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有效策略

2024-05-10 13:42郑莉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4年3期
关键词:专业素养作业设计初中历史

郑莉

摘  要:基于农村初中历史学科作业设计与布置的现状,文章分析了初中历史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初中历史作业创新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并从作业分层布置、作业评价等方面提出相应的作业设计建议,以有效引领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的规范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专业素养;作业类型

一、农村初中历史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第一,农村初中历史教师严重不足。各初中学校多数班级历史学科由非历史专业教师担任,因此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受制于教师观念及其专业素养,部分教师布置作业主要依靠教材、教辅。而教辅中的题型和题量繁复庞杂,大部分教师未进行严谨筛选,只是简单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布置,学情针对性不强,导致作业的功能性并没有发挥。

第二,作业类型单一,作业的功能性发挥有限。长期以来,历史作业主要停留在书面作业上,历史作业成了简单、重复、机械性地读课文,背知识点,刷练习题的操练,导致学生获得的也是碎片化的知识。固化的思维模式,机械性的答题模板,最终使作业沦为应试教育的工具和符号。形式单一的作业无法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很难达到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科树人也难以实现。“双减”政策鼓励创新作业设计和布置实践类作业,而农村历史学科教师在这一方面比较欠缺。

第三,初中生刚刚接触历史学科,其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还没有形成,加之认知水平低、知识储备少,导致历史作业完成水平整体低下。同时,大部分学生喜欢能在课本中找到答案的基础知识作业,对提升类和实践类作业畏惧心重、缺乏答题方法技巧和综合实践能力。这些问题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果不能及时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将会严重影响农村初中生历史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初中历史作业创新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2022年4月颁布的《义务教育历史学科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依据和执行标准。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标准》是作业优化设计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初中历史作业创新设计应围绕学科核心素养,体现历史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紧扣学科课程目标,发挥历史作业的学习功能、评价功能和育人功能。

初中历史作业需要紧扣《标准》,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作业情境应具备学科特点,贴近生活,具有启发性,杜绝出现政治性和知识性的错误。

(一)实效性原则

初中历史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精选适当的作业(尤其是书面作业)提高作业的实效性。为了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使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精力达到“温故”的目的,每道作业题的设计都要具有针对性,紧紧围绕教学的重难点突出核心知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科思维与能力设计作业,让作业真正成为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好帮手。当然,作业的总量需要控制,要突出重点,精选精练,只有提高作业效率,才能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二)递进性原则

单元视角下,各课时的作业要联系、迁移,力争做到由简到难、由理解到运用的梯度设计。这样的作业既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又能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作业设计应有梯度、有侧重,统筹安排作业的完成时间、难度和类型,体现递进性,帮助学生构建学科知识体系,使学生更系统、全面地认识不同历史时期的阶段特点,以及历史发展规律。

(三)探究性原则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教师应该通过作业的巧妙设计,为学生的深度思考、自主探究提供空间与机会,焕活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八年级上册《新文化运动》一课的作业设计中,为了帮助学生跳出历史学习的常规逻辑,培养学生梳理历史脉络、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教师为学生布置了以下合作探究作业: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困惑年代”“觉醒年代”“创新年代”三个关键词,绘制本课的思维导图,并根据思维导图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新文化运动所经历的三个时期。教师通过提供“关键词”的方式,为学生指明了方向,降低了作业难度。同时,这种合作探究作业照顾了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助与互补。

历史学科的探究性作业可以是拓展教材知识范围之外的社会小调查,可以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历史剧、谜语和辩论会,也可以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历史小报、模型制作等作业。其目的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性留给学生,学生通过学习和作业去发现、去梳理、去归纳、去构建、去探究,进而提升自主能力,挖掘自身学习潜能,培养了学科素养。

(四)差異性原则

历史学科作业要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生理和心理特点等)情况出发,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的水平、能力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需要秉持差异性原则,结合所任班级的学情因材施教。考虑到各种层次的需要,教师要精准设计分层、弹性和个性化的作业,提高作业设计质量,通过设计基础性、提高性和综合拓展性的作业,体现学科作业的适切性和多样性,这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做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作业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五)创新性原则

教师可以通过创作历史漫画、绘制思维导图、编写历史剧本、开展历史辩论、趣讲历史故事、历史文物、人物手工制作等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同时创新思考形式,充分利用图书室、历史遗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挖掘本土历史资源。创新性作业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核心素养。

