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创设的高中地理问题式课堂教学研究

2024-05-10 10:35李喜娜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4年3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素养

李喜娜

摘  要:随着新课改、新高考的不断推进,新的地理课程标准越来越重视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地理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情境创设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之一,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情境创设对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在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不是直接由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情境创设中借助问题解决等实践活动不断培育起来的。基于此,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地理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一、高中地理问题式情境教学的现状

其一,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喜爱程度较高。为了清晰直观地了解高中地理课堂问题式情境教学的实施现状,使数据具有代表性,本研究设计了相关问题的师生问卷,对416名高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有85.34%的学生表示对地理学科很感兴趣,此外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虽有兴趣,但是由于自然地理的内容偏难,在分析地理问题时往往没有思路。

其二,学生对教师情境课堂的创设充满期待。通过调查发现,希望教师每节课都创设问题情境的学生达到了89.6%,而且学生对视频、图表、实验、实践活动、情景模拟及角色扮演等情境呈现方式的喜爱度较高。由此可见,情境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利于地理核心素养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其三,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的差异较大。在教师设定的问题情境下,多数学生需要借助教师的分析讲解才能完成对材料的分析及解答。由此可见,虽然高中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正在逐步形成,但由于学生的知识还多处于碎片化、零散化阶段,没有建立起完备的知识体系及逻辑思维,这些都影响了他们对问题的分析及判断。还有一些学生地理基础薄弱,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变“被动接受”式为“主动探究”式,积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其四,学生的思考时间受限。基于有限的教学时间和遵守教学进度的现实考量,即使是一些有创设情境教学意识的教师在授课时也不能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这直接导致了学生没有深入教师所设置的教学情境中,问题式的情境教学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总结而言,课堂思考时间少、问题设计偏难、课堂氛围不好、教学方法仅浮于表面等因素都会影响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

其五,教师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创设有效的地理问题情境辅助教学必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而言,在备课前,教师一般会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问题情境素材的选择及呈现方式、问题设计的难易程度、学校的教学设备及教学资源等因素设计具体的情境。据调查统计,多数教师的教学情境素材来自网络热点、新闻时事、期刊杂志等。对教材上给出的问题情境,多数教师会选择将部分内容修改后使用。然而,受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影响,一些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不足,当学生提出预设之外的问题时,教师往往难以把控课堂。

其六,问题情境设置的时机差异较大。问题情境可以设置在课前新课导入、课中知识讲解、课中练习、课后小结和课后作业布置等环节。一般情况下,教师在新课导入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最多,占到了調查总数的90.91%,其次是课后作业布置占到了81.82%,但能够做到将整个问题情境贯穿整节课的较少。

二、高中地理问题式情境课堂教学创设路径

(一)明确创设目标

情境是为课堂服务的,情境和问题的创设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本文认为,情境创设的目标主要包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五个方面。

(二)遵循创设原则

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该在地理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创设原则进行。结合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本文认为情境创设要遵循的原则主要有: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内容材料的真实性、问题设计的层次性、逻辑思维的启发性、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呈现方式的开放性、紧跟步伐的时代性、知识严谨的科学性等。

(三)情境创设的步骤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有计划进行的,在明确创设目标和创设原则的基础上,教师的授课可以遵循以下创设步骤:定内容、析目标、晓学情、选资源、设情境、施方法、重氛围、善反思。具体如下:

定内容:为什么选这个内容、明确主题的定位。析目标:析教学内容目标、析学科素养目标。晓学情:明确学生目前的学习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学习动机。选资源:选择教材内的素材并合并、选择教材外实时热点资讯、课外地理综合实践教学。设情境:情境的创设包括视频类、图表类、文字类、实验类、实践类等;问题的创设包括由易入难、层层递进、关联性强等。施方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重氛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善反思:分析优缺点、总结经验与不足。

(四)问题式情境教学的具体案例

1. 定内容、析目标

案例以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第四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进行基于情境教学的问题式课堂的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综合思维:结合材料,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形成过程;结合实例,分析造成荒漠化的原因。人地协调观:以某区域为例,掌握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区域认知:了解生态脆弱区和荒漠化的含义及主要分布地区,掌握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地理实践力:结合实例,分析生态脆弱区环境问题的表现、产生原因和治理措施。

