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外实践活动现状及优化对策

2024-05-10 13:42刘杰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4年3期
关键词:课外实践自我管理能力道德与法治

刘杰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学生通过该课程可以学习到法律知识、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提高法律素养和自我约束能力。文章从道德与法治课外实践活动建设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实践活动的价值意义、现状问题及优化对策,对实践教学的有序开展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外实践;自我管理能力

一、实施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教学的意义

(一)推进思政课程改革创新

作为一门德育课程,思想政治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有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公民。与智育课程不同的是,思想政治课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使其具备正确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判断能力。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能够深入感受社会伦理、法治原则等核心价值观念的重要性。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将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些价值观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治是国家治理和保证社会秩序的基石,对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了解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养成遵纪守法、尊重法律的意识和行为习惯,深入了解法律的适用原则,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

(二)巩固课程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课程学习。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实际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提升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学习更加主动和积极。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可以将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实際情境相结合,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亲身体验道德与法治的原则和价值,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实践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真实的信息和情境,学会主动获取和处理这些信息,培养了自身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能够深入了解社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加深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成为具有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公民。

(三)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局限于知识的掌握,还需要人员具备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只有全面发展的学生,才具备解决问题、创新和适应变化的能力,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素质教育强调促进学生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智力素养、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教育资源。课外实践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思维,通过参与实际活动,学生在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时,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从而学会与他人的协作、沟通和解决冲突,这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实践教学不仅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还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和学习能力。实践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储备,能够准确传授相关内容并解答学生的问题。通过实践教学,教师可以深入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原则,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案例中,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实践教学要求教师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学习能力,及时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规和道德理论,以保持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前沿性。对此教师需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实地考察等,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及时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规和道德理论,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前沿性。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外实践活动现状

(一)学校教育理念较为落后

目前,许多学校过于注重传统的知识灌输和应试教育,忽视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学校普遍缺乏丰富多样的道德与法治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无法通过实践增强自身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同时许多学校对道德与法治课外实践活动的规划和组织不够科学和有针对性,缺乏对学生实际需求和兴趣的调查研究,导致实践活动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不匹配,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校缺乏专门的教师团队或专家指导和评估实践活动,这使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存在一些问题,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教师专业素养不够扎实

教育的核心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其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在实际情况中,一些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够扎实。道德与法治课外实践活动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包括道德伦理、法律法规和社会问题等方面。然而,由于教师自身的学习和专业发展存在不足,他们可能缺乏全面和深入的专业知识,无法有效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此外,实践活动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但是许多教师自身的经验不足,缺乏对活动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无法有效引导学生的实践。同时由于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缺乏相关的培训和指导机会,导致他们在实践教学方面的专业素养不够扎实,缺乏创新的意识和方法,无法有效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三)实践评价体系有所欠缺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通过评价教学的过程和结果,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检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表现往往是多样化的,包括参与度、贡献度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由于目前缺乏明确的评价标准,导致评价过程主观性较强,评价结果往往不够公正准确。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等,但是现行的评价体系往往偏重学生的知识掌握,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评价,评价体系常常是一刀切的,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无法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和潜力。此外,评价不仅是对学生的总结和判定,而且是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但现有的评价体系往往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无法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这限制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四)学生主体性发挥不充分

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是评判教师组织实践教学活动是否成功的关键。如果学生缺乏主体性,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和信息,那么他们的学习效果将受到限制。相反,如果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思考和探索,运用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那么他们的学习效果将更加深入和持久。在现有的课外实践活动中,部分学生缺乏自主意识,依赖教师的指导和安排,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实践中的重要性和责任,缺乏主动参与和探索的意愿。同时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缺乏创新能力,往往只局限于完成任务和达到预期目标,缺乏深入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倾向选择常规的方法和策略;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缺乏自我评价能力,无法全面客观地评估自己的表现和进步,没有养成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的习惯,缺乏对自己能力和不足之处的认识。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外实践活动的推进对策

(一)树立实践观念,落实教学要求

在素质教育的框架下,教育体制迎来了新的局面,教育的目标不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学校教育不再是简单的教师讲授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展示实践的重要性和价值;要积极设计一系列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和实践模拟法庭、社区服务和参观法院等活动,以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應用能力。而且在实践活动的策划和组织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决策权,例如,让学生在团队中提出活动主题、制订规则和安排活动流程等,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和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学生通过回顾整个活动的过程,思考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以及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能够激发思考和自我评价能力。

(二)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素养

通过提升教师的素养,可以更好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是综合性的,涉及伦理道德、法律知识等多个方面,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伦理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校的教师培训应该加强对道德伦理和法律知识的专业学习,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和专业能力;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在教师培训中,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他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意识,引导他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育学生的主体性。

(三)构建长效机制,形成实践常态

在新时代的教学中,为满足新课标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应积极构建课外实践长效机制,将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常态化。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实践教研组,由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负责制订实践活动的计划和方案,收集和整理实践资源,探索和总结实践教学的经验和方法。实践教研组可以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心得,研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从而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实践常态。为了形成实践常态,学校可以探索多种活动形式,使实践活动更加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区、企业,开展模拟法庭和志愿者活动等,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实践活动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可以包括学生的观察记录、实践报告、自我评价和互评等。学校建立评价体系,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实践情况,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激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体性发挥。

(四)开发教学资源,丰富活动形式

课外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应注重多元化,教师可以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教学资料、案例和视频等,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包括真实的法律案例、经典的道德故事和专业的法律知识讲解等。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和探究。同时活动形式的丰富化也是重要的,对此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辩论、社区服务活动和社会调研等,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真实的社会情境,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师还可以引入游戏化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活动形式,通过竞赛、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此外,教师要积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引入在线学习平台、教育游戏等,提供便捷的学习资源和互动方式。学生通过使用这些技术工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交流,从而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和效果。

初中阶段是学生品德、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实现全面发展。只有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才能够提高育人质量,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艳芳. 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的实践对策[J]. 学周刊,2023(20):145-147.

[2]吴杰亮. 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策略[J]. 当代家庭教育,2023(22):196-198.

[3]黄梅.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 学周刊,2023(25):130-132.

(责任编辑:孙晓林)

猜你喜欢
课外实践自我管理能力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析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提升的几点措施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略谈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引领学生参与管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听障生课外生活实践探究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