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醚

  • 冠醚掺杂的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对全固态锂电池性能的影响
    增塑剂[13]。冠醚是一种含有极性大环配体官能团的低聚物,依据冠醚腔尺寸大小不同可稳定络合不同金属离子,因此可以作为增塑剂有效促进锂盐解离而产生更多的自由锂离子,进而提高离子电导率。如Choi 等[14]将12-C-4 加入到PЕO 中,不仅增加了静态介电常数,而且加速了离子重排和节段运动,由此降低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促进其离子迁移,使得聚合物电介质的离子电导率提高了近5倍。然而目前对其提高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稳定性以及离子电导率的系统性研究鲜有报道。因此,本研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3年8期2023-08-29

  • 冠醚交联聚砜膜的制备及其锂镁分离性能
    在眉睫。近年来,冠醚由于在锂镁分离中对Li+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而受到广泛关注[4-6]。冠醚是一系列含醚键的球状窝穴体化合物,其结构中醚键氧原子可形成负电性很强的势垒。受皮尔逊软硬酸碱(HSAB)原理影响,—C—O—C—的氧作为供体原子(硬碱)易与碱金属、碱土金属(硬酸)形成络合物,从而对这些金属离子具有选择性识别能力[7]。当冠醚的孔腔直径与Li+直径(0.136 nm)较为吻合时,冠醚可实现对Li+的选择性吸附[8-9]。但是目前冠醚多应用于液-液萃取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2023年2期2023-05-25

  • 冠醚-金属离子配合物的构象转化、选择性和同位素效应的理论计算研究
    100871)冠醚是一类具有一定空腔尺寸的环状分子,其空腔尺寸可与金属离子半径相互匹配,通过改变环上的修饰基团以改善其电子授受作用,从而有可能实现其对特定金属离子的高度选择性配位[1]。但是冠醚结构及其修饰基团种类繁多,对金属离子及其同位素有效分离的冠醚结构是关键。通过理论计算的方式可以系统地研究冠醚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结合能、同位素效应等,并可深入探讨冠醚与金属离子配位前后的构象变化,为后续理论计算和实验筛选冠醚配体结构提供重要的依据。目前关于不同修饰

    同位素 2022年6期2022-12-30

  • 脂肪族冠醚在电池电解液中的应用
    稳定性好。12-冠醚-4、15-冠醚-5、18-冠醚-6 等脂肪族冠醚符合相容添加剂的所有条件,适用于改善锂电池的综合性能。在锂电池技术发展较早的日本,早在1980 年代,就将脂肪族冠醚用作电解液的关键添加剂,使金属盐电解质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飞跃性地”增大[3]。1 脂肪族冠醚冠醚是一类大环多醚化合物。Pedersen[4]在1967 年首次发表相关论文,由于其结构形状酷似国王王冠,故命名为冠醚(crown ether),并于1971 年获得威廉姆森(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年10期2022-10-20

  • 18-冠醚-6 对金属Co 在化学机械抛光液中腐蚀的影响
    度梯度下的18-冠醚-6(18-crown-6,其分子结构如图1 所示)对金属Co 与TiN 之间电偶腐蚀特性的影响。图1 18-冠醚-6 的分子结构示意图Figure 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18-Crown-61 实验1.1 抛光液的组成抛光液主要由硅溶胶(SiO2)、氧化剂H2O2、配位剂NTA 和缓蚀剂18-冠醚-6 组成,采用去离子水配制,温度为22 °C。所用化学试剂均

    电镀与涂饰 2022年11期2022-07-04

  • 氮杂冠醚及其衍生物研究进展
    言大环化合物包括冠醚(Crown Ether),环糊精(CD)、葫芦脲(CB)、杯芳烃(Calixarene)等,该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由于自身结构特征,具备特定的空腔,能够在主客体化学中发挥重要作用[1-2]。在多种环状化合物中,氮杂冠醚是一类既含有氧原子又含有氮原子的柔性大环化合物。Greene 第一次成功制备了氮杂冠醚(氮杂18-冠-6)化合物[3],随后有大量不同结构的氮杂冠醚及其衍生物被制备出来。与此同时,对这些结构性能的探索也取得了巨大进步。目前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05-18

  • 酮肟钾盐与18-冠醚-6在有机溶剂中的配位反应与消毒性能的关系
    中相转移催化剂(冠醚)对酮肟盐的活化机制的相关研究极少。美国E-Z-EM有限公司的一篇关于酮肟盐消毒剂的专利[9]提到,二乙酰单肟(DAM)及其盐(如KBDO)含有3个潜在的亲核性原子:羰基氧、肟氮和程度更低的肟氧。亲核性原子能够攻击并中和多种有毒化学品。并在一个实施例中提到了配方里可含有18-冠醚-6和其他杂环化合物,但未说明其作用原理。目前,碱金属酮肟盐的金属阳离子与配方中相转移催化剂如何形成配合物、酮肟阴离子稳定性与消毒剂的消毒反应性能及反应动力学存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1年33期2021-12-02