2. 晓学情、选资源

虽然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但由于学生的地理基础较为薄弱,所学知识并没有形成体系,学生的自主分析和综合思维的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都给实际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本节教材中给定的案例情境包括1个“探究”、5篇“阅读”、3个“活动”。本教学设计在综合考虑教学目标及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所给材料进行了取舍,又增添了新的教学情境。例如,将“航拍中国——内蒙古”中的片段与教材相结合、播放关于“塞罕坝造林”的新闻报道视频片段等,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3. 设情境

情境一:播放“航拍中国——内蒙古”中巴丹吉林沙漠的片段。结合教材探究材料,小组合作探究巴丹吉林高大沙山与湖泊并存的成因。情境二:学生自主学习“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部分内容,运用整体性原理分别阐述上述两种现象的成因,并阐明思路。情境三:播放“11年治沙浑善达克再现绿草蓝天视频”,结合教材开展活动,“艰苦造绿的案例,给我们哪些启示?谈谈你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

4. 施方法、重氛围

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教师的亲和力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动探究环节的设计能活跃课堂的氛围。此外,教师还要学会用赏识的眼光评价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真诚情感、真切关心,给每个学生均等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发现自我、自我提升,完成对自我的激励与超越。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以新课标理念为依据,主要采用启发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等,体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究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为学生创造开放宽松的探究空间。

5. 善反思

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两点:第一,教学过程遵循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考与想象;第二,充分利用网络中的视频资源,将热播的《航拍中国》节目应用于课堂,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第三,不足之处是本节课的教学容量较大,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不可急于求成,代替学生完成。

三、高中地理问题式情境创设的教学建议

(一)教师增强创设情境的意识

新课改要求地理教师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个人的专业化发展。在学科素养的大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和学生的学情有关,还与教师的专业知识的厚度、教师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选择等有关。调查分析表明,问题式情境教学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增进师生关系的和谐。所以,教师需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对情境教学的重视程度,完成对课标、教材及课程资源的多方面整合。为此,教师要多关注时事热点、地理期刊杂志、学术网站等,不断充盈自己的头脑,做一名终身学习的教师。

(二)灵活运用教材内外的案例情境

新教材中增加了阅读、活动及探究的内容,而且涉及范围广、问题设计新、思维的启发性强。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选取教材中的部分典型案例情境。但教师授课时又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因此要大胆取舍,灵活运用,要善于拓展思维、拓宽视野。

例如,“地表形态的变化”一节中,教材的一个活动题目是“用河流弯道横向环流原理来解释都江堰水利工程中体现的相关地理知识有哪些”,这个活动题目既是学生熟悉的贴近生活的真實情境,又紧密联系着地理课标和教材内容,给学生提供了可探究的空间。再如,在讲解新疆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制作“五彩的新疆”的视频短片,将新疆的瓜果红、伊犁蓝、沙漠金、雅丹棕、薰衣草紫等串联起来,贯穿整节课程来讲解新疆的自然生态及社会经济环境,同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展示成果,这样的情境设计会更吸引学生,会收到预期之外的教学结果。

(三)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在地理课堂中,教师应当尽量多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问题的设置要具有真实性、生活性、启发性、层次性等特点,这样更易形成师生在情感上的共识、共情。高效的地理课堂既会使学生与问题情境融为一体,又不会导致课堂气氛活跃过于失控。由易到难、层次分明的问题设置既有益于学生提问,又能增强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交流。例如,在“人口迁移”一节中,教师可以设定某个人物,这个人物可以是教师、家长、学生熟知的某个历史人物等,用故事带入,分析案例人物的人口迁移故事,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此外,教师也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内容,做出不同的改变,例如对可以野外实施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取野外观测的方式进行教学,增加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注重与多媒体等现代技术的融合

多媒体等现代技术对问题情境的创设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5G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师授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地球的运动”一节中,教师可以使用Flash动画来解决教学难点;在讲解河流地貌时,教师可以提前在室外录制好模拟实验,展示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等。采用恰当的现代技术手段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问题式情境教学的创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及现实的研究价值。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面对新教材、新高考的必经之路。问题式情境的创设研究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尝试、多优化。同时,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总结、寻找符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情境教学新策略,把握情境教学的教学规律、灵活运用教学模式,并不断反思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应当以新观念促改革,以新方法见时效,有序促进问题式情境教学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玉梅.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2]刘显兰. 地理核心素养下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2.

[3]叶柚铀,陆陛华.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主要途径[J]. 地理教学,2017(08):24-26+64.

(责任编辑:廖  艺)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素养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