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引导提升高中生阅读鉴赏能力的路径探析

2024-05-10 08:13李俩成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4年3期
关键词:问题引导

李俩成

摘  要:为落实好新课标“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阅读的进度设计层次不同的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度、维度对文本进行阅读,品味语言、赏析人物、探究主题等,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让学生形成正确三观,健全品德人格修养,助力其成长成才。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问题引导;阅读鉴赏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明确指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是“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该段文字强调了高中阶段教师要培养好学生的阅读习惯,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最终形成正确三观,健全品德人格修养,助力其成长成才。

课标把整本书阅读置于任务群的第一位,凸显了它对学生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基于此,文章分享了“问题引导,激发兴趣”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预设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文本,汲取营养,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丰盈学生的精神世界。

本研究选取了《红楼梦》为例,不仅因为它是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下的教学内容,更是因为它是“一座卓然矗立的小说艺术高峰,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文化底蕴极其丰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具有非凡意义。因此,在高一下学期初,教师可以以该单元教学为契机,将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七单元教学任务前置,通过设置问题,循序渐进,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有效引导学生通读全书,最终梳理主要人物关系,品读精妙的语言艺术,欣赏精彩感人的场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下文将探讨《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方法。

一、以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学期初,在第一堂导读课上,面对学生对本书兴趣不大的现实,此时就该选用一些开放式的简单问题进行引导,问题不求高大上,而应以能激发学生兴趣,拉近他们与经典的距离为目的。例如:1. 《红楼梦》一书共写了多少“梦”,2. 《红楼梦》到底有多少个书名,3. 《红楼梦》中具体写了多少个人物。

这样的简单追问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面对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问题,求知欲使学生对《红楼梦》产生了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补充介绍一些相关背景和逸闻轶事,如为争执黛玉、宝钗二人孰优孰劣,两位年届花甲的老翁“几挥老拳”,这又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到书中去找寻答案,最后趁热打铁地引导他们制订自己的学期《红楼梦》阅读计划表,并要求落实学期内完成120回的阅读时间安排,这样项目化的处理让学生的阅读目标更明确。

二、以基本问题引导学生剖析文本

当然,面对高中较为繁重的课业负担,每周让学生完成平均6回的阅读要求本身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再加上《红楼梦》里人物众多、关系复杂,叙述的内容又多是家长里短,而随着开始激起的阅读激情慢慢消退,初读者可能又会面临读不进去甚至读不下去的问题。因此,本阶段的问题设置就该回到阅读教学的基本问题上,即在遵循文本逻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关注、体会、欣赏文本中语言、情节、人物、手法、主题等小说鉴赏基本问题。

(一)语言问题

语言是文本的细胞与基石,无论是情节叙述还是人物塑造抑或是主题深意都要依仗语言去表达,所以教师要把引导学生分析品味、欣赏语言当成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指导学生養成细读文本的好习惯,让他们在阅读文本中学会琢磨词句、理解人物对话、思考语言背后的逻辑、懂得文中插入的诗文曲赋的作用。

比如教师可以这样问:“第六回中‘蹭字是如何表现刘姥姥打秋风时的矛盾忐忑心理的?第七回对醉汉焦大‘红刀子进,白刀子出与‘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哪种版本的写法比较好?第七十四回中,面对王夫人对绣春囊的质询,王熙凤的辩解是如何体现逻辑之妙的呢?同样是咏柳诗词,林黛玉与薛宝钗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在思考回答中会慢慢地体会到作者用词之妙,通过咀嚼语言,在语境中精准领会把握词义,加深对文字的理解,懂得遣词造句之妙,甚至可能因涉及版本的差异,教师还能引导他们初窥学术门径。

(二)情节问题

情节的梳理鉴赏是小说文本阅读重要的一环,无论是主题的凸显还是人物形象的丰满都是在情节的推进过程中逐渐完成的。对一些经典情节的阅读,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谈谈感想,助力成长。

比如,指导学生阅读“宝玉的挨打”这一经典情节时,要让学生知道宝玉的挨打固然与贾政惧祸、贾环谗言有关,但更多的是为人父母恨铁不成钢使然。所以,教师可以设置问题,例如:“宝玉挨打是如何反映隔代教育与溺爱问题的?自己的祖父母与外祖父母对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溺爱?”学生在思考相关问题时,一定会有所触动,这就有利于对他们进行亲情教育,有利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人物问题

《红楼梦》里人物众多,作者强调不写千人一面,塑造了一群情态各异的人物。而在读者心目中对每个人物的解读评价也是不一样的,如何正确评价和认识这些人物,是每个阅读者不能回避的问题。

教师可以借鉴古典章回小说喜欢品评人物的方法,引导学生对书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品评、定性、析因。比如回目中喜用一字评人法,请学生说说“敏探春”的“敏”体现在哪里。或再谈谈“憨湘云”与“懦迎春”的“憨”“懦”各体现在哪里。

这时,学生会带着问题出发,抓住关键字眼,有目的性地翻阅章回,聚焦书中人物的言行,涉猎与之相关的评论,甚至是脂批,最后深入阅读文本,收获答案。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人物,让他们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如:“你认为《红楼梦》中有几个‘呆子,哪一个给你留下最深印象?”这样,带着问题出发,学生自己在找寻“呆霸王”“呆香菱”“石呆子”甚至“呆鹅”(宝玉)的过程中会体会到读书之乐,这样的阅读更有成效,也更能提升阅读的效果。

在类似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在不断地反复阅读文本、翻查相关资料、思考表达、形成结论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最终习得了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了鉴赏审美情趣。

