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水教育”背景下“重要他人”赋能德育的三重境界

2024-05-10 11:09孙媛媛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7期

[摘要] 水有“八德”,其包容之德启示我们在德育工作中要善于汇聚不同的教育力量,发挥德育管理中“重要他人”的作用,形成联合德育的力量。作为高中班主任,应以“向师性”“互动性”“场域性”为抓手,成为学生的“重要他人”,达到三重境界,实现对学生全方位的关怀。

[关键词] “若水教育”;重要他人;赋能育德;德育境界

“重要他人”是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在米德“泛化的他人”概念基础上延伸而来的一个概念。在教育心理学领域,顾明远教授基于个体身心发展状况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了“重要他人”的群体类别和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将“重要他人”定义为对个体的智力、语言及思维方式的发展,对个体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父母、教师、受崇拜的人物及同辈群体等。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理论,高中生处于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冲突的青春期阶段,尤其需要外在力量尤其是班主任,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期。如果学生能够因为班主任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班主任也就成为学生的“重要他人”。笔者秉承我校“若水教育”理念,认为班主任可以基于“向师性”“互动性”“场域性”三个维度,形成对学生全方位的关怀,最终实现学生心中“重要他人”的角色定位。

一、基于向师性,化作一滴水,滋养育德情怀

向师性是指学生都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一般来说,低年级的学生向师性更强,与之相反,高中生更注重自我意识,追求个性化的行为表达与思维方式。很多时候,班主任会抱怨学生“不听话”,我们在批评学生时,也需要反思自己是否好好“说”话。班主任如何唤醒高中生心目中的向师情结?笔者认为,班主任的“功力”应集中体现在班会课上,成为学生的“重要他人”,应该从“上好每一节班会课”开始。

“若水教育”强调水体自净,班主任应关注学生的“自净自化”,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班级活动。班会课不能变成班主任的“一言堂”,而应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成长的主阵地。在学期初,笔者会根据学校的“若水德育”课程安排,拟定本学期的班会主题,交由班委会结合全班学生意愿进行修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负责一节主题班会,围绕主题搜集材料、制作课件、进行课堂展示等。笔者会在班会准备阶段对小组进行适时指导,在班会课上对小组合作的情况进行点评,并提出自己对相关主题的理解与思考。

“若水教育”强调润物无声,班主任应关注学科资源渗透,在班会课中融入自身所教学科的育人元素。在开展“迎难而上,逆风飞翔”这一主题班会时,笔者引导学生借助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篇课文,对史铁生进行专题研究。学生在梳理史铁生人生经历时,关注到他从“运动健将”到“腰疼加重”“开始轮椅生涯”“患肾病”“被确诊为尿毒症”的时间节点,再结合《我与地坛》中史铁生关于“生”与“死”的文字,感受他一步步超越个体命运的挫折和苦难,探寻生命的意义,进而感悟宇宙万物的永恒。

二、基于互动性,汇成一条河,双向润泽德性

笔者认为,“重要他人”背后暗含两个主体,不能机械地理解为一方对另一方的关系,而是两方关系互动的结果。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情感的流动,从而形成一池活水,源源不断地创造能量。诺丁斯关怀理论认为,关怀不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行动的承诺。关怀是一种双向的过程,教师在关怀学生的同时,也应该得到学生的关怀和尊重,由此产生一种新型师生關系,即关心者与被关心者。笔者认为,班主任应该学会“倾听每一位学生”,实现师生在情感上的双向奔赴。

班主任应耐心地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及时在言行中表达自己对学生的关心与爱。在高三新班级组建之初,为快速走近每一位学生,笔者设计了一份《班级学生信息调查表》,表中除了个人基本信息外,笔者特别关注以下几点:是否知道家人的生日?如何描述自己的性格特点?自己擅长和薄弱的学科是什么?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如何认识“史政地”组合?职业理想是什么?曾担任过什么职务,本学期是否有担任班干部的意愿?表格最后有这样一行字:表格内容绝对保密。调查目的是了解每一位学生。学生拿到这一份表格时感到很惊讶,兴奋地热烈讨论,随后渐渐安静下来,认真思考并填写。笔者在阅读学生填写的内容时,感受到这些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心中的诗与远方。根据填写的内容,笔者和学生一一进行沟通交流,值得欣喜的是,大家都愿意敞开心扉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每一位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班主任主动倾听,展现出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与被关怀,只有这样,才能打通师生之间的情感隔阂,在冷冰冰的分数背后建立温暖的师生话语体系。

三、基于场域性,融为一片海,融情水润大德

“重要他人”,关键之义在“重要”二字,这是一个极为主观的判断。事实上,班主任只能成为不特定学生的“重要他人”,“不特定”是一个极其模糊的范围,但笔者认为班主任依然可以向着“重要他人”的方向努力,那就是成为班级的“重要他人”,即班集体内的学生能够与班主任达成重要的共识,而其中有部分学生认为班主任是自己的“重要他人”。

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理论认为,场域是由社会成员按照特定的逻辑要求共同建设的,它既是社会个体参与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又是集中的符号竞争和个人策略实施的场所。班级可以被看作一个场域,社会个体可以指教师和学生,社会活动可以指班级内发生的各种活动,如课堂教学、课间休息、考试等,个人策略可以指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呈现的状态。惯习是场域理论的要素之一,“所谓惯习,就是知觉、评价和行动的分类图式构成的系统,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又可以置换,它来自社会制度,又寄居在身体之中。”简言之,班集体内的学生基于班主任的预期目标,形成了符合班主任个人带班理念的思维方式与行为表现。

笔者在班上一直强调“骨气”这个词,无论结果如何,但一定要有拼劲。笔者所在班上女生居多,校运会报名只有几个人,笔者所在班长说大家都不擅长体育运动,不愿意报名。面对这样的情况,笔者告诉学生,参加校运会最重要的是展现出班级的精神风貌,运动员只要尽全力比赛就是为班级争光。班级采用电脑抽奖的方式,随机抽取运动员,班委会为每一位运动员都配备了专业后援团队,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奋力拼搏,其他同学在场下加油呐喊。每一场比赛结束后,大家都兴高采烈地讨论着赛况。运动会后,笔者为每一位运动员都颁发了班级奖状,希望有更多的同学积极主动参与各项活动,享受过程,看淡结果。从这以后,笔者总能在各项活动中看到班上学生活跃的身影。

“一滴水,一条河,一片海”彰显出若水教育的力量。班主任的职责是:提升学生的能力,上好每一节班会课,在专业学习和个人成长发展上给予学生最大的支持;强化关爱学生的意识,倾听每一位学生,给予学生最长情的陪伴;发挥班级协调者的作用,营造富有特色的班级氛围,创造学生最难忘的青春记忆,一步一步成为学生“重要他人”。

[本文系江苏省教研立项课题“‘若水教育背景下‘重要他人赋能德育的校本研究”(课题编号:2021JY14-L208)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 教育大辞典(第六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2]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于天龙,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4]史宏波,李文杰.重要他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05).

孙媛媛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罗塘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