  • Si掺杂调控15-冠-5配位Li+机理的理论研究
    215123)冠醚是一种拥有环状结构和纳米级孔穴的大环聚醚化合物,其化学通式为(CH2CH2O)n。根据环内C和O的个数,常见的冠醚有12⁃冠⁃4、15⁃冠⁃5和18⁃冠⁃6等。由于冠醚的外部骨架表现为疏水性质,而环内的氧原子往往具有很强的负电性,因此该类化合物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配位能力较强,在离子识别、同位素分离和催化反应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3]。此外,对冠醚进行原子掺杂、引入官能团、连接功能性侧链等结构修饰能够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质,可以进一步拓

    无机化学学报 2021年11期2021-11-18

  • 高效制备高纯度1H-戊唑醇
    文首次将PEG和冠醚催化剂联合用于1H-戊唑醇合成中,所得1H-戊唑醇收率高、纯度高、副产物含量低,远高于现有工艺产品的品质。关键词:1H-戊唑醇  PEG  冠醚1H-戊唑醇是一种高效、广谱的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农药[1-2],主要用于防治水稻、花生、小麦、苹果、香蕉以及玉米等作物上的多种真菌病害[3-4],因其具有低毒、高效的优点,因此被广泛的研究与应用。目前1H-戊唑醇的制备多以对氯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过醛酮缩合、催化加氢、环氧化反应、加成反应来实现。其

    锦绣·下旬刊 2021年12期2021-11-03

  • 聚6-羟基己酸酯化反应
    有限公司;15-冠醚-5,18-冠醚-6,四丁基溴化铵,四丁基氯化铵,2-溴乙醇,均选购自阿拉丁试剂(上海)有限公司。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仪,DF-101S型,邦西仪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制造;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170SX型,光谱仪测定范围:4 000~400 cm-1,精度:0.01 cm-1,日本岛津仪器有限公司;核磁共振波谱仪,Bruker ADVANCE Ⅲ 600 MHz型,共振频率为600 MHz,德国Bruker公司制造;气相色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5期2021-10-21

  • N-(2-对甲苯磺酰胺基乙基)单氮杂冠醚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
    -烷基二羟基氮杂冠醚(1),并与N-烷基氮杂冠醚(2)和开链氧乙烯基长链烷基胺(3)的表面性质进行了比较。根据 值推导出了1对碱金属离子的络合能力,这是冠醚化合物的一个显著特征,即使在水溶液中也能发生络合作用,尽管它比典型的单冠醚化合物弱(2)。两个羟基的存在有助于单氮杂冠环亲水性的大幅度提高和表面活性剂分子(1)的大面积过剩。关键词:N-(2-对甲苯磺酰胺基乙基)单氮杂冠醚晶体结构一.单氮杂冠醚的合成及性质概述由于冠醚化合物对特定阳离子具有选择性络合作用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期2021-09-10

  • 二苯并-18-冠醚-6/聚醚嵌段酰胺膜富集水中苯酚性能研究
    子为25.90。冠醚是一类分子结构式形似皇冠的大环化合物,其空穴极易包合酚类等有机小分子[20],因此二苯并-18-冠醚-6 (dibenzo-18-crown-6,下文简称“冠醚”)在苯酚/水的分离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本文使用聚醚嵌段酰胺(PEBA-2533) 构建基质膜,利用冠醚(CE)与酚类化合物的“特异性”包合作用作为膜功能增强改性剂,制备了用于苯酚/水分离的高选择性渗透汽化膜。同时研究了冠醚含量、不同料液温度、不同料液苯酚浓度下PEBA/CE 膜

    化工学报 2021年7期2021-07-24

  • 盐湖提锂的萃取分离研究现状与展望
    有机磷[11]、冠醚[12]、β-双酮[13]和离子液体[14]。本文将主要介绍此4种萃取体系的特点及研究进展,分析应用溶剂萃取法进行盐湖提锂的发展趋势,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1 溶剂萃取法提锂研究进展1.1 中性有机磷萃取剂的研究进展图1 萃取法卤水提锂常规流程[19]Fig.1 Conventional process for extracting lithium from brine目前TBP-FeCl3-煤油萃取体系最适应高镁锂比盐湖卤水的提锂

    应用化工 2021年6期2021-07-20

  • 1,7⁃二氮杂15冠5醚对镧(Ⅲ)的配位识别机理研究①
    性分离技术。大环冠醚是人们研究最早、最透彻的一类阳离子识别主体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分离萃取、药物合成、催化反应等领域[2]。冠醚中的[—CH2—CH2—O—]基元,使其具有可通过离子⁃偶极相互作用与金属阳离子成键的空腔,可根据空腔尺寸大小选择性地与金属阳离子结合,且金属阳离子直径大小与冠醚的腔穴尺寸越匹配,离子键合能力越强,所生成的配合物越稳定[2]。美国已有采用分子识别技术从溶液中分离稀土的应用实例,如IBC公司将冠醚负载于硅树脂上制备出的SuperLi

    矿冶工程 2021年3期2021-07-12

  • 硅杂原子提升冠醚对锂离子络合能力的机理理论研究
    2012)引 言冠醚是一类聚醚分子,一般由—CH2—O—CH2—单元构成,拥有环状柔性骨架结构。根据环内C和O的个数,冠醚被命名为15-冠-5、18-冠-6等,其中第一个数字代表C和O的总个数,第二个数字代表O的个数。冠醚分子整体呈电中性,分子中的O拥有比C和H更高的电负性,因此电子更多地向O聚集,从而能够通过电荷-偶极以及配位共价键等作用络合金属离子,具有对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强络合能力[1-3]。改变冠醚分子环状骨架的大小、引入N或S等杂原子、增加官能团

