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贝

  • 生长发育初期四角蛤蜊对空气暴露的响应
    育时期的滩涂贝类稚贝转移至野外进行中间培育,成活率出现从10%~70%不等[20],这可能与稚贝的发育时期和露空时间有关。本实验研究了不同发育时期的四角蛤蜊幼虫或稚贝对空气暴露的耐受性,以及空气暴露后的生长存活,探明四角蛤蜊早期生长发育对空气暴露的响应,精准掌握四角蛤蜊不同发育时期幼虫或稚贝的空气暴露耐受性规律,更好地指导养殖。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试验于2012 年8 月在庄河市海洋贝类育苗场进行,所需四角蛤蜊取自该场的繁殖群体。1.2 方法根据四角

    水产学杂志 2023年5期2023-11-16

  • “青农2号”海湾扇贝池塘保苗技术
    湾扇贝养殖阶段,稚贝保苗是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以“青农2号”海湾扇贝为保苗品种,利用多年来不断更新改进的保苗技术进行保苗培养,旨在培育优质“青农2号”海湾扇贝商品贝苗,为该品种进行浅海筏式标准化养殖,提高扇贝产量做好基础工作。1 材料与方法1.1 保苗地点及技术支持保苗实施地点在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地区,海湾扇贝稚贝从育苗车间出池进入保苗阶段在3月下旬,届时该地区海水温度非常适宜稚贝保苗,稚贝培养成商品苗后运往秦皇岛海域进行浅海筏式标准化养殖。保苗技术由秦皇岛南

    河北渔业 2023年10期2023-11-06

  • 青蛤人工育苗技术要点
    150微米。五、稚贝培育幼体附着后,保持饵料充足、水质适宜,通常经10 天左右形成出水管,进入单水管稚贝期。此时稚贝平均大小(壳长×壳高)为295 微米×330 微米。稚贝单水管期培育密度以250 万粒/米2为宜,以后根据生长情况逐渐疏养,每5 天倒池洗苗1次。用适宜网目筛绢去除杂质和空壳,反复轻搓和冲洗,直至稚贝壳表面干净无附着物。用不同网目筛绢筛选不同大小稚贝,分池移到铺有新底质育苗池内培养,以利稚贝同步生长。单水管稚贝经过15 天左右培育,进水管开始

    科学养鱼 2023年9期2023-10-16

  • 不同附着基对文蛤稚贝生长成活情况的影响
    术难题是文蛤转入稚贝后,分泌大量的黏液包裹稚贝,导致其死亡。为了解决文蛤稚贝因裹脏而大量死亡的问题,很多水产工作者在附着基使用问题上做了大量试验[2]。我们在文蛤育苗过程中,根据渤海湾地区的实际情况,针对附着基使用问题也进行了试验研究。1 条件和方法1.1 育苗地点与水源育苗生产在滨州市北海新区海缘养殖科技有限公司试验基地进行,所用海水比重1.016,自然水温27~28 ℃,海水经过沉淀、二次超滤后备用。1.2 试验容器底面直径0.85 m,体积500 L

    河北渔业 2023年7期2023-08-02

  • 钝缀锦蛤胚胎、幼虫及稚贝发育观察
    ]、繁殖生物学及稚贝生长[3]、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的影响[4]、摄食率和同化率[5]、遗传力分析[6]、分子分类[7-8]等方面;国外钝缀锦蛤的相关研究集中在孵化生产[9]、盐度试验[10]、生长和存活[11]等方面。在贝类的遗传育种中,掌握其胚胎发育、幼虫生长过程至关重要[12]。而有关钝缀锦蛤的胚胎、幼虫及稚贝发育的形态观察报道较少,仅见巫旗生等[13]关于钝缀锦蛤繁殖周期和胚胎发育的报道,其主要研究了钝缀锦蛤的性腺发育和周年不同阶段肥满度变化,对其胚

    水产科学 2023年4期2023-07-22

  • 香港牡蛎人工苗种池塘生态中期培育效果
    殖方法对香港牡蛎稚贝进行中间培育,定期测量稚贝生长率、水体温度、盐度及饵料密度等环境因子,并与传统海上中培模式进行比较,探索新型高效的香港牡蛎中间培育技术,为香港牡蛎养殖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并开拓新的思路。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中间培育试验池位于钦州市龙门港镇海边池塘(北纬21°43'38.96″;东经108°31'50.24″)。茅尾海中沙井港(北纬21°49'40.36″;东经108°35'38.55″)、亚公山(北纬21°45'15.53″;东经

    水产学杂志 2023年1期2023-02-26

  • 织锦巴非蛤人工养殖技术研究
    法,从养殖海区、稚贝投放和养殖密度方面研究织锦巴非蛤人工养殖技术,旨在建立科学的织锦巴非蛤人工养殖流程,提高织锦巴非蛤人工养殖经济效益。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1)稚贝来源。织锦巴非蛤稚贝是在广西海洋研究所竹林盐场海水繁育试验基地人工育苗后经中间培育获得,无壳面损伤、足伸缩力好、体色花纹分明,装入网袋保湿运至养殖海区。稚贝投放总量为300万个。(2)养殖海区。养殖海区位于越南广宁云屯县海域。该海域因小岛屿众多而形成内湾,自然风浪小,潮流畅通,易于设置养殖浮

