许少峰》一文,惜未发表,只在朋友圈流传②;许夫人郑桂乔女士也向笔者提供了许多信息。本节内容就是根据以上材料写成的。

许少峰,原名许文俊,1928 年12 月出生于上海。因家境贫寒加上战乱,只断断续续读了四年书。少年时期先是在上海某纱厂当过不到一年的临时工,后进入上海华丰印刷铸字所当学徒,学习刻字铸字。因故离开铸字所后,又先后为汉文书局及苏联人办的《时代日报》刻字补贴家用。1950 年苏联人办的时代出版社要在北京成立总社,在上海招收工人,他被选中,成了解放后北京市的第一批工人。是年改名为许少峰。

许少峰22 岁来到北京,自1950 年至1958年,因出版社的分合调整,先后在时代出版社、外文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工作了八年。最初在时代出版社印刷厂当铸字工人,1952年组织上让他学习俄语,以便将来做俄语校对工作。许少峰先在俄语培训班学习,又到北大红楼学习俄语一年多,还购买了许多苏联文学作品,并试着做翻译。曾翻译过苏联作品《战斗英雄林尼克》,由时代出版社出版。后来又学习过一段时间法语。1955 年任出版社俄文校对科科长。1957 年许少峰在外文出版社被打成“右派”,并发配到北大荒劳动改造,人生轨迹由此发生重大改变。

1958 年春,许少峰作为中央国家机关1500 多名“右派”之一,被遣送到黑龙江省宝清县境内的853 农场接受劳动改造。北大荒三年,经受了高强度体力劳动、饥饿疾病、思想改造等折磨和考验。由于表现出色,1959 年11 月,许少峰第一批被摘掉“右派”帽子,这也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解放。

1961 年1 月,许少峰被分配到吉林省四平市文化局所属的新华书店,做过管理图书仓库、站柜台卖书等工作。他在那里结婚生子,工作了十八年。

1979 年8 月,得益于1978 年中央为右派分子彻底平反、落实政策,许少峰终于调回商务印书馆,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二次解放,也是从逆境走向顺境的转折点。在商务印书馆,先是参与《辞源》的修订工作,后来也做责任编辑,审读书稿,同时独立或合作编写了几种辞书。许少峰在商务印书馆供职十二年,于1991 年12 月退休。2017 年5 月,许先生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9 岁。

许少峰先生学历很低,接受的正规教育只有小学四年,没有受过“语言文字学”的专门教育和训练,但他一辈子勤奋好学,嗜书如命,最后成了近代汉语辞书编纂专家。少年时期他在铸字所学习刻字,学到了不少古文知识。喜欢读古书,记忆力又非常好,小时候就能熟背不少古文。进京后的七八年间,开始大量购买古籍,工资几乎都用来买书了。通过自学古代汉语和阅读古代文献,不断地开阔知识的视野,实现了学识上的第一次飞跃。北大荒三年,许少峰业余时间最大的兴趣就是读书,从北京带去的《资治通鉴》和《红楼梦》成了他三年的精神食粮。因为白天要劳动,他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读书,有时通宵达旦。他发明的用旧墨水瓶灌上废柴油制成小油灯安插在床头解决照明问题的办法,为大家所效仿。在四平新华书店工作期间,终日与书为伍,读到了许多在北京都读不到、买不起的古旧书籍。许少峰白天站柜台时捧书阅读,下班回宿舍后读到半夜,经史子集、笔记小说、诗词曲赋无所不读,长年累月,乐此不疲,实现了学识上的第二次飞跃。商务印书馆十二年编辑生涯,良好的工作环境,浓厚的学术氛围,良师益友的点拨交流,许少峰全面提升了古汉语修养与能力,实现了学识上的第三次飞跃。其间在读书中积累了大量资料卡片,为以后独立编写辞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退休后哪怕患了重病,许少峰仍然博览群书,笔耕不辍。他说:“2002 年,我被查出得了癌症……手术做得非常成功。术后在妻子的悉心照料下,我仅休养了两个来月,一面服药,一面继续我的事业。”(老版“后记”)编辞书是许少峰一生的愿望,编中学,学中编,活到老,学到老,最终实现了学识上的第四次飞跃。凡此种种都充分说明,正是后天的努力弥补了他“先天”的不足。

