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助力班级团队教育管理

2024-05-10 15:08邱娅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4年3期
关键词:高中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

邱娅

摘  要:在素质教育环境下,开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显著的积极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是班级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对高中班级管理而言,科学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班级建设,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高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效率。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存在心理上的不稳定性和情绪波动,并且受自身形象和对未来的忧虑等情绪和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也推动了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因此,文章结合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阐述高中心理健康的教育助力班级教育管理的积极作用,并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措施探究。

关键词:高中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班级团队建设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与班级教育管理密切相关,可以助力班级教育管理的开展和效果提升。目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仍存在不少问题和瓶颈,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在立足学生个体发展思想、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成为更加自信、成熟和完整的个体。

心理健康教育是班级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班级教育管理也需要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教育管理相互依存,通过自省、自診、自我矫正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问题,让学生变得越来越健康。因此,高中班主任在进行学生团队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要科学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为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开拓科学有效的实践路径。

一、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现状分析

(一)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单一

在传统的高中教育模式下,受高考应试压力的影响,许多学校并没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从而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十分单一。大部分高中学校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只涉及情感状态和精神疾病而忽略了其他问题,如人际交往、成长体验、互助支持、人生规划等。这种单一的教育内容容易导致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趣不高,现实效果欠佳。尤其是应试教育环境下所产生的功利理念影响,严重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发展。由于高中阶段的考试压力和竞争激烈,许多学校和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过度强调学生的成绩和排名,而往往忽略了个性差异,重视治疗而轻视预防,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特点,从而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十分狭隘。

(二)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匮乏

在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教育资源匮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部分高中学校并没有聘请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者,负责和任教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性不够权威,师资力量的不足直接导致高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艰难。比如,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有效的资源支持,缺少心理咨询师、心理辅导团队等专业人员的配置、心理教育教材和设施等。另一方面,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措施单一。在一些高中学校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措施相对传统落后,缺乏创新,活动形式长期处于刻板枯燥的状态。例如,课堂教育和简单的演讲等方式只强调传递知识,而忽略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效果不佳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效果不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缺乏实践性。不少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偏向理论性,缺少实际操作和体验环节,导致学生难以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其次是教师所传授的心理健康知识浅显以及缺乏深度。目前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侧重普及相关知识,知识点简单、普及面广,但教育深度不够,缺少对学生的深入思考和挑战。最后,受师资水平不均的因素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效果大多数情况下不够理想。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具备专业背景的教师,但是目前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还存在数量不足和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一些非心理学专业的教师缺乏心理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此外,社会环境中也存在一些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不利的因素,如网络暴力、沉迷游戏、社交压力等,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潜在伤害。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身体、社交、道德多方面实现均衡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环境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问题,而心理健康教育把学生的发展问题放在重要位置,这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困惑,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且,在高考的高压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心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抗挫折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境。由此看来,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管理策略对高中班级的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提高整个班级学生的综合素质,减少班级管理和团队建设中的矛盾。

(二)改进班级管理模式

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班级管理建设可以带来十分显著的积极作用还体现在优化班级学生管理的模式上。一方面,高中班主任可以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班级支持体系,包括班级心理辅导团队和学生互助小组等,在班级层面上建立起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激励的关系,加深班级建设和学生之间的友谊。同时,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增强班级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增强班级中的互动,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帮助学生建立互信、合作和友谊,增强班级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教师应利用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营造良好的班级风气,增强班级凝聚力。

(三)促进班级管理模式的良性发展

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利于促进班级管理模式的良性发展。一方面,从学生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引导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并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让学生能更好地解决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保持良好的心态,以更好地投入学习和生活中。另一方面,从教师角度来看,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模式相结合的学生团队建设工作,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管理能力,加强班级管理,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特点,从而更好地开展班级教育和管理工作,进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整体水平。