    科学养鱼 2022年11期2022-12-14

  • 美洲帘蛤人工批量育苗试验
    6 附着基投放和稚贝培育浮游幼虫培育约11d后,幼虫的壳顶充分隆起,消化盲囊覆盖胃的四周,足呈靴状可伸出壳外,并频繁活动,鳃原基清晰可见,眼点出现,幼虫即可用面盘营浮游生活,又可用足行匍匐运动,开始进入匍匐幼虫期,壳长达230μm左右,进入变态期[6]。1.6.1 附着基投放:选用滩涂表层淤泥作为附着基来源,将淤泥高温煮制消毒,用200目筛绢筛去杂质。处置好的淤泥提前铺至稚贝培育池,附着基沉降稳定后,池底形成约4mm厚度均匀的淤泥层。1.6.2 稚贝培育:

    黑龙江水产 2022年6期2022-12-03

  • 环境因子对小刀蛏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环境因子对小刀蛏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王永旺1, 2, 于瑞海1, 李春华1, 李海昆1, 刘 洋2(1. 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东 青岛 266003; 2. 青岛国信海洋牧场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 青岛 266200)采用单因子分析方法, 以小刀蛏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盐度、温度、底质及饵料对小刀蛏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小刀蛏稚贝具有较强的盐度耐受性, 可以在较大的盐度变动范围内生长和存活; 小刀蛏稚贝生长和存活的适宜盐度

    海洋科学 2022年10期2022-11-25

  • 大竹蛏稚贝对底质粒径的选择性试验
    究了底质对大竹蛏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提出,粒径在0.063~0.250 mm的细沙为培育大竹蛏稚贝的最佳底质。该研究所用大竹蛏稚贝平均壳长5.5 mm,将底质分为粗砂组(粒径0.500~1.000 mm)、细沙组(粒径0.063~0.250 mm)、细粉组(粒径<0.016 mm),粒径跨度较大,无法准确说明大竹蛏稚贝对底质粒径的选择情况。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大竹蛏规模化增养殖成功案例的报道,而大竹蛏对底质径粒大小的选择可能是主要制约因素。现于2017—

    水产养殖 2022年10期2022-11-10

  • 干露胁迫对毛蚶稚贝生理代谢相关酶活力的影响
    oruscus)稚贝在1~8℃下干露48 h后死亡率即达40%以上[9],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稚贝干露48 h后死亡率达63.3%[6],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 Philippi)稚贝在干露20 h后死亡率即达40%以上[10]。同时,因无法获得足够氧气,贝类代谢方式由有氧呼吸逐渐转为无氧呼吸,其代谢产物会对贝类造成损伤[4,11-12]。干露胁迫显著影响大竹蛏(Solen grandis)呼吸代谢酶的活

    海洋渔业 2022年2期2022-07-04

  • 钝缀锦蛤(Tapes dorsatus)稚贝的温度和盐度耐受性研究
    和盐度对钝缀锦蛤稚贝成活率和日增长率的影响,但由于其温度、盐度设置范围较小,且测量指标简单,所以无法得出精确的温度、盐度耐受范围,还需进行更深入地实验探究。因此,国内外罕见较为详细深入的关于钝缀锦蛤对温度和盐度耐受性的报道。本研究对钝缀锦蛤温度、盐度的耐受性研究将有利于深入的揭示其生态习性,可为钝缀锦蛤的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本文以钝缀锦蛤稚贝为实验对象,研究室内控制条件下温度和盐度对其成活和生长的影响,以期为钝缀锦蛤的人工养殖提供参考。2 材料与方法2

    海洋学报 2022年4期2022-04-18

  • 运输方式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稚贝存活率、生长、消化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探究*
    对马氏珠母贝()稚贝存活率、生长、消化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探究*李娇妮1, 2廖秀睿1, 2李 曦1, 2吕 布1, 2杨守国1, 2, 3臧 战1, 2VASQUEZ Herbert Ely1, 2王爱民1, 2郑 兴1, 2①顾志峰1, 2①(1.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 海南海口 570228; 2. 海南大学 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南海口 570228; 3.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 海南海口 571126)为优化马氏珠母贝苗种运输技术, 提高

    海洋与湖沼 2022年2期2022-03-25

  • Cd2+和Hg2+对不同生长阶段文蛤的急性毒性研究
    蛤从刚完成变态的稚贝阶段到完全性成熟的阶段,可为贝类养殖生产提供指导,并为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试剂文蛤稚贝(0.51±0.05 mm;n=30)和幼贝(4.88±0.41 mm;n=30)取自浙江海水养殖研究所清江试验基地;小贝(17.25±1.14 mm;n=30)和成贝(38.93±3.03 mm;n=30)取自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HgCl2和CdCl2·2.5 H2O均为分析纯,购自上海国药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生物化工 2021年6期2022-01-27