    化工学报 2021年6期2021-06-30

  • 化学交换法分离锂同位素的理论及新技术研究进展
    en[9]发现了冠醚以及Lehn等[10]发现穴醚化合物以来,冠醚、穴醚及其衍生物用于锂同位素分离得到了广泛的研究[5-7]。由于其特殊的空穴结构和尺寸效应,其对锂同位素的分离因子可以和汞齐法相媲美,是目前研究和报道最多的锂同位素分离体系,其对于锂同位素的分离是基于6Li、7Li在两相中形成锂配合物的离子交换反应。我国兰州大学、原子能研究院、上海有机所开展了不同结构的冠醚对锂同位素分离的研究,证实锂同位素效应与两相化合物种的键强差有关,冠醚空穴的大小、结构

    化工学报 2021年6期2021-06-30

  • 新型氮杂冠醚吸附剂对低浓度La3+的富集性能研究
    体分子,其中大环冠醚是研究最早、最透彻的一类阳离子识别主体化合物,已被广泛应用于分离萃取、药物合成、催化反应等领域[1]。美国IBC公司将冠醚负载于硅树脂上合成SuperLig®-188树脂,可从重稀土矿提取液中选择性分离出纯度为99.999%的Nd和Dy[2,3];截止到目前国内尚未出现采用分子识别技术富集分离稀土的相关报道。稀土冠醚化合物的研究报道较多,但主要集中于硝酸稀土和氯化稀土体系,截至目前关于硫酸体系中稀土冠醚的研究尚未见报道[4,5]。前期研

    湖南有色金属 2021年1期2021-03-07

  • 反胶束萃取法在分析植物油中钾钠离子的应用
    限公司);18-冠醚-6(纯度≥99%,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15-冠醚-5(纯度≥97%,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硝基苯(分析纯)、氨水(分析纯)、氯化铵(分析纯)、正辛醇(分析纯)、钾(钠)离子标准溶液。1.2 反胶束萃取液配制称取一定量的螯合剂18-冠醚-6(浓度为7 mmol/L)和20 mL分散剂正辛醇溶于100 mL容量瓶中,并用硝基苯溶剂定容。即配制完成用于萃取钾、钠元素的反胶束萃取液。1.3 反胶束萃取试验方法准确移取15 m

    食品工业 2021年2期2021-03-05

  • 植根深远的大环化学及应用
    报道了大环化合物冠醚,使大环化学得以问世并蓬勃发展。由于冠醚化合物众多成员均称大环状,其结构酷似西方国王所戴的王冠,故又称王冠醚。多年来,随着人们研究的不断深入及范围的不断扩大,其众多的大环化合物相继问世,当今大环化合物的主要成员包括冠醚、环糊精、杯芳烃、柱芳烃、环状希夫碱、大环内酯、卟啉、环芳烃、环肽 、环蕃、卡咯、瓜环、葫芦脲、轮烷、酞菁、索烃、大环多胺、C60及其大环化合物等。大环化合物的结构可以是二维的、三维的,也可以是球状的。可以是单环,也可以是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21年6期2021-01-09

  • 三价镧锕离子与三种18-冠-6配体的络合行为
    京 100084冠醚是一类重要的超分子主体化合物,对多种类型的金属离子具有络合能力,广泛应用于配位化学、萃取化学、分析化学等众多领域[1]。其中,冠醚与f区元素(含f电子,包括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可以形成各种结构的配合物[2-3],从而产生独特的识别能力,并可应用于f区元素的分离[4-5]。冠醚环大小、供体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取代基等因素会改变冠醚的空间结构、孔径大小、电子云密度等,并最终影响其与金属离子的主客体相互作用。部分冠醚类配体的结构示意图示于图1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2020年6期2020-12-30

  • 用于90Sr、137Cs分离的磷酸锆插层复合离子交换剂研究进展
    液体系。2.2 冠醚插层磷酸锆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以大环类化合物作为客体分子插层层状材料是近几年客体插层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冠醚及衍生物由于其本身的特殊分子结构对不同金属离子络合呈现明显的选择性,以及优良的耐酸及耐辐照属性,受到放射化学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且部分化合物已用于放射性废液中核素的分离[38-41]。冠醚是一种氧原子按一定大小规则排列成环的大环化合物, 1967年,由Pedersen博士在研究烯烃催化剂时意外发现,自此后各国化学家对于冠醚的合成

    同位素 2020年6期2020-12-18

  • 浅谈基于冠醚及葫芦脲超分子轮烷的构筑*
    7年开创性的发现冠醚开始,随即由Donald Cram[2]和Jean-Marie Lehn[3]继续发展起来并在该领域中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直至1978年由Jean-Marie Lehn提出的概念。随后,198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Pedersen、Cram 和Lehn三位科学家,来表彰他们在超分子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在经历超分子化学的飞速发展二十九年之后的2016年,超分子化学又迎来了春天,这一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又回到了超分子领域,将其授予了Jea

