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政治教学“学思融通”模式的构建

2024-05-10 15:08薛井宜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4年3期
关键词:学科教学高中政治模式

薛井宜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行,“学思融通”的教学方式成为高中阶段政治教学新的有效路径。“学思融通”的教学方式能够较好地实现新时代对高中政治学科设立的新目标。“学思融通”既是教学理念,又是教学开展的方法,其核心要义是围绕教学主体的学生,促进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促进学生从内而外发生转变,让学生学会学习,并提升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学思融通”模式;高中政治;学科教学

高中学习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初步形成阶段,因此政治学科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传统模式下的政治学科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学生参与教学中的热情有限,这是高中政治学科教学的桎梏。新课改跟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教师也应当积极转变教学思维,优化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实践将“学思融通”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对增强高中生的综合素养具有一定的积极的作用。“学思融通”教学课堂的创建可以让高中政治课堂更具活力,显露出新的教学生命力,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思想交流与互动也更加活跃,从多个维度推动高中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等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构建“学思融通”模式课堂应遵循的原则

(一)合作探究式原则

在传统高中政治教学模式下,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和记。这种教学模式分工看似明确,实则是“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生主动思考的机会,让学生丧失了主动思考的能力。机械学习带来的后果是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学习能力低。新课程改革推行之下,“学思融通”探究式教学一跃成为现代高中政治教学课堂中的主流方式。教学中,教师会鼓励学生勇于挑战、敢于质疑,以自主思维为起点,在合作探究中进步、发展。进入高中阶段,政治课堂不仅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学习过程,而且是对人类社会奥秘探索思考的过程。这就需要学生具备“学思融通”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提出问题,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找到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最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和观点。

(二)学生实践体验原则

政治学科的教学中要重视实践体验,让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学习有真切而深刻的体验,这既是政治教学关键所在,又是高中政治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真切的实践体验能够让学生深刻领会知识内涵,由此及彼逐渐内化为新的学习动力。高中政治教学要从实践和生活出发,因为生活和实践构成了政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根基,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较好地实现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为此,新课程改革导向下,要想提升高中政治学科教学的成效,需坚持让学生以“学思融通”模式,将课堂知识与实践结合,以自己真实的体会,促使学生对政治知识有更深的感悟。

(三)师生互动原则

教师要用教育的思维和科学方法引导、影响学生,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接受。拥有这样的态度和积极的情感是教学最关键的一步。传统模式下的政治教学过于理论化,实效性有限。究其根本是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弱化了学生与教师之间和谐的教学互动。良好的师生互动营造了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在此氛围里开展平等交流、合作辩论,这有助于打开学生“学思融通”的阀门,激发出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师生良性互动中学习成长。

二、构建“学思融通”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以情境教学促进“学思融通”

情境教学与“学思融通”模式的结合旨在通过创建特定的教学活动,集教学与趣味一体,将政治教学大纲内容融入其中,引导学生的思维转动起来,围绕教学主题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教师要让情境教学发挥出积极作用的同时,给予学生的学习过程体验效果以更多的关注。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开展,不仅能够让学生通过充分参与教学活动,深化对教学课题的思考,还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政治的专注度,从学生思维和意识等多个维度加大“学”与“思”的融合,以这样的实践探索不断推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水平有较大的提升。

例如,教学《伟大的改革开放》这一课的最终目标,是给予高中生理性认知改革开放做引导,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政治观念,教师要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并认识和理解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教学视频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融入思考,想一想改革开放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开启的,以及结合当时的现状,思考改革开放为什么是势在必行的。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在绘制改革開放进程时间轴的过程里,逐步构建改革开放的整体进程。以情境教学促进学生把“学思融通”理念融入自己的政治学习的实践探索中。

情境教学模式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启发作用。情境式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观念上的优化。以情境教学引导学生思维的拓宽是判断思维的开放性和发散性的重要标准。教师以情境开展政治教学的模式,能够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引入教材,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理解,感知其中的知识内涵。一个恰当的教学情境设立,能够让学生乐于思考、便于思考、急于思考,让“学思融通”较好地在高中政治课堂生根发芽,以利于教师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焦点、关键点等重要的知识点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与学生产生关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适时点拨可以让学生时刻处于学习、处于思考中。

(二)以教学目标的设定促进“学思融通”