三、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班级教育管理的措施探究

(一)科学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学校科学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带动整个学校的师生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在此基础上,高中班主任可以通过合理设置课程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班级管理需要适时地引入心理健康元素,使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因此,教师应合理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例如专题讲座、心理剖析课程、教学探究等,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心理问题,在双向的沟通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实际开展中还需要在教育深度、教学实践、师资建设等方面投入更加充分和多元化的应对和资源,以有效地应对相关问题。更需要全面合理地规划教育资源,确保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教学模式、教材设计等方面得到优化和完善,真正做到实现全面覆盖所有学生情感需求及心理健康的需求。

(二)有效建设班级心理健康辅导团队

班主任组织学生建设班级心理健康辅导团队,可以有效提升班级自我管理水平的实践形式。班级心理健康辅导团队的建设,是一个支持班级治理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团队可以由教师、心理咨询师和校内外心理专家组成。团队负责日常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管理和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每个班级可以建设本班级的心理健康辅导团队,通过班级信箱、班级心理日志等方式协助班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从而有效地提升班级团队的心理健康水平。例如,教师及学生代表共同负责挑选本班的心理辅导员。担任心理辅导员的学生需要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沟通和分析等技能。然后,在班级中设立专门的信箱,专门用于学生反映自己的心理问题。信箱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公开且易于访问,班级心理支援中心负责每天检查信箱并及时回复。此外,还可以开展班级心理日志,为支持班级学生对自身心理情况有更清晰的认识,活动以一个类似“心理日志”的形式开展,学生可以在这里记录自己当天的感受,班级心理支持中心负责对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通盘策划,及时反馈和提供相应的心理疏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后,班级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和辅导,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增强和提升。

(三)设计小组合作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班会

高中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指导各小组成员共同探讨所分配到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并分工合作收集、整理资料。在小组会议期间,每位成员负责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并讨论如何在班级中有效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每个小组准备完毕后,在主题班会中展示自己小组的内容。可以是演讲、PPT、视频、游戏等形式,各小组进行演讲的时间大约为5~10分钟,全班师生共同听取观看,进行互动和讨论。同时,班级成员可以针对展示内容提出问题、建议和评价。小组合作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班会,不仅可以增进班级成员彼此间的情感和理解,加强班级凝聚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协调能力以及探究学习能力等。同时,主题班会也可以增加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协调班级教育管理工作,对班级团队管理建设起到了更好的推动作用。

(四)利用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有效的家校合作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落实,有效提高学生团队管理效率。所以,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及其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如开展学生座谈会、家长会等方式,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感受和需求,理解和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行为,使学生学会表达和理解对方,建立起师生互动的良性互动方式。

总之,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教师则负责学生的教育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教师、家长、学生之间平等互信的关系非常重要。家校之间保持定期沟通、联手处理问题并及时反馈,可以有效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具体而言,高中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家校合作有效提高学生团队管理效率的实践经验,主要体现在构建互信互助的关系,多元化的家庭教育方式,增强家长对学生团队管理的理解,以及提供合作机会等方面。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如帮助学生实现心理健康,提高班级团队的管理能力和学生的共同进步。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育和建设,在具体实践中把握好基本的教育因素,为高中生的心理发展和未来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高中学校需要落实心理教育管理工作,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并且始终关注和引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曹敏.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 家庭教育研究,2021(01):26-27.

[2]李光耀. 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Z1):24-25.

[3]杨艳华.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相关应用探讨[J].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0(03):62-64.

[4]吴妍慧.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运用的研究:以广州市第N中学为例[D]. 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11.

[5]田长青. 借助心理健康教育,开展高中班级管理工作[J]. 速读:下旬,2019(08):236.

[6]潘婷. 探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开展效果[J]. 科学咨询,2020(26):92.

[7]荆荣娜.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开展效果[J]. 心理月刊,2020,15(04):60.

(责任编辑:张涵淋)

猜你喜欢
高中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班主任以人为本班级管理模式的运用
强化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以生为本”理念下的高中班级管理工作探索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