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的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分析

2024-04-14 18:19刘钊
知识文库 2024年3期
关键词:双减分层作业

刘钊

“双减”是基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提出的教育指导理念,是时代发展进程中,教育为顺应社会发展需要而提出的新型教学理念。作业分层是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而提出的作业设计指导思想,有利于实现作业巩固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功能。在当下的教学环境下,小学数学老师如何解读政策,落实好数学作业分层值得探讨。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需要综合实力高的全能型人才,为了给社会输送综合能力强的人才,我国教育不断进行改革,提出新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为了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均衡发展,要求减轻学生的作业量,减少校外培训,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发展其他能力,提出了“双减”,但作业的减少对教师和学生来讲,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上是一大挑战,因此,有关教育部门提出教师要在作业的设计上下功夫,达到“减量提质”的效果。

1 “双减”政策实行的原因和意义

1.1 “双减”实行的原因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作业设计没有遵循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发展特点,不利于学生创新力的发展,同时大量的书面作业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作业负担,也增加了学生家长的辅导负担,家长为了学生可以完成作业,不得不将学生托付给一些培训机构,这也是之前課外辅导盛行的主要原因。大量的呆板的书面作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改变这一现状,教育部门提出了“双减”政策,为学生的其他能力的发展提供空间,同时要以少量的作业来起到巩固知识点的效果,就要求教师要加大对教材知识和作业的研究,探索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作业,这一举动将改变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作业布置形式以及作业批改模式。

1.2 “双减”实行的意义

“双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双减”政策推行后,将更加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的学习状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学习模式。这种高效、趣味的课程教学模式将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课程学习活动,让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以浓厚的兴趣参与一系列的实践互动。在动中学,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也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一系列的作业内容,将知识在作业实操中积极地展现,让整个教学达成了“减负增效”的目的,推动了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2 当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现状

“双减”是在近几年才提出的,虽然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学生的家庭作业和课堂练习作业都肉眼可见地减少了,校外的辅导也大量减少,但是学生的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形式却没有太大的变化,作业形式依旧比较单一和统一化,对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开发效果依旧不理想,且教师对作业的评价和反馈依旧存在不及时的情况,布置的作业与所学的知识内容脱离,作业内容单一也是当下作业设计的主要问题。一是由于作业分层理念刚提出不久,教师还处在理解和摸索的阶段,还没有大范围地进行落实;二是由于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比较大,一时半会儿调整不过来;三是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研究作业分层的理念与具体的实践操作。

总的来说,作业分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下作业分层设计依旧处在喊口号阶段,真正落到实处的比较少。

3 分层作业的概念和作用

3.1 分层作业的概念

分层作业是在顾及所有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而提出的作业设计指导思想。教育专家指出,分层作业需要具备以下功能:实践性、趣味性、层次性、开放性、创新性、启发性、发展性以及递进性。

3.2 分层作业的作用

(1)有助于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

“双减”政策重在于提升效率。分层作业的设计更好地契合了“双减”的理念内核,它能够让整个作业的设计体现个性化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发展的基本需要,改变传统作业设计模式中作业完成容易遇到困难不知所措、知识巩固效率低、学优生轻松完成作业无法锻炼思维的情况。它能够让整个作业设计满足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2)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效能感

分层作业的设计能够在满足学生现有学习基础的前提下有所延伸。学生将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跳一跳摘桃子”的模式获得满满的成就感。分层作业不仅考虑了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基础,也将基于他们现有的基础设计一些与自身实际能力水平偏高的作业内容。学生在完成了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作业基础之上,将基于自身的效能感,拓展完成一些较难的作业。如果学生完成了,那么他们的自信心会加倍;如果没有完成,他们将会在维持自身完成基础类作业效能感的基础上努力学习,而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所以分层作业能够实现对学生的正向反馈,激励学生更为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

4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策略

4.1 丰富作业类型,增加层次性

作业类型多样化可以减少作业带来的枯燥感,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大脑保持活跃。作业的层次性不仅有效地顾及所有学生还可以促进学生的集体进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布置的作业形式通常为书面作业,让学生进行书写或者计算,作业设计没有新意,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对学生巩固知识起到的作用也很有限。以一年级的小学生为例,在初步学习1到10这几个数时,由于在不同的幼儿园,教学任务不一样,部分学生在幼儿园可能已经掌握了1到10这几个数了,甚至已经超过了这个水准,而有的学生可能依旧没有掌握,对数字的认读都有问题。教师在进行课时教学之前一定要先做一下学情测试和学情分析,了解自己所带班级的一个整体学习情况,然后再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在课堂练习中适当地调整练习难度,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中,根据学生的大体情况,分为三个学习层次,然后设计满足这三个不同层次的作业类型。