  • 温度和盐度对扇贝“渤海红”稚贝存活和生长的互作效应
    的互作效应及其对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以确定稚贝的存活与生长的最适温度、盐度组合,为该贝的人工养殖对温度、盐度的需求奠定试验依据,并对扇贝“渤海红”作为亲本培育新品种提供一个合适的暂养温度,有利于对其与墨西哥湾扇贝杂交后代的温度、盐度适应性进行评价。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试验所用“渤海红”稚贝取自湛江银浪海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长洪育苗场,2019年4月1日运回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省南海经济无脊椎动物健康养殖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暂养3 d。暂养期间海水温度22~

    水产科学 2022年1期2022-01-26

  • 提高硬壳蛤人工育苗成功率的主要技术措施
    变态,保证池底及稚贝干净,有利于提高变态率和成活率。此外,要清除原池底的粪便、残饵及死亡个体和原生动物等。八、采用无底质采苗法,合理控制采苗密度根据实践经验,硬壳蛤采苗方法主要为无底质采苗,即池中和池底部不放任何附着基,好处是水质好、眼点幼虫变态率高,另外也便于管理、便于稚贝的收集等。根据生产需求,硬壳蛤初期稚贝合理附苗密度为200万个/米2左右,经过7~10天培育,初期稚贝长到400微米以上、水管形成,即可将池中稚贝收起,放到室外土池中进行中间培育;也可

    科学养鱼 2021年10期2021-12-25

  • 盐度、pH、氨氮对钝缀锦蛤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响海水贝类幼虫、稚贝的代谢,而且影响其饵料生物的生长与繁殖,从而间接影响了幼虫、稚贝的生长和存活[17-22]。本研究于2019年6月至12月在室内控制条件下,开展盐度、pH、氨氮对钝缀锦蛤稚贝的生长和存活影响的研究,旨在为钝缀锦蛤的实验生态学及苗种培育技术等研究提供基础数据。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钝缀锦蛤稚贝来源于课题组在厦门小嶝水产有限公司育苗基地培育的苗种,平均壳长(12.72±0.90)mm、壳高(9.13±0.58)mm、体质量(0.21±0

    渔业研究 2021年6期2021-12-22

  • 单体“海大1号”长牡蛎苗种室内人工培育模式的优化*
    ],关于单体牡蛎稚贝的中间培育技术国内报道较少,而大规格单体牡蛎苗种培育技术是限制单体牡蛎规模化养殖的关键问题。“海大1号”长牡蛎是经过12年的良种选育,成功培育出壳型规则、生长快、产量高的长牡蛎优良品种,本研究以“海大1号”长牡蛎为材料,从培育模式、水流量、培育密度三个方面探究单体“海大1号”长牡蛎稚贝培育模式,旨在提高大规格单体“海大1号”长牡蛎苗种的生产效率,为我国牡蛎养殖业提质增效打下坚实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为单体“海大1号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12-22

  • 近江蛏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
    幼虫变态附底及稚贝培育幼虫变态为稚贝附底后,开始投喂骨条藻和室外池塘定向培养的硅藻水,投喂密度为(20~40)×104cell/mL,每2天倒池一次。一般在室内培育20 d后,当稚贝生长至壳长0.8 mm左右时,即可出苗,移至池塘进行中间培育。1.3.4 饵料生物选择饵料生物是幼虫生长变态发育的物质基础。本次育苗选用的饵料生物有金藻、角毛藻和室外池塘定向培养的硅藻水等。饵料生物培养分为:一级在室内玻璃瓶培养;二级在20 L饮用水桶或100 L白圆桶中培养

    渔业研究 2021年6期2021-12-22

  • 花蛤稚贝室内培育技术
    力培育,优化花蛤稚贝室内培育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培育成效,现将技术报告如下。一、浮游幼虫培育1.培育池及其配套设施 采用不锈钢拱形棚架室内工厂化育苗池,其为半埋式的长方形、方形、圆形或椭圆形水泥池,用水泥浆砌砖石或钢筋混凝土建造,单口面积20~30 米2,池深1.5 米,配置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按1 个/米2布设气石,配置有单胞藻培养池、二级沙滤池、储水池、供气、供电、保温设施。育苗车间及相关操作工具在使用前用200 毫克/升的漂白粉浸泡消毒,用清洁海水冲洗干

    科学养鱼 2021年9期2021-11-04

  • 厚壳贻贝肠道细菌的生物被膜对其幼虫和稚贝附着的影响
    着变态”而发育成稚贝、长成成贝[1-2]。同时,厚壳贻贝的稚贝或成贝在周围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时会自动切断足丝,爬到其他生态位寻找到新的附着基质后,经过“二次附着”后在新的环境中生长[1-5]。厚壳贻贝作为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贝类之一,附着变态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育苗过程中的苗种产量和质量,稚贝的二次附着则影响贻贝的包苗和中间培育,因此在厚壳贻贝的养殖产业中,幼虫附着变态和稚贝二次附着是决定其经济效益与发展前景的重要技术环节。海洋细菌所形成的生物被膜在海洋无脊椎动

