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保教康一站式服务体系,推进学前融合教育普惠高质量发展

2024-05-10 17:53徐春华李书平
现代特殊教育 2024年7期

徐春华 李书平

【摘要】 江苏省丹阳市围绕“打造高品质活力教育丹阳样态”的发展目标,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农村普通幼儿园创建定点康复机构,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强化专业支持、科学规范安置,创新保教康一站式服务体系,推进学前融合教育普惠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学前融合教育;普惠高质量发展;保教康结合;一站式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60

【作者简介】 徐春华,副主任中医师,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丹阳,212399);李书平,中小学高级教师,江苏省丹阳市特殊教育学校(丹阳,21239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国家《“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提升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要求,“积极发展学前特殊教育,鼓励普通幼儿园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就近入园随班就读”“为残疾儿童提供适宜的保育、教育、康复、干预服务”。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确保提升行动计划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江苏省丹阳市围绕“打造高品质活力教育丹阳样态”的发展目标,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推动农村普通幼儿园创建定点康复机构,创新保教康一站式服务体系,推进学前融合教育普惠高质量发展。

一、完善顶层设计,创新一站式服务体系

近年来,丹阳市聚焦“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目标和薄弱环节,主动出击,持续发力,出台了《丹阳市关于加强融合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从优化科学评估认定机制、完善就近就便安置制度、构建融合教育资源支持体系、提高融合课程育人质量、提升教师特殊教育专业能力等5个方面系统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机制保障。其中,在构建融合教育资源支持体系中,重点推动农村普通幼儿园创建定点康复机构,创新保教康一站式服务体系,切实满足特需儿童康复需求,促进教康融合,实现教育、康复相互协同,提高育人质量。目前,丹阳市农村幼儿园共创建了16家康复机构,实现了建制镇全覆盖,直接为当地63名特需儿童康复提供了便利,有效解决了特需儿童学前教育康复中存在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创新保教康一站式服务体系,使幼儿园的学前育人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得以更充分地发挥,有效破解了特需儿童就近就便入园难、入好园更难的矛盾,构建起学前融合教育普惠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强化专业支持,提升一体化育人质量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融合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学前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与有力抓手。为此,丹阳市首先把幼儿教师的招聘自主权下放到各基层园,各园根据自身需求招聘教师。荆林中心幼儿园从2022年起成为丹阳市残联挂牌的定点康复机构,市残联将原先在社会康复机构康复的16名残障儿童转介到该园。为了满足残障儿童的教育康复需求,该园分别从南京医科大学和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招聘了3名康复专业的毕业生,为残障儿童的教育康复提供了师资保障。其次,构建区域融合教育智慧管理平台。该平台和江苏省脑科医院、江苏省儿童医院和丹阳市人民医院专家门诊对接,建立“空中门诊”,以信息网络赋能残障儿童的教育康复。学生家长、教师可以将儿童的典型症状上传至平台,专家在线评估诊断并及时给予康复建议。此外,专家也可以通过平台对专业教师和家长进行线上培训与指导,提高他们的康复专业素养,发挥家校协同育人功能。再次,构建保教康一体化育人课程。学校和医疗部门结合学前教育“五大领域”和园本文化,将保育、教育和康复内容有机整合,研发特需儿童融合课程,并将其科学融入幼儿园一日活动之中。课程内容涵盖了感统训练、听力语言康复、体能训练、精细动作和粗大动作发展等,实现保教康一站式服务。

此外,为了加快建立健全学前融合教育评价制度,促进学前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各幼儿园开展融合教育指明方向,丹阳市出台了《丹阳市幼儿园保教康质量评估指南》,从办园方向、保育与安全、教育过程、康复过程、环境建设、教师队伍等6个方面系统强化保教康一站式服务的机制保障。同时,以构建保教康一站式服务体系为契机,聚焦解决保教康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各幼儿园通过实施“四个一工程”,即每周一教研、每月一“集备”、每学期一展示、每年一比武等教研活动,不断增强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保教康服务水平。

三、科学规范安置,促进特需儿童全面发展

结合学前教育实际,丹阳市在农村普通幼儿园创建了智力障碍、孤独症以及听力语言三大类康复机构,根据特需儿童类别和数量进行合理布局,实现建制镇全覆盖。丹阳市建立了特需儿童招生入学联动机制,在对适龄特需儿童入学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筛查评估的基础上,由特需儿童教育评估专家委员会、学校和家长协商会诊,根据特需儿童的障碍程度制订“一人一案”,有针对性地将其安置到指定的幼儿园开展学习和康复。多年来,丹阳市适龄特需儿童学前教育入园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特需儿童入园后,幼儿园根据个别化教育计划,将特需儿童的保教康目标与幼儿园一日活动相结合,采取嵌入式、交替式、强化式等多种手段,为特需儿童提供优质适宜的保教康服务。康复课程采取特需儿童自主选课和康复教师“因人施策”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精准康复。为进一步提高康复效果,幼儿园每月定期邀请合作医疗单位的康复专家进行会诊,不断调整康复方案,做到“对症康复”,帮助特需儿童全面发展。

丹阳市通过创新保教康一站式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了每一个学前特需儿童平等接受教育康复的权利,促进他们共享发展成果。一是聚焦特需儿童学前教育康复领域中存在的专业力量分散、质量隐忧、难以形成合力等问题,打破条块分割,加强部门协同,充分发挥幼儿园育人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学前融合教育形成齐抓共管、资源整合的协同效应。二是幼儿园加定点康复机构集群发展,建立健全学前融合教育普惠高質量发展的长效机制,满足特需儿童教育康复的全面需求,形成学前融合教育发展的丹阳特色和突出优势。三是落实特殊教育主体责任,激发办园活力,有效破解特需儿童就近就便入园难、入好园更难的矛盾,最大限度地提高特需儿童的入园率。将来,随着幼儿园保教康一站式服务体系的深入实施与不断完善,学前融合教育将在普通幼儿园教育理念、制度、实践等多方面引发系列变革,进一步推进学前融合教育普惠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于国宁 黄春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