以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生活中的数”为例,针对已经对1到5的数字有扎实了解的学生,教师设计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回去自行巩固,第二天回来进行这几个数字的默写,对于这部分学生,再次抄写数字的意义不大,要促进他们的进一步提升,就需要有挑战性。针对处于中间阶段的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将1到5这几个数进行抄写,每个数字抄写6遍,且边读边写,这部分学生基本上可以认读这几个数字,但是反应不够灵敏,主要是对这几个数字还不够熟悉,在抄写的过程中进行认读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字的认识,且锻炼自己的书写能力。针对基础弱的学生则布置这样的作业:回去看教材,认读这几个数。对于基础弱的学生先要保证可以独立地进行数字的认读,后续再要求学生掌握对数字的拼写,前期在不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拼写,作业的意义不大。

教师设计作业要打破传统的统一式的模式,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设计作业,保证作业的功能性。以上例子说明班上有三种不同基础的学生,由于他们掌握的基础知识程度不同,所以在教学中除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还要有各自的学习目标。如这节课要求班上学生学会1到5的认读和书写,基础差的学生需要巩固的知识点是认读,中间的学生需要巩固的是认读和拼写,学优生则是需要调动其对知识的运用。

由于我国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班级为整体进行开展,在教学安排中有一定的教学任务进度,教师不能为了照顾差生而拖慢教学进度,但是也不能放弃这部分学生,因此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可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在后进的学生追上来后,教师又为他们设计更高水平的作业,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跟上。由此可见,作业分层是缩小学生差距重要的辅助路径。

4.2 增加作业的趣味性

趣味性强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作业,减轻学生对作业的厌烦心理。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在好玩好动的阶段,让学生安静地高效完成作业具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在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情况下,当学生回到家,面对众多诱惑的时候。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回到作业上,就需要靠教師设计趣味性比较强的作业。

以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一课为例,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的时候,借助多媒体展示同一个钟表在不同时间段的时针、分针、秒针的状态,并在钟表下面标注对应的时间如7点整、9点30分、3点30分、6点整,让学生进行观察,指出发现的规律,如时针、分针、秒针分别是指在某个数上的,让学生通过比较简单地找规律练习来加深对钟表读数的认识。然后教师将一个钟表放上讲台,为学生展示如何调整钟表的时间,并邀请同学上台来对应着多媒体上展示的图片和时间,将教师手里的钟表调整为对应的时间。然后再上升难度,教师将多媒体上的图片删掉,只留下时间,再邀请其他同学上台来对应着多媒体上的时间调整教师手中的钟表。最后,教师让学生自行想一个时间点,然后上台来调整钟表为大家展示自己想要表现的时间。

以上是设计的课堂练习,针对课后作业,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作业:请同学回到家中,在作业本上或者是图画本上画出早上起床的时间、中午吃午饭的时间、晚上休息的时间,并将对应的时间点标注在所画钟表的旁边。期待明天同学和老师分享美丽的作品。这样的作业结合了美术学科的元素,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当天所学到的知识点,又将数学作业以特别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在进行作画的同时,不仅要观察时间,还要进行自己的创作,过程充满趣味性,学生在这样的作业中还可以放松心情。

4.3 增加作业的效能性

(1)以实践作业为主,考查学生综合素养

“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要更加凸显开放性、实践性。因此,教师就要结合分层的具体要求,为学生设计观察类作业、绘图类作业、调查研究类作业等等,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作业类型中完成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考查他们的综合素养,推进实现知识、能力、品质的提升。

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据处理”为例,本单元就是要让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读懂扇形统计图,并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同时能够发展自身的概括、分析及统计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要结合本单元的知识内容,为学生设计富有生活气息的作业。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自己家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通过图表的方式总结出来,而后自行绘制扇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分析其中的相关信息。这样一个过程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各项能力,比如调查能力、观察能力、绘图能力、分析能力、总结能力等等。那么教师在让学生完成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完成整个图表既可以简单也可以复杂,根据自己的能力尽量完成。而这一开放性的作业更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让学生利用丰富的生活经验,融合课内知识点加以完成,体现学生高效学习的过程。

(2)以书面作业为辅,考查学生整合能力

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挥出书面作业的价值与优势,要能够考查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紧扣“双减”的理念,以“减负增效”为基础,最大限度地降低作业的数量,提升作业的品质,做到精简、精细,覆盖不同的知识点,凸显出教学的重难点。按照相应的层次完成作业的设计,增强作业的效能。

以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算率”为例,教师在教完这一单元的知识内容后,就可以根据学生在本单元中学习到的几种运算定律设计不同层次的计算题。这些计算题要尽可能精简,每一个运算律只设计三至六道计算题。而这些计算题要体现这一运算律中不同的条件及形式,让学生得以在作业的实操中回顾这些知识点,达成对知识点的有效迁移及运用。

如上,教师在设计分层作业的时候,以实践作业为主,以书面作业为辅,综合展现了作业的效能性。它能够辅助学生在多模式的作业实践中回顾所学的知识内容,增强对知识的迁移应用效果。由此便也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助推学生获得较为深远的发展。

