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情绪我做主

2024-05-10 11:09王文娟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7期
关键词:情绪管理

王文娟

[摘要] 情绪对人的行为影响非常大。初中阶段不少学生有冲动、暴躁的情绪特征。初中生的情绪问题直接影响其自身学习、人际交往、身心发展等方面,因此注重初中生的情绪认识和情绪管理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学会调节、管理情绪,能够更好地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以小Y同学为例,旨在探索基于教育会诊的初中生情绪管理之道。

[关键词] 教育会诊;情绪管理;情境化项目

一、小Y的主要问题及常规解决之道

(一)小Y的主要问题

小Y的主要问题表现在:情绪化,脾气暴躁易冲动,爱打架,经常顶撞老师,爱打游戏,经常上学迟到或课上睡觉,不爱学习。到了初三,小Y即使想要努力学习,但因基础薄弱,对学习产生无力感而选择放弃。

(二)小Y问题的常规解决之道

小Y班主任(语文教师)为了激发小Y的学习兴趣,纠正其不良行为,有时会搬出《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规章制度来约束或惩戒小Y,小Y很难与教师共情,甚至产生了对立情绪。班主任又试图通过家访、电话、微信沟通等方式,联合家长力量,促使小Y转变,但收效甚微。

面对小Y这样的学生,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往往用“管理者思维”来解决问题:从“发现问题”直接跳至“解决问题”,缺少“分析问题”这一环节。大量琐碎繁杂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得教师疏于亲自调查、动脑研究,对解决学生的问题起不到根本性的作用。

事实上,当一个学生出现问题时,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都有责任进行引导教育,但是他们之间有时存在缺乏协调、难以坚持等问题,导致在解决学生问题时各方难以形成合力,甚至出现相互矛盾、相互抵触的

现象。

二、利用教育会诊,优化情绪管理之道

由于小Y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学校提出了优化小Y问题解决的新路径——教育会诊。

苏联著名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认为,教育会诊是为研究学生问题或鉴定学生而召开的会议。研究的本质是合作研究,其主体为教师、校医、干部,研究对象是学生。

学者吕香妹提出,教育会诊是对个人力量不能转化或经常反复出现问题的学生,以教师、家长、专家、社会人员等多元主体的合作关系为基础,通过研究诊断,形成并实施适合问题学生转化的方案。

我校的教育会诊是围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真实问题展开的,基于教师、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多方合作,通过分析诊断,提出并实施解决学生问题的针对性措施,从而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

(一)确定会诊对象,准备会诊信息

小Y的班主任确定会诊对象为小Y,搜集小Y的基本情况(包含小Y的主要问题、前期干预措施及效果等),明确团队主要成员、记录人、会诊时间、会诊地点等。

(二)确定会诊类型,组建团队人员

确定本次会诊类型为班级会诊,团队成员主要有班主任、道德与法治老师、心理老师、家长、同伴(3—5位)。

(三)召开会诊会议,诊断分析问题

班主任向会诊团队介绍小Y的基本情况,提出小Y的问题,会诊团队共同对小Y的问题进行分析。

1.家庭环境影响

小Y同学身处单亲家庭,家境清贫,爸爸酗酒、家暴,曾因酒后驾车发生车祸失去双腿,妈妈不堪忍受最终和爸爸离婚。小Y五年级时随妈妈迁来江苏后居无定所,生活的压力使妈妈难免偶尔将怨气撒在孩子身上,这一切都在小Y同学的心中埋下了恐惧和暴躁的种子。

2.学校和教师影响

小 Y的班主任是位刚毕业的年轻教师,看上去和学生没有太大的代沟,但缺乏经验,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搬出校规校纪生硬压制小Y,没有考虑处于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这让小Y较为反感。

3.同学和朋友的影响

刚到新环境中的小Y少有要好的朋友,在家庭教育中他已经习惯了暴力,所以当和同学稍有争执,他很快就会进入“暴力”状态,对同学和自己都造成较为严重的伤害。

因为学业成绩差,小Y在同学中又很难找到自尊,于是他通过其他途径寻找优越感——打游戏。智商不差的小Y很快就在游戏圈小有名气,偶尔作为游戏“菜鸟”陪练,获取小费帮助妈妈减轻生活负担,这一切满足了他的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