许先生还有一点值得一提,这就是有骨气、讲真话、乐于助人。在单位里,许少峰以硬气闻名。他根红苗正,工作踏实,肃反运动时,就是出版社运动领导小组的成员;反右运动初期,也曾是运动领导小组的成员。1957 年初得到党组织培养,成了预备党员。因为不愿意说假话,不揭发同事的“右派言行”,开会时还顶撞运动监察员,于是就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打成“右派”,流放北大荒。由于从小劳动,肯吃苦,年纪又轻(当时30 岁左右),许少峰生产劳动非常积极,还经常帮助小组其他成员。“当时他们是10 人一组,大家说,小许帮助过每一个人”③,其中“少爷出身的戏剧家吴祖光根本不会任何田间劳动……他经常手把手地帮助吴祖光,耐心地教他割荒草、点大豆、割麦子、收玉米”③。北大荒三年,许少峰认识了好多名人,平反返京后,这批难友们还经常到许少峰家相聚。

许少峰一生编写、编辑的著作很多,今梳理如下:

在四平工作期间,写过《韦应物诗注释》一书,虽未出版,但“这是一次很好的练笔”。回到商务印书馆后,先是参与《辞源》第四册的修订工作,同时也做责任编辑,主审的著作有《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唐五代卷》《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宋代卷》《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元明卷》《林译小说丛书》《汉语成语考释词典》《中国古代官制》《古人名字解诂》等。其中《古人名字解诂》情况特殊,要说明一下。吉常宏、吉发涵所著《古人名字解诂》一书最初交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许少峰担任责任编辑。该书“后记”说:“他不但极其认真地审读了(上册)一至十一画的五十余万字的书稿,提出许多中肯的意见,还专程来济南同我讨论问题,使我避免了许多失误。”[1]兹举两例:

王三锡 清人,字邦怀。原稿:《易·晋卦》:“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朱熹本义:“康侯,安国之侯也。锡马蕃庶,昼日三接,言多受大赐,而显被亲礼也。”昼日三受安国之侯大赐,是国家的开怀,故以“邦怀”应“三锡”。许氏修改稿:《易·师卦》:“王三锡命,怀万邦也。”此连姓成文,仅将“怀邦”两字乙了一下。

余载 元人,字大车。原稿:车之功用是乘载。《诗·王风·大车》:“大车槛槛。”许氏修改稿:《易·大有卦》:“象曰: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上句取字(文字),下句取义(不败)。

该书上册于1987 年发排,后因经济下滑、出版计划调整而未能出版,直到2003 年才由语文出版社出版,2021 年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第二版。作为《古人名字解诂》第一任责编,许少峰说:“这部书是我做责任编辑费心最多的一部书,也是对我古籍知识的一次全面考查。”④从中可以看出他可贵的敬业精神和深厚的专业修养。

许少峰在退休前自编或合编的辞书有以下3 部:

《水浒通释》,独著,93 万字,曾列入商务印书馆选题计划,1989 年完稿,因故没有正式出版。该书主要内容有五部分:词语例释、典故考释、熟语阐释、人物简释、绰号试释。

《中华成语熟语辞海》,合编,承担H 部成语部分,20 万字,1995 年由学苑出版社出版。

《辞源》(简编本),合编,承担艸至邑共24 部编写任务,50 万字。编写时间1991 至1995 年,没有正式出版。

退休后又独立编写出版了3 部辞书:

《简明汉语俗语词典》,93 万字,1993 年由海潮出版社出版,2007 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修订本。

《近代汉语词典》⑤,320 万字,1997 年由团结出版社出版。

《近代汉语大词典》(全二册),600 万字,2008 年由中华书局出版。这部辞书是在《近代汉语词典》的基础上,经过10 年持续不断的修订、扩充并易名而成。许先生很看重这部词典,说:“这是一部精雕细刻、富有独见的著作,也是我耄耋之年对社会做出的最好贡献。”④承蒙许先生信任,这部大词典由我(第一作者,下同)作序。

