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支持策略在孤独症儿童教育中的应用

2024-05-10 15:32林云强盛一凡
现代特殊教育 2024年7期
关键词:特殊教育

林云强 盛一凡

【摘要】 视觉支持策略是运用图片、活动表等视觉工具帮助孤独症儿童适应课堂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视觉支持策略符合孤独症儿童认知发展特点,在其社会沟通、生活适应、问题行为改善与学科知识学习等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视觉支持策略的完整应用流程主要包括确定目的、拟定类型、设计形式、创建流程、应用教学和动态评量6个步骤。应用视觉支持策略应遵循理论逻辑,推进循证研究,重视与其他干预方法的统整应用。

【关键词】 视觉支持策略;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64

【作者简介】 林云强,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杭州,311231);盛一凡,硕士研究生,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杭州,311231),浙江省兰溪市曙光学校(金华,321100)。

孤独症作为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其核心症状是患者社会沟通与交往方面的异常表征,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与狭窄的兴趣[1]。孤独症儿童无法有效处理或整合视听通道信息,限制了其学业表现与社会性发展。视觉支持策略是指综合运用各种视觉工具以帮助儿童了解环境特点、理解时间顺序、紧跟日常活动的系统方法[2],包括视觉流程图、视觉脚本、规则提示卡、环境组织图、计时器、文字、工作表、问题解决海报、图片交换沟通系统、任务完成盒子、信息公告栏、行为导图等一系列视觉支持工具,以及视频、肢体语言等的应用。视觉支持策略具有可预测性、有序性和一致性,能吸引和保持孤独症儿童的注意力,使抽象概念具体化[3]。视觉支持策略是一种针对谱系发展障碍儿童的有效循证策略,在孤独症教育教学和康复干预实践中被广泛应用。那么,视觉支持策略在孤独症儿童教育中究竟发挥了何种作用?为何能发挥作用?如何在学校教育中运用视觉支持策略展开有效教学?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梳理。

一、视觉支持策略的应用价值

理论研究和循证实践结果显示,视觉支持策略的应用对孤独症儿童的核心缺陷以及情绪行为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应对均有积极成效。

第一,视觉支持策略能够促进孤独症儿童的社会沟通。通过提供清晰的视觉信息,视觉支持策略能帮助孤独症儿童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社会和情感信息。例如,使用图片或符号来表示不同的情感状态,帮助他们理解他人的情绪和需求。这有助于提高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减少他们在社交场合中的困惑和焦虑。同时,视觉工具的运用能够有效提升孤独症儿童的词汇数量、主动性和被动性言语表达次数。Ariwijaya等人的研究发现,不论是运用电子设备上的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还是传统的图片沟通系统,都能一定程度地提高孤獨症儿童的情绪控制和语言沟通等多种能力[4]。周美琴等发现视觉支持策略对于改善孤独症儿童的社会技能具有较好的即时效果、维持效果和良好的社会效度[5]。

第二,视觉支持策略能够增强孤独症儿童的适应能力。视觉支持策略可以通过创建有组织、有结构的视觉环境,帮助孤独症儿童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环境。例如,使用颜色标记帮助儿童区分不同功能区域,有助于缓解孤独症儿童在陌生环境中的紧张和恐惧感,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视觉支持策略可有效提高孤独症儿童的生活技能,如刷牙、洗脸、穿鞋子及如厕、洗手、擦桌子等。同时,视觉策略的运用也有助于改善孤独症儿童的适应问题,如提升孤独症儿童排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等[6]。Ganz等人运用单一被试研究法,发现3名学龄前孤独症儿童在带有图片和视觉活动表的视觉提示工具帮助下能够更快地融入小组活动学习中[7]。Spriggs等人通过平板应用程序使用带有嵌入式视频示范的视觉活动时间表,让4名就读高中的孤独症学生成功实现在普通课堂中接受环境、流程的改变,配合教师完成学习任务[8]。