    广州化工 2020年22期2020-12-02

  • 冠醚对苯乙烯无皂乳液聚合反应机理的影响
    中加入不同种类的冠醚可以明显改变纳米粒子的尺寸,得到宽粒径范围(30 ~952 nm)的单分散PS 纳米粒子,由此推断冠醚的存在改变了传统苯乙烯无皂乳液聚合的成核机理。基于前期的研究成果,本文设计了“冠醚对苯乙烯无皂乳液聚合反应机理的影响”探究性实验,选取18-冠醚-6 和12-冠醚-4 两种冠醚,考查它们对PS纳米粒子尺寸和均一性的影响。1 实验部分1.1 试剂与仪器试剂:苯乙烯(St)、过硫酸钾(KPS)、18-冠醚-6、12-冠醚-4 均为分析纯,购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0年10期2020-11-20

  • 气相色谱固定相的研究进展
    进展,重点对各种冠醚固定相的特征、应用和分离机理进行了评述。关键词:气相色谱;固定相;冠醚毛细管色谱柱自1956年发明以来,即以其快速、高效、高灵敏度等独特优点,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今,毛细管气相色谱已成为石油化工、医药生物、地质勘探、天然产物、轻工食品、能源环保等各个领域对复杂混合物分离所不可缺少的分析手段。同时,由于固定相交联固化技术的发展,使色谱柱的热稳定性和抗溶剂冲洗能力进一步提高,柱寿命进一步延长。近来,毛细管柱超临界流体色谱的发展,使毛

    石油研究 2020年5期2020-07-23

  • 14-冠-4冠醚衍生物与Li(I)的络合过程理论研究
    合物,他称之为“冠醚(crown ether)”[1],从此开启了这种环状化合物的辉煌之路.随着20世纪80年代超分子化学概念的提出及快速发展,冠醚成为了超分子材料的第一代主体化合物,从而引起研究者的极大兴趣,冠醚及其衍生物的研究成为超分子化学领域一个热点方向[2].冠醚具有疏水的外部骨架,其内部环中氧原子由于形成很强的负电势,对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的配位能力.近年来,冠醚的特异性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其优异的选择性络合能力,已在分子识别[3]、同位素

    化学研究 2020年1期2020-06-19

  • 刷状结构冠醚用于SEGFET-pK敏感膜的研究
    -8[5]查尔酮冠醚[6]、双冠醚[7]等各种冠醚均被用作钾离子敏感材料。但因其制作的膜均为PVC-敏感材料膜,无论是粘附于金属丝或者金属片或者玻璃电极上,其寿命较短容易脱落,而且易于损坏,或者要液封保存。因此将目光转向直接将敏感材料锚锭在金属硅片上[8],并形成聚合物膜,有机聚合物因具有能斯特电位响应,也可以把化学信号(浓度、分压等)转换成电信号并逐渐应用于电化学传感器领域。酮型聚醚以其合成方法简单、对氧及水的稳定性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电化学性能已成为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2020年2期2020-03-26

  • 含噁二唑大环冠醚的合成、结构及金属离子识别性能
    olecules冠醚作为第一代超分子主体化合物,因其结构简单、易于衍生化且与多种阳离子具有选择性络合作用而备受关注. 含有生色基团或荧光基团的冠醚因具有有色及络合离子的双重性能而在超分子化学中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生色基团和荧光基团不仅因冠醚络合离子后分子内电子云密度改变而发生颜色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也因金属离子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因此,设计合成含有不同生色基团或荧光基团的冠醚用于金属离子的选择性键合一直是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1,3,4-噁二唑及其取代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0年3期2020-03-12

  • 甲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实验的改进
    实验改进。以18冠醚6作相转移催化剂,使原本是两相界面的氧化反应转移到有机相中进行。采用控制单一变量的科学探究法,从改变反应温度、氧化剂浓度及催化剂用量等方面,开展实验探索,获得适合课堂教学演示实验的反应条件。此实验改进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关键词: 甲苯;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相转移催化剂; 18冠醚6; 实验改进文章编号: 10056629(2019)1005603      中图分类号: G633.8

    化学教学 2019年1期2019-06-21

  • 质谱法研究气相中18—冠醚—6与氨基酸的非共价相互作用
    在气相条件下18冠醚6与20余种天然氨基酸及其异构体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定性结果表明,在气相中18冠6可以与氨基酸形成化学计量比为1∶1的非共价复合物。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18冠6分别与固定浓度的氨基酸反应,利用质谱测得反应物和产物的质谱峰, 计算冠醚分别与L苯丙氨酸、L酪氨酸、L赖氨酸和L天冬氨酸反应的复合物结合常数lgKa分别为3.90、 3.75、 4.06和3.64, 基于此建立了校准曲线。通过竞争反应实验,以上述4种氨基酸与冠醚复合物的结合常数为

    分析化学 2018年2期2018-03-02

  • 杯芳烃衍生物在核废物后处理中的应用
    的行生物中,杯芳冠醚的发展令人嘱目。由于杯芳冠醚分子中含有两个空腔,一个腔由苯环构成,具有亲脂性,可包合有机分子,另一个腔由冠醚环和杯芳烃围成,其不仅含有可与金属离子配位的氧原子,具有识别特殊金属离子的能力,另外,冠醚桥联限制林芳烃中苯酚单元的旋转,使该类化合物构象稳定而且在杯芳烃上下沿上进一步衍生化,可通过改变杯芳烃环的大小和桥联单元长短设计识别特定客体分子[2]。由于杯芳烃中桥连的亚甲基容易旋转,因此杯芳烃也会有构象的转化,构象异构体的分布取决于上边缘

