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班主任引领学生成长自觉的理性思考

2024-05-10 11:38高培圣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7期
关键词:理性思考

高培圣

[摘要] 班主任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唤醒者。在相互召唤与互为应答中,班主任引领学生树立团队意识、养成优秀习惯、塑造意志品质、体悟生命成长,不断激发内在驱动力,从而唤醒学生,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愉悦接纳自我、恰当控制自我、主动设计自我、适时完善自我。

[关键词] 唤醒教育;成长自觉;班主任引领;理性思考

德育的根本是立人,而立人非常关键的一点是“唤醒”学生成长自觉。多年来,笔者积极倡导“唤醒教育”,以“树立团队意识、养成优秀习惯、塑造意志品质、体悟生命成长”为四翼,拨动学生心灵之弦,唤醒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控制、自我规划、自我管理意识,积极推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

一、点与面:唤醒学生的团队意识

团队意识是个体的“点”所凝聚而成的“面”,它是一个集体形成的标志。唤醒学生的团队意识,实质上也是唤醒个体成长自觉。

(一)建设成长团队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成长个体既要看见差异,也要学会求同存异。学生只有共同打造好团队的学习场、行为场、文化场,才有可能在团队中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笔者尝试弱化“班干部”意识,以“成长团队”建设为契机,强化“先照亮集体,再照亮个体”的理念,促进个体成长与团队成长的有机统一。各团队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协作竞争。值得一提的是,“观察员团队”的创建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学生从自己的立场和视角出发,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之策。如此,在真实情境中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主管理的

意识(见表1)。

(二)聚焦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团队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和态度的复合体,体现了以文化特色为核心、用文化启迪心灵的重要性。它能够有效激发团队成员的凝聚力,形成班级特色。班级文化也蕴藏着宝贵的教育契机,能感化、启发、激励学生个体,是唤醒学生成长自觉意识的良好途径。

1.班级文化主题

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班级文化主题的选择应注重个性化,能够集中反映班级学生的整体风貌。以笔者所带班级为例,班级以“集结号”为主题,寓意“因为缘分相聚,同心同力汇聚力量创造辉煌”。再以各个学科兴趣小组为设计单元,设计相应的主题单元。如数学兴趣小组:从冯·奥贝尔定理出发,突出班级文化“随时间变化,1班永不改变”的理念。化学兴趣小组:用元素周期表的形式来呈现爱心状的班级影像,表明班级同学齐心协力。生物兴趣小组:用细胞结构来剖析“相互联系,和谐统一”的同学关系。物理兴趣小组:以光速来诠释“变幻的是坐标,不变的是班级向心力”的班级誓言等。

2.班级公约文化

班级公约文化,分集体公约与专项公约。集体公约的拟定由班级相应团队草拟,在班级中表决通过后确定为《我们的约定》。比如“鸿蒙斋训”,我们共同拟定了10条班训:每个人都应明白安静的意义;学会收放自如,做自我的管理者;学会独立思考,做探索者而非追随者;学会拥抱挫折,做孤独的破冰者;不乱扔物质和心灵的垃圾,习惯从管理好周边微环境开始;要么认真聆听,要么大方表达;临强者不自卑,面弱者不自矜;小事也应该做出仪式感;于合适时合适处行合适事。专项公约可以围绕某一阶段的突出问题制定,如《“劳动最光荣”公约》《“无声自习”规范》《纪律“十不”约定》《小组合作学习倡议》《“寝室这个家”之“家训”》等。

3.班级环境文化

班级环境文化,主要包括班级墙面文化、班级宣传栏文化、班级图书角文化等。比如,班级墙面文化可以这样设计:前墙上方张贴班旗或班徽,后墙上方张贴班训;左右墙张贴班级“学子凡语”“手绘班牌”“创意合照”;前墙左侧挂小黑板,用于生日祝福、气象预报或者每日一得,前墙右侧粘贴各名校校徽;后墙左右侧以“光荣与梦想”为主题,左侧绘制“心愿树”,右侧布置“攀登者言”与“师说”等。

4.主題活动文化

主题文化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通过文化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教育,逐步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进而实现个体的自我教育、自主发展。班级主题文化活动分为固定项目与灵动项目两类,固定项目主要是学校开展的活动,灵动项目为班级个性化主题活动,比如,“班徽我设计”“我们的歌”“爱的鼓励”(一种富有节奏感的击掌方式)“为你写诗”“442班级往事”“每周一题”“学子说”“秋天,送你一首诗”等。

二、正与负:唤醒学生的优秀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的培养需要正面强化,负面刺激。榜样示范和特别约束便是两种途径。前者基于学生对正能量的渴望,使学生从模仿中慢慢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生活习惯;后者实质上是公益性的惩戒,是对个体脱离良好习惯轨道的必要纠正,也是促使个体走向成长自觉的助推剂。

(一)榜样的示范

榜样具有共性:自控能力强、为人品质优、学习习惯佳、学习心态好、学习效率高,有问题意识、规划意识。榜样的选择应贴近学生实际,不能过于遥远;光有示范还不够,要有跟进措施,一段时间后要进行比对、记录、反思、调整。模仿一段时间以后,要在班级内树立典型,树立最直观的榜样,进而发挥榜样的辐射作用,促进其他个体的再次模仿与跟进。