4.4 设计递进式作业

递进式作业可以检验学生在同一个学习内容中不同程度的掌握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教学安排。作业完成度是检测学生对一个知识点掌握情况的最好方式。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分别设计三个不同难度的题型模式,从低到高,让学生自行完成,能完成多少算多少。比如在五年级上册的“组合图形的面积”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递进式作业:第一个难度是请计算以下几个图形的面积(在该题型中,图形为正常的三角形、梯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第二个难度是请计算下面组合图形的面积(该题型中,图形设计为简单的两个到三个正常图形的拼接,如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组合、梯形和正方形的组合、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组合)。第三个难度是请计算以下应用题中涉及的图形面积(该题型中,将具体的数据融合在文字中,让学生通过文字阅读检索需要的数据,且图形的设计要比前两个阶段的难度大,需要学生在复杂的图形中辨别出该图形是由哪几种图形拼接而来)。该作业的设计分别涉及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三个难度:(1)对基本图形的认知和基本计算公式的应用。(2)对基本图形的简单组合的认知和计算公式的应用。(3)对基本知识在实践生活案例中的认知与应用。一般情况下,前两个难度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只有在掌握前面两个难度的基础上,才可以完成第三个任务。教师通过检查整体学生的完成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对该章节的知识再次进行复习巩固,学生通过这样的递进式作业也可以认识到自己对该章节知识的运用处于什么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4.5 完善作业评价机制

及时、有效、有针对性的作业评价是引起学生对作业重视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方式,是加深学生与老师之间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桥梁。作业评价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不可缺少,尤其在要求进行作业分层的现在,作业分层具有针对性,评价不可再参照以往的统一性,而是要与时俱进,进行优化,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需要和课堂需要。

以往的作业批改中,教师为了减少自己的工作量,方便批改和统一讲解,普遍布置的是统一的作业,更加不可取的是教师批改作业的延迟性。延迟的反馈不利于学生及时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导致学生需要重新去看题去分析题,回忆当时自己答题的思考过程,尤其是针对数学科目来说,作业评价的及时反馈对学生进行学习、教师进行教学都有重要的影响。当教师认真及时地对待学生作业的同时,学生才会尊重教师布置的作业任务,按时完成作业,否则学生就容易产生不端正的作业态度,认为老师反正也不会批改,最后都会进行统一讲解,到时候还要再做一遍题,不会有影响,因此在做作业的过程中,随意作答,不认真思考,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要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教师除了要优化作业结构还要优化自己的作业评价形式。

比如,在高年级阶段,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批和互批的作业批改形式,这样的作业批改效率极高,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知道自己的作业情况,教师也可以针对作业及时地进行讲解。在讲解作业的过程中,通过提问让学生举手,以此观察对该题有问题的学生有多少,如果只是极个别有问题,教师可以在私下对学生进行辅导,也可以让有问题的学生向其他掌握了的学生寻求帮助;如果大多数人对该题都有问题,那么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着重解析该题涉及的知识点。

教师在作业批改环节,除了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点内容的掌握情况,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进行评价,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采取对应的评价标准,鼓励学优生继续努力,激励中等生保持学习干劲,稳步前进,针对学困生,要发现其身上的其他优点,对其赞扬,增加其学习的自信心,保持健康的学习态度。

4.6 给予教师充足的时间去研究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是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者,如果教师不具备充足的时间去研究,那么作业分层的实行只能是泡影。当下部分学校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除了教学外还兼顾其他的一些工作,導致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沉下心好好地进行研究。因此学校和有关部门应该给教师创造条件,为教师潜心研究作业分层提供指导和稳定的环境。

比如,学校可以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组织并鼓励教师参与分层作业的教学研讨工作中,提供资金支持,让教师组建课题小组完成课题研究。以多种模式支撑教师针对分层作业的设计进行深入、细致且全面的研究。比如,学困生转化一直是教育教学的重点,更是“双减”政策下最先考虑的研究点。那么学校就可以鼓励数学教师尝试从“分层作业对学困生的转化”这一角度着手完成研究,将分层作业作为帮助学困生实现转化的重要手段。因而教师就需要重点关注班上的学困生群体,将其作为实验对象,分析他们的知识起点及最近发展区,尝试以创新设计教材例题及基础习题的方式带领学困生复习课内知识。这一类的习题难度相对比较低,但是对于学困生来说,在完成的时候还是存在着一些困难。那么教师就需要重点研究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要能够让他们具备学习动力,在分层作业的帮助下,减轻作业压力,慢慢形成学习的自信心。而后继续调整分层作业的布置模式,逐层递进,实现学困生的有效转化。

如上,学校在支撑教师展开调查研究的时候,要能够鼓励教师寻找调研的内容。以“分层作业”为中心,聚焦多个不同的研究点,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分层作业的价值与效率。这样才能够让教师的研究更为科学,也将让分层作业发挥出最大的效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分层作业考虑到全体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水平,是实现“双减”的重要方式,是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形式,分层作业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设计分层作业还可以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加深教师对班上学生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本文的分析,认为教师认真解读作业分层的理念和模式,尊重学生的发展特点,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及遵循“双减”政策的导向是设计好作业分层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双减分层作业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快来写作业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作业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