    江西化工 2018年5期2018-02-18

  • 植根深远的冠醚化学*
    综 述植根深远的冠醚化学*陈 琦,张来新*(宝鸡文理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简要介绍了冠醚化学的产生、发展及应用。详细介绍了:(1)新型冠醚化合物的合成及在光学材料中的应用;(2)新型冠醚化合物的合成及在分析分离科学中的应用;(3)新型冠醚化合物的合成及在催化科学中的应用。并对冠醚化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冠醚化合物;合成;应用俗名叫作冠醚(又被称为王冠醚)的化合物是1967年美国杜邦公司的佩德森(Pedorson)教授在研究烯烃聚合催化

    化学工程师 2017年11期2017-03-06

  • A Computational Study on Coumarin Aza-crown Ether Photochemical Sensors for Ca2+ Based on ICT*
    于ICT原理氮杂冠醚光化学传感器的理论研究王素春,王学业*(湘潭大学 化学学院,环境友好化学与应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 湘潭 411105)[摘要]采用DFT方法,对两个基于ICT原理的氮杂18-冠-6光化学传感器及其与Na+、K+、Mg2+、Ca2+的配合物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在B3LYP/6-31+G(d,p)理论水平上对所有分子进行了几何构型优化,优化构型及部分参数表明配合物中冠醚环上氮原子与香豆素基团平面化程度显著增加,尤其是两配体与Ca2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6年1期2016-08-26

  • 奎宁-冠醚组合型手性固定相直接拆分氨基酸的机理
    023)奎宁-冠醚组合型手性固定相直接拆分氨基酸的机理吴海霞1,王东强1,赵见超1,柯燕雄1*,梁鑫淼1,2(1. 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 上海 200237; 2.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辽宁 大连 116023)摘要:合成了一种新型奎宁-冠醚组合型手性固定相(QN-CR CSP)并用于氨基酸手性对映体的直接拆分,该固定相对12种氨基酸对映体有良好的手性拆分能力。基于氨基酸手性识别中离子交换和络合的协同作用,建立了一种新型的等温吸附模型。通过迎

    色谱 2016年1期2016-06-22

  • 冠醚包覆聚苯乙烯磁性颗粒的合成、表征及其对锶离子的吸附性能
    100088)冠醚包覆聚苯乙烯磁性颗粒的合成、表征及其对锶离子的吸附性能孔祥银 邵宪章 陈 飞 尹亮亮 吉艳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辐射防护与核应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8)摘要为建立应用磁性颗粒快速分离低水平90Sr的方法,分别以沉淀法合成Fe3O4纳米颗粒,微乳聚合法合成磁性聚苯乙烯-二乙烯苯颗粒(Pst-DVB@Fe3O4),并将4,4’(5’)-二叔丁基二环己基-18-冠-6(DtBuCH18C6)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2016年2期2016-05-13

  • 冠醚环化四硫富瓦烯酞菁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116605)冠醚环化四硫富瓦烯酞菁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王茹, 那丽艳, 华瑞年(大连民族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5)摘要:将前体物5,6-二氰基-2-(4’,5’-二硫-(3’,6’,9’ -三氧十一烷基)-1,3-二硫-2-叶立德)-苯并-1,3-二硫(化合物1)直接环四聚化合成了4个冠醚环化的TTF结构单元以共轭的形式直接与酞菁相连的无金属酞菁化合物2,9,16,23-四[4’,5’-二硫-(3’,6’,9’ -三氧十一烷基)四硫富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6年1期2016-02-29

  • 冠状化合物在锂同位素分离中的应用
    成,并且发现这类冠醚能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阳离子形成稳定的、能溶于某些有机溶剂的络合物,此后,具有相似结构和特性的冠醚陆续被合成,这些冠状化合物都含有重复的—Y—CH2—CH2—基本单元,其中Y—是供电子原子,如果是氧,则该大环化合物称为冠醚,如果环中的氧部分或全部被—NH或—NR取代,称为氮冠,被S取代称为硫冠。文献[7]首先合成了穴醚,这是一类由两个氮联结的具有三维结构的双环或三环化合物,它对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的络合能力,甚至大于单环冠醚。部分冠醚和穴醚的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2015年1期2015-12-25

  • 手性冠醚的研究进展及一类新型手性冠醚的合成展望
    4)精细化工手性冠醚的研究进展及一类新型手性冠醚的合成展望赵龙(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浙江杭州310014)冠醚是一类具有内部空腔的多元醚类化合物,具有手性中心的冠醚即为手性冠醚。异斯特维醇及其衍生物是由天然产物甜菊糖苷酸水解而来的二菇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手性催化和分子识别性能。联萘酚是具有光学活性的联萘型化合物,其具有独特的立体结构,在手性催化和分子识别等方面也都有很好的应用。本文对冠醚,异斯特维醇以及联萘酚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以异斯特维醇及其衍生物

