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主题文化建班的创新设计与实施

2024-05-10 11:38汪婷婷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7期
关键词:班级文化小学低年级

[摘要] 将班级文化融入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中,孕育一个有文化特色的班集体,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依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校“三he(荷、和、合)文化”为依托,以“小绿叶”为主题,以“班级公约”“家庭公约”为抓手,结合“小绿叶服务岗”制度和“五育积分”制度,将集体活动主题课程化和项目化,推进班级主题文化建设,以实现家校社协同共育,激发学生成长的内驱力,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主题文化建班;“小绿叶”;班级文化

一、精准定位,“小绿叶”主题文化提升建班高度

主题文化建班,是指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和班主任的自身管理特点,确立班级的发展目标,规划创建主题,积极营造主题式班级环境,开展主题化班级活动,引导学生自觉参与班级主题文化建设。

在班主任工作长期实践中,笔者发现德育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在于现有各类教育资源缺乏融聚,不能使生本理念有效落地。低年段的学生充满活力,脆弱敏感;自控力弱,目的性差;单方评价,主观性强。尤其需要用文化引领班级德育,形成具有班级特色的德育体系,孕育一个有文化特色的班集体,将班级文化融入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实现“天性有致,润德无声”。

在学校“三he”(荷、和、合)文化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以培养“乐学、勤学、善学、自律、友善、担当”的金荷少年为培养目标,着力班本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笔者尝试以“小绿叶”为主题开展班级主题文化建设,因为绿色是自然的色彩,更是生命的原色。绿叶代表生机与活力、生长与健康。每一个学生正如每一片绿叶,独一无二的绿叶组成清新的绿色世界。

笔者在立足本班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进行整体班级主题文化设计并实施,使学生成为主体,促进他们在实践中激发主体情感,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和重要性,从而像绿叶一样蓬勃生长。

二、育人育心,“小绿叶”主题文化夯实建班实度

绿色代表健康、环保,倡导绿色环保、节俭养德的理念,在班级主题文化建设中将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全面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培养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弘扬崇尚节约理念、树立绿色环保观念,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绿色代表温和、宽容的性格。通过外显的班级环境和内在的精神文化的影响,建设和谐班集体,使学生以平和之心对待自己,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

以“小绿叶”为主题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要重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在不同层面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对班级文化进行整体设计。

(一)设计原则

1.整体性原则。主题文化建班要遵循整体性和系统性原则,在学校文化的框架下进行整体设计。笔者在我校“三全育人”思想的指导下,以学校“三he(荷、和、合)文化”为依托,运用“班级公约”“家庭公约”评价机制,布置“树”系列动态专栏,设计具有特色的“小绿叶”主题活动,形成一套“绿文化”建班理念体系。

2.生本性原则。在主题文化建班中,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在立足本班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开发、实施班本课程,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让学生在班集体建设中获得进步和成长,从而使生本理念有效落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班集体中发挥优势和特长。

3.激励性原则。主题文化建班需要规则和制度的保障,但只注重规则的灌输和约束,学生容易缺乏内在的自觉和自律。重视情感激励,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能为主题文化建班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同时通过激励,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也会得到提高,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意识;即使批评,也应该是善意的带有激励性质的批评,学生也更易于接受。

(二)设计目标

1.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家园,营造轻松愉悦的班级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沟通,建立师生、生生亲密关系。

2.将班级常规工作落实抓细,以积分和代币相结合的方式给予及时评价,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组织丰富有序的活动,以活动涵育学生的内生力,激发学生的潜能,激励学生做更好的自己。

(三)制度保障

1.服务岗位。基于学生能力和集体需要设立“小绿叶”服务岗位,体现每个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担当意识。

2.两大公约。落实学校倡导的“班级公约”和“家庭公约”,针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契约形式确定具有共性和个性的规则。

3.五育积分。通过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构建综合评价体系,记录学生的“五育积分”,将育人具象化,将评价立体化,关注每一个个体的全面发展。

三、逐步推进,“小绿叶”主题文化拓展建班深度

(一)理念提升:从管理走向治理

从传统的教育理念来说,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在主题文化建班中,班主任往往起决定作用。在迈向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需要班主任从班级管理走向班级治理,身份也应由“决定者”向“引导者”转变。笔者借“小绿叶服务岗”制度,以“班级公约”“家庭公约”为抓手的评价制度,实现了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变。

1.岗位设置,育责任

关于小学生班干部的话题在一段时间内曾引发社会的广泛讨论,如在班干部中“官本位”思想滋生,对其他同学而言存在不公平现象,骄傲自满、影响学业等;而不担任班干部的学生在班级中存在感低,会产生班级事务与我无关的想法。

笔者认为,对于低年段学生而言,管理能力还没有得到培养和发展,这个阶段应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要为集体出一份力。

在“小绿叶”班设置服务岗位,要做到按需设岗,按人设岗,“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注重自我管理,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为口号,通过学校文明规范优胜班级评比、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评价方式,对每个服务岗进行监督和提醒,使服务质量不断提升,让学生在岗位中获得成功体验。学生在服务班级、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掌握劳动技能,享受劳动成果,尊重他人劳动,在劳动体验中自我约束和成长,培养责任意识,发展健康品質。

2.公约制定,立规则

公约的制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自律意识。为了确保公约内容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要广泛征求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公约的执行和监督。对于低年段学生而言,班级公约需要班主任仔细说明、具体示范和前期练习,让学生明确了解班主任对班集体和学生的期望。