《近代汉语大词典》出版后,许少峰仍然没有停下脚步,继续修订这部大词典,并在 2017 年去世之前完成了全书的增订工作。遗憾的是,他没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增订版的问世。

二、增订内容与特点

为了了解增订情况,我们先把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近代汉语大词典》增订版“再版说明”移录于下:

《近代汉语大词典》由中华书局于2008 年出版。本书出版伊始,即受到学界和广大读者的肯定,成为近代汉语学习和研究重要的工具书。

本书出版后,编者许少峰先生在继续爬梳新的相关语料基础上,对原版进行了整体的查漏补缺、订正错讹的工作,并在离世之前完成了本书增订版的编写。

《近代汉语大词典》(增订版)在原版体例的框架内完成。主要增订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增加条目4 120 条。

二、部分条目中补入或替换了更加恰当的例句。

三、在遵循原版注音规则的前提下,订正部分条目中出现的注音错误。

四、参照2016 年颁布实施的《通用规范汉字表》的规定,修改了条目中不规范的字形,主要是部分恢复使用了典籍文献中出现的繁体字形和异体字形。

五、修改了部分条目中不准确的释义。

六、鉴于目前数字化的普遍应用,增订版简化了原版“词目笔画索引”的设计,改为“词目首字笔画索引”。

《近代汉语大词典》出版后,广大读者给予了积极的肯定与支持,同时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其中包括许多专业的修改建议和非常精到的修改内容,本次增订工作中予以部分采纳。

由此可知,本次增订涉及词条、例句、注音、字形、释义、索引等方方面面内容。为了进一步摸清增订的具体细节,笔者在上中下三册中,随机选择F、N、W 三个字母与原版进行了粗略的比对,下面是大致的比较结果。

收词方面:

增收词条:F 部(共81 页)增收了下列词条:发凡、发号施令、发蛟、发课、发硎、法儿、法则、番菜馆、翻天印、繙弄、烦会、烦襟、烦暑、樊素口、繁嚣、反倒、反面之礼、反切、反眼、反掌、犯规、犯滥铺模、泛览、泛使、笵、梵呗、梵声、飰、嬎、方脉、方相、方言、坊本、坊子、防毖、防托、房客、房老、眆、放参、放风、放良、放命、放速、放洋、放住、飞谤、飞镖、飞呈、飞黄腾踏、飞鞚、飞肉、飞语、非长是短、非第、非笑、朏下、菲劣、肺石、废旷、分白、分身、纷梗、氛祲、粉蝶、粉汗、粉署、粉丸、粉闱、偾、愤死、粪除、粪箕、粪壤、风裁、风尘交、风概、风马、风物、风言、锋铓、锋起、缝工、风刺、奉天承运、俸禄、佛刹、佛头着粪、否则、夫马、肤公、肤立、肤末、弗获已、刜、咈、咈意、伏念、伏翼、栿、扶箕、扶捏、芙蓉镜下、浮词、蜉结、抚尺、腐肠物,頫首、付之缺如、附带、附和、负曦、负暄、复辟、腹非、覆轨、覆海、覆落,凡118 条。N 部(共62 页)增收了“那谟、拏、拿扳、拿得定、拿究、那情、那了、乃、妳妳、耐久”等62 条词条。W 部(共79 页)增收了“哇咬、窊、瓦当、瓦松、邷幺儿、袜头裤、歪揣、外艰、剜刻、帵子”等134 条词条。F、N、W 三部共增收词条314 条。

义项方面:

增加义项:如F 部“发挥”条增加了义项②“把蕴含的意思充分表达出来,阐发”;“翻”条增加了义项⑧“晾晒谷粒时,过一段时间就用耙子搂一遍”和义项⑨“吴语。缝制中间夹棉絮丝绵的衣被等”;“方”条增加了义项⑥“医生给患者诊脉。即把脉、按脉”;“房”条增加了义项④“软体水生动物之壳”;“废”条增加了义项⑤“耗损,消耗。通‘费’”;“分析”条增加了义项⑥“分崩离析”。N 部“牛”条增加了义项②“傲慢,挺神气”。W 部“万岁”条增加了义项③“高声欢呼之词”;“望风”条增加了义项③“见貌辨色,观察对方的神情气色”;“握”增加了义项④“掌握,持有”。

