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视域下高中化学课程的创新研究

2024-05-10 10:35于小霞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4年3期
关键词:创新分析新高考高中化学

于小霞

摘  要: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新高考政策的实施对高中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高中化学课程的创新设计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对提升课堂教与学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探讨了新高考政策对高中化学课程的影响,分析了高中化学课程创新遇到的瓶颈和问题,旨在通过课程创新来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以供高中化学教师参考借鉴。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化学;创新分析

高中化学课程创新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创新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推动课程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再次,推动高中化学课程创新还可以促进化学教育的深化改革,推动化学教育向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方向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最后,教师通过不断创新高中化学课程,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总之,新高考视域下高中化学课程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行研究和实践。

一、新高考制度的主要内涵

新高考制度是指以素质教育为理念,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能力评价为核心的高中阶段教育改革。其主要内涵包括:课程改革、考试改革、评价改革和招生录取改革。

具体而言,课程改革主要包括强化素质教育、拓宽学科选择、提高学科质量等方面;考试改革主要是取消高考的文理分科和一次性考试,实行分省、分批次考试,引入多元化考试方式,包括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等;评价改革主要是强调综合评价和多元化评价,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招生录取改革主要是实行多元化招生录取方式,包括综合素质招生、专业特长招生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新高考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

二、新高考制度对高中化学课程的主要影响

新高考制度对高中化学课程的主要影响,在于其强调了化学学科的实际应用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在新高考制度下,化学科目不再是单纯的记忆和应试,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关注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化学知识的应用和局限性。此外,新高考制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实验探究、理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些变化将促进高中化学课程的变革,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当前高中化学课程教学活动存在的瓶颈和问题

(一)课程时间有限,学生应用能力不足

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课程时间有限,学生应用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课程时间有限,导致教学内容过于简化和单调,无法充分涵盖化学知识的各个分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复杂的化学概念和理论。其次,学生应用能力不足。由于高中化学课程主要侧重于知识的记忆和应试能力培养,缺乏实践和应用环节,导致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无法解决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最后,高中化学课程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被忽视,导致学生缺乏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无法真正理解化学知识的本质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固定,学生缺乏学习趣味

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固定,学生缺乏学习趣味的问题。首先,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固定,缺乏新鲜感和趣味性,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其次,教材编写过于枯燥乏味,缺乏生动有趣的插图和案例,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再次,高中化学课程中实验教学的比重较小,且实验设计和实施不够新颖有趣,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最后,教师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和針对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课程评价单一,学生理解能力有限

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课程评价单一,学生理解能力有限。传统的化学教学往往侧重于记忆和应用化学知识,评价方式主要以课堂测试和考试为主,忽视了学生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深层理解。因此,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可能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缺乏对化学现象背后机理的深刻理解。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可能导致学生对化学的理解能力有限,难以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限制了他们的创新和探究精神的发展。

四、新高考视域下高中化学课程的创新开展策略

(一)结合课程主题,培养理解能力

在新高考视域下,高中化学教师应该结合课程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自主思考问题、寻找答案,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例如视频、图片和动画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讲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课程知识时,高中化学教师应该结合课程主题,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意义。同时,教师还可以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性质,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应用。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有机化合物实例,让学生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反应特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实验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反应过程。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反应规律,提高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设计趣味实验,培养平衡思想

在新高考视域下,高中化学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趣味实验,培养学生的平衡思想。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实验,例如“醋酸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反应”“碘钟反应”“可乐瓶火箭”等。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化学反应的现象和过程,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提高自身的化学素养。同时,实验中的有趣现象和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促进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平衡思想。例如,在“平衡反应”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调整反应物的浓度和用量,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平衡思想。

例如,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在讲解“乙酸乙酯的制备与性质”课程时,设计一些趣味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平衡思想。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两个相同的烧瓶,并在其中分别装入相等体积的乙醇和乙酸乙酯。然后,将两个烧瓶同时放入水中,注意观察哪个烧瓶里的水被蒸出更多。这个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乙酸乙酯的易燃性,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平衡原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渗透德育理念,培养绿色思维

在新高考视域下,高中化学教师应该通过渗透德育理念,培养学生的绿色思维。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向学生传递环保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重实验的安全和环保,培养学生的绿色思维和环保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互动和讨论,让学生分享环保经验和方法,促进学生的环保行动和绿色思维。

例如,高中化学教师在讲解“高分子材料”课程知识时,可以通过渗透德育理念,培养学生的绿色思维。例如,在讲解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和性质时,教师可以介绍高分子材料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同时,通过讲述高分子材料的回收和再利用,培养学生的绿色思维和环保意识。此外,教师还应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实验安全和环保,让学生意识到绿色化学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方式,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高分子材料的优缺点,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从而培养学生的绿色思维。

(四)组织趣味竞赛,培养应用能力

在新高考视域下,高中化学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趣味竞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化学竞赛,例如“化学小能手”“化学知识问答”等。在这些竞赛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化学知识,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身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竞赛题型,引导学生掌握各类化学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化学竞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例如,高中化学教师在讲解“芳香烃”课程知识时,可以组织趣味竞赛,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芳香烃知识竞赛。在比赛前,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有关芳香烃的知识问卷,包括芳香烃的命名、化学结构和芳香性等方面的知识。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有相同的时间来回答问卷。最后,根据每个小组的回答情况,评选出获胜小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加深对芳香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相关知识的应用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比赛中加入一些趣味性元素,例如让学生用芳香烃的化学性质制作香水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创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发展

在新高考视域下,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创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例如“实验报告”“课堂表现”“习题解答”等,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能力。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课程主题和教学目标,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和创新性课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实验,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在线评价和反馈工具,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反思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满意度。

例如,教师在讲解“有机合成”课程知识时,评价标准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应该掌握有机合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以及有机合成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并能够熟练运用相关技术进行有机合成。第二,实验技能:学生应该具备进行有机合成实验的技能,包括操作实验仪器、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学生应该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有机合成实验技术,制备出符合要求的产物。第三,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应该能够运用有机合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学生应该能够针对有机合成中遇到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案,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催化剂、溶剂等,制备出符合要求的产物。第四,创新思维:学生应该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提出新的问题解决方案,并能够运用有机合成技术进行创新应用。第五,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应该能够在团队协作的基础上完成有机合成实验任务。学生应该能够主动与团队成员交流、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完成实验任务。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立足新高考的相关要求,推动高中化学课程的有效创新,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知识学习能力的发展。高中化学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结合课程主题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探究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高中化学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学亮. 基于新高考背景探索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策略[J]. 试题与研究,2023(05):1-3.

[2]李时根.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的设置与实施[J]. 高考,2023(05):10-13.

[3]羅诗妹. “三新”背景下高中化学高效教学策略分析[J]. 求知导刊,2023(02):77-79.

(责任编辑:廖  艺)

猜你喜欢
创新分析新高考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浅谈新时期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创新
油田采油技术的创新分析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育的创新分析
浙江新高考化学《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的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