第三,视觉支持策略能够改善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研究发现孤独症儿童在听觉注意力、视听交互注意力、抗干扰能力和自控能力等方面存在异常,相较于普通儿童更易产生走神、发呆等内向性问题行为及离座、随意讲话等外向性课堂问题[9]。视觉工具的应用能有效地减少孤独症儿童的各类问题行为如攻击性行为、离座行为等。视觉日程表策略是制定和展示一个清晰、有序的日程表,帮助孤独症儿童预测和适应日常活动,减少焦虑和不安。Bellini和Akullian的研究显示,使用视觉日程表可以显著减少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10]。

在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教学过程中,视觉支持策略的应用已被广泛证明具有良好的效果。Knight等人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教学中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让3名孤独症儿童成功掌握相关学科知识[11]。视觉支持策略对于提高孤独症儿童的学习效果、降低问题行为发生率具有显著作用[12]。

二、视觉支持策略的生效方式

孤独症儿童在言语沟通上的障碍可能是造成他们更偏向视觉通道加工信息的原因之一。相比听觉刺激,孤独症群体更容易处理二维或三维视觉信息,因而有学者将孤独症儿童描述成“视觉思维者”[13]。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言语提示产生的效果通常是有限的,视觉支持策略符合孤独症儿童的认知加工特点,能充分发挥其视觉优势。建立视觉支持系统,综合利用各种视觉工具提供结构化程序,从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两方面均顺应了孤独症儿童的认知发展需求。

首先,视觉支持策略顺应了孤独症儿童的视觉加工偏好。Quill等人发现孤独症儿童更易接受视觉刺激中所携带的信息[14]。视觉支持策略中所使用的视觉工具如视觉流程图,通过图像呈现特定时期内活动的流程,帮助儿童理解活动次序;图片交换沟通系统有以物换物、拉远距离增加主动性、辨别图片、使用“我要……”句式、回应问题“你想要什么”、评论6个步骤,将孤独症儿童的表达需要充分进行了可视化。

其次,视觉支持策略顺应了孤独症儿童的社会认知特征。孤独症儿童可能存在对社会性信息的回避。Pierce等人的眼动研究发现,孤独症儿童更频繁地扫视几何图形而非社交画面[15]。Corbett和Abdullah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孤独症儿童偏好视觉刺激和视觉教学,相较于语言信息更乐于接受视觉信息,视觉示范法是孤独症儿童学习行之有效的关键环节[16]。Meadan认为视觉支持是用于补偿孤独症儿童注意力、听觉处理、排序和组织困难的有效工具,孤独症儿童在使用视觉支持进行期望交流时,表现出更少的行为问题和更高的顺应性[17]。视觉支持策略能为孤独症儿童提供明确的期望,给他们一个可预测的事件时间表,且帮助儿童在各个环节之间过渡,有效缓解了个体刻板行为和固着兴趣模式所导致的适应限制。

三、视觉支持策略的应用流程

视觉支持策略在孤独症儿童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在实践中一般有6个步骤(见图1)。

一是明确使用视觉支持策略的目的。在实施视觉支持策略时,可利用视觉时间表告诉孤独症儿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使用视觉任务分析帮助孤独症儿童理解特定程序中的步骤等。就具体行为目的而言,视觉支持策略可引导孤独症儿童遵守规则、增加适当社交行为以及学会生活技能等。比如,儿童对如厕步骤环节的目标把握有困难,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将视觉支持策略的目的聚焦为促进生活自理领域中的如厕技能发展,通过任务分析的方式逐步呈现脱裤子、使用便器、大小便、擦拭清洁、穿裤子、冲洗便器和清洁双手等步骤图片。

二是确定视觉支持的类型。孤独症儿童视觉支持类型的确定,取决于儿童的认知发展能力、语言沟通及社会性发展表现等因素。在确认使用视觉支持策略的目的之后,需要充分结合孤独症儿童的能力现状和个别化教育需求,从视觉活动表、视频示范、图片沟通兑换系统、行为导图等众多视觉工具中选择合适的一种或数种。通常情况下,视觉时间流程表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理解时间的先后和活动的顺序;工作记忆图表能够帮助孤独症儿童记住任务和指令;行为规范导图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理解和遵守社会规范;图片交换系统能够帮助孤独症儿童减少语言表达压力,促进需求表达;社交绘本故事能够帮助孤独症儿童理解情感需求,习得社交技能;结构化的环境组织图能够为孤独症儿童提供清晰、稳定的环境结构布局,有助于他们理解和适应环境。