例证方面:

增补例证:如F 部“粪箕”条增加了明冯梦龙《山歌·粪箕》一例。N 部“那介”条增加了清蒋士铨《香祖楼》第十九出一例。W 部“袜线”条增加了《快心编》第三集第九回一例。

更换例证:如F 部“伏”条义项⑤“时令名”末例用宋苏舜钦《依韵和胜之暑饮》诗例替换了《水浒全传》第十六回例。N 部“南无”条末例用明阮大铖《春灯谜》第二四回例替换了《西湖二集》第三十卷例。W 部“瓦”条首例用元周德清《天净沙·嘲歌者茶茶》曲例替换了明沈璟《义侠记》第七出例。

注音方面:

如 F 部“翻调”条老版注音为“fān tiáo”,修订版改为“fān diào”,翻过来调(掉)过去,故有副词反正、横竖义。N 部“怒吽吽”条老版注音为“nù mōu mōu”,修订版改为“nù hōnɡ hōnɡ”。“熩”条老版在 W 部,注音为“wū”,修订版改为“hū”,移到H 部去了。

释义方面:

如N 部“脓”条义项②,老版释为“收敛,迁就。《金瓶梅词话》第四一回:‘姐姐,你知我见的,将就~着些儿罢了,平白撑着头儿,逞什么强!’又第九一回:‘你小名儿叫玉楼,敢说老娘不知道你来在俺家,你识我见,大家~着些罢了。’”修订版改为“敷衍,迁就。《金瓶梅词话》第四一回:‘姐姐,你知我见的,将就~着些儿罢了,平白撑着头儿,逞什么强!’《野叟曝言》第六一回:‘秃子放手道:“也罢,是你说情,我便~着些罢。”’”既修改了释义(“迁就”最好改为“将就”),还更换了一条例证。

排序方面:

“凡例”第四条说:本词典按汉语拼音音序编排,同音词依笔画多少排列,同笔画者则依起笔—丨丿丶乛笔形为先后。但老版词条排序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修订版严格执行上述规定,许多条目或移位,或换位(例多不举),使得词条排列更加合理有序。

其他方面:

订正例证作者篇名:老版W 部“瓦沟”条首例宋·杨万里《不寐听雨》诗:“雪依~白,草绕墙根绿。”修订版改为唐·白居易《宿东亭晓兴》诗:“雪依~白,草绕墙根绿。”订正词目文字:老版N 部词目“臲”,修订版改为“臲卼”;老版W 部词目“无家之室”,修订版改为“无家无室”。

以上以F、N、W 三部为中心,从收词、义项、例证、注音、释义、排序及其他等几个方面,初步考察了《近代汉语大词典》修订情况,总体印象是:本次修订的重点是增加词条,共增加条目4 120 条;其次是增加一些义项、补充或替换例句、订正注音错误、调整词条排序;在修改不准确释义方面,用力较少,进步不大。增订版增加字数约50 万,从总体看,质量有明显提高。下面举W 部两个新增词条的例子,以见其修订价值。

【圩埂】wéi ɡěnɡ 分隔田间垄块及挡水的垄堤。宋·沈括《梦溪笔谈》第二六卷:“(枸杞)大体出河西诸郡,其次江池间~上者,实圆如樱桃,全少核。”按:《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征求意见本)“圩埂”条释为“围水的堤堰”,举茹志鹃《鱼圩边》一例,例证太晚。“圩埂”一词宋代已见,今再补一例:宋孙应时《承议郎淮南西路转运判官方公行状》:“公方训厉将士,增厚圩埂,为御水之具甚备。”

【圩圲】wéi qiān 田间垄埂。宋·叶适《故大宗丞兼权度支郎官高公墓志铭》:“公由此坐废,即复具野航,出没~,如其故态,不少介吝。”(“如”前逗号原脱。“野航”指农家小船)按:《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征求意见本)不收此条,而“介吝”条引此例“圩圲”作“圩”。“”字不见字书,误,当作“圲”。“圲”,《汉语大字典》(第二版)释为“同‘圱’”,此实同“阡”。“圩圲”同义连文,义为堤坝。

