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背景下体育与劳动教育融合促进的实践研究

2024-05-10 15:57徐惠芳史丽燕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体育教育劳动教育

徐惠芳 史丽燕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稳步推行,要求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学生群体,这也就决定了在人才培养活动中,不但要注重对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加强体育与劳动课程的相互结合。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优势,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完成人才培育工作,为学生组织更加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以此来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以及身心健康的发展。基于此,文章从体育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本质及内涵、体育教育与劳动教育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体育教育与劳动教育两者融合的教学作用、体育与劳动教育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家校共育背景下优化体育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举措等多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家校共育;体育教育;劳动教育

一、体育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本质及内涵

(一)体育教育的本质及内涵

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兴奋感,同时通过相对应的体育教学内容以及运动方式,也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开发,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心理活动,从而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健康的人格与心理素质起到良好的培养作用。而在教育活动中,综合体育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各类体育活动的兴趣,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参与体育锻炼,并为其提供更加高效的解压方法。同时,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还能使得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得到培养,帮助其树立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劳动教育的本质及内涵

劳动是人们创造精神财富以及物质财富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人类在生活中的一种基本实践活动,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就日常的生产和生活来看,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的一种重要方式。在社会生活中,劳动也是不可或缺的。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的同时,也应有效地融入劳动教育意识和内容,使得学生在提升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能够获得劳动等各方面的全面培养发展,真正地实现对全面型人才的打造,因此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应该积极地融入劳动教育,组织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把教育工作与日常的生产生活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体会自我存在的价值,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形式多样的实践劳动。

二、体育教育与劳动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教育目的的一致性

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行的背景下,各个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上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要想使得一部分群体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促进其自身综合全面发展,其中就包括學生自身的团结协作能力以及抗压能力。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大多数学生家长和教师往往是以成绩对学生进行衡量,却忽视了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得一部分学生在生活中难以适应所处的环境,日常活动出现不能自理的问题。而且,在缺乏必要运动时间的条件下,大多数学生都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消极的情绪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带来了严重阻碍。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结合体育教育和劳动实践活动完成人才培养工作,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自主独立的意识,同时,也能够使得学生的心理素质获得更好的培养与提升,帮助学生能够通过多种环境,对自己的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进行疏通和缓解,从而更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二)教育内容的一致性

体育教育和劳动教育两门课程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这主要体现在这两门学科都需要学生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并且能够掌握有关的动作技巧。在体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通过相关的体育活动,能够帮助学生逐渐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也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运动技能。劳动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并且养成一种良好的劳动意识和习惯,在劳动教育的实践中,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所需要的生活技巧和技能,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体育教育和劳动教育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同等重要的角色。二者都可以帮助学生实现锻炼身体的目标。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能强化对其意志品质的磨炼,使得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够勇敢面对。虽然这两门课程的教学侧重点有所差别,但最终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都希望推进学生获得长远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一致性

体育教育和劳动教育本身都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并且需要有着特定的教学环境,才能够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获得更好的技能培养和知识提升,同时也能获得更加丰富的实践感受。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都能够使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参与,在实践中感受体育和劳动带来的快乐,并收获更多的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同时,在开展体育教育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都要高度关注教学活动为学生身心健康带来的影响,以教学成果为依据完成对教学活动效率和质量的检验。

三、加强体育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丰富人才培育的形式及内容

体育和劳动作为培养学生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中也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元素,对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结合体育教育与劳动教育开展人才培育活动,能够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也能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中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保持充足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投身实践的过程中积累更丰富的学习经验,根据自身发展的现状制订更长远的学习和发展目标。

(二)有利于弥补应试教育的缺失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大多数教师和家长为了帮助学生取得更理想的学科成绩往往是采用千篇一律的方式为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成绩也成了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融合体育教育、劳动教育开展人才培养活动,能够更好地弥补应试教育的缺失,使得课程体系更加丰富且多元化,帮助广大学生群体在增加知识量的同时,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意志品质。

