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深度学习策略研究

2024-05-10 10:35孔福来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4年3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深度学习核心素养

孔福来

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科教学不仅需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更应锻炼其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地理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与初中阶段相比,高中地理涉及的知识范围更广,对知识的探究更深入,提升了教与学的难度。高中地理教师应当主动探索有效教学策略,在紧张的教学节奏下使学生掌握更多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深度学习作为近年热门的教育理念之一,契合高中地理教學需求。文章立足于实践,探讨研究了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深度学习策略,希望对地理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深度学习

所谓“深度学习”,即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自身已有知识体系,自主认知、构建新知识,并实现迁移应用。与其他学科相比,高中地理学科知识面广、知识点多、内容较为抽象,高中地理教师应当积极运用深度学习策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地理知识,完善学生的地理知识体系,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深度学习意义

第一,提升学习效果。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是各学科教学的根本目标之一。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深度学习立足于理解基础,将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纳入其中。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深度学习能够使学生全面、深入地认知地理概念,并将理论知识代入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现象,掌握地理数据分析技巧等,为其核心素养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第二,培养系统思维。系统思维的形成能够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地理综合能力的强化有着重要价值。深度学习着眼于不同知识点间的联系,高中地理深度学习能够使学生在全面认知地理知识的同时,将不同知识点归类、整合,纳入自身已有的认知系统中,进而实现从多角度思考地理知识,了解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实践应用时也能够全面、综合分析。

第三,发展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的培育是核心素养关注的重点之一。深度学习不仅能够辅助学生更好地认知、理解知识,更重视其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和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引入深度学习能够使学生在思考地理知识的同时关注知识的应用场景,主动参与对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国际性问题的思考、讨论、探究中,进而使其树立全球意识和跨学科思维,培育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和人地协调观,实现其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深度学习的现状

第一,教育理念落后。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深度学习的有效开展同样需要科学教育理念的支持。近年来,虽然深度学习理念受到了广泛关注,但现今很多高中地理教师对深度学习的意义、特征、发生机制、实施过程、路径等理念认知不足,难以有效将深度学习与自身教学模式融合,深度学习难以发挥应有价值,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效果有限。此外,仍有一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以“灌输式”教学为主,阻碍了深度教学的实践开展。

第二,教学方式不足。深度学习强调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教师必须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并带领其思考、探究知识,以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但现今高中地理采取的教学方式仍然不足,内容较为单一,难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无法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无法反映学生的综合素养,削弱了深度学习的应用效果。

第三,实践应用不足。深度学习在辅助学生全面认知知识的同时,更加重视知识的举一反三、实践应用。但现今部分高中地理教学仍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着重于知识点的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机械记忆,学习全过程均仅停留于表面,难以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同时,传统地理教学以课时、单元为单位展开,融合多样知识点的综合实践任务不足,学生难以实现知识的多角度思考、横纵向整合,违背了深度学习理念。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深度学习策略

(一)拓展教学视角,培养人地协调观念

人地协调观念是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知,是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人类的生存发展、生产生活等均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同时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具有整体性特点,反映在世界各地。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师应当主动拓展教学视角,引导学生从世界、地球的整体角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学生直观意识到地理问题的全球性影响和个体行动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例如,教学《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课时,为引导学生理解厄尔尼诺等太阳辐射引发的全球性气候危机,教师可以利用地理思维建模,整体融入地理思维的对应维度。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观察—识别—研究—判断”四个维度组织教学(见表1)。观察维度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直观、具体的地理现象,教师可以搜集近年来世界不同地区的温度变化数据,并将其绘制在世界地图中,在教学开始时利用多媒体呈现。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世界各地的气温有何不同?这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近年全球气温变化有着怎样的特征?太阳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引导学生思考,带入识别维度,引出太阳辐射这一核心概念。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研究识别维度,向学生提出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等多个任务,引导学生自由组队任选一个任务探究。下次地理教学时,教师应当在小组发表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简单总结点评,进一步带领学生思考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如何减轻太阳辐射对地球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全球性问题,实现研究维度向判断维度的过渡。这样的教学充分运用了深度学习理念,使学生从多角度思考知识,并在自主探究交流中深入理解知识的意义,主动思考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发展。

(二)融合多学科知识,发展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是指运用多维度、多角度思考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是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深度学习强调学生思维的横纵双向延展和系统知识体系的构建,有利于不同学习内容的联结和融合。在发展学生综合思维的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应当积极引入深度学习理念,主动探寻地理学科和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融合生物学、化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使学生更加综合全面地认知地理。

