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以安阳市滑县为例

2024-05-10 14:59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滑县大运河文旅

李 丹

(安阳工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1 研究背景

2019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1]。滑县历史悠久,积淀了深厚的黄河文化,衍生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县。滑县文旅资源丰富,境内有多处名胜古迹,著名的有隋唐大运河滑县段、瓦岗寨遗址、国家级重点文物明福寺塔、欧阳书院等。世界遗产中国大运河从道口古镇蜿蜒穿过,依河而建的古码头、古城墙、古庙宇、古民居、古商号等丰富的历史遗存,在“三关六铺七十二胡同”的街巷中泛着历史的色彩,闪动着运河水的悠悠古韵。滑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木版年画、大弦戏、大平调等久负盛名,民间工艺道口锡器、秦氏绢艺、安绣、故道家纺老粗布等名扬天下,享誉海内外的“中华第一鸡”——道口烧鸡已有400多年的发展历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 研究意义

推动黄河流域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科学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通过文旅融合,传播优秀文化[2]。滑县文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但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方面还停留在粗放阶段。比如文旅产品呈现的主要是静态的自然观光层面,体验性好、互动性强、科技感爆棚的文旅产品和项目严重匮乏,未能让游客感受到“华夏国脉”的磅礴气势,导致滑县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不能有效转化为游客喜欢的旅游产品。基于此,传承和活化利用本地域厚重的文化资源,对滑县文旅事业发展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本文主要从滑县非遗活化传承创新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方面开展研究,尝试性地提出针对性的文化旅游发展策略,以期为该县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3]。

3 研究内容

3.1 抓重点项目,夯实文化旅游产业基础

滑县地处大运河文化带核心区,黄河故道与大运河在此重合。

滑县要把牢资源优势,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传承历史文脉,擦亮文化符号,着力把历史、文化、地域优势转化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大运河滑县段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古称白沟,最早修建于公元204年,隋朝时期成为大运河永济渠段,明代改称卫河并沿用至今,曾持续通航1 800年,是华北平原上连通大江南北的重要通道,在文化交流、经济往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卫河(永济渠)滑县段成为安阳市第2处世界文化遗产。

3.1.1 运河生态景观带建设

流淌不息的大运河,如同一本厚重的典籍,记载着滑县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作为黄河文化和大运河文化的叠加区域,滑县将生态修复和文化保护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西湖、森林公园等项目,进一步强化大运河的生态涵养带建设,让滑县焕发出新的魅力。在生态环境提升方面,依托运河沿线农田景观、传统村落、道口古镇等元素,对运河两岸环境进行整体提升,打造“城水相依、村田相伴”的田园运河景观风貌。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对运河西岸村庄进行整体环境改造和风貌提升[4]。

3.1.2 综合体验馆建设

滑县围绕“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塑造,以木版年画体验馆建设为重点,推进沉船遗址考古体验馆、戏曲体验园、绢艺安绣体验馆等非遗展示中心项目建设,加快推动实施数字化升级改造,建成一批沉浸式数字体验场馆。

滑县木版年画体验馆通过数字影像、视频、音频等形式,全面展示了木版年画非遗文化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通过美术作品、文物等形式,展示了非遗文化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通过场景复原和虚拟现实(VR)等技术,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通过互动装置、模拟场景等方式,让参观者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体验中来。为了满足亲子家庭、青少年群体的参观需求,许多体验馆还打造了专门的展览。当我们走进沉船遗址考古体验馆,就犹如打开一部立体的中国大运河“百科全书”,大运河悠久的历史文化,流经地域丰富的人文风情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观众可在“运河湿地寻趣”,认识运河湿地世界的奇妙;在沉船遗址考古体验馆玩密室逃脱,了解和掌握关于运河以及航运的知识。体验馆从琳琅满目的展品到美轮美奂的投影,从实景复原的古街旧巷到裸眼3D穿越运河城市,角角落落都充满着惊喜[5]。

3.1.3 文旅项目建设

滑县虽然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但是滑县文旅产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质量不高,因此,滑县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对于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道口古镇文旅项目建设是滑县文旅产业发展的重点。依托大运河滑县段沿线资源丰富的特点,滑县整合古镇资源,突出古镇文化特色,做到建筑、景观相统一,强化文旅融合,促进道口古镇整体品质再提升。目前,道口古镇已经开发出多特色、多主题的精品旅游线路如特色乡村游、非遗研学游、生态康养游和文化民俗游,形成了资源共享、农旅融合、品牌共创、产品共塑的新发展格局。