(四)手法问题

《红楼梦》的艺术手法无疑是丰富而充盈的,错位法、春秋笔法、重复法、暗示法、预言法等,不一而足,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中不断发现、学习、欣赏、借鉴。在问题的设置上,教师可以结合高考要求,设置一些精当且有启发性的问题,注意提问的技巧和方法,在有效地推进阅读的同时让学生有所收获,习得解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参考一些地区的高考试题(如北京卷)来命制题目,如“请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中任选一个人物说说作者是如何运用‘三染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学生在回答这样的问题的过程中,会去阅读与这几个人物有关的情节,会去了解什么是“三染法”(“三染法”,是指先对人物进行定基后随情节的展开不断充实形象,从而写出丰满立体的人物的一种文学表现手法),然后会习得根据文本结合理论分析人物的方法,这样,书中其他的表现手法像“草蛇灰线”法、间色法等,学生慢慢地也会去了解、熟悉,甚至是去运用,这能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主题问题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不可回避的是关于主题的探析,教师要引导学生或借鉴前人定论,或学习他人观点,要抛开读闲书看闲文的心态,在阅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自读自问。《红楼梦》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大旨谈情”谈的是男女之情还是世事人情。《红楼梦》的主题解读多种多样,探讨的方式也各有不同,教师可以借由《红楼梦》里众多谐音人物,“假语村言”,引导学生去领略人生百态。

比如教师可以这样设问:“试谈一谈作者命名‘娇杏(侥幸)与‘卜世仁(不是人)背后的寓意?”学生在阅读思考和回答中会慢慢地理解人性、懂得人生的起伏和亲情的冷暖,这能使他们对生活、对人生有更客观、冷峻的认知,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旁敲侧击式的主题探析更能促进学生成长。

三、以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在学期后阶段,学生已经对《红楼梦》进行了近一个学期的有效阅读,应该会有很多个人独到的见解,这时,教师要以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保护支持学生的经验成果及时得到展现。此时,结合第七单元文后写综述的要求,安排一次小型的红楼小论文交流会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提供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探究性题目给学生参考借鉴,比如:1. 《红楼梦》里的时间为何是矛盾的,2. 贾宝玉为什么拒绝仕途经济,3. 《红楼梦》里有哪些幽默之笔,4. 刘姥姥在贾府为什么受欢迎,5. 贾府的败落,是从哪里开始的,6. 探春的另一种结局臆想。

(二)指导写作

教师在指导学生解答上述问题的过程中,要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研读文本,锻炼、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思辨能力。教师要要求学生主动收集、筛选、比较材料,研读相关章节,或让他们去网上找寻相关的红踪芹影脂评,摸清相关信息,学习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时,教师要继续当好引领者,做好伴读者,开展有效指导。

比如指导学生完成《红楼梦里有哪些幽默之笔?》一文时,教师可以提醒他们关注第十六回黛玉的“奇香”与“暖香”的奇谈,又或者引导他们阅读前面第二十八回薛蟠喝酒行令时“一只蚊子哼哼哼”,“两个苍蝇嗡嗡嗡”的描写,还有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里刘姥姥通过戴花自黑让人取乐,及后文黛玉所谓的“携蝗大嚼图”等情节,让学生在阅读这些或粗俗,或文雅的文字中体会作者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

(三)成果展示

对学生最终形成的小论文,教师要及时收集,给予反馈,可以利用一些平台展示,也可以在课堂宣讲,或借助班级的板报、主页展览,还可以把学生论文合订成集,让他们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

在红楼小论文交流会课上,一位学生在《红楼梦中花事有何作用?》一文中写道:“《红楼梦》中数量众多的花事描写,从黛玉葬花到海棠诗社,花事直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丰富了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拓展了小说故事场景和环境组成,成了小说表现手段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当教师在课上分享这段文字时,其他学生马上反映,《红楼梦》里还有许多类似描写,如生日描写、饮食描写也有类似的作用。这样的结果,说明了一部分学生已经让阅读真正发生,进行深度的阅读了。

在这样的阅读写作实践活动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问题能力、写作能力都会得到有效锻炼并提高,自然也就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

四、结语

在问题引导下,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他们通过浏览、略读、跳读、猜读、精读等各种方法熟悉了文本,在品味语言、梳理情节、分析人物、欣赏手法、探析主题等方面得到了有效的训练,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但在实操中,一些问题仍值得重视,比如问题的梯度如何设置更合理,问题难度与学生能力素养矛盾该如何解决,从何角度提问更适应生情,面对一些没有定论的问题要不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另外,一个学期完成后又该如何更有成效地推进阅读,因为从时间上讲,一学期的时间,是不足以对《红楼梦》进行全方位解读的,况且从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上来看,学生面对庞大芜杂的红楼世界也难以系统把握,毕竟真正理解解读《红楼梦》还是要具备一定的红学曹学知识。教师在推进学生落实问题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顾及学生生情,助力其成长。

总之,教师要通过真正的“问题引导,激发兴趣”,让学生充分发挥阅读潜能,习得整本书阅读方法,把握经典阅读门径,知晓人生意义,悦享读书乐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陳继荣.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研究[J]. 学周刊,2023(36):70-72.

[3]黄力群.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以《红楼梦》为例[J]. 学周刊,2023(34):142-144.

(责任编辑:何田田)

猜你喜欢
问题引导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学法探讨
浅析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使用问题引导
对中职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
高中政治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合作的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谈
生物学科随堂小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以问题引导思考以线索强化思维
平面设计教学中用问题引导探究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