    海洋学报 2021年9期2021-09-09

  • 海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 onas marina)鞭毛蛋白对生物被膜形成及厚壳贻贝附着的影响
    附着,变态发育为稚贝,并最终成长为成贝[2]。在底栖附着阶段,当遇到不利于贻贝生长生活的情况时,贻贝便将已形成的足丝切断,离开原附着基质,找寻更优的基质,通过形成新足丝再次附着[3],这一过程即为二次附着。影响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因素很多,已有研究发现[3−4],无论是自然生物被膜还是单一细菌形成的生物被膜,对厚壳贻贝稚贝的附着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诱导活性。在厚壳贻贝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幼虫、稚贝阶段,不同的海洋细菌形成的生物被膜所起到的作用也存在差异[5−6]。例

    海洋学报 2021年4期2021-07-06

  • 菲律宾蛤仔稚贝对浮游微藻的滤食选择及对水体水色的影响
    这些天然藻类培育稚贝,但是稚贝滤食器官发育不完善,对浮游微藻的滤食选择性较高[5−6]。研究者通过稳定同位素分析等方法,对野生菲律宾蛤仔的食物来源进行了分析,认为底栖微藻是菲律宾蛤仔的重要食物来源之一[7−8],同时也证明了菲律宾蛤仔具有较高的滤食选择性[9],但对于菲律宾蛤仔稚贝的滤食选择缺少进一步研究。研究菲律宾蛤仔稚贝对浮游微藻群落的滤食选择,对选择优质的天然微藻、提高稚贝成活率、促进稚贝生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稚贝的滤食具有较强的生物沉降作用,能够

    热带生物学报 2021年1期2021-04-15

  • 皱肋文蛤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初步研究
    苗试验[8],但稚贝培育饵料不足时添加褐绿色、黄绿色池塘水,容易带来有害物质,影响水质及苗种生长,给生产带来隐患,不利于规模化生产;陈浩明阐述了育苗关键技术[9],报道内容较为简单。迄今尚未见有关皱肋文蛤规模化人工育苗的报道。为此,本文于2013年3月至2015年7月开展了皱肋文蛤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研究,旨在为促进皱肋文蛤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1 材料和方法1.1 育苗设施育苗设施主要有2 000 m2育苗池,1 000 m2三级饵料培养池、50

    渔业研究 2021年1期2021-03-05

  • 钙离子对海假交替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及厚壳贻贝附着的影响
    。试验用厚壳贻贝稚贝取自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122°46′E、30°69′N),在本实验室用自然海水暂养一周后使用。挑选壳长为(0.56±0.03)mm、壳高为(0.38 ± 0.02)mm的稚贝用于附着试验。试验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由Leica公司生产(×630倍镜)。1.2 方法1.2.1 海假交替单胞菌的分离 参考Yang等[17]的方法,将附着在载玻片上的自然生物被膜(浙江省嵊泗县枸杞岛)从载玻片表面刮到过滤过的海水中,将混有细菌的海水均匀涂在Zob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年6期2020-12-17

  • 底物大小对牡蛎幼虫附着的诱导效应
    即随着底物变大,稚贝附着密度逐步增加。据此,本研究通过设计室内实验和野外实验比较3种规格实验底物(A:5 cm长×5 cm宽×3 cm厚、B:10 cm长 ×10 cm宽 ×3 cm厚、C:15 cm长×15 cm宽×3 cm厚,以下分别简称A、B、C)上牡蛎稚贝附着量,以期确认室内和野外自然条件下底物大小、两种实验环境及他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牡蛎幼虫的诱导效果。研究结果将对牡蛎礁修复中替代底物大小的筛选和牡蛎养殖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 材料与方法1

    海洋渔业 2020年3期2020-06-30

  • 菲律宾蛤仔浅海规模化苗种中间培育调查
    可培育2 mm的稚贝604.9亿粒[5]。大规模的育苗生产活动需要大规模的苗种中间培育配套,在众多中间培育方式中,浅海中间培育由于海区面积大、环境相对稳定、水体交换良好的优点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菲律宾蛤仔浅海中间培育存在环境和敌害生物不可控、稚贝存活率无保障、收益不稳定等问题,而针对菲律宾蛤仔浅海中间培育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对围头湾的菲律宾蛤仔苗种中间培育生产进行了跟踪调查,分析了菲律宾蛤仔苗种生长和海区环境状况,旨在为进一步优化菲律宾蛤仔浅海大规模苗种中

    渔业研究 2020年1期2020-03-04

  • 培育大规格斑马蛤苗种技术要点
    幼虫至幼体变态到稚贝初期,大约需要7~10 d,水温不同发育快慢不同。5 稚贝的培育稚贝期培育,饵料条件较好的,可以继续在室内培养,因为稚贝期需要的饵料将逐渐加大;饵料条件较差的可以直接移入中间培育池。中间培育池就是利用1 000 m2左右的池塘,在池底铺入塑料布,池塘两端设有进水口及出水口(出水口要低于池底最低位),池塘上面要用塑料布扣成大棚,以保证水质相对稳定。中间培育池面积较大,稚贝可直接从中间培育池放养到外面提前育肥的海水中。每天根据摄食量、水色适