三、新版存在的问题

任何辞书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近代汉语大词典》增订版也不例外。这部大词典的薄弱环节是释义部分,而释义正是衡量辞书质量的关键因素。造成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许少峰是自学成才的专家,我们在赞扬他一辈子嗜书如命、勤奋好学的同时,也不回避他因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和专业训练而存在语言学方面的知识短板。其次,许先生主要依靠单位的图书和家里的藏书做学问,在利用文献资料方面有局限性,未能充分关注近二三十年来近代汉语研究成果,特别是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大量相关研究成果。再次,许先生毕竟是老一辈学者,不会使用电脑,不会通过电脑查找资料、获取研究信息,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专业视野和学术识见。本节围绕释义问题,分“老遗留问题”“新产生问题”两部分进行讨论。

(一)老遗留问题

指老版训释有误,新版仍旧。以N、Q、S 三部为中心,择要举例如下:

【脑】①谓零碎物件。《歧路灯》第八三回:“你开箱子,寻些针头线~,碎缎块儿,小绸幅儿,葛巾凉扇,与这女儿。”……③副词:指在某物之上面。《朱子语类》第二三卷:“不是星全不动,是个伞~上一位子,不离其所。”按:这两个释义均可商。义项①“针头线脑”的“脑”与“头”对举,是指物品的残余部分,“针头线脑”合起来才泛指零碎细小的东西。义项③“伞脑”的“脑”是指物体的顶端或中心部分,是名词,不是副词。

【脑搭】头顶。《醒世姻缘传》第二一回:“徐老娘把小和尚抱到跟前,月白~上边顶着个瓢帽子。”按:许氏1997 年版《近代汉语词典》“脑搭”条释为“用绸布做的一种衬帽。多为婴幼孩所戴”,举例相同。这个解释虽非确诂,但比释为“头顶”更加接近原意。此例“脑搭”当作“脑塔”,徐复岭《〈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语言词典》“脑搭”条:“〈名〉戴在头上的环状佩戴物,无顶,多以绸缎等织物做成,对脑门有保护作用。《醒》三六:扎括的红绢夹袄、绿绢裙子……青绸子~,打扮的好不干净。脑塔。《醒》二一:徐老娘把小和尚抱到跟前,月白脑塔上边顶着个瓢帽子。今山东章丘话(老派)有此语,叫‘脑耷子’。”[2]徐说正确。

【泥中苏介】苏介:菜籽。籽在泥中,会发芽成长。比喻不久就会出人头地。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未应举志气凌云,但开口旁若无人……大哥如~,二兄长似凌上轻尘。”按:“苏介”费解,文字有误。后两句一本作“大哥如泥中草芥,二兄长似陌上轻尘”,可从。《陈母教子》讲的是陈母生有三子,长子、次子皆中状元,三子陈良佐骄傲自大,认为自己的文章高过老大老二,结果只中探花。引文是老二责备老三的话:你过去把老大看作泥中草芥,把老二我看作陌上轻尘,如今俺状元郎夸谈宗祖,谁似你个探花郎,羞答答的辱没家门!“草芥”,即草和芥;“泥中草芥”,喻指轻贱的东西。

【丘壑】称人思谋深远,心机多端。元(当作宋)·张元干《水调歌头·赠汪秀才》词:“挟取笔端风雨,快写胸中~,不肯下樊笼。”《文明小史》第二四回:“题目出来,问的是矿务,偏偏那个‘矿’字照着周礼(当作《周礼》)古写,大家不认得,只面面相觑,又不敢问。内中有几个人肚子里略略有些~,尽其所有写上,都是牛头不对马面。”按:老版释义相同,例证有所不同,其中张元干词例原无,而有《官场现形记》第十一回例:“毕竟戴大理胸有~,听了此言,恍然大悟道:‘是了,是了。我好好的一个缺,就葬送在他这几句话上了!’”今谓“丘壑”是名词,《汉语大词典》义项⑤收有“喻深远的意境”义,施于第一例基本可通。至于《文明小史》及《官场现形记》例,当是喻指计策、谋略、学识等,清钱德苍编选《缀白裘·儿孙福·下山》:“(付)太老爷,方才我家老和尚有甚的丘壑把个你的?(生)是有的,一个锦囊。”用法相同。