三是设计视觉支持的呈现形式。在确定视觉支持的类型后,需要进一步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及所干预的内容选择视觉支持的呈现形式,主要分为表情或肢体动作、生活环境事物和自行设计工具(见图2)。

此外,也可以将视觉支持的呈现形式分为语言文字、图片图卡和动画视频3种。Meadan等人认为语言文字的呈现形式适合高功能、大龄的儿童,图片图卡和动画视频则更适合学龄前或认知发展严重滞后的儿童[18]。

四是创建视觉支持的完整流程。在选定视觉支持的形式后,教师需要建立适宜的视觉支持流程。如运用视觉工具支持提供结构化的环境和常规,则创建全程或全域视觉支持流程。比如指令识别为学生提供引领,组织环境以建立规则和行为指引,工作任务来教授社交技能等。要运用视觉工具支持明确局部性的提示和步骤,则创建单项或具体视觉支持流程,比如刷牙分為选择牙具→打开水龙头→挤牙膏→上下里外刷牙→清洁舌头→漱口整理等。

五是教会儿童使用视觉提示。不论是在集体课堂中使用视觉提示策略,还是单独教会孤独症儿童某项技能,都需要在一对一的教学与讲解中,引导孤独症儿童掌握视觉提示的用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向儿童展示具体的视觉提示,并解释其含义、作用及使用场所。在儿童熟悉视觉提示后,可以引导他们自己使用这些视觉工具来学习和记忆内容,完成特定任务或应对特定情境。如Knight等人在科学课前对3名孤独症儿童进行导图知识的教授,再让他们回到集体课堂用所学的导图掌握新知识,结果显示儿童的课堂参与与学业表现均有明显提升[19]。

六是动态调整和实时评估视觉支持使用成效。儿童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方法和策略。教师要根据孤独症儿童的接受度对视觉工具加以改进,定期评估儿童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如Meadan等人在干预中对一名需要养成良好睡前习惯的孤独症儿童提供了视觉任务分析图,但实施两周后儿童仍然出现情绪失控的现象。干预人员观察评估后发现是由于视觉人物分析图的步骤过于烦琐,使该孤独症儿童产生了困扰。在及时减少了一些干扰因素及无关步骤后再进行应用,该名儿童最终成功养成了良好睡前习惯[20]。

四、视觉支持策略的应用建议

(一)遵循视觉支持策略的理论逻辑

视觉支持策略旨在通过使用视觉提示来促进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发展、学习效果呈现和社会性发展。该策略的有效应用须重视儿童发展与干预技术本身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遵循孤独症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尽管视觉支持整体上贴合孤独症儿童在非社会性的视觉信息加工上的认知偏好,但孤独症儿童有其个体特殊性,因此在具体视觉支持策略选用、工具选择、流程设计上仍应基于每一位儿童的特点与教育需求,以提供个别化的有效支持。二是遵循视觉支持策略作为行为干预方法的理论基础,综合考虑视觉认知心理学、视觉注意、视觉工作记忆、视觉思维、应用行为分析、积极行为支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视觉支持的应用难度并不高,相关工具、手段等也多为日常教育教学所常见的,但其背后的理论逻辑和学理要素亟须系统厘清。视觉支持策略的有效应用一定遵循行为干预的基本逻辑,充分考虑视觉支持的科学规律,重视对应用行为分析、积极行为支持等行为干预理论和基本技术的系统把握,才能保障视觉支持策略使用的科学性。