高中政治教学中,利用“学思融通”模式,能够促进高中生系统构建政治知识架构。教师的课堂教学,要较为清晰地向学生传递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可以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建立起明确的认知,进而有利于最终教学目标的达成。相较于传统的政治教学模式,这种方法对学生而言更具有可接受性,也更容易受到学生的喜爱,对推动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具有较好的指导价值。因此,教师要以教学目标的设定为基础,遵循以学促思,学思并重的原则,才能让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学收到预期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社会历史的本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定这样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本质上具有实践属性。进而以教学目标的设定促进学生的思考:“为什么说研究人类历史的规律,就是研究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运动?”让学生通过思考来验证和理解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是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人类的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这种“学思融通”的政治课堂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融入自己的思维,并进行自主思考。只有这样学生才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结论,进而促进高中生政治学习达到新的高度。“学”与“思”的融合,让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多维,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养成更多实践技能,并从中获得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实践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一个对象或几个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思维活动。

(三)以合作探究促进“学思融通”

小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思融通”实践探索的一个有效方式,这样的政治教学课堂更具学习氛围,以小组之间的学习交流促进思维信息的互动。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个维度的思维互动,让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新框架,通过学习上的思维互动推动高中生对政治知识的深入理解,提高实践能力,并从中促进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小组合作式学习,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和有效地组织,并悉心指导,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各抒己见。为此,教师要结合自己了解的班内每个学生的特点编排合作小组。在小组研讨合作过程中,对少言寡语,或者平时成绩稍差的学生要给予重点关注,给予正确的教学引导,带动这部分学生的教学参与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小组合作形式锻炼自己,让自己的思维得到成长和长足进步。

例如,在教学《我国的经济发展》这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了解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认识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原因,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并认识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教师需要运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相关知识,针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为此,教师可以收集相关教学资料,制作成课件,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比如:“我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享誉世界。但同时,从总体上看,我国制造业还存在关键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企业比重大、高新技术密集型企业较少、许多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这些突出问题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哪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呢?”在小组讨论之后,学生应当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研讨事件或具体问题,分小组举例,小组之间的研讨可以通过答辩的形式进行,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增强学生课堂“学思融通”效果,帮助学生通过思维上的碰撞形成自己对政治知识的独特理解。

(四)以师生思维互动促进“学思融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重视对知识的综合传授,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做到讲授与实践结合,帮助学生深度把握具体的教学对象,进而对社会和世界有客观的认知。学生通过“学思融通”模式的实践探索,提升自身思维逻辑性,让自己形成对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关注和思考的习惯,并掌握的政治知识形成完整的链条。这是思维品质培养的重要环节。

例如,在教学《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这一课时,针对当前世界上有些国家散布的“中国威胁论”的言论,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思维上的互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阐述我国坚持走发展道路的必要性。这个问题的阐述首先可以运用演绎的方法说明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含义、原因以及方法。学生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样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回答,最后对以上几个问题的阐述进行总结,那就是中国的发展不仅不是对世界和平的威胁,相反还将对维护世界和平发挥积极的作用,从而达到驳斥“中国威胁论”的目的。

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演绎和推演而得出结论的方法是对高中生思维逻辑性培养的有效方法。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力求政治课堂教学在做到朴实、有生命力的同时更有实效。这种更具人性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高中生利用“学思融通”模式进行政治知识的实践和探索。日常教学中,师生思维上的互动,有利于新型教学模式的建立,把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方法和环境看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教学实践磨合、总结,逐渐建立教学上的生态系统。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学,教师把“学思融通”理念应用于日常实践中,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主动思考习惯的养成,学生通过“学”“思”结合学习模式的运用,锻炼了自身的学习能力,并对政治学科知识的理解和使用有了更深层次的提升。高中生在“学思融通”模式指引下,体会到了社会和世界的变化趋势,体会出实践的本质所在。学生有了自主思考的能力,就有了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内在动力。因此当面对时政话题时,学生也学会尝试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去思考、分析,在“学”“思”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政治思维,成长为具有政治责任感的人。

参考文献:

[1]龙艳霞. 践行深度学习理念 打造“生”动思政课堂[J]. 高考,2022(16):162-164.

[2]冯春苗. “让学引思”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探究[D]. 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21.

[3]谢娟. 基于让学引思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探究[J]. 求知导刊,2020(08):45-46.

[4]谭启媛. 基于“让学引思”的高 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23(17):121-124.

[5]王辉. “让学引思”主张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6]杨晓光. 思政课深度学习策略探究[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23):94-96.

[7]房正梅. 让高中政治课堂因“让学引思”而精彩[J]. 新课程导学,2018(19):48

(责任编辑:张涵淋)

猜你喜欢
学科教学高中政治模式
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与方法
有效解决初中英语课堂沉默不言现象的方法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浅论师范教学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永续债券探析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