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协同,推进融合教育普惠高质量发展

2024-05-10 17:53刘春生李霞
现代特殊教育 2024年7期
关键词:融合教育协同育人

刘春生 李霞

【摘要】 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背景下,融合教育的推进面临区域发展不均衡、升学转衔不顺畅、保障支持不健全、教育实施不规范等问题。江苏省高邮市结合本地实际,统筹城乡、普特职、校家社、医康教多维度协同,推进融合教育普惠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协同育人;普惠高质量发展;融合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60

【作者简介】 刘春生,高级教师,江苏省高邮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江苏省高邮市荷花塘特殊教育学校(高邮,225600);李霞,高级教师,江苏省高邮市荷花塘特殊教育学校(高邮,225600)。

在推进特殊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江苏省高邮市(以下简称高邮市)着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均衡、升学转衔不顺畅、保障支持不健全、教育实施不规范等问题,多维度协同,推进融合教育普惠高质量发展。

一、城乡协同促进融合教育区域均衡

一是建立联盟互助。出台《高邮市城乡融合教育发展联盟建设实施意见(试行)》,以“1+N”的多法人联合方式分层次推进均衡发展。第一层次是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资源中心)与全市44所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结盟;第二层次是学前、小学、初中、高(职)中4个分支联盟,由该学段的城区头部优质学校与融合教育資源中心及融合学校结盟;第三层次由各乡镇(街道、园区)的初中、小学、学前融合教育资源中心与相关融合学校结盟,初中融合教育资源中心作为引领学校。各层次联盟明确参与方的权利、义务,商定年度工作计划,采用基地孵化、轮值宣展、联合教研等方式推动所在区域融合教育均衡发展。

二是开展督评联动。高邮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教体局将特需儿童的科学适性安置、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情况、融合课程与教学质量等纳入对普通学校(幼儿园)的高质量发展考评和校长的工作绩效考评,每学年组织一次对融合教育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融合教育资源教师的对标考核,不定期开展对融合教育学校的专项质量视导、对融合教育教师的案头资料“飞检”等,督促各校把融合教育作为办学重点工作来落实。根据融合设施、融合文化、融合师资、融合课程、融合研究、融合成效6个方面的基础评估,全市融合教育学校可评为示范学校、先进学校、培育学校、潜力学校,学校按梯级创建,有路径,有目标。获评“融合教育示范学校”“融合教育先进学校”可作为学校质量考核的加分项目。

三是推动研训提升。高邮市设立专项培训资金,分层分级开展融合教育专题培训,促进相关管理人员和教师更新特教理念,提升专业技能。市特教指导中心巡回指导团队坚持“专兼结合、划片分组、平急两顾、以考促进”的原则,常态巡回和应询巡回、跑面巡回和重点巡回相结合,“巡”到真处,“导”在实处。组建“高邮市特殊教育工作室”,通过专家引领、骨干领航、教学研讨等形式促进城乡教师互学互鉴,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各融合学校、资源中心组建融合教育教研组,开展了“融合班级情绪行为问题学生的管理”等形式多样的融合教育研训活动。

二、普特职协同畅通转衔发展路径

高邮市先后出台《关于加强特需儿童教育统筹、控辍保学统一行动方案》《高邮市特需学生教育安置与转衔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普通学校、幼儿园、职业学校、特教指导中心等在特需学生转衔过程中的责任,形成了从发现、评估、干预、鉴定到安置、教育、转衔的全链条服务机制。普通学校(幼儿园)、特教学校、职业学校主要负责本学段特需学生的评估、教育,市特教指导中心负责跨校特需学生的评估、转衔。市特教指导中心建立全市特需儿童的招生入学信息网络,每一名特需学生从接案开始,便进入规范的流转程序,实现“评估精准、转衔顺畅、适应良好”。对因各种原因不能升学的特需学生实行严格的“红线审核”,确保不出现非正常的学生辍学失学的情况。各融合教育资源中心设立学生发展支持中心,给每一名特需学生配备生涯导师,协助做好生涯规划。

三、校家社协同优化融合教育生态环境

融合教育生态环境的建设需要各类物理环境、社会心理环境和学习环境等多方面的优化。高邮市特教学校、各融合教育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互助协会”“家长志愿服务团”等家长组织,充分发挥家长资源的支持、聚力、参谋作用;积极开发“融老师家长指导微课程”,开展系列家长培训。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申报了江苏省前瞻性重大科研课题子课题“幸福教育视域下特需学生家长教育指导机制的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提升家校合作效能的新理念、新做法。

高邮市在完善特教学校、融合学校无障碍设施配备的基础上,大力推动“融合文化进校园”活动。各校充分利用残疾人节日、“融合节”等契机,开展“‘同在蓝天下融合运动会”“‘爱的力量融合主题团辅”“融合主题绘本阅读周”“残疾人励志电影节”“融合教育文化长廊、小品环创”等丰富多彩的融合教育宣导活动,让融合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

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牵头成立了协同育人工作委员会,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关心支持特殊教育(融合教育)工作。一是吸收阳光志愿者协会、四叶草志愿者协会等社会爱心单位成为“融合伙伴”,与学校开展“手拉手”爱心互助活动;二是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开展融合教育。如到超市、理发店、银行、车站等场所开展融合实践生活课程教学,聘请乡镇农技站专业人士执教“果树栽培”“水产养殖”等农事课程,企事业单位为特教学校的职业教育提供实习、就业机会等。

四、医康教协同提升融合教育实施质量

融合教育的质量提升离不开与医学、康复力量的有机结合。每学年始,高邮市教体局牵头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依据《高邮市特需学生教育评估与认定制度》,汇合教育、医疗、康复等专家咨询委员会之力开展特需学生的筛查申报、评估鉴定、集中安置工作,确保每一名特需学生认定科学、安置合理。充分发挥学业评价指挥棒作用,研发制定《义务段特需学生个别化教育评估调整指南》《高邮市特殊需要学生诊断与教育评估报告》等评价工具,为学生的评估、诊断和科学适性教育提供客观专业的参考。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与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市妇幼保健院等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每月开展一次医康教结合活动,为特需学生提供医学检查、问题咨询、康复训练等服务。

特殊教育是教育公平的重要标志,体现的是社会发展的温度。高邮市秉持“生命多元、共生发展”的融合教育理念,坚守“全面育人、适性发展”的育人目标,通过多维协同育人,为特需学生的优质发展、充分发展、适宜发展构筑了系统支持、适宜融合的绿色生态圈。

(责任编辑:叶 萍)

猜你喜欢
融合教育协同育人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下国内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教育之我见
“融合教育”理念下的聋生“随班就读”
融合教育中的同伴支持:一个未被利用的资源
人文素养与职业精神融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