以学习习惯的培养为例,为了强化学生在学习各个环节中的良好习惯,笔者针对性地挑选了优秀毕业学生为学弟学妹们写的学习经验介绍,包括“提高课堂效率”“认真完成作业”“及时解决疑惑”“适当做点教辅”“整理错题好题”等多个层面,涉及学习的各个环节。学生以崇拜之情阅读这份“宝典”,这种示范和引领作用是其他任何方式所无法取代的。学生在吸收的同时也在改变,以寻求最适合自己的途径。这样的榜样,其“唤醒”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二)特别的约束

习惯的养成,正面引导固然重要,负面刺激同样需要。只要不是触及根本的问题,大可采用“柔性”惩戒,即以关爱为基础,以教育为目的,给惩戒留有空间,让良药并不苦口。惩戒也应遵循“丑话在前、主动领责、合理代偿、以点带面、留有空间”五个基本原则,提醒在前,警示在中,惩戒在后。

惩戒模式由学生自己设计,分等级、分层次地应对各种不良行为。实践中,学生设计出以下“惩戒”模式:手工绘制生日贺卡、设计班级活动海报、我为同学唱首歌、班级名片我设计、不迟到顺口溜、拟写一份倡议书、讲台边的风景、气象由我来预报等,只要是班级生活中需要的,都可以作为“惩戒”的方式。实践证明,学生不会争着受“惩罚”,即便被“惩罚”了,更多的是感到愧疚,而不是抱怨。这样的“柔性”惩戒,是个体自我认知、自我完善的过程。

三、圆与方:唤醒学生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是一个成长中的个体最需要磨炼的。在塑造过程中,应该有温润的阳光教育、励志教育。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发展性的过程,磕磕绊绊在所难免,这就需要有棱角的挫折教育。圆与方,是唤醒成长自觉、塑造意志品质的两种重要途径。

(一)内心修炼,从学子凡语开始

“学子凡语”是我们一直在坚持的一种自我励志的方式,是学生意志品质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日常“凡语”是学生心灵的期待,是学生自我成长的需求,更是学生心灵的唤醒。比如,“所有的不鸣都在为一鸣惊人蓄力”“每一个薄发的背后都是日夜的厚积”“不要羡慕云彩的自由,因为它只能随风而行,而你能努力奔往想要去的地方”“身处海底的时候,可怕的不是巨大的压力,而是失去了上升的勇气”“我本是万千砂砾中的一颗,却在这里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超能力”。

(二)同理心,在小卡片间传递

小卡片的传递,一来可以体现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同时也能在适宜的时机给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小卡片上的内容没有任何限制,但需要运用同理心,站在对方的立场,给学生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比如,一个学生因为竞赛失利,小卡片可以这样写:“××同学,知道你心情沮丧,我很理解。但是人生或许就是从一座山头下来,才能爬上另一座更高的山头。所以,加油吧!”也可以对学生的某个瞬间进行点赞:“××同学,昨天看到你扫地扫得特别认真,把石板路缝隙中的松针都打扫干净了,老师很感动。为你点赞!”

(三)你我约定,见证彼此的成长

如果说小卡片是班主任的主动出击,那么“你和我的约定”就是学生自我的“突围”。意志品质的塑造,需要自我的坚守,也需要他人的督促与见证。班主任可以成为一个见证人。“你和我的约定”是一本师生记录本,上面记录的是师生共同约定的目标,以及具体行动。只要学生有需要,便可找老师“约定”目标。当然约定只是一种形式,针对学生的主动约定,班主任应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并共同约定日程。目标达成的每一个阶段,班主任都要做好观察与反馈。当达成约定目标的时候,老师可以制作一张“成长书签”赠送给学生,以示激励与纪念。虽然这样的约定非常考验内驱力与自控力,但是一旦达成,意义非凡。

四、行與思:唤醒学生的成长自觉

“德育小课”小而精、小而实、小而活,它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一块唤醒学生生命自觉的肥沃“自留地”。若荒废了,便杂草丛生;变味了,就会索然无趣。多年来,笔者和学生共同设计、实践、完善着“十八岁和其他”德育小课系列(见表2),让每一个成长中的个体在一次次心灵激荡与生命体悟中,且行且思,逐渐形成一份带有成长印迹的“日历”。

“这学期以来,我最大的改变是变得谦卑了,能够静下心来学习。”“我改变了自己的心态,从害怕变得自信。”“考试结果有偶然性与必然性因素,最重要的并不是分数,而是你是否真正喜欢读书。”“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身心健康,正直勤勉,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更为重要。”……

以上都是学生在德育小课后写下的心灵感悟,这是“唤醒”学生成长自觉的最直观的体现。马克思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也许这些文字就是一种心灵的唤醒。

李政涛教授在《教育与生命的重负》一文中指出,真正的教育最终是要化为自我教育,而自我教育的过程是克服自身种种障碍的过程,是跳出人生密布的重重陷阱的过程。如果说学生在“克服自身种种障碍”“跳出人生密布的重重陷阱”,那么班主任就需要规划恰当的路径、创造适宜的条件、制定适切的目标,唤醒学生,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愉悦接纳自我、恰当控制自我、主动设计自我、适时完善自我,如此,才能真正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唤醒学生的成长自觉。

猜你喜欢
理性思考
对全域旅游发展的理性思考
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关于玩教具在幼儿教学中作用的理性思考
对幼儿教育去“小学化”的理性探讨
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拓展训练的理性思考
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与分析
对幼儿园区角环境创设的理性思考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的理性思考
论受众心理对微电影的推动作用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