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4-05-10 10:35钱禧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4年3期
关键词:反馈语文教学

钱禧

摘  要:反馈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更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学反馈给教师的教,以此实现更高效的课堂。文章主要依据刘显国同志对反馈教学法的研究做探讨,将反馈教学法与中学语文课堂结合起来,进而分析了反馈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运用价值和实施策略。

关键词:反馈;反馈教学法;语文教学

一、概念界定

(一)反馈的概念

学者刘显国认为:“反馈本来是控制论的概念,也称回馈或反馈,指在由一个或多个成分构成的系统中,将输出端的信息返送回输入端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出影响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神经冲动由中枢神经系统传到效应器官,引起效应活动的过程。效应的过程和结果,又都形成对有机体的刺激物,引起传入神经冲动,心理学把这种效应活动所引起的传入冲动也叫做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反馈由单向传输模式逐渐发展为双向甚至多向传输模式,反馈不只是学生对教师教学产生的回应,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甚至可以是其他因素对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影响。过去教师按照教材对学生进行授课,现在教师授课除了考虑教材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反馈、教师自身先前教学效果的反馈、同行的反馈、学校教学模式的要求、环境的影响等。

(二)反馈教学法的概述

反馈教学法就是基于反馈模式提出的更适应于现代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反馈教学法其实在国内外早有苗头,只是一直未被系统论述。在国内,《学记》里曾经记载“相观而善之谓摩”,意思是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学习、观摩促进成长,‘善是好的意思,也就是说学生之间存在互相反馈的正向效果。在国外,古罗马学者昆体良认为教师应该经常提问学生,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并根据学生的回答也就是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案,这样的教学才是科学的。

我国学者刘显国花了17年对反馈教学法进行探索,他认为“反馈教学法是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三论原理建立的新教学法,是师生双方在融洽、合作的气氛中,由教师引导(控制)学生进行系统的、创造性的学习,以应用知识和发展能力为目标,突出教与学之间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馈的及时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新颖科学的、集各种教学法的优点于一体的综合教学法”。虽然不同学者对反馈教学法的内涵表述存在差别,但对反馈教学法的实质性认知具有统一性,即反馈教学法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信息的相互反馈实现教学相长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最终实现教学目的。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曾经说过:“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作为教学过程控制者的教师,就必须通过教学反馈把知识信息的系统输出转变为系统输入,促使教学恰到好处地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理和探求欲望能够在自己设置的情境中被激发出来,顺利地按照目标要求形成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可以说,教学反馈是影响教学质量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活跃于师生之间的重要媒介,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过程中或执行后把系统状态的真实情况反映出来,从而对知识信息再传递发生影响的过程。

二、反馈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语文课堂是所有学科中最需要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密切沟通的课堂,在语文课上,教师要与学生的心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非常需要反馈信息,有充足的、及时的反馈,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现在的学习状态、进度,才能进一步调整教学方向,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反馈对学生的意义分析

1. 最直观的反馈就是学习成绩。学生通过成绩可以清楚地看出自己哪一部分学得好,哪一部分还需要提高。这样的反馈能直观地告诉学生上一阶段的学习结果和接下来的学习方向。

2. 反馈结果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反馈结果会激发学习兴趣,而差的反馈结果会让学生感到挫败,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及时根据反馈结果调整学生的情绪,加强引导、鼓励,让学生面对好的成绩不骄傲,面对坏的成绩不气馁。

3. 反馈教学法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些低龄段的学生无法完整、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或者在回答教师所问时只讲半截话,更有一部分学生因害怕自己讲错而不敢举手回答。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应有所侧重,对比较难、比较深的问题,让优生先说,在说的过程中有错漏的,允许其他学生补充;对后进生设计较浅、较容易回答的问题,不论是否答对都要多鼓励。教师需要创设一个让学生敢于回答问题,甚至争着要回答问题的课堂气氛,这样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将大幅提高。

4. 反馈教学法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固定的考试可以检测出学生近期的学习情况,但成绩永远不能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理论,一名学生虽然在最近的一次考试成绩上显示出退步,但他有可能在别的方面提高了。反馈教学法要求教师能全方位地获得学生的反馈,成绩只是其中一个指标,教师应该及时地、全面地获得学生各方面的反馈,帮助学生定制反馈方案,使学生了解自己,更好地学习。

(二)反馈对教师的意义分析

1. 反馈有利于教师掌握教学情况。教师从学生的反馈中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接受情况,从而让自己的课堂落到实處。教师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学会的基础上,没有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无法呈现一个优质的课堂。

2. 反馈有利于教师检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而有利于教学方案的优化。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同样适用于教学。一个教学方案是否完备,不是看在教案上写得有多详细,而是看学生实际内化了多少知识。学生的内化除了用成绩反馈,还可以通过日常练习、作业、与教师的沟通、上课时的面部表情、家长的反馈等,这对教师而言都是重要的反馈信息。反馈得越多,越有利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如教学文言文课时,因为知识点和学生日常使用的知识难以产生联系,教师可以一边授课,一边观察学生的表情、眼神,随时收集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做删减或补充;在批改日常默写或练习时,可以根据得分获得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并根据反馈结果调整下一阶段的教学侧重点。