    河北渔业 2019年6期2019-07-30

  • 大竹蛏稚贝潜砂行为的研究
    室内设计了大竹蛏稚贝的潜砂模拟试验,观察其潜砂行为,分析比较潜砂各阶段用时及潜砂率,同时研究大竹蛏规格对潜砂行为的影响,旨在为大竹蛏的基础生物学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有利于提高大竹蛏的底播增殖成活率。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本试验所用大竹蛏苗种取自营口市农业农村综合发展服务中心贝类试验基地,为当年培育、壳长3.00~8.50 mm、活力好的大竹蛏稚贝。实验室内暂养2 d,投喂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muelleri),增氧泵微量充氧。海水

    水产科学 2019年3期2019-05-30

  • 人工繁育与中间育成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验收辽宁丹东杂色蛤苗种不再依赖南方市场
    精心培育,杂色蛤稚贝一天天长大。同年9月,这些稚贝被分3批投放到大鹿岛附近海域滩涂,投放杂色蛤稚贝规格为1~3 mm,共22亿粒。在验收现场,记者看到经过六七个月的室外生长,稚贝长势喜人。经专家现场测量,杂色蛤稚贝平均壳长5.6 mm,其中最大的10.6 mm,最小的3 mm。经现场统计,滩涂中间育成杂色蛤稚贝总数为7.04亿粒。预计到明年9月,这些稚贝可以长成上市。

    水产养殖 2019年9期2019-01-06

  • 文蛤“万里红”和“万里2号”稚贝池塘养殖生长性能比较研究
    果[6],但对于稚贝的中间培育技术与生长性能比较尚未见报道,开展稚贝养殖性能评估对于文蛤新品种(系)苗种繁育企业的养殖及成贝推广具有现实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以文蛤“万里”新品种(系)生长性能养殖比较研究为基础,探索“万里”新品种(系)稚贝在连云港地区池塘养殖模式,比较其不同季节生长速度,筛选适合当地养殖的苗种,以期推动当地文蛤养殖良种化进程,实现“万里”新品种(系)养殖业健康发展。1 材料与方法1.1 苗种来源试验所用两个文蛤“万里”新品种(系)苗种来自浙江

    海洋渔业 2018年4期2018-08-07

  • 总氨态氮对菲律宾蛤仔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sus tuba稚贝的毒性增强。栾红兵等[15]研究表明,氨氮浓度达到0.14 mg/L时,不影响海湾扇贝幼体发育。谭烨辉等[16]研究表明,在皱纹盘鲍用水和养鲍自污染水中,非离子氨浓度分别低于0.035、0.010 mg/L时,对皱纹盘鲍生长无影响。Reddy-Lopata等[17]研究表明,氨对南非鲍鱼Haliotis midae Linnaeus存活和生长都具有负面影响。Wang等[18]研究表明,温度和氨浓度对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年2期2018-04-26

  • CO2加富对魁蚶稚贝潜沙能力和3种酶活性的影响❋
    性。研究发现魁蚶稚贝生活环境(如温度等)的变化将显著影响魁蚶稚贝的潜沙过程[15]。海洋贝类对潜沙行为的调控是其适应环境变化的表现。关于CO2浓度升高导致的海洋酸化对贝类酶活性和潜沙行为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且机理不明。魁蚶(Scapharcabroughtonii, Schrenck, 1876)在中国分布广泛且其经济价值较高,是我国出口换汇率较高的水产品之一,在中国北方沿海地区开展的人工繁育和养殖试验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6]。未来海洋酸化导致的海水CO2浓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5期2018-03-16

  • 不同盐度和温度对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稚贝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和温度对熊本牡蛎稚贝生长和存活影响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研究不同温度和盐度对熊本牡蛎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旨在阐明熊本牡蛎稚贝生长发育的适宜盐度和温度范围, 提高稚贝存活率,为熊本牡蛎养殖产业化提供基础数据。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材料2015年 7月以从美国俄勒冈州采集的熊本牡蛎成贝作为繁育群体, 在烟台海益苗业有限公司进行人工繁育, 幼虫附着变态后转移到威海海域养殖。2016年2月从养殖海域采集熊本牡蛎稚贝, 在室内暂养 5d, 暂养温度 2

    海洋与湖沼 2017年2期2018-01-12

  • 厚壳贻贝在不同温度下的干露耐受性研究
    燥状态下厚壳贻贝稚贝的耐干露能力,分别在低温1℃、2℃、4℃和8℃,高温30℃、32℃和34℃的保湿和干燥条件下,测定壳长为(4.43±0.76)mm和(10.16±0.43)mm稚贝的耐干露能力。结果表明:1)在相同湿度条件下,厚壳贻贝稚贝干露后存活率与干露时间呈显著负相关(P厚壳贻贝;耐干露能力;高温耐受性;温度;湿度厚壳贻贝(Mytiluscoruscus),俗称海红,隶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瓣鳃纲(Lanellibranchia)、