例如,教学《大气受热过程》这一课时,大气的受热和物理热学知识关系紧密,教师可以引入物理知识,利用深度学习策略开展教学。首先,教师可以提前在不同地形图等高线位置标示温度,利用多媒体展现。接着,引导学生自主读图,观察温度变化,一段时间后随机选取学生回答,引出“山顶的气温通常较低?”这一问题,鼓励学生自由联想所学知识作答。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提示,引导学生尝试思考物理的热传导定理,大气受热过程的基本概念在学生的自主思考总结中逐渐清晰。之后,教师可以引入小组任务,为各组分发数张气温图和相应的地形,引导学生在组内讨论气温和海拔之间的关系,总结得出海拔越高,气温通常越低的结论。最后,教学结束前,教师引入气象专业知识,设置挑战任务,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某个城市的气象数据,预测该地气温和气候变化的趋势,模拟“气象预报”。这样的教学由浅至深,将多个思考探究任务结合,并引入了物理学、气象学等学科内容,使学生通过多角度的思考分析,全面掌握相关知识点,并在实践中进行验证,有效发展了学生的综合思维及跨学科思维。

(三)连通知识维度,强化区域认知能力

区域认知能力是联系特定地域的地理位置、自然人文环境判断其特征的能力,是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组成部分之一。地球虽为一个整体,但受到地理位置、海陆条件等影响,不同地域的地理特征存在一定差异。依据这样的差异将地球划分为不同尺度,分类认知,是学习地理知识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深度学习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认知地理知识,地理教师可以利用深度学习理念,将教学知识不断拓展,连通不同的知识维度,强化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使学生以全球互联互通的视角看待地理知识,树立全球化观念。

例如,教学《海水的性质和运动》这一课时,该部分主要立足于国际视角,介绍了全球主要的洋流。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由国际视角切入,带入国内,提升学生的认知。教师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海洋的图片,营造教学情境,并提出问题:“海水的运动有规律吗?”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之后,教师简要介绍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等性质,以及海水的运动、洋流等相关知识,并将学生分组,引导各小组随机抽选某一主要洋流主题,进行自主思考探究。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让各小组代表上台,分别介绍本组选到的洋流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之后教师提出进阶任务:“我国周边的海洋受到了哪些洋流的影响?这些洋流对我国的生产生活发挥了什么作用?”鼓励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结合互联网资料,综合分析洋流对我国、国际两方面的影响。这样的教学充分发挥了深度学习的优势,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生从多角度认知地理知识的重要意义,强化自身的区域认知能力。

(四)设置多样任务,锻炼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是指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方式获取地理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地理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观察、调查、实验等不仅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地理知识学习中同样具备重要作用。在地理实践中,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地理环境,锻炼观察能力和调查能力,巩固所学地理知识,这为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运用提供了良好平台。深度学习重视知识的迁移运用,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教师可以运用深度学习策略,设置多样实践任务,打造第二课堂。

例如,教学《服务业的区位选择》这一课时,该部分内容距离学生日常生活较近,适用于地理实践任务的引入。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借助问题,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商店、餐饮店及其所处的位置,并依据市中心、郊区等不同的区位进行统计总结。学生发言结束后,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商店、餐饮店的选址存在鲜明差异,自然产生了疑问。教师可以顺势引入教学内容,解释为什么在特定地点开设商店、提供服务是至关重要的,并再次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组思考服务业区位选择需考虑的因素,并分析自己最喜欢的商店、餐饮店的选址。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入实践任务,鼓励小组成员利用课后、周末等时间,前往选择的商店、餐饮店进行实地调查采访,并记录所考察的店铺类型、周围环境、交通状况等信息,拍摄相关照片,在下次地理教学中展示。下次地理教学时,教师需要在小组发表后进行总结,与学生共同回顾课程知识,引导其思考未来城市和服务业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拓展实践空间。

这样的教学以教材知识为切入点,有效唤醒了学生已有认知和新知识间的联系,并利用实践任务强化了学生的认知,使其在深度学习中更好地对地理知识进行实际应用,锻炼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深度学习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主思考、探索、建构知识,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投入实践中,实现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更推动了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有着不可忽视的应用价值。高中地理教师应当结合深度学习的特征和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巧妙将深度学习理念融入教学中;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带领学生多角度发现、应用地理知识,使其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地理问题和全球性挑战,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賈国强. 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中的问题链设计[J].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3(11):43-47.

[2]周斌. 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在课堂中的应用[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3(10):71-72.

[3]贺海霞. 高中地理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深度教学策略[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3(07):71-72.

(责任编辑:郑  畅)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深度学习核心素养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