【身倒】shēn dào 身长。《醒世姻缘传》第二六回:“那道袍的~只打到膝盖上,那两只大袖倒拖到脚面。”按:“身倒”不辞,是一个虚假词条。“身”,指道袍的身长。“倒”,副词,表示出现的情况与一般情理相反。“打到”,指长度、高度达到或接触到某个位置。这里是上下两句“倒”字对举使用,类似的例子如:《醒世姻缘传》第八十回:“俺到看体面,不好竟进去的;你到不瞅不睬的,把我们半日不理,丢在外边。”(到同倒)《儒林外史》第一回:“票子传着倒要去,帖子请着倒不去,这不是不识抬举了!”

【手尾】未了之事。《五美缘》第十四回:“晚生今住在府上,不放晚生回去,身上欠人些~,不得分身料理,连目下日需只怕缺了。”按:本条有随文释义之嫌。“手尾”指一手经办的事情。《鼓掌绝尘》第六回:“惠姿,黄昏那一服药,却是你的手尾,我直要到五更时候才吃。”用法相同。又“首尾”条义项⑤:“圈套,牢笼。《云仙笑·拙书生》:‘在文栋,知道先前这些事体俱是曾杰做的首尾,因畏他是个奸险人,不敢发作。’”亦系随文释义。此“首尾”同“手尾”,泛指事情,中性词,而不是贬义词。

(二)新产生问题

指新增条目训释有误或新增例证义例不合。以F、N、W 三部为中心,择要举例如下:

【嬎】fàn 家禽多产蛋。元·曹德《沉醉东风·村居》曲:“~弹(蛋)鸡,和根菜,小杯盘曾惯留客,活泼剌鲜鱼米换来。”按:释义不够准确。“嬎”字段注云:“谓生子多而如一也。”方言则指生蛋,与“多”无涉。《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嬎”分别收有“禽类生蛋”“指家禽产蛋”义,均举元人曹德此例。据《汉语方言大词典》,“嬎”在今冀鲁官话、中原官话里仍有“(禽)下蛋;(昆虫)产卵”的用法[3]。

【眆】fǎnɡ 同“仿”,仿照,依照。清·方文《庐山诗·归宗寺》:“归宗~自晋,唐宋道益弘。”《萤窗异草·李念三》:“其父母亦不俟子之返,即为之纳妇于家,名之曰‘娶空房’。习俗不改,未知~于何人。”按:本条词目字误,释义自然亦误。“眆”当作“昉”,“昉”,始。《列子·黄帝》:“既出,果得珠焉。众昉同疑。”张湛注:“昉,始也。”俞樾《诸子平议》“众昉同疑”条云:“昉者,俗字;放者,叚字。实即方始之方耳。”

【风裁】①公正廉明。明·余继登《典故纪闻》第十七卷:“宜令户部推侍郎及科道官有~者各一人,领敕往勘。”又李贽《续藏书》第十六卷:“初为南京御史,有~,劾中官,降北黄驿丞。”按:“风裁”是名词,不能用形容词“公正廉明”来解释。《汉语大词典》“风裁”条义项③“指刚正不阿的品格”,施于此义例密合。

【南无】nā mó 梵语:皈依、虔信之意。后面常接“阿弥陀佛”,为佛教徒口头常念的话,此为省称……明·阮大铖《春灯谜》第二四回:“浆酷檀施,鼓鼙佛事,团花罽,醉拍词,笑把~礼。”按:此例新增,例中“南无”与常义有别。此“南无”是名词,当指菩萨、佛。《金瓶梅词话》第四十五回:“我的南无耶!那里寻本儿利儿!”《西湖二集》第二十六卷:“至心朝礼,木鱼中敲出雷经;皈依南无,跪拜时误踏罡斗。”两例“南无”用法相同[4]。