    生物学杂志 2017年4期2017-08-16

  • 不同饵料对厚壳贻贝稚贝生长、存活及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同饵料对厚壳贻贝稚贝生长、存活及淀粉酶活性的影响顾忠旗1,杨娜2、3、4,彭莉华2、3、4,周民栋1,沈和定2、3,杨金龙2、3、4,梁箫2、3、4(1.浙江省嵊泗县海洋科技研究所,浙江舟山202450;2.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3.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201306;4.上海海洋大学科技部海洋生物科学国际联合中心,上海201306)为了解不同饵料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7年4期2017-07-24

  • 微生物被膜形成因子及其对厚壳贻贝附着的影响
    coruscus稚贝(壳长为1.81 mm±0.13 mm)附着的影响,通过显微共聚焦技术和荧光染色技术,探讨了在18℃条件下盐度为10、20、30时和盐度为30的条件下温度为8、18、28℃时,环境因子对希瓦氏细菌Shewanella loihica ECSMB14101形成微生物被膜产生的影响,调查了上述环境下形成微生物被膜的细菌密度、分布、膜厚等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影响。结果表明:S.loihica ECSMB14101形成微生物被膜的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7年4期2017-07-24

  • 光照、水温和密度对厚壳贻贝稚贝群聚性的影响
    和密度对厚壳贻贝稚贝群聚性的影响徐嘉康1,彭莉华1,高伟1,沈和定1,梁箫1、2,杨金龙1、2 (1.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2.上海海洋大学科技部海洋生物科学国际联合中心,上海201306)为研究光照、温度和个体密度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oscus稚贝群聚性产生的影响,分别在光照强度为0、10、20、60、200滋mol/(m2·s),海水温度为13、18、23益,厚壳贻贝稚贝密度为5、10、20、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7年3期2017-06-19

  • 肠道细菌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作用研究
    过程, 变态成为稚贝[2]。在稚贝生长为成贝过程中, 当外界生活条件不利时,稚贝就会放弃原足丝, 重新选择合适的附着基再分泌新足丝进行附着[3]。海洋环境中, 一旦把表面洁净的物体放入水体中, 海洋细菌将会很快附着在其表面进行生长繁殖, 并随后与硅藻、真菌、原生动物及无机颗粒和有机碎屑等共同形成一层微生物被膜[4-5]。研究表明微生物被膜可以不同水平地诱导或抑制水产无脊椎动物的附着过程[6-7]。近些年来, 厚壳贻贝的野生资源日益匮乏, 大规模养殖技术尚未

    海洋科学 2017年11期2017-04-03

  • 温度和盐度对大珠母贝稚贝存活和生长的互作效应
    和盐度对大珠母贝稚贝存活和生长的互作效应谭 杰1,陈振江1,刘付少梅3,唐啸尘1,2,刘志刚1,2(1.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2.广东省南海经济无脊椎动物健康养殖工程研究中心,广东 湛江 524088;3.湛江银浪海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广东 湛江 524000)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法和响应曲面分析法,研究温度(16~32℃)和盐度(22~38)2个因素对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稚贝存活和生长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温度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6年6期2016-12-17

  • 珠母贝稚贝温度适应性初步研究
    4088)珠母贝稚贝温度适应性初步研究周银环,黄海立(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在室内条件下,以珠母贝(Pinctada margaritifera)稚贝作为实验对象,设置10、12、14、16、18、20、23、26、29、31、33、35、37℃组和常温组(27.3~30.6℃,CK),研究珠母贝稚贝温度适应性。结果表明:10、12及37℃条件下,珠母贝稚贝存活12d、15d及48h;稚贝适宜存活温度为15.3~33.4℃,最适宜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6年4期2016-11-12

  • 盐度胁迫对不同发育时期菲律宾蛤仔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胁迫下蛤仔幼虫、稚贝和幼贝(壳长10 mm)的生长和存活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度胁迫对蛤仔的生长和存活具有显著影响(P<0.05),盐度胁迫72 h时,盐度38组蛤仔幼虫、稚贝、幼贝的存活率均最高,分别为97.87%±3.69%、100%、100%,且与其他盐度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盐度5组蛤仔幼虫、稚贝、幼贝以及盐度8组的幼贝全部死亡;盐度38组蛤仔幼虫及稚贝的生长速度最快,壳长平均日生长分别为(4.83±0.03)μm和(6.81±0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6年5期2016-11-10

  • 干露对日本海神蛤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干露对日本海神蛤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肖友翔,霍忠明,张学开,范超,李壮,杨凤,闫喜武(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辽宁省贝类良种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3)为研究不同时间和温度下干露对日本海神蛤Panopea japonica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以两种规格(S组壳长为1.70 mm±0.31 mm,L组壳长为5.04 mm±0.63 mm)的日本海神蛤稚贝为材料,在0、10、20℃条件下,分别干露4、8、12 h,测量并统计干露后恢复3、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6年5期2016-11-10

