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中学班级劳动教育课程开发实施

2024-04-14 12:44张芮
知识文库 2024年3期
关键词:劳动班级课程

张芮

劳动作为独立课程的地位确立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从班级角度进行劳动教育课程开发表现出一定优势。本文从“我们一起成长”班级理念出发,开发实施班级劳动教育课程,并加以多元化的评价,促进学生劳动核心素养的形成。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优化了课程设置,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开好劳动必修课之外,劳动教育课程开发势在必行,从班级角度进行劳动教育课程开发具有一定优势。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度,班是班级授课制度的基本单位,是学生赖以有目的地进行学习、交往与身心发展的活动的场,是伴随学生一起生活、学习、成长的基层共同体。从课程理念、目标和内容上来说,班级在学校工作的整体要求之下,可以根据具体的班级情况、学生需求、班级未来成长目标等进行动态调整,有利于班级的个性化发展;从课程实施上来说,班级是学校管理的最小单位,可以具体而微地贯彻教育政策。在班集体的层面,可以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相关劳动课程,有利于学校的班集体建设;从课程评价上来说,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有利于把握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有利于發挥同伴效应,同时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实现劳动课程中的多元评价,增强学生应对变化的抗逆力和心理韧性。

1 班级劳动教育课程理念、目标和内容

1.1 课程理念

《课程标准》指出劳动课程的理念是坚持育人导向,构建以实践为主线的课程结构,加强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倡导丰富多样的实践方式,注重综合评价,强化课程实施的安全保障。我校秉承“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办学理念,学校校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目的是促进学生不断成长和进步。结合我校寄宿制的特点,注重在学生实际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坚持在实践中育人。以“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我们一起成长”作为班级理念,这一理念包含着学生在集体中成长、老师陪伴学生成长、家长参与见证学生成长等多重内涵。

1.2 课程目标

学校提出了学生阶段发展目标,低年级是“做合格的一零一人”,中年级是“做优秀的一零一人”,高年级是“做卓越的一零一人”。学生成长阶段性目标的确立,分年级、分阶段认真落到实处。在课程理念“我们一起成长”引领下,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从“合格”到“优秀”再到“卓越”,学生在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参与的程度不断加深,正确的劳动观念、必备的劳动能力、良好的劳动习惯品质、积极的劳动精神等劳动素养的提升呈现螺旋式上升。

1.3 课程内容

《课程标准》指出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以任务群为基本单元,构建内容结构。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其中,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结合班级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推出课程内容“我在校园生活里成长”“我在家庭生活里成长”“我在社会生活里成长”,基本覆盖“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任务群,从低到高,从“合格”到“优秀”再到“卓越”的成长过程中,参与的课程存在交叉,又不完全相同。以“清洁与卫生”任务群为例,低年级可以侧重“卧室清洁与卫生”,中年级可以侧重“宿舍清洁与卫生”,高年级可以侧重“教室走廊清洁与卫生”,由个人空间逐步向公共空间拓展,已经积累的清洁卫生的经验可以借鉴使用,体现不同阶段的纵向衔接与递进关系。如下表所示。

2 班级劳动教育课程实施

在实施劳动教育课程时,要以开放的视角,积极统整校园、家庭、社会资源,构建“家—校—社”合作的劳动教育框架,真正落实班级劳动课程理念“我们一起成长”,让学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引导他们真正在校园生活里、在家庭生活里、在社会生活里成长,关注身边,关注社会,培养劳动核心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2.1 我在校园生活里成长——落实劳动观念,锻炼劳动能力

在班级劳动课程开发中,发挥好学校在劳动教育的主导作用,站稳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场地设施以及环境等是劳动课程实施最基础的资源。班主任要充分挖掘、提供和创造更多培育劳动素养的机会,让学生在校园生活里茁壮成长。

(1)主题班会落实劳动观念

召开有序列的劳动教育主题班会,从学生的小处着眼、深层需求出发,为学生未来考量,同时有趣味性、有参与度、有获得感,持续激发学生深刻地思考,真正做到从学生中来,为学生而去。例如:《劳动创造历史》主题班会可观摩劳模视频,学生讲劳模故事,同时请家长到现场或者录制视频的方式参与班会,讲述自己的奋斗故事。从而让“劳动托起中国梦”这一宏大的劳动观念落地,家校劳动共育初见成效。又如主题班会《劳动教育之一双手的故事》,从学生不认真打扫卫生现象入手,用一双双手背后的劳动故事,引发学生思考,劳动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大国工匠身上,也体现在每一个普通劳动者身上。从现在看未来劳动,人工智能时代还需要我们的双手去参与劳动吗?在变与不变中,无论处于什么时代,“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本质没有改变,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2)学科渗透更新劳动观念

注重劳动教育与学科的渗透,增强学生的各科学习兴趣,与时俱进,在学科实践中更新劳动观念。“环保”主题课程中物理老师《最后一滴水》,学生学习了活性炭吸附小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体验净化污水的过程。生物老师将厨余垃圾变身植物发酵液,小组构成实验对照展开发酵液的制作。音乐老师利用废弃物制作打击乐器为环保歌曲《我有一个梦想》伴奏。美术老师《废旧纸箱的奇幻之旅》用废旧材料构思制作台灯等。