3.2 抓长远项目,激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后劲

3.2.1 文化旅游+历史

“文化铸魂,旅游为民;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文化资源开发的目的是实现文化资源商品化,也就是使潜在的文化资源成为可供大众消费的文化产品。滑县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文化旅游的优势十分明显,关键是如何去发现优势、认识优势、开发优势,使资源优势真正成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在滑县,不仅有距今1 800多年的世界文化遗产——隋唐大运河滑县段,更有博大精深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不仅有灿若星辰的历史文化名人,更有绚丽多彩的历史文物古迹。这些丰富的、高品位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我们开辟“古色文化旅游”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3.2.2 文化旅游+科技

数字文旅是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在黄河流域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战略中,以数字技术驱动为前提的高质量发展是实现黄流域文旅融合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数字科技的时代背景下,VR、智慧景区等各种文旅消费新场景不断出现。因此,我们需要对城市夜游文化进行创新,用夜游来照亮旧城,发展经济。创作者可以从光影设计入手,通过梳理空间结构与场地,创造出一种沉浸的历史记忆及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味道。有趣的文化体验和丰富的消费场景,将为市民带来新颖的互动体验。未来,滑县将依托自身优质的资源禀赋和较好的发展基础,深入推动“文旅+科技”融合发展,在产业融合、业态聚合和人才汇聚方面持续发力,在文旅新赛道上作出更多新成绩。

3.2.3 文化旅游+商业

随着文旅产业的不断融合发展,新文旅视角下的商业综合体正通过打造文旅商复合空间,适应最新消费群体的需求。在具体的项目规划设计中,道口古镇不仅在保持清代商贸街巷建筑特点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本地文化特色,还将极具时尚元素的现代建筑穿插其中,将历史文化与现代建筑相结合,打造了一个聚集吃喝玩乐购的一站式24小时的不眠不散地。夜游是城市更新的典范,是城市经济新兴的活力源。在乡村振兴和乡村夜经济激活的大背景下,吸引游客夜间停留、消费是发展乡村夜经济的重要手段。统计显示,以服务消费为主要内容的“夜经济”在城市中所占比重不断加大, 发展迅猛。

3.2.4 文化旅游+生态

文旅深度融合根本上讲就是要实现自然之美与文化之美共美。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与丰厚的文化内涵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滑县通过深度挖掘自身的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运河两岸的田园风光建立起旅游生态园区,森林生态公园。大运河河南段是大运河的根脉和原点,流经区域主要涉及安阳滑县、内黄县、汤阴县,文化遗产丰富,具有运河沿线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历史文化内涵。目前,滑县正着力打造运河古镇文化旅游组团,围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道口镇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品质提升,全景展示运河古镇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蕴,同时加快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3.2.5 文化旅游+康养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指出,丰富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创新旅游产品体系,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发展康养旅游,推动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新时代,人民的健康需求和旅游观念不断升级,康养旅游将成为未来旅游发展的新方向。

推进文旅康养产业实现深度融合,必须在打造融合发展新模式、拓展融合发展新空间、激发融合发展新活力上集中发力。滑县应加速推进开发康养文旅资源,打造如道口古镇等样板精品景区,创新设计精品旅游线路,研发文旅康养产品,建设文旅康养基础服务设施,提高文旅康养服务质量,宣传推广文旅康养标准体系等方面的建设。

3.3 抓软项目,塑造良好新形象

滑县要聚焦文旅文创,瞄准市场需求,增强品牌意识,强化营销运作,打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滑县印象”文化旅游品牌,突出“道口古镇游”主题;要配套推出相关的宣传片、文化旅游游记、主题歌曲、主题文创等文化旅游融合产品,创造出更多专属于滑县的文化旅游产业;积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大对文化旅游企业的基金投资,增加文化旅游企业补贴,在重大旅游产业项目建设方面给予企业保障优惠;实施惠民政策,全方位开展全域旅游“软环境”整治提升项目。

滑县特色文旅文创品牌的设计要把整合非遗资源与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相结合。在文创产品设计创新方面,创造彰显道口古镇、非遗传承、古运河文化等特色和印记的文化旅游品牌文创产品。文创产品设计涵盖纸质便签、U盘、小夜灯、文具、书签、胶带、明信片、信封、邮册、纸杯、鼠标垫等多种产品艺术形式。设计作品不仅要追求图形、图案、结构、造型的美感,也要注重传统文化元素与时尚元素、艺术价值、实用功能、市场需求的有机结合[6]。

4 结语

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融合、高效能治理是一项复杂且异常艰巨的长期工程,需要在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框架结构和战略谋划下,按照全域旅游的“新四观”——资源观、产品观、发展观、市场观等新发展理念,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加大保护和传承工作力度,创新活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多维度全空间生态格局,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化交通体系,提高“day+night”全方位多角度全过程商品价值,加速创新全域旅游的全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和“商、养、学、闲、情、奇”,构建新时期全域全季旅游发展新格局。同时,充分激发滑县文旅市场发展活力,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助推文旅文创产业深度融合,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滑县大运河文旅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滑县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续写千年大运河的滑县新篇章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文旅照明的兴起
滑县
放歌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