  • 海水盐度对美洲帘蛤稚贝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
    水盐度对美洲帘蛤稚贝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周海波1,2, 徐继林1, 冉照收1(1. 宁波大学 海洋学院, 宁波 315211; 2. 福建省宝智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漳州 363503)模拟贝类人工育苗过程中的培养方法,研究了海水盐度对两种不同规格美洲帘蛤稚贝生长与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不同规格美洲帘蛤稚贝最适生长及成活的海水盐度都为27.8,盐度低于14.4时稚贝在48 h内出现不同程度的死亡,盐度为14.4~27.8时,稚贝成活率与生长率随盐度升高而增

    生物学杂志 2016年5期2016-11-08

  • 大竹蛏育苗技术要点
    体情况而定。3 稚贝的培养当幼体壳长在260μm时,有足伸出来,开始下附着基,开始附着基为泥,每池10kg干泥,用开水消毒,用260目网袋过滤,充气均匀后沉淀,次日将表层放掉加新水后再将幼体倒入,幼体变态进入稚贝期。稚贝也要定期倒池,当稚贝再次倒池时将底质改为泥沙底质。用160目网袋过滤即可,此时要加大池底泥沙厚度,即每池18kg干泥沙。用同样的方法消毒处理。当稚贝达到1mm时,以后边倒池边分池,逐渐稀释稚贝密度。投饵,随着稚贝的生长,饵料量逐渐加大。以金

    河北渔业 2016年7期2016-09-24

  • 偏顶蛤稚贝期不同培育密度对生长与成活率的影响
    种中心进行偏顶蛤稚贝培育密度对日生长速度、成活率的影响试验,试验采用四个培育密度,分别为10万枚/m2、20万枚/m2、30万枚/m2和40万枚/m2,各组平均日生长分别为:8.2μm、7.9μm、5.6μm、3.8μm;平均成活率分别为:90.2%、88.5%、78.7%、66.1%。综合分析比较,20万枚/m2的培育密度较为适合工厂化稚贝培育生产,此研究结果可以为今后更大规模的苗种生产提供借鉴。关键词:偏顶蛤;稚贝;培育密度;生长;成活率偏顶蛤(Mod

    河北渔业 2016年5期2016-09-08

  • 中国蛤蜊人工育苗试验
    水质。1.5底栖稚贝培育采用无基质和有基质相结合的方法培育稚贝,即稚贝培育前期采用无基质培育方法,当壳长达到1 mm左右时,采用细海沙作为附着基进行稚贝培育。1.5.1无基质培育 培育密度开始时80万~100万/m2,培育水深60 cm,每日换水一次,每次50%。每4~5 d倒池一次,清除残饵粪便并分池疏养。每日投饵2次,金藻、角毛藻、扁藻混合投喂,投饵量约5万~10万细胞/mL。1.5.2有基质培育 当壳长达到1 mm左右时,采用细海沙作为附着基来培育稚

    河北渔业 2016年4期2016-07-30

  • 中科院南海海洋所首次育出最大双壳贝类砗磲的幼贝
    植入、附着变态、稚贝中间培育、幼贝育成等技术环节,成功培育出砗磲幼贝,从而为砗磲的种群资源恢复、岛礁生态系统重建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同时,研究人员在繁育过程中突破了关键瓶颈技术,为砗磲苗种生产规模化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砗磲不仅是水簇观赏和经济贝类,更是热带珊瑚岛礁重要的造礁、护礁生物,在维护热带珊瑚岛礁生物多样性、岛礁稳固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虽然国外已成功开展了砗磲人工繁育,但由于幼虫植入虫黄藻以及变态率极低等瓶颈问题限制,国内相关单位一直未能繁育

    生物学教学 2016年12期2016-04-10

  • 大竹蛏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长2.6 mm)稚贝1.12亿,并利用其中的5 000万粒进行池塘中间育成试验,获得壳长12 mm的苗种2 650万粒;2014年,培育出平均壳长15 mm的苗种1.18亿粒,现将研究情况介绍如下。1 组建课题组,制定实施方案课题立项后,在站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挑选具有多年从事海水贝类、鱼、虾类等的人工育苗及养殖的科研和生产技术人员组成课题组,课题组成员技术全面、实践经验丰富,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课题组成立后,依据大竹蛏的繁殖习性

    河北渔业 2015年5期2016-03-01

  • 底物中钙赋存形态对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幼虫附着的诱导效应*
    石膏)上附着牡蛎稚贝数量显著高于其它底物(如砂石、轮胎、玻璃纤维和不锈钢等)。如Tamburri等(2008)发现: 相对于人工底物(玻璃纤维、PVC 和不锈钢), 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的幼虫偏好附着于自然底物(贝壳)上。Soniat等(2005)通过野外实验发现: 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 石灰石(主要化学成分为CaCO3)上附着的牡蛎稚贝数量显著高于砂石(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Haywood等(1995)发现: 石灰

    海洋与湖沼 2016年6期2016-01-15

  • 皱肋文蛤胚胎、幼虫及稚贝的发育
    程, 以及幼虫和稚贝的形态学特征和行为方式, 尚未见报道。作者在皱肋文蛤人工育苗过程中, 详细观察了其早期发育的形态学特征和行为方式, 旨在为皱肋文蛤的人工育苗和养殖提供理论指导, 以及为该贝胚胎、幼虫和稚贝的质量评价提供基础研究资料。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实验于2013年6~7月在湛江市遂溪县湛江银浪海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水产种苗场进行。皱肋文蛤亲贝1~2龄, 采自湛江港北月村滩涂养殖区, 平均壳长(51.54±1.63)mm、平均壳高(44.03±1