3. 运用反馈教学法培养教师的管控力。教师要有一定的教学机智,能处理好突发的教学事故,提高对反馈信息的过滤、调整和转换能力。新手教师由于刚上任,教学经验不充足,在尝试反馈教学法的初期容易出现超过预设性范畴的课堂反馈信息,容易惊慌以至于对课堂的管控失去平衡,且每一个新手教师在遇见新的突发情况时,下意识地希望自己能做好完备的解决方案,这样反而会让情况更难以控制。等工作熟练后,教师再将反馈教学法运用到语文课堂上,会提高教师在反馈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并且能不断地反思问题、总结经验,进而提高对课堂的掌控力。

(三)反馈对课堂的意义分析

运用反馈教学法创新教学模式,可以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容易僵化,这是因为中国式课堂教师的“讲”远远大于学生的“讲”,很多时候教师只需要学生“听重点、多练习”,这种不用学生自己思考的方式虽然教学效果很好,但长此以往,学生的脑子就不动了,学生理解不了教师所传授的潜在知识,也不能激发个人的潜能。相反,反馈教学法可以使学生拥有“主体产生问题”的亲身体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的思维固化的弊端。

当前的语文课,教师不是讲课文就是传授基础知识点,更有教师将一整节课都作为练习课,这样的做法让不少学生对语文课呈现一种懈怠、无力、缺乏兴趣的状态,或者就把语文课作为数理化课的休息时间,这就非常需要教师能及时接收到学生的反馈,并调整课堂教学模式。例如,在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学生的兴趣可能会更集中于文中的鬼怪故事、特色风俗,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根据学生的反馈,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调整讲授顺序或做适当拓展,以此来加强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三、反馈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反馈教学法,能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求新知识的兴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从而解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个易讲解难做到的问题。

(一)掌握反馈教学设计艺术

教学设计要把中心放在学生身上,教学方法设计的重点是学生怎样能学得快、学得好,并且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因此教学设计要求大部分的学生能被调动起来,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此外还应注意强化师生的双向交流,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小结、教师设疑—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教师提出论点—学生联系实际举例—教师总结、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教师归纳”等。

(二)注意课堂教学中的反馈方式

1. 师生间的问答反馈

课堂上最实用的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方法就是提问,通过给不同学生提不同的问题,可以快速有效地获得当堂反馈。如对后进生提问时,可以选择一些刚刚讲过的,比较基础的知识点,而对优等生提问则要选择有难度的、有思考空间的题目。课堂的提问很宝贵,教师只有对班级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提问获得有效反馈。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也有这样的观点:“班长、语文课代表或者班级前五名就不太需要提问了,把更多的机会留给中等生或后进生。”这是因为向优等生提问并不能获得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决定班级学习进度的是占绝大部分的中等生,所以把提问的机会留给中等生是比较合理的做法,此外对后进生的提问能有效提高这部分学生的注意力,改善班级学习氛围。

2. 用观察法反馈信息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面部神态看出学生是否理解了所讲内容。在讲课时,教师会看到有的学生在点头微笑,有的学生眉头紧锁,显然微笑的学生很大程度上掌握了课堂内容,而眉头紧锁的学生则对所学内容抱有疑惑。若大部分的学生都表现出眉头紧锁、摇头叹气的样子,那就说明今天的教学方法有问题,必须及时调整。

3. 课堂练习的反馈

语文课的课堂练习大部分是由作文或者名著阅读练习组成,有的教师会在课前增加每日默写环节。作文和名著阅读的练习都需要占用很多的时间去完成,但这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每日默写虽然在课堂上耗时不多,但对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很有效。练习是一种能直观地反馈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它能得出客观具体的分数,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光讲不练,一定的练习是十分必要的,教師根据练习结果可以获得教学反馈,学生根据练习分数可以获得学习反馈,因此练习是一种提供双向反馈的有效方式。

(三)提高反馈教学的评价艺术

评价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环,也是反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位优秀的、有师德的教师不应该利用言语去攻击一个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的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教师的话语更是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教师的评价是对学生的直接定性,因此更应该精准用词,仔细斟酌。首先,评价必须切合实际,能准确地反馈学生的情况;其次,评价要巧妙、生动,相信每个学生都很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教师用生动巧妙的话语说出学生的弱项、缺点是一种让学生容易接受并改善问题的好方式;最后,评价要多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家长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积极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也鼓励学生对教师、对家长进行评价。只有给学生评价的权利,才是真正把学生和教师平等地放在一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

综上,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反馈教学法,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让学生能独立自主地寻找爱好、发现兴趣、健全人格,努力创造出适合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我要学”的态度和“我能学”的信心,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显国. 刘显国:反馈教学法[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姚便芳,陈红. 教师如何进行反馈与测评[M].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3]单妹. 反馈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21.

(责任编辑:向志莉)

猜你喜欢
反馈语文教学
多媒体时代的受众反馈
对“未来教室”的初步探索
妙用“表扬”和“忽视”
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