    浙江化工 2015年9期2015-11-25

  • 蝴蝶状偶氮苯冠醚与钡离子络合物的理论研究
    9)蝴蝶状偶氮苯冠醚与钡离子络合物的理论研究庞晓滢,吴春燕,庞娟* (金陵科技学院材料工程学院,南京211169)本文采用量子化学方法对蝴蝶状偶氮苯冠醚与钡离子的络合物进行了几何结构、光学性能的理论研究。发现顺式结构为“ON”状态,反式结构为“OFF”状态;并且,计算的紫外可见光谱与实验一致。蝴蝶状偶氮苯冠醚;钡离子;量子化学;光致异构1 引言偶氮苯是一种常见的光致异构分子,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以发生反式和顺式结构之间的相互转变。转变机理主要有N=N键的扭转

    山东工业技术 2015年6期2015-07-27

  • 邻菲啰啉修饰冠醚的合成及离子识别研究
    0)邻菲啰啉修饰冠醚的合成及离子识别研究王咏梅,崔金龙,陈鑫,李会芳,段中余(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天津 300130)邻菲啰啉及其衍生物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1],且修饰性较强,可用于抗肿瘤药物、分子识别、DNA探针、自旋交叉配合物等领域[2-4],与超分子化合物结合后,可以设计出多种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的荧光传感器[5].因此邻菲啰啉及其衍生物常作为特殊荧光性质传感器的修饰基团,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冠醚[6-12]作为第一代超分子化学主体,在超分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5年1期2015-07-18

  • 新型冠醚化合物的合成应用新进展*
    21013)新型冠醚化合物的合成应用新进展*张来新*,赵卫星(宝鸡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陕西宝鸡721013)摘要:简要介绍了冠醚化学的产生、发展及应用;重点介绍了:(1)新型冠醚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2)新型冠醚超分子聚合物的合成及自组装;(3)新型金属冠醚的合成及应用,并对冠醚化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关键词:冠醚;合成;应用俗名叫做冠醚的大环多元醚是1967年由美国杜邦公司化学家PedersenC.J教授首先合成并发现的一类中性有机化合物,由于其结构酷似

    化学工程师 2015年2期2015-03-25

  • 氮杂冠醚聚合物/二乙基锌催化酮硅氢加成反应
    21)0 引 言冠醚是一类大环多醚类化合物,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类具有(CH2CH2X)n重复结构单元,其中X代表氧、氮、硫等杂原子的中性有机化合物.20世纪30年代,Ziegler,Lüttringhaus等[1-3]利用1,10-二溴癸烷与间苯二酚反应合成了环状聚醚.随后又有不少人合成过氧杂大环化合物,但未涉及其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1967年,Pedersen[4]合成了一系列冠醚化合物,并发现它们能与碱金属、碱土金属离子及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4期2014-08-25

  • 冠醚化学交换分离锂同位素的影响因素分析及进展
    sen[6]发现冠醚类化合物,并发现冠醚化合物能根据其环的大小选择性地与金属离子尤其是碱金属离子络合以来,基于冠醚的化学交换法分离锂同位素的研究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冠醚类化合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受体,典型冠醚是由有机连接体(如—CH2CH2—基团)连接的醚氧原子所组成的简单排列,冠醚环中具有不均匀的电荷分布。图1所示为计算机模拟的12-冠-4的电荷分布模型[7],红色区域代表负电荷区域,绿色代表中性区域,蓝色代表正电荷区域。从图1可以看出,冠醚分子外层显

    化工进展 2014年1期2014-08-08

  • (Z)-3-水杨酰肼羰基丙烯酸乙酯的合成
    形成配合物和金属冠醚;同时由于酰肼基团还含有多个氢键给体和受体,可形成多重氢键,能通过协同作用克服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不足,产生具有一定方向性和选择性的强作用力,故使这些化合物可能进一步形成超分子结构.为进一步研究和扩展双酰肼羧酸酯化合物的合成,完善双酰肼羧酸酯化合物合成的新方法,本文通过内部自催化反应,研究以水杨酸甲酯和水合肼为原料,经由(Z)-3-(水杨酰肼羰酰基)丙烯酸铁金属冠醚体系制备了(Z)-3-(水杨酰肼羰酰基)丙烯酸乙酯((Z)-H3eshcp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8-06

  • 新型冠醚及其超分子配合物研究的新进展
    J教授首次报道冠醚的合成以来,冠醚化学已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冠醚化学。Pedersen教授首先合成并发现的世界上第1个大环多元醚——二苯并-18-冠-6,由于其结构酷似西方国家国王所带的王冠,故最初将这类化合物俗称为“王冠醚”,后叫作冠醚冠醚化合物虽然结构简单,但其空腔能选择性的络合中性分子、无机和有机离子、并与天然离子载体的功能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因而使其在有机合成、高分子合成、分析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金属离子的捕