“小绿叶”班依托学校的班级公约和家庭公约,每学期初经全员讨论确定班级公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家庭成员在班主任及任课老师的指导下,制定家庭公约。

班级公约是师生及家长共同制定、一致认可的显性规则,能使班级管理从“无约束”向“有约束”转变,让学生感知恪守规则的重要性。家庭公约是家庭成员共同约定要遵守的规则。家庭是最小的单位,在契约文化引导下,按时召开家庭民主生活会,同样有利于形成积极履约、奋发向上的成长氛围,促进家长和孩子共同进步。

3.多元评价,促发展

以班级公约和家庭公约为基础的评价制度,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在班级公约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提出的措施付诸行动,同桌互相监督,随时互评,小组成员和老师参与评价,体现民主性,人人都成为自我锻炼、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体。

家庭公约评价的主体是家长,班主任根据学校提供的诊断数据,分析学生成长薄弱点和优势项,进行针对性、实效性更强的家校共育,老师、家长也更能全面地看待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发展优势潜能,努力弥补不足。

小学低年段是学生行为和品德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向师性强,而班主任是主题建班中最重要的德育资源,在日常教学活动和班级活动中,要以身作则,起到示范和榜样作用。

(二)文化引领:从零碎走向整体

1.依托校园,寻方向

校园文化汲取了社会文化的精华,融合了学校人文精华,是学校特有的精神境界和文化氛围。在班级物质文化的创设中,融入学校文化会给学生带来归属感。在班级隐形文化的创建中,制定班级公约、设立服务岗位、组织各项活动等,都离不开校园文化的指导和引领。

2.聚合力量,融文化

聚合科任老师的力量:在主题文化建班过程中,与各学科相结合,将有关知识加以贯通,突出实践性、体验性、活动性,创建“小绿叶课程”。聚合家长的力量:重视家校合作,让家长也成为班级文化的创建者。聚合社会的力量:学生成长的大环境是社会,在主题文化建班中,要打破边界,形成家校社“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

3.开设班栏,展风采

教室环境对学生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绿叶课程”建设的前提下,笔者创设了系统化的班级栏目。首先,以“树”为核心,设置“成长树”“心愿树”“心情树”“夸夸树”等班级栏目。其次,利用“双减”后托管的时段,布置折纸、绳编、剪纸等学生感兴趣的手工作业。根据课程的实施进程,更新栏目内容,让每个专栏成为展示学生风采、讲述班级故事、宣传班级文化的平台。

(三)活动为导:从被动走向构建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进行主题文化建班的良好契机和重要途径,也丰富了主题文化建班的内涵。

1.主题课程化

学期初,笔者结合这一学期的学校活动、节日文化、社会热点等,对主题课程进行整体设计(见表1)。

2.课程项目化

(1)游学微项目

结合学校组织的春秋游和寒暑假,形成“游学微项目活动方案”,使游学德育活动像课程一样体系化、常态化,循序渐进地实施。学生在活动中习得知识,提升素养。

如一年级春游,我们走进儿童公园,亲近大自然,唱与春天有关的歌,背与春天有关的诗,画自己眼中的春天。

针对父亲缺席亲子陪伴的问题,我们建立了“老爸成长营”,定期开展“父亲伴成长”亲子活动,如“美食大比拼”“亲子运动会”“家庭诵读日”等。我们班将每月十五日定为“家庭诵读日”,规定由父亲和孩子合作完成一次诵读作业,通过钉钉上传。利用午休时段,将诵读视频在班级展播,由学生打分,确定奖次。

(2)小绿叶假日小队

班级成立“小绿叶假日小队”,开展多种形式的假日小队活动,以“感恩”“奉献”为主题,设计“送你一朵小红花”系列活动。

如我们班参加本区“滴水公益”组织的“圆梦课桌”活动,将义卖收入、零花钱、压岁钱等,用于购买新课桌捐献给西部山区的孩子。

四、目标检验,“小绿叶”主题文化凸显建班效度

(一)个性化学生发展

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个体的过程性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为学生规划最佳的成长路径,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每个个体都是发展中的人,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在五育融合视域下,发现学生的积极方面,提升学生自信,鼓励学生发展。

(二)课程化主题活动

以真实的生活为情境,由班主任主导,联合各学科教师,设计契合学生年龄特點、生活热点时事、自然节气规律的主题活动,形成具有“小绿叶”特色的班本课程。以任务驱动情境,学生在主题活动中具身体验,顺应儿童本真之性,激发成长内驱力。

(三)协同化家校共育

以“家庭公约”为家校共育的载体,引导家长为孩子的成长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以公约内容为主题,对孩子的习惯培养和全方位发展进行持续性的评价。班主任根据学校提供的诊断数据,携手家长进行针对性的家校共育。

[参考文献]

[1]辜伟节.班主任:建构课程养德的育人跑道[J].中小学班主任,2021(11).

[2]章建春.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 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J].中小学校长,2022(02).

[3]胡忠光,陈雅娜.小学生学业拖延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22(04).

汪婷婷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四小学。

猜你喜欢
班级文化小学低年级
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三化”
如何开展小学低年级英语的活动教学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析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
借“文化三宝”促“班级文化建设”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导入环节的探索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建设班级文化,增效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