三、初中历史作业创新设计与实践的策略

(一)明确作业目的,提升作业质量

历史作业应围绕学科核心素养,体现历史课程的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紧扣学科课程目标,发挥历史作业的学习功能、评价功能和育人功能。具体到每一道作业题,则又有它的特定目的。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做到心中有数,既要明确学科目的,又要明确单元及课时的目标,这样才能加强作业的计划性和科学性,克服作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不仅要明确作业的目的,明晰作业与学业之间的关系,而且也要将其共享给学生,向学生强调说明帮助学生明确作业的目的,以便学生能把以前的、当前的和未来的学习联系起来;要避免出现让学生撰写历史人物小论文,而教师自己不解释历史小论文概念的情况。学生不清楚作业的目的,就不会进行资料查阅,便道听途说自行杜撰故事,于是错把趣讲故事当作历史人物小论文。因此几乎很少有学生会问:“我们为什么要做作业?”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不清楚完成作业的目的,不理解作业与学业之间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当前所从事活动的目的性认识越清晰,从事活动的积极性就越高,热情的保持就越持久。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有必要让学生明晰作业的目的以及要求,加强学生对所做作业的思想认识。这样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能产生内驱力,进而确保了作业的完成质量。

(二)精选作业内容,精准设置问题,精心分层设计

在實践研究中,历史教师要将作业设计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校情学情精准设计作业,围绕历史课程的核心知识、关键能力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选作业内容。

在编排作业题上,教师要立足单元整体教学,前后关照,形成系统,防止零敲碎打,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要着眼单元整体,落实一课一得。例如,在设计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的单元作业时,教师设计了一道问答题:“秦始皇和汉武帝堪称千古一帝,他们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请分别简述秦始皇和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此题的设计意图是基于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以及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中外交往等方面,梳理两位皇帝巩固统一的措施。学生答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对比了他们所采取措施的异同,体会了其所产生的影响。

教师的作业问题设计要精准清晰、思维开放、注重学习能力、指向素养培育;作业设计有梯度、有层次,能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具体可以分为分层作业(基础巩固型、能力提升型、综合实践型)、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教师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教师还需要尝试跨学科综合性作业设计。《标准》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因此,历史课程要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围绕某一研究主题,将所学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结合起来,开展深入探究、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要考虑学校、学生等实际情况,在路径选择、材料获取、活动方式和活动评价等方面要具有可操作性。

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的作业设计时,教师设置了这样的作业:查找资料,通过对比,绘制唐朝女子服饰图和宋朝女子服饰图,比较二者服饰的变化,并探究服饰变化的原因(跨美术与人文社会学科)。此题设计的意图是通过观察唐宋时期女子服饰的变化,并结合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国力,探究社会风貌风气对人们衣着等社会生活的影响。这样的作业整合了学生的知识,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作业设计要契合学习进度和学习目标,也要合理确定作业数量,控制作业的完成时长。

(三)创新作业形式,精细作业布置

在创新作业形式的实践研究过程中,历史教师要结合历史学科的性质和特征丰富作业形式。具体而言,教师要丰富创新书面作业形式,如设计思维导图、制作历史大事年表、绘制时间轴、搜集本土历史资料、创作历史诗歌等;丰富非书面作业形式,如趣讲历史故事、吟唱红色歌曲、制作历史手工、观看红色电影等;丰富历史“第三课堂”的作业形式,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访谈历史见证人、调查街道名称的来源与演变等。教师通过灵活多变的形式拓宽了学生学习历史的途径,使学生形成了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作业的完成过程变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生成过程、体验过程。

(四)强化作业指导,完善作业评价的标准和方式

在作业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作业的指导和评价。注重以生为本的作业评价,教师首先要明晰作业的目的和要求。具体而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学科素养,将重点讲解、难点突破与学法指导相结合,关注学情,通过作业指导,让学生学准、学清、学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树立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后作业应明确完成作业的方式方法,并利用好课后延时服务,指导、帮助学生及时完成作业。教师要对基础过关和能力提升类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对探究拓展类作业强化面批讲解;对综合实践类作业采取多元的方式加强指导,如制作评价量表,采取自评、他评、家长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议,突出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师基于多种形式的学科作业,完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是对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心理感受和收获的关注。当然,对学生的作业评价,教师要力争做到公平、客观。作业评价既要着眼于班级学生整体,又要关注学生能力水平和发展程度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科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课程核心素养都能得到培育、增强综合素质,真正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

四、结语

“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对作业的创新设计,对作业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收集和分析,形成作业设计—作业实施—作业效果分析—作业改进的常规流程;同时结合历史学科的性质和特征,通过创新作业的形式丰富历史“第三课堂”的综合实践活动,挖掘本土历史资源,拓宽学生学习历史的途径,使学生形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作业完成过程变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生成过程和体验过程。

参考文献:

[1]王月芬. 重构作业[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2]张新宇. 透析作业[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初中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责任编辑:郑  畅)

猜你喜欢
专业素养作业设计初中历史
论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当下如何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