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课程领导现代化的内涵、价值及实践路径

2024-05-10 11:38刘菁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7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

刘菁

[摘要] 课程领导现代化是班主任现代化的核心领域,是班主任建班育人的行动指南。其以班主任建班育人的场域为载体,以班主任的实践探索为依托,旨在服务于师生成长、学校发展及教育现代化的推进。正确认识和推动课程领导现代化,必须厘清它的内涵及价值,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实践路径的探究。

[关键词] 班主任现代化;课程领导现代化;内涵价值;实践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关键在教育。因此,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基础性事业。基于中国特色教育的现状,班主任现代化是支撑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力量。《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八大理念与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和内容非常契合。

如何实现班主任现代化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命题。本文就实现班主任现代化的重心领域——课程领导现代化做一些探讨。

一、班主任课程领导现代化的内涵

课程领导不是指基于行政、实现权威和控制的科层制领导,而是基于专业、象征民主和自主的分享合作式领导,强调民主分权、个人思想和自觉发展,着力转变依赖上级指令的被动局面。

班主任课程领导现代化主要是指班主任在推进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积极探索课程领导现代化的内涵、价值和策略,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和挑战。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培育学校品质课程,开发特色班本课程,坚持素养导向,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核心主题。依据国家课程意志积极探寻适应课程变革实践的校本、班本理路,追求新时代学校高质量、高品质、高效益发展的目标,体现班主任专业化能力,促使学生核心素养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理解,笔者认为,班主任课程领导现代化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育人目标,以学校领导团队为核心,班主任团队在一定的课程思想的引領下,依托师生之间的活动,指向师生共同的生命体验进行的课程目标规划、课程资源挖掘、课程开发与实施、课程评价与反馈等专业性的课程活动。具体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基本内涵:

(一)彰显目标意识

班主任应经常思考“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怎么去”。目前,学校教育面临巨大的压力,家庭教育又被焦虑裹挟,班主任课程领导现代化需要班主任立足学校发展,尊重学生的需求,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出发点,扎实研究课程标准,不断更新育人理念。

(二)强化资源意识

班主任课程领导现代化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培养资源意识,善于发掘潜在素材,善于整合资源,提高对资源适时做加法或减法的能力,尝试实现资源共享,提升课程领导现代化的管理能力。

(三)凸显反思意识

课程领导现代化对于班主任而言,实际上就是“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问题会不断出现,班主任需要养成反思的习惯,运用专业的知识与技能,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班主任自身的专业成长,从而有效解决问题。

二、班主任课程领导现代化的重要价值

在班主任群体中推动课程领导现代化的发展,能有效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在育人环境日趋复杂的当下,更好地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

(一)更能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求

课程领导现代化在实施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以学生真实生活视角来构建课程,是对“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补充和发展,在完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考虑差距、尊重差异,更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求。

(二)更能满足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需求

在实际育人的过程中,班主任均具有专业发展上的未完成性。课程领导现代化在学校行政推动与班主任自觉成长的互相促进中,能帮助班主任群体将经验积累与专业重塑相结合,唤醒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意识和追问教育问题的能力。

(三)更能满足学校品牌化发展的需求

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与课程领导现代化融合共生,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构建丰富的学校文化,培育特色,通过有品质、有品位的课程领导模式打造学校的品牌。

三、班主任课程领导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在课程领导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缺失的顶层设计、盲目的基层探索、缺位的协同育人等现状,让班主任会感到无助、无措、无力。基于此,结合对课程领导现代化的内涵及价值的认识,笔者认为,提升班主任课程领导现代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究。

(一)因校制宜:环境建设奠定课程领导现代化的基石

“学校的一切都是课程文化的体现,特别是学校的环境,最真实地体现着学校的办学追求。”环境能够生成课程,课程又会创设环境。学校应正视课程领导现代化的复杂性,不但研究学校的教育现状,而且研究学校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不但应重视物化环境的打造,而且要重视精神文化环境的打造,让学校的教育理念从环境的各个角落中生长出来。立足学校本位进行课程领导规划,立足教师本位进行课程领导实施,立足学生本位进行课程领导评价,避免出现课程领导“千校一面”的现象,让师生在立意高远、符合现实的课程领导现代化推进中得以成长。