    应用化工 2014年4期2014-03-10

  • 新型冠醚化合物的合成性能及应用研究的新进展
    ehn等相继报道冠醚及穴醚两类大环配体的制备及它们对碱金属及碱土金属阳离子的特殊络合能力,以及随着大环配位体中杂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及大环空穴尺寸的变化对不同金属离子的络合具有钥匙和锁子有明显选择性的关系以来,引起了世界多学科科学家浓厚的研究兴趣,目前已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热门边缘学科——冠醚化学。由于冠醚化学是一门植根深远的新兴边缘学科,目前已渗透到化学的众多分支学科。例如有机合成、高分子合成、配位化学、分析化学、萃取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土壤化学、电化

    应用化工 2014年7期2014-03-10

  • 超分子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研究的新进展
    。3 新型超分子冠醚配体的合成及对阳离子的选择性3.1 新型苯并桥连多冠醚的合成及其对阳离子选择性识别近年来,冠醚化学已经由简单的单环结构逐渐过渡到包括双冠醚、臂式冠醚、穴醚、球苑和其它超分子体系等更复杂的结构。尤其是通过一个桥链连接两个冠醚单元而形成的双冠醚可以通过分子内夹心配位作用,扩展到对某些金属离子的键合力和选择性[9],因此,人们已经广泛地致力于各种双冠醚的合成和选择性研究。张衡益等以二溴代甲基苯并15-冠-5 为起始原料,分别和二缩三乙二醇及三

    应用化工 2014年2期2014-03-10

  • 取代芳香族冠醚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252059)冠醚化学作为一门植根深远的新兴边缘学科,现已渗透到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医药学等重要领域[1-3],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所以进一步研究新型冠醚化合物及其配合物的合成方法、结构和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芳香族取代冠醚因有更佳的光谱性质和更易功能化等特点,它们的分子设计和合成尤为重要。文献对4-位取代芳香族冠醚及其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已有一些报道[4-6],但对3-位取代芳香族冠醚及其配合物的相关研究内容较少[7],尤其是对

    无机化学学报 2014年9期2014-01-02

  • 新型杯[4]冠醚衍生物聚合单体的合成*
    芳烃是继环糊精和冠醚之后出现的第三代主体分子.它具有空腔可调节,构象可变化,并易于化学改性和修饰等特点,既可络合离子又可包结中性分子[1~3]。杯芳烃冠醚是由杯芳烃与多甘醇二对甲苯磺酸酯缩合而成。将冠醚亚单元引入杯芳烃结构,得到的杯芳烃冠醚不仅仅是冠醚和杯芳烃的简单结合,两类亚单元之间还存在相互协同作用,其对客体的识别能力与冠醚和杯芳烃有很大的不同,往往表现为更加优越的客体识别能力[4]。将含可聚合基团(双键、炔键)杯芳烃冠醚单体通过均聚或与其它单体共聚可

    合成化学 2013年1期2013-11-19

  • 手性冠醚在手性识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据此,本文就手性冠醚手性识别各种对映体化合物的应用进行了综述。1 手性冠醚冠醚是第一代超分子化合物,其具有亲水性内腔和亲脂性外壳,能与大小相当的客体分子如金属离子、含伯氨基的化合物形成稳定配合物[3]。自从Cram等成功的合成了含1,1'-联萘基的手性冠醚并将其应用于外消旋α-氨基酸对映体及其衍生物的拆分,手性冠醚作为一种具有优秀对映体选择性的人工受体分子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心和重视。手性冠醚除了具备一般冠醚的空穴和外腔,还具有手性中心这一特点。根据插入到冠

    浙江化工 2013年5期2013-10-08

  • 关于多维穴醚类似结构的构想
    100084)冠醚最早由杜邦公司的化学家查尔斯·彼得森在试图制备二价离子配体时发现。在该实验中,他发现了一个能够与钾离子稳定配位的化合物,经过鉴定,该化合物是18-冠-6[1]。其后,让-马里·莱恩发现了穴醚化合物对金属离子发生络合作用的特异行为,并于1978年提出了超分子化学的概念[2]。唐纳德·克拉姆在冠状化合物分子识别的基础上发展了立体化学,通过对冠醚进行适当修饰,制成了现在广泛应用于光学活性化合物不对称合成的光学活性物质[3]。因此,他们3人共同

    大学化学 2013年6期2013-09-23

  • 新颖的大环冠醚基对碘苯胺包合物:设计合成、晶体结构及介电性质
    周琴琴 付大伟(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序物质科学研究中心,南京 210096)0 IntroductionThe solid-state materials with excellent dielectric properties will possess a wide range of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many high technology fields,such as filter,microelectronic

    无机化学学报 2013年8期2013-07-14

  • 冠醚化合物合成应用研究的新进展
    鸡721013)冠醚化合物合成应用研究的新进展张来新,朱海云(宝鸡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陕西宝鸡721013)简要介绍了冠醚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及应用,重点综述了新型冠醚的合成及选择性组装键合作用、新型冠醚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特殊结构冠醚的合成及应用,并对冠醚化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冠醚;合成;组装;键合大环多元醚由美国杜邦公司的Pedersen教授于1967年首次合成,由于其结构形状酷似国王王冠,俗称冠醚冠醚化合物结构简单,但其性能与天然离子载体有着惊人的相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3年5期2013-04-11