(二)推进视觉支持策略的循证研究

视觉支持策略的循证研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收集和分析新的证据,以更新和完善研究结论。首先,需要明确循证研究的目的和问题。例如,结构化探究视觉支持策略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功能水平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效果,以及视觉支持策略的最佳实施方法等。其次,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孤独症儿童视觉支持策略的研究证据,以了解该策略的实施效果、限制和潜在改进方向。再次,根据研究结果,调整视觉支持策略的具体实施方法,以提高其效果和适用性。此外,还应将视觉支持策略的实验结果与其他相关研究进行比较,以评估视觉支持策略的可靠性和普适性。目前,国内关于孤独症儿童视觉支持策略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缺少基础理论研究;多采用单一被试实验法、个案干预法等,研究方法和范式相对单一;多以横断的个案研究为主,缺少基于发展视角的纵向跟踪研究,等等。未来应积极推进视觉支持策略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如对视觉支持干预效果影响因素的探索,分析不同孤独症亚群(如根据年龄、性别、功能水平的差异等进行区分)的干预特征,视觉支持策略对孤独症儿童核心症状改善的有效性等,以进一步提高实证研究的信效度。

(三)重视与其他干预方法的统整应用

视觉支持策略是一系列视觉支持工具使用方法的总称。在实施视觉支持策略时需要重视与其他干预方法的结合,这有助于视觉支持策略的作用最大化。在将视觉干预策略与其他方法进行统整时,应考虑不同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例如,视觉干预策略可能更适用于视觉信息处理需求较高的学习任务,而其他方法(如听觉干预、运动干预等)可能在其他类型的任务中表现出优势。在应对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时,可将视觉提示与应用行为分析、强化等多种策略配合使用;或者与辅助沟通系统、图片交换系统、多媒体教学视觉系统等相互配合,以最大限度地促进视觉支持策略效果的发挥。

【参考文献】

[1]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M].Arlington: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2013:50-59.

[2][8]Spriggs A D,Knight V,Sherrow L. Talking picture schedules: embedding video models into visual activity schedules to increase independence for students with ASD[J].J Autism Dev Disord,2015(12):3846-3861.

[3]Simpson R L,Myles B S. The general education collaboration model: A model for successful mainstrea-ming[J].Focus on Exceptional Children,1990(4):1-10.

[4]Ariwijaya T. PECS vs iPad intervention for studen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 literature review[J].Indonesian Journal of Disability Studies,2020(2):207-218.

[5][6]周美琴,梁志高,孙宇帆,等.运用视觉支持策略改善自闭症学生排队行为个案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7(7):91-94.

[7]Ganz J B,Flores M M. Effects of the use of visual strategies in play groups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nd their peers[J].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2008(5):926-940.

[9]韩建忠,代志宏,江平.随班就读自闭症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分析及注意力干预训练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2017(19):65-67.

[10]Bellini S,Akullian J. The use of visual schedules with children with autism: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Focus on Autism and Other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2007(2):104-116.

[11][19]Knight V F,Spooner F,Browder D M,et al. Using systematic instruction and graphic organizers to teach science concepts to studen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n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J].Focus on Autism & Other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2013(2):115-126.

[12]姚俊.培智学校低年级自闭症学生认知学习的个别化教学方案[J].现代特殊教育,2016(23):16-17.

[13][15]Pierce K,Marinero S,Hazin R,et al. Eye tracking reveals abnormal visual preference for geometric images as an early biomarker of a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subtyp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symptom severity[J].Biol Psychiatry,2016(8):657-666.

[14]Quill K A. Instructional considerations for 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 The rationale for visually cued instruction[J].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1997(6):697-714.

[16]Corbett B A,Abdullah M. Video modeling: Why does it work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J].Journal of Early and Intens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2005(1):2.

[17][18][20]Meadan H,Ostrosky M M,Triplett B,et al. Using visual supports with 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J].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2011(6):28-35.

(責任编辑:叶 萍)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交定向的眼动特征及其教育应用研究”(20YJC88005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特殊教育
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研究综述
浅议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
特殊教育学校班主任应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
如何搞好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
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现对智障儿童的有效教育的策略
关于特殊学校初中智障学生的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