    海洋科学 2015年7期2015-12-02

  • 毛蚶人工育苗最佳附着基的选择
    潮间带表层油泥。稚贝生长快,成活率高,苗整齐,壳不挂脏。经过26 d培育,成活率及生长速度分别为:油泥68%,平均壳长1.3 mm;网衣54%,平均壳长1.1 mm;网片47%,平均壳长1.1 mm;直接附着在池壁42%,平均壳长0.9 mm。关键词:附着基;稚贝;成活率;生长速度毛蚶在生物分类学上隶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蚶目、蚶科,俗称红蚶子、瓦楞子等。毛蚶在我国近海均有分布。山东胶州湾,辽宁辽东湾,浙江象山湾等都是我国目前较大的采捕场[1]。由于近年

    河北渔业 2015年6期2015-06-24

  • 盐度对长牡蛎和近江牡蛎及其杂交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近江牡蛎及其杂交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姚 托1,王昭萍1,*,闫喜武2,李冬春2,张跃环3,霍忠明1,苏家齐1,于瑞海11 中国海洋大学教育部海水养殖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01 2 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辽宁省贝类良种繁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大连 116023 3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3012011年8月以长牡蛎自繁组GG(Crassostreagigas♀ ×C.gigas♂ ),近江牡

    生态学报 2015年5期2015-03-11

  • 低湿度表面的海洋附着细菌对厚壳贻贝附着的影响
    后,附着变态成为稚贝,最终发育为成贝[3]。与许多其他海洋无脊椎动物不同,当环境变化时,贻贝稚贝能够自行切断足丝,开始爬行并重新选择附着基进行再次附着。在海洋环境中,微生物被膜存在于几乎所有固体附着基质的表面[4]。海洋细菌黏附到基质表面并分泌胞外产物,从而形成细菌黏膜,是微生物被膜形成的关键阶段,在海洋无脊椎动物幼虫的附着变态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附着基质的表面湿度影响海洋细菌的附着、微生物被膜的形成和海洋无脊椎动物幼虫的附着[5-6]。然而,形成于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5年1期2015-02-17

  • 低盐度形成的微生物膜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影响
    态, 在变成附着稚贝后, 其附着数量直接影响着苗种的产量。大量研究证明微生物膜能诱导地中海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8]、新西兰贻贝(Perna canaliculus)[9]、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10]、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11]、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12]等多种经济贝类幼体的附着和变态, 但有关微生物膜对贝类

    海洋科学 2013年8期2013-10-13

  • 盐度对翡翠贻贝受精卵孵化及幼虫和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精卵孵化及幼虫和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杨鹏1,闫喜武1,韩华2,桑士田1,霍忠明1,刘振1,梁健1,迟吉祥1,杨凤1,张国范3(1.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贝类良种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3;2.大连海洋学校,辽宁大连116023;3.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山东青岛266071)在室内可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盐度梯度(10、15、20、25、30、35、40、45)对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受精卵孵化及幼虫和稚贝生长、存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3年6期2013-07-07

  • 中国蛤蜊和四角蛤蜊对干露和淡水浸泡的耐受性比较
    原菌[1],提高稚贝的存活率[2]。因此,研究贝类对干露和淡水浸泡的耐受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e[3]、长竹蛏Solen stritus[4]、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5]、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2]、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6]、橄榄蚶Estellarca olivacea[7]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3年1期2013-02-15

  • 文蛤稚贝盐度适应性的研究
    24025)文蛤稚贝盐度适应性的研究曹伏君,刘志刚,罗正杰(广东海洋大学 水产学院,广东 湛江 524025)在室内条件下,观察不同海水盐度对文蛤 (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 稚贝存活及生长的影响,并将168 h 50%死亡的盐度作为适宜生存临界盐度,将增长率30% 时所对应的盐度作为适宜生长临界盐度。结果表明:在稚贝体重 (13.07±3.4) mg、壳长 (3.46±0.35) mm、壳高 (3.16±0.30) mm,水

    海洋通报 2010年2期2010-12-28

  • 马氏珠母贝种苗规模化繁育新技术及工艺
    幼虫的存活率, 稚贝育成率以及D形幼虫、壳顶幼虫及稚贝壳长日生长率比换水组分别提高了15.3%、259.6%、186.5%、33.3%、34.2%、12.4%, 且差异显著; (2) 第1、2次投附着板组的稚贝壳长日生长率均比一次性投附着板组快, 第3次投附着板组的壳长日生长率比其他所有组均慢,且差异均显著。多次投附着板组的同一批次稚贝均匀度均比一次性投附着板组好, 且多次投附着板组比一次性投附着板组的稚贝育成率提高了 32.5%, 稚贝存活率提高了 19

    海洋科学 2010年10期201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