(三)有利于拓展思政教育的途径

在人才培育工作中,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占据了同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同样的推动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加强体育教育与劳动教育之间的融合,教师能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为学生讲解更多的思政知识,优化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培育,这既有效拓展了思政教育的路径,又更好地拓宽了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平台。

四、体育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融合观念薄弱

一直以来,在各个阶段教学活动中都更多地关注学生文化知识的吸收和培养,而没有重视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提升,以及良好劳动观念的培养,在课程体系中忽略了对这两个课题的设置。而且,开展体育教育、劳动教育也只是分开进行,忽略了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学科融合意识相对比较薄弱,无法科学系统地组织学生参与综合性的学习活动。

(二)学校及家庭的教学氛围不足

体育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不仅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积极作用,还要整合家庭和社会的力量。但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社会中大多数的家长更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成绩,而忽视了学生个人身体素质,以及劳动技能的培养。在当前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受到社会观念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也存在着多样化的表现。部分家长更是受到社会中功利主义的影响,导致更注重教育的显性价值,从而体育课程以及劳动课程中所包含的隐性价值。

(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未得到发挥

一直以来,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教师主导课堂,学生只是被动学习,正是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出现了过度依赖教师的情况,在开展体育教育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也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难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优势,更无法指引其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日常的体育活动和劳动实践活动。长期下来,学生就很难在体育教育和劳动教育中获得更丰富的认知和更全面的技能,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学生无法在这两门课程中获得深层次的发展。

五、家校融合背景下开展体育教育与劳动教育的举措

(一)革新教育理念,注重课程间的融合

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想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方面做出调整,加快教学理念的革新是重要一步,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意识,深入研究体育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积极作用,找到二者融合的切入口,优化教学模式的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加系统专业的教学指导,确保其能够在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提高身体素质,掌握更实用的劳动技能。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找到体育课程与劳动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要高度认识到这两门学科都是实践性特点相对比较突出的学科,必须帮助学生树立融合学习的意识,在组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不断丰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带领学生投入实践,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优势,指导其主动参与到体育训练及劳动实践中,感受这两门课程带来的学习成就感。

同时,家长在这一过程中也要加快自身教育观念的更新,要认识到身体素质发展与文化知识掌握之间的关系,既要引导学生掌握更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引导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加强体育锻炼和劳动实践,确保学生能够身心健康发展,顺利打开人才培育活动的大门。

(二)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紧密协作

学校是教育开展与实施的主要场所,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如果只通过学校的作用,就难以将体育教育和劳动教育两者进行有效的融合,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应该加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三者之间的有效结合,进而使得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培育及引导,顺利实现培育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家庭教育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长远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学习以及个人的成长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教育实践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出体育教育和劳动教育两者的效果,就必须在家庭教育中加强这两门学科教学的融合,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学生家长转变育人观念,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劳动实践,有效锻炼其动手操作的能力,磨炼其坚强的意志品质。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多重作用之下,就能促进人才培育工作获得长远持续的发展,确保教育教学工作顺应素质教育的大潮流。

总而言之,在教育实践中,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为有效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那么在教育实践中,不仅要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更要重视学生体育教育和劳动教育等多学科的融合,优化教学体系的构建,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撑。同时,在培育人才的过程中,还要找到体育教育与劳动教育之间的融合点,优化教学方案的设计,采用更加新颖的模式完成人才培育活动,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的优势,對教学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指引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及家长的教学引导,主动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从而培育出一批又一批新时代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方新普,杨叶红,董红刚.中国体育利益均衡的理论抉择及其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6(01):89-93.

[2]方新普,黄文仁,董红刚.论我国体育利益格局的发展脉络及其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03):4-6+11.

[3]郭艳.“增强体质”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差异试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6(02):57-60.

[4]刘美桂.“体育强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4.

[5]王正元.将劳动教育融入体育的育人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35):11-13.

(责任编辑:廖  艺)

* 本文系2021年度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立项课题“基于家校融合的体育与劳动教育互相促进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1C046)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体育教育劳动教育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中学体育教育现状的若干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