  • β-萘并冠醚卟啉的合成及光敏活性
    置[3, 4];冠醚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受体,分子具有疏水性的外部骨架,又有亲水性内腔[5]。因此,作者设计在中位四苯基卟啉的β-位引入冠醚基团,通过对β-(2,3-二羟基萘基)-5,10,15,20-四苯基卟啉进行修饰合成Annulated型[6]冠醚卟啉,并研究了其光敏活性。1 实验1.1 试剂与仪器所用试剂和溶剂均用标准方法纯化。柱层析硅胶(200~300目,100~120 ℃活化 1 h),青岛海洋化工厂;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乙酸/盐酸 (TAE/TBE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2年7期2012-07-27

  • 含酰胺基和酯基的新型杯[4]冠醚的合成及其对金属离子的识别能力
    基的新型杯[4]冠醚的合成及其对金属离子的识别能力郭 钰1,杨发福2,3*,林建荣2(1.福州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福建 福州350002; 2.福建师范大学 化学与材料学院,福建 福州350007;3.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350007)利用杯[4]芳烃与含酰胺基和酯基的丙二酸酯衍生物的“1+1”分子间缩合合成了一例新型结构的杯[4]-1,3-冠醚;利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质谱及元素分析表征了其结构,并测定了其对金属离子的识别

    化学研究 2012年3期2012-01-08

  • 六氮杂大环配合物[Cd2(C30H48N6O2)(H2O)2Cl2]·2CH3OH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
    来,以氮原子替代冠醚体系中的氧原子的氮杂冠醚的合成、性质以及应用研究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1,2]。这不仅由于氮原子的软碱性质,使其对过渡金属和重金属等离子显示出特异的络合作用,而且氮杂冠醚所具有的独特分子结构和配合性能,使其相应的金属-氮杂冠醚配合物可用来模拟生物体内生物蛋白酶的结构。通过研究这些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对于深入了解金属活动中心的作用机制,认识金属蛋白和金属酶的生物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3]。尤其是多氮杂冠醚因含有多个氮原子,对过渡金属离

    合成化学 2011年2期2011-11-24

  • 氯甲基化-二苯并-14-冠-4的合成
    300130)将冠醚功能基化,构筑性能更加优异的新化合物,是当今冠醚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二苯并-14-冠-4(1)是锂离子螯合的功能基团[1,2]。在冠醚上引入取代基,一方面能够改变其溶解性能和络合性,另一方面可提供原冠醚所没有的化学反应性,通过官能团的转化合成各种类型的冠醚化合物。在以往的研究中,在1上引入氯甲基的合成方法还未见文献报道。为此,本文以邻苯二酚和1,3-二溴丙烷为原料,通过对文献[3]方法的改进,高产率地制备了1; 1在多聚甲醛和浓盐酸

    合成化学 2011年6期2011-11-23

  • 四氮杂冠醚铜配合物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碳粒廓清水平的影响
    0001)四氮杂冠醚铜配合物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碳粒廓清水平的影响王艳苹1, 陈 燕2(1.合肥师范学院化学化工系,安徽合肥 230061;2.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01)目的:研究四氮杂冠醚铜配合物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碳粒廓清水平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ip)CTX制备小鼠免疫抑制模型,同时灌胃(ig)给药8d,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碳粒廓清水平,观察四氮杂冠醚铜配合物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四氮杂冠醚铜配合物显著提高免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6期2011-11-14

  • 蓬勃发展的冠醚化学*
    13)蓬勃发展的冠醚化学*张来新,赵卫星,杨琼,冯国栋(宝鸡文理学院化学化工系,陕西 宝鸡 721013)简要介绍了冠醚的结构、性能,冠醚化学的产生、发展及应用。重点介绍了:①新型冠醚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②新型冠醚的选择性络合及其自组装;③新型冠醚的络合作用及催化作用。并展望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冠醚;配合物;应用1967年美国杜邦公司的佩德森(Pedorson)教授首次合成并发现的大环化合物结构酷似西方国家国王戴的王冠,故俗称王冠醚,后叫冠醚。由于这类大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11年4期2011-08-15

  • 用于90Sr萃取分离的冠醚试剂的辐射化学研究进展
    于分离90Sr的冠醚萃取体系的辐射化学研究进行概述,通过综述冠醚萃取剂在不同体系下的辐照稳定性(包括结构和萃取性能的稳定性)、辐解产物分析以及辐解机理提出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1 冠醚及其应用冠醚是一类特殊的环状多醚,分子中含有(CH2CH2O)n重复单元(n>2)。由于其立体结构式形状象王冠,故称冠醚。根据环上所含碳、氧原子的数目,以 m-冠(醚)-n(m-crown-n)命名,m表示环上碳与氧原子的总数,n为其中的氧 原 子 数 目,如 18-冠-

    同位素 2011年1期2011-07-18

  • 二苯并-18-冠-6的氯甲基化及其在交联聚乙烯醇微球表面的固载化
    030051)冠醚类大环化合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受体,对金属离子的选择结合性能使其在众多科技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2]。近几十年来,科技工作者对于冠醚的分子设计、合成与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3,4]。3Scheme1小分子冠醚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明显的缺点,如不易从体系中分离出来,难以重复使用,而且冠醚化合物一般具有毒性,对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危害。以聚合物为载体,实现冠醚化合物的固定化,是克服上述缺点的良好途径。近年来关于冠醚在聚合物材料表面的固载化研

    合成化学 2010年2期201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