(3)卫生量化、岗位责任制,锻炼基本劳动能力

落实卫生量化、实施岗位责任制。此课程对接“清洁与卫生”任务群,培育了劳动过程中自我管理、团队合作的能力。作为寄宿制学校,宿舍卫生整洁与美化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为此宿舍区制定了科学细致的量化细则,比如被褥如何叠放、毛巾牙刷如何摆放、室友间如何配合扫地墩地、袜子衣服如何规范晾晒。我班根据宿舍的反馈,对照标准查验内务并提出相应需要整改的部分,每周评比出红旗宿舍展示,学期结束汇总评定出红旗宿舍和内务标兵。在宿舍区掀起了合作打扫、争当卫生标兵的热潮。

学习物品的整洁、条理与否与课堂听课、课下完成作业以及自主时间安排的学习效率高低密切相关。学生有必要合理安排、有序整理自己的书包、桌兜以及教室外面的个人储物柜。为此,班级特意安排了专属岗位“桌兜检查员”“柜子整理员”帮助督促整理。这些岗位以自愿认领为原则,坚持榜样示范,履行日常监督职责。

(4)科艺社团,锻炼创造性劳动能力

积极与社团老师合作,对接“传统工艺制作、新技术体验与应用”任务群。培育统筹设计、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社会热点老龄化现象,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创造力,完成生产制作。如,班级科技社团同学参与设计出一臺手持式痴呆老年人专用游戏机,不同的得分、不同的灯光效果,激发老人更多思考。经过测试效果良好,可以一定程度上预防、延迟老年痴呆症。又如,孤寡老人不习惯于使用手机,在遇到危险时可能盲目处理,学生参与设计出一款可以帮助到孤寡老人的智能求救器。最大的优点是手环式设计,方便老人使用;可传送位置信息,方便救助站工作人员快速发起救助;通过社区救助站完成数据的收集。使用新技术设计制作简单的产品模型,在老师指导下合作完成产品的技术测试。

艺术社团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如造纸术、剪纸、扎染、皮影、泥塑等。美术老师课堂上采取真实情境任务驱动的方式展开了对造纸术的实践学习,先了解造纸的历史,进而介绍造纸术的制作材料,如造纸网、纸浆、搅拌器、勺子、抄纸盆、干花等。然后给学生详细讲解了步骤。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完成原料的分离;紧接着打浆,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接下来是抄造,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用捞纸器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从而完成干燥这一步骤。最后是让大家确定设计风格(植物、创意、主题)制作实践和晾晒装裱。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工艺作品中的工匠精神,锻炼传承传统技艺的能力。

2.2 我在家庭生活里成长——磨砺劳动习惯和品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勤天下无难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在班级劳动课程开发中,要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做好家校劳动教育的衔接,鼓励家长要在日常生活劳动注重言传身教,让孩子稳定持久地参与家庭各项劳动,真正将劳动由习惯内化为品质,让学生在家庭生活里幸福成长。

(1)整理书桌,培育自觉自愿的劳动习惯

作为班主任积极建立家校沟通桥梁,家长反映寄宿制让孩子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在校期间自己洗衣服,整理被褥。而周末回家,部分同学开启了“放飞”模式。由此带来的亲子关系紧张,以及周末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不容忽视。为此班级号召开展了“随手拍——我的书桌”活动,学生拍照,并且要在下周的班会课时间作分享。通过分享发现学生不仅整理了自己的书桌,而且还美化了自己的书桌。源于真实的问题驱动,通过自己的清洁整理,收获了来自同伴的赞美,大家对自己的书桌卫生更加关注。无形之中提高了周末居家的学习效率,也极大地增进了亲子之间的良性互动。养成认真细致、自觉自愿地进行整理与收纳的习惯和品质。

(2)亲子互动烹饪,培育珍惜劳动成果的劳动习惯

对接“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整理与收纳”任务群,利用周末时间,班级组织开展“我来给您做顿饭”,可以是简单的一道菜,也可以是一碗粥,还可以是水果拼盘,此项活动受到了家长们的好评。在中秋节班级组织开展“我的节日美食”,学生跟家长商量完成食材采购,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中秋家宴的烹饪。学生通过完成此项活动,明白了“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学习了劳动技能,增强了自理能力,也提高了家庭劳动的责任感。锻炼在情境中运用技能解决问题的劳动能力以及服务他人的能力。

(3)家庭植物栽培,培育有始有终的劳动习惯

对接“农业生产劳动”任务群,班主任联合生物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了平菇家庭种植的培训,食用菌栽培条件要求比较高,但经过专业的设计,采用专用装置(太空舱)和精心的管理,能满足食用菌的生长条件,在家里就可以栽培。学生可以在假期里利用初中生物中学到的真菌知识,进行培育,喷水、通风、测温、采摘,写观察日记记录蘑菇成长。蘑菇的栽培基质是由棉籽壳、玉米芯、木屑等天然生物材料配制而成,整个栽培过程中再无须添加农药和化肥等,所以,蘑菇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劳动果实还可以与家人进行分享。假期学生还把做菜剩下的蔬菜头进行水培葱、大蒜、白菜等的种植,绿意盎然又健康环保。

