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2024-05-10 10:35罗仁军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4年3期
关键词:高中教学审美能力美术教学

罗仁军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美术教育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然而,当前的高中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高中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通过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提升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美术品格的发展,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为此,文章积极探讨多种美术教育手段和方法,以期全面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高中美术教育发展。

关键词:高中教学;美术教学;审美能力

一、高中美术教学现状

目前,高中生的升学压力越来越大,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因此,学校和教师、家长特别关注高考升学率,狠抓学生的文化课高考科目,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训练”成只关心考试成绩的学习机器,而忽视了自己的全面发展,这对提高我国学生综合素质非常不利。所以,具体到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多种问题,分析如下:

其一,缺乏充足的教学设备和绘画材料。例如,学校缺乏美术教学需要用的石膏几何体、石膏像、静物等。学生缺乏需要用的颜料、画布、素描纸等绘画工具。这些设备和材料是培养学生美术观察力和审美能力、表现能力的物质保障,所以,材料和工具的缺乏,导致美术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其二,没有功能齐全的美术专用教室。有些学校由于场地有限,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只能利用文化课教室教学美术课,由于学生的文化课教室要摆放学生的课本、作业等书籍,所以已经没有充裕的空间可以让学生進行美术创造活动和获取审美体验。

其三,美术教师数量不足。很多高中学校教学规模大、班级多,但是在师生配比方面,美术教师明显不足,而且美术教师的工作量大,不仅要教好普通班级的美术鉴赏课,还要利用课余时间辅导部分艺术生的美术高考教学,工作任务重、压力大。

其四,学校不重视美术课。现在很多高中学校由于高考升学压力大,为了提高升学率,往往采用压缩美术课时,甚至出现“排美术课但不上美术课”的现象,把大量的美术上课时间留给文化类高考科目,美术课面临“名存实亡”的尴尬处境。

其五,美术课堂趣味性不足。很多美术教师由于没有深入研究教材和教法,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教学氛围不够轻松愉快,没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参与活动少,缺乏形象思维和审美能力训练,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审美能力的主要内容

审美能力是指感受、鉴赏、评价和创造美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敏锐的感知力

感知力的训练和提高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观察和理解艺术品,找出美术作品的特点和规律。并通过对美术作品中构图、色彩、线条、质感等元素的观察和捕捉,发现作品的深刻内涵,做出对作品、作者的独特思考。

(二)审美想象力

审美想象力是指人们在审美、创造美时将各种相关形象记忆加以重新组合,以认识对象和创造新形象的能力。艺术往往吸收了历史、哲学、文化等多方面的元素,学生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突破学科界限,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再现和创造作品所出现的情境,将作品中的语言、故事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特的审美判断。

(三)情感理解和表达能力

艺术品往往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不同的艺术品所包含的情感也各有不同。学生拥有情感理解和表达能力,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品,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三、高中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积极作用

审美能力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必备的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进行感知、评价、判断和表达,逐步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生活品质

良好的审美能力让人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生活中可以经常发现事物美的一面,同时利用生活中美的事物来装扮自己的生活,处处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例如,选择美的衣服可以提升自己的形象和气质,给人带来美感,自己也会感觉身心愉悦,也更加自信。选择美的事物装扮家庭可以使家里更加温馨,家人相处更加和睦快乐。因此,通过美术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学生生活品质的提高。

(二)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良好的审美能力可以使人关注和感知周围的美,发现生活中“美”的一面,同时也能够分辨出“丑”的一面,通过学会分辨美丑,学生能知道如何正确处理事物的正反两面,要尽量避免事物的消极方面影响自己,积极消除压力和焦虑,要多看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保持健康美好的心态投入学习中。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高中美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对审美对象进行感知、描述、分析、判断,进而提升形象思维能力,同时能促进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绘画等方式表达个人的审美体验。学生还可以用铅笔、颜料、纸等绘画工具,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四、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应该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和学生需求来选择和发掘,为学生提供开阔的视野和多元的学习经验,高中美术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恰当引入课堂,并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探索欲,具体如下:

1. 采用多样性的学习方式。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些名画临摹课,例如,在鉴赏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各种材料(铅笔、签字笔、马克笔、彩色铅笔、水粉水彩等绘画工具),运用素描、色彩、速写等各方面的技能,大胆尝试临摹《蒙娜丽莎》,在绘画过程中,不管学生画得像不像,或者好不好,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主动深入观察这幅画,主动理解和体会画面的绘画技巧。画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绘画作品和原画进行对比,然后同学之间再互相点评,最后教师总结分析学生作业的优点和不足,再结合原画分析比较,这样学生就能深刻理解这幅画,并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2. 引入民俗美术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我国历史悠久,民俗文化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融入民俗美术资源,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春节有贴年画的风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杨柳青木版年画,其属于木版印绘制品,产生于我国明代崇祯时期,继承和发扬了宋、元绘画的精髓,借鉴了明代舞台戏剧、工艺美术、木刻版画的形式,使用手工彩绘和木版套印相结合的制作方法,使画面具有人物生动、色彩艳丽、用笔细腻、情节有趣等特色,开创了喜庆吉祥、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的独特风格。运用这样的教学资源,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又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给予学生启发性引导

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启发性引导,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1. 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或场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例如,在鉴赏徐悲鸿画的《愚公移山》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特征,发现问题:“为什么里面的人物带有外国人的身体特征?”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研究这幅画的历史背景,经研究发现,该画创作时,徐悲鸿正在印度讲学,当时他以印度人为模特画了很多创作素材。

2. 建立开放的课堂环境。教师应当倾听和关注学生的想法和意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幫助学生发掘自己的潜力,并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研究。例如,在教学《如何鉴赏美术作品》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鉴赏美术作品,把形式和内容分成两大块,形式这部分由班长牵头负责,内容这部分由副班长牵头负责,形式包括线条、色彩、材质、空间,班长根据教学内容分别安排四个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备课、说课、讲课。内容包括题材、主题、情境,副班长根据教学内容分别安排三个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备课、说课、讲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控课堂的教学节奏,在适当时进行关键点评,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成了真正的“主角”,学生的能力也会大幅提高。

(三)设计学生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设计师生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进而整体提高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

1. 开展绘画创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绘画主题,由于学生能力有限,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绘画创作,例如,绘画主题是“全面小康”,组长要根据小组成员的特长安排分工,有的学生绘画基础好,可以安排他负责制作;有的学生网络技术好,可以安排他收集资料;有的学生家附近买画材比较方便,可以安排他统一买材料等。这样利用小组合作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 在校园进行速写写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速写对训练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例如,教师可以用“我心中的美丽校园”为主题,引导学生用速写的方式表现校园美,每个学生都要深入校园的每个角落,用心观察和发现校园美的一面,然后用画笔把它画下来。

3. 设计手工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材料,例如常见的纸、泥巴、树叶、招贴画、线等,用雕刻、拼装、剪裁等多种方式,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作品。同时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模型或者材料,并指导学生制作作品,全方位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充分利用当地民间美术和民俗美术资源进行主题研究

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关注中国传统文化,要善于挖掘民俗文化的精华,充分利用丰富多彩、极具特色的民俗美术资源,将其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灵感,提升学生的文化品格,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深入挖掘当地民间美术、民俗美术资源。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当地的民间美术、民俗美术资源,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民间美术和民俗美术都全部列举出来,讨论比较有研究价值的主题,分小组确定考察探究的方向。

其次,收集相关素材,为实地考察积累资料。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或学校图书馆等方式查询相关资料,查阅不同年代的美术作品和相关历史背景,探究不同地域的民间美术、民俗美术的特点。

再次,利用寒暑假进行实地考察。教师布置好探究主题后,在寒暑假期间,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当地进行考察,运用现场拍摄、对当地人进行采访等多种方式收集素材,同时,还要收集合适的民间美术和民俗美术作品,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探讨、分析当地民间美术、民俗美术的艺术特点、表现技巧、文化内涵等。

最后,形成民间美术、民俗美术资源考察报告。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撰写考察报告,在美术课上用课件汇报考察结果,同时,还要展示收集的民间美术、民俗美术作品,并在课堂上和同学讨论和交流。教师组织讨论和交流,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当地民间美术、民俗美术的发展和演变,并让学生从中汲取灵感和启示,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美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美术教师应该积极利用多种教育手段和方法,提升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以使学生更加全面、丰富和深入地理解美术作品,并能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健康的审美观。

参考文献:

[1]李荣. 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分析[J]. 学周刊,2021(16):169-170.

[2]吴艳娟. 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J]. 中国新通信,2020,22(06):204.

[3]韩红. 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探析[J]. 新校园,2023(03):76-77.

(责任编辑:郑  畅)

猜你喜欢
高中教学审美能力美术教学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组分层教学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教好高中数学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音乐 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