【能】nài 通“耐”。宋·吴文英《过秦楼·芙蓉》词:“生怕哀蝉暗惊,秋被红衰,啼珠零露,~西风老尽,羞趁东风嫁与。”《红楼梦》第七五回:“素云又将自己脂粉拿来,笑道:‘我们奶奶就少这个,奶奶不嫌腌臜,~着用些。’”(右单引号原脱)按:本条音义均可商。白维国主编《近代汉语词典》“能nénɡ”条义项④释为“宁可”,首例即举吴文英《过秦楼·芙蓉》词例;义项⑤释为“一音nēnɡ。凑合;将就”,首例举《红楼梦》第三七回:“这绢包儿里头是姑娘上日叫我作的活计,姑娘别嫌粗糙,~着用罢。”[5]可参。许氏此条系受《汉语大词典》影响,《汉语大词典》就把《红楼梦》第七五回例释为音nài、通“耐”。此“能”明清白话著作多写作“脓”“哝”“浓”,也说“浓补”,义为将就、凑合、敷衍、勉强对付。北京方言“脓”变读为néng,与“能”同音[6],故写作“能”。附带说一下,“哝”条义项②:“生活紧绷,拮据。《海上花列传》第十二回:‘耐(你)住来哚客栈里,开销也省勿来,一日日~下去,终究勿是道理。’……”又“浓补”条:“十分补贴。《警寤钟》第十三回:‘夫妇相劝相慰,一个单管读书,一个专心针指,倒也~了几年,虽不能十分饱暖,却也不至十分饥寒。’”以上“哝”“浓补”释义亦均不确。

【无以加】指情景已臻终极,已无须增添什么。宋·蔡绦《铁围山丛谈》第六卷:“茶之尚盖自唐人始,至本朝为盛,而本朝又至祐陵时益穷极新出,而~矣。”明·胡应麟《诗薮内编》第四卷:“薛奇童‘禁苑春风起’,全篇典丽精工,王摩诘~。”按:《汉语大词典》释为“不能再增加;比不上”。把“加”释为增添、增加,大致可通,但非确诂。此“加”当训超过。“加”有超过义,如《文选·潘岳〈寡妇赋〉》:“虽兄弟之爱,无以加也。”刘良注:“加,过也。”《史记·吴太伯世家》:“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焘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无以加矣。”《汉书·武五子传》:“陛下圣仁,于贺甚厚;虽舜于象,无以加也。”上述“无以加”均用法相同,意谓无法超过、不能超过。“无以加”杨宝忠先生有说[7]。

《近代汉语大词典》2008 年第一版出版后,我知道许先生一直在抱病修订,有再版的打算。我平时在读书过程中也很留心这部大词典,发现有什么问题就随手记录下来。2019 年6 月,我指导研究生李泽敏完成了题为《〈近代汉语大词典〉商补》[8]的硕士学位论文,当时选择这个题目就是想为大词典修订做些基础工作,提供一些参考资料。2020年10 月,当我得知增订版书稿几经周折从中华书局转到商务印书馆准备出版时,马上将《〈近代汉语大词典〉商补》一文发给许师母,通过许师母转发给相关编辑老师,供他们采择。可能由于许先生已经去世,增订版已经初步排好,经费紧张,人手不够,这篇硕士学位论文最终未能被采纳吸收。另外,山东理工大学程志兵、赵红梅两位老师先后发表过《谈许少峰〈近代汉语大词典〉的成就与不足——兼与〈汉语大词典〉相比较》(《陇东学院学报》2010 年第3 期)、《许少峰〈近代汉语大词典〉释义商榷》(《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12 年第3 期)、《〈近代汉语大词典〉部分词语释义、立目商榷》(《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2 年第5 期)等文章,提出的意见大多有理有据,可以信从。其中第一篇文章许先生看到了,也吸收了文中观点,后面两篇文章就没有注意到(上述文章包括学位论文网上都可以检索到)。“再版说明”说,对于读者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其中包括许多专业的修改建议和非常精到的修改内容,本次增订工作中予以部分采纳”,事实上,采纳不多或者是很少采纳。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因为许先生已经作古,《近代汉语大词典》不可能再修订了。

猜你喜欢
大词典义项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汉语大词典》漏收宋代笔记词目补释
商务印书馆推出《新华成语大词典》
Enhanced Prec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