物质的匮乏、母亲的怨怒、父爱的缺失、教师力量的分散、教育艺术的欠缺,这些对小Y的情绪、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四)团队分工合作,落实诊断方案

通过教育会诊,团队形成了以下解决方案:利用情境化项目设计,引导学生体验真情实感,尝试用简单有效的方式管理情绪,提高情商。

案例分析:利用生活或教材中的具体事例(生活事例、心理效应、心理实验)开展案例分析,学做情绪的主人。例如,在执教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后,班主任引导小Y将自暴自弃、情绪失控的史铁生与忍辱负重的母亲进行对比,通过讨论分析,引发小Y的共鸣,促进小Y自我反省,形成对情绪的正确认知。

头脑风暴:心理教师创设自由的氛围,引导小Y及小组同伴针对“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提出尽可能多的不同看法,及时分享自己生活中调节情绪的好方法。

快乐清单:道德与法治教师引导小Y回忆并记录自己感到开心的10件事,梳理内心想法和感受,了解现代青年人眼里的快乐,和同伴共同完成“快乐清单”。

角色扮演:心理教师模拟生活情景,学生和家长互换人物角色,换位体验角色的想法、感受和行为,增进对自我情绪和行為的认识。

教育会诊对象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人,所以,会诊团队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要分工合作,随机跟踪观察小Y同学的情绪状况,如果有问题反复,需要及时调整、优化问题解决方案,尽可能引领小Y学会认知情绪、正确表达和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五)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学期结束后,为了评估教育会诊的效果,会诊团队给小Y同学做情绪管理评价,分别有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同伴评价等。通过多元评价,发现教育效果如下:

1.学会沟通表达

通过小Y自评,我们发现他学会了遇事先冷静,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用拳头解决。对家长有了更多的尊重和感恩,正如妈妈所说:“后来每当与我意见不合时,他都会尝试和我沟通,以理服人,而不是像从前那样摔门而去。”

2.养成合理作息习惯

家长评价说小Y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养成了每晚11:00前入睡的习惯。家里制定了《电子产品使用公约》并坚持执行,玩游戏的时间和频率明显少了。老师们也反馈小Y上课睡觉的现象有所好转,得到了老师们的鼓励和表扬。

3.同伴和谐相处

同学们现在经常看到小Y和大家一起讨论部电影、书籍和游戏,对他不再像以前那般恐惧,感觉他像变了一个人。

三、反思:基于教育会诊的初中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构建家校复合网格,形成家校合力

通过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有效改善教育方式,关注孩子的情绪健康和心理健康。充分发挥教师力量,通过面谈、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积极与家长联系,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和心理情况,让家长认识到孩子存在的情绪问题及自己在教育子女方面的欠缺,家校联动,携手共同解决孩子的问题。

(二)构建学科复合网格,形成学科张力

心理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在情绪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学习情绪的表现形式和应对方式,促进学生正向情绪体验;体育老师可以运用瑜伽放松法、运动宣泄法等为学生的负面情绪找到出口;数学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周期性情绪数据,形成“情绪折线图”,帮助学生分析情绪变化的规律,学习主动控制负面情绪。语文课和道德与法治课同样可以利用大概念设置情境和驱动任务,完成跨学科共同育人的目标。

(三)构建朋辈互助网络,赋能全面发展

让性别、性格、情绪管控、学习能力等差异明显的学生组成朋辈互助小组,甚或将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校级互助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如开展趣味知识竞答比赛、“相互找优点”等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放松身心,使班级氛围、学校氛围更加和谐融洽,而且有助于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拿破仑曾说,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作为新时代教师,要不断优化自身的育人方式,善于“借力”,合理“用力”,科学“聚力”,引领学生正确认识情绪、管控情绪,不仅可以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也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立项课题“教育会诊:一项旨在优化育人方式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 d/2021/02/200)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巴班斯基.教育过程最优化问答[M].李玉蘭,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2]吕香妹.教育会诊制的定义、本质与功能[J].江苏教育研究,2008(01).

猜你喜欢
情绪管理
女性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浅谈情绪管理在安全中的实践与应用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
情绪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听障大学生情绪管理问题分析
教师的情绪管理研究
驾驶者路怒症与情绪管理相关性实证研究
初探情绪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好心情拍卖会
一份24分的试卷带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