(二)因人制宜:思维模式提升课程领导现代化的格局

班主任课程领导现代化的推进依赖于班主任是否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班主任是否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取决于班主任对自己角色定位的认识。从理论上说,每一位教师都能担任班主任,看似人人能做,其实不然。这个岗位对专业性的要求非常高,因此,班主任应将这一岗位的工作视为专业性的工作,将自己视作专业的育人者,激发自身实现课程领导现代化的内驱力和自觉意识,认同课程领导现代化的价值旨归,具备成长型心态,破除“浅层生长”,拥有不断“破界”的勇气。班主任是否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取决于学校对班主任的赋权。学校应避免割裂课程领导现代化的决策权与实施权,要充分发挥好校级领导、中层和一线班主任三个层面组成的课程领导共同体的力量,让班主任真正成为深度参与者,而不是应付者。

班主任课程领导现代化的推进依赖于班主任是否具备生本化思维。“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课程领导现代化实施的过程便是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班主任应避免理论化的概念泛化,坚持学生在场,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既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关注个体学生的个性培养,方能让育人场域有故事发生,让课程领导现代化具有生命力。

班主任课程领导现代化的推进依赖于班主任是否具备协同化的思维模式。李希贵校长说:“教育学就是关系学,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健全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协同育人的新格局,是打造新的教育生态的战略选择,也是课程领导现代化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助力。以尊重各主体真实需求为前提,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学校应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班主任主动寻求协同育人中的共识,明晰各主体的职责定位,构建良好的协同育人生态。

(三)因技制宜:专业水平激发课程领导现代化的力量

学校注重自上而下的顶层观照。学校将行政部门的指导思想、文件与学校的相关要求进行统整,围绕课程领导现代化的背景分析、方案设计、实施开展、评价反馈、管理优化等环节进行螺旋式循环研究,多维度、多视角地把课程领导现代化实践与学校发展相联结,避免出现单一化、固化、高同质化的课程领导体系。因此,学校关注每一个层级梯队班主任队伍的发展,提供清晰的岗位学习路径,创新岗位学习途径,建构层级式的培养范式,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让有共同诉求的教师团队以社群的形式开展研究实践。既聚焦个体发展,用个人的发展目标牵引组织的发展目标,同时又聚焦团队的成长,用组织的发展目标带动个体的发展,使班主任具备课程领导现代化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学校注重自下而上地实践提炼。学校及时了解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的痛点、难点和生长点,聚焦关键问题,找准课程领导现代化的突破点。鼓励班主任深耕教室,不断积累、复盘,将共性问题作为项目式研究对象,将个性问题作为主题式探讨对象,发挥班主任之间经验同构性的优势,在大德育体系及课程思政的理念下,将碎片化的活动整合成系列化的课程领导内容,将班主任如何打破学科壁垒、衔接学段特点的实践提炼为课程领导的模式。

综上所述,班主任课程领导现代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是班主任現代化发展的需要,是学生素质结构优化的需要。班主任课程领导现代化应成为一种常态,班主任自觉将科学的课程观、学生观、教育观融入课程领导现代化中,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师生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校办学理念的深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吴晓玲.班主任课程领导的活动兴趣和实践理性——走进N老师专业生活的个案研究[J].江苏教育,2019(31).

[2]辜伟节.班主任现代化:走向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力量——2024年度《中小学班主任》(班级育人主题选择与内涵阐释)[J].中小学班主任,2023(19).

[3]万伟.课程的力量——学校课程规划、设计与实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刘 菁   江苏省江阴市少年宫,高级教师。曾获长三角地区、江苏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
高师德育中民族传统文化动力来源与实践路径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论高校辅导员内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路径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路径探索与研究
英语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的实践路径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