根据需要,规划设计种植劳动活动并加以实施的基本技能,形成热爱农业生产、关心农业发展,以及注重农业安全、食品安全的意识。

(4)我做一天父母的工作,培育辛勤劳动的劳动习惯、责任担当品质

初中起始年级的学生在完成角色适应过程中,目标感较弱。为此班级开展了一系列适应主题班会,其中一项主题是“目标”。在过程中让学生家长自愿报名,现身说法,谈谈自己在求学或者工作过程中是如何树立目标的。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大受震撼,深受鼓舞,作为本次课堂的延伸,发起了一次活动“我做一天父母的工作”,既是对于“目标”的具象化的体验,同时也启发学生探索自己求学或未来工作路上的目标。这项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真实的情境中,实现了一次初步职业体验。体会到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都要辛勤劳动,勇于责任担当。

父亲的工作经常需要加班,我今天来到这里感受到复杂的工作流程,而且特别需要细心,一点儿小的失误可能给别人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在行政大厅值勤的同学。

我的媽妈是在物流公司,每天需要给很多的包裹打包、装箱、卸货,今天陪着妈妈做了半天,胳膊酸得有点儿抬不起来了,而妈妈从来不会抱怨自己的工作累——物流公司打包的同学。

2.3 我在社会生活里成长——培育劳动精神

对于当代中国,劳动精神更不应该褪色。“中国制造”应时代要求转变为“中国智造”。劳动是一切梦想的坚实底座。在班级劳动课程开发中,充分发挥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拓展劳动场域,让学生在广阔的社会生活里面历练成长。

(1)借助科学城科技+劳动资源,培育创新的劳动精神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开发好具有新时代内涵的劳动课十分关键,班级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新型科技劳动教育课程,依托中国科学院大学,在计算机以及人工智能方向,开设的科学启蒙课程,借助科协开设的科学盒子体验课、科学调查实践课、编程智造选修课、课题研究培优课等。让科学与劳动相遇,让学生有机会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发明创造的能力。

(2)利用社会实践基地,培育奋斗的劳动精神

在工农军等实践基地,了解职业的工作流程,完成初步的职业体验。在军训基地,学习利用生活中的常见材料制作出防护眼镜、防护服及防护面具等整套防护装备。

在密云农业生态园,学生听讲解员讲解正确挖花生的方法,在采摘活动中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刨花生,有的负责摘花生。还有很多同学跟着拿铁锹的农地工作人员,边了解方法,边探寻地里的红薯,在收获快乐的同时,他们也体验了传统农业中劳动农民的甘与苦。在昌平农业嘉年华活动中,在“丝路花语”“薯国演义”“豆彩工坊”馆里百余项农业科技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智慧农业的神奇;“社区农场”“太空家园”“模拟空间”馆里丰富的实践操作活动更是让孩子们流连忘返,种植、游戏、体验……同学们在快乐中了解科学知识,感受科技赋能新型农业劳动的魅力。

(3)参与社会公益,培育奉献的劳动精神

对接“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任务群,校外志愿服务包括帮助环卫工人、培智学校和敬老院送爱心、商场义卖等。班级里雷锋志愿队的同学践行雷锋精神,在商场一层参加了爱心义卖活动。在一楼接受培训,了解义卖的意义,义卖所得会帮助许多弱势群体。接着,小志愿者们在商场各层售卖爱心产品,传递爱心。最终,义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传播了无私奉献的精神,诠释了爱心公益的内涵。经历服务性劳动的付出过程,形成对学校、社区发展负责的态度,提升以自己的劳动关心他人、服务他人的公共服务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体会到参与学校建设、社区建设的自豪感与幸福感。

3 班级劳动教育课程评价

3.1 评价注重教、学、评的一致性

在参加“捏泥塑”活动的过程中,关注学生是否可以积极愉快地、主动地参与捏泥塑劳动过程,以体现劳动观念是否正确;要关注学生是否在捏制的过程中注意所要创造物体本身的特征把一些细节都要捏制出来,便于后面的操作,以此来检验学生的劳动能力如何;要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是否专注、规范地在晒干的胚胎上涂上底粉,这体现出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品质;要关注学生是否对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是否能根据所捏物体的本质特征上色,注意颜色的搭配与和谐。在创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是否迎难而上,以此观察学生是否具备劳动精神。

3.2 评价主体多元化

学生本人、同组同学、教师、家长等主体多重参与,可以设置评价所占权重,从而使评价更加科学。在学生居家学习期间成立“学生成长共同体”。充分发挥班级学生成长共同体作用,设立劳动课,开展每日劳动打卡活动。此次活动得到了广大家长和学生的支持和响应,扫除、浇花、洗衣、做饭、收拾餐具,还有的学生跟家长学会了简单的农活。线上的学习成长共同体,让学生的劳动成果得以分享,劳动得到多方面的积极评价。

猜你喜欢
劳动班级课程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班级“四小怪”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