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创·共育:打好校家社协同育人组合拳

2024-05-10 11:09邱旭旭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7期
关键词:组合拳协同育人实践路径

[摘要] 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中明确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在协同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强调了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家校协同育人是发挥学校育人主导作用,促使家长履行主体责任、完善社会有效支持服务全面育人,形成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合力。文章旨在挖掘小学协同育人的价值内涵,进而揭示现阶段协同育人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路径:厘清角色定位,各司其职;更新教育理念,共创育人亮点;完善协同机制,打好育人组合拳。

[关键词] 家校共建;协同育人;组合拳;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这直接点明了校家社协同育人的重要性,给青少年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随着“双减”政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我国校家社协同育人面临新的时代任务。校家社协同育人要关注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小学阶段的校家社协同育人是指在小学阶段,家庭、学校和社会采用科学的育人理念和育人方法,相互配合,相互促进,通过紧密协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承担起培养学生的责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育人活动。

一、小学阶段校家社协同育人的价值内涵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强大助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校家社协同育人,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为党和国家培养时代新人。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格外重要;学校则在教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社会则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提高教育质量

校家社协同育人能够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资源整合起来,共同为孩子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支持。三方协同,可以弥补各自的不足,增强教育合力,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三方协同可以实现有效沟通,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家庭通过学校,可以清楚地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学校通过协同育人平台,可以更多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情况,帮助教师因材施教,同时还可以向家长和社会传递学校的育人理念。

家庭、学校和社会各自具有独特的教育资源,通过协同育人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家庭可以借助学校的专业资源和社会资源,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社会则可以提供实践平台和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家长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智力和劳动技能;学校可以让学生接受系统、全面的教育;社会则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加广泛、多样化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校家社协同育人,学生不仅能够在学业上取得进步,还能够在品德、体魄、美感和劳动技能等方面得到培养。

在当前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下,小学阶段的校家社协同育人应该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抓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小学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困境及成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已受到重视,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但在构建和运行协同育人机制时,仍存在角色不明、理念滞后、形式化、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笔者对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发现主要问题在于三方没有做到各司其职,也没有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更没有进行具体而深入的通力协作。

(一)协同角色模糊

协同角色的模糊,影响了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力度。随着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家庭层面对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日益重视,校家社协同育人逐渐为人所熟知。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一些人并没有定位好自己所处的角色,影响了育人的效果。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能够影响孩子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品行,但是部分家长当起了“甩手掌柜”,认为对学生各方面的教育都应是学校的职责,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从而出現了“你们老师是怎么教的”这样的疑问;在学校教育中,大家普遍认为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只是学校教育的补充,甚至是完成课后任务的场所,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在社会教育中,大家通常将社会教育的功能理解为环境的熏陶,然而社会教育不应仅仅起到熏陶的作用,更应该积极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

(二)协同理念滞后

协同理念的滞后,不利于发挥教育合力的正确导向作用。协同育人强调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尽管国家提倡素质教育,但在实际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理念仍未得到全面贯彻。家长追求学生的成绩和排名,紧盯名校的名额;教师重视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忽视了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和多样评价的重要性;社会盛行重智育、轻德育的学习风气。这种落后的教育理念严重影响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协同育人,阻碍了三者之间的相互配合。究其原因,是教育理念的滞后导致大家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影响了教育合力的形成。

(三)协同流于形式

协同育人流于形式,没有得到切实具体的执行,教育合力更是无从谈起。在实际教学中,家庭和学校是联系相对紧密的两个主体,理应相互配合。但在实践中,很多地方家校合作的形式单一,如家校联系的方式局限于家长会或电话沟通,这样的家校沟通效果欠佳。家长会上,教师的发言一般针对全体学生,而且沟通是单向的,家校沟通缺乏针对性。电话沟通时,往往时间过于仓促,而且只是针对具体事例的沟通,沟通效果不佳。

(四)协同机制不畅

协同育人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法,应具备完整的体系和机制,来确保教育合力的形成和使用。在实践中,家庭、学校和社会作为育人的三个主体,未能准确把握角色定位、更新教育理念和进行切实深入的沟通,也未能形成制度化、体系化的协同机制,缺少育人机制中的目标定位、过程把控和评价反馈等环节,影响了协同育人的有效开展。

三、小学校家社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索

(一)厘清角色定位,各司其职

在三方协同育人中,明确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职责范围是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因素。在學生成长的道路上,教师和家长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是平等的关系,在交流中双方都要以平等的语气与对方沟通。在教育专业知识方面,教师是家长的指导者。教师通过专业指导,能够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理念,从而更好地教育孩子;在学校管理方面,家长是学校管理的参与者。家长参与到学校建设中,提供一些建议,能够推动学校规章制度的完善。

在三方协同育人中,家庭、学校、社会应各司其职。在家庭中,父母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成为孩子可以模仿的榜样;在学校里,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角色,应该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素养,承担起教书育人的工作,同时要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单纯以分数为依据,而要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在社会中,社会应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体验和成长。

(二)更新教育理念,共创育人亮点

更新教育理念是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前提。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共育的核心理念,在凝聚教育合力的同时,从学生实际出发,了解学生需求,找准发展目标。

教师要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并及时传递给家长。教师可以召开班级会议,让家长进课堂,向家长传递最新的教育理念,让家长成为新理念的受益者。教师还要注重帮助家长认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醒家长不能只关注学业成绩,要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帮助学生习得更多技能。

(三)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打好育人组合拳

校家社协同育人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同时也需要制度的保障。完善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势在必行。

1.搭建合作平台与渠道。为了加强校家社之间的合作,需要搭建合作平台与渠道。可以建立家长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等机构,为家长和社区提供参与学校教育的途径和平台。同时,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线上交流平台,方便各方随时随地进行沟通和合作。

目前,我校利用网络和新媒体,实现“微校+”的创新模式,家长可以在微信平台上的“微校+”中看到学校内的各项事务,可以接收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内容,及时了解学校活动,也可以借助校园官网和微博等平台,与教师实现“零障碍”沟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务安排,每周在固定时间和家长进行沟通,建立长期稳定的协同育人方式。

我校还开设了家长开放日、家委会、家长学校等,这些方式都可以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我们还积极创新家长会的形式,如视频交流、圆桌会议、对话探讨等,让更多的家长参与到学校事务中,也让家长之间相互学习育儿经验。

2.制定评价与反馈机制。为了评估协同育人机制的效果,需要制定评价与反馈机制。可以定期对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教育工作进行评价,收集各方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方法。同时,也要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各方,促进共同改进和提升。

拳击赛需要左右手和身体的密切配合,拳击动作连贯,才能获胜。校家社协同育人就像一套组合拳,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紧密配合,才能呈现合力育人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黄志滨.“双减”背景下家校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3(08).

[2]范桉敏,康燕,吴萍. 家校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影子校长”制工作实践[J].中国德育,2023(03).

[3]曾祥琼,陈明旻,张娟.“送去”与“迎来”:扎紧家校协同育人的纽带[J].中国德育,2023(03).

[4]万志超,蔡弋. 构建家校协同育人中的角色共识[J].上海教育,2023(Z1).

邱旭旭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实验小学分校。

猜你喜欢
组合拳协同育人实践路径
打好“组合拳” 书写新答卷
打好“组合拳” 攻克“坚中坚”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组合拳”中出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