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2024-04-14 12:44张艳丽
知识文库 2024年3期
关键词:新课改生活化课堂

张艳丽

地理学科教学在高中阶段教育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新课改背景下,对高中地理教学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部分传统教学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已无法充分保障现阶段地理教学工作高效开展。而生活化教学作为当前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加强其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融合与渗透,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大幅提高了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新课改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构建高中地理教育体系过程中,强化以生活为中心教学体系的融入,有利于在现实生活场景支持下,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理解,这对于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果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同时能够为地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新课改对素质教育提出了专门要求,因此在当前的教育工作中,成绩不再是对教学质量评估的单一标准。而地理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在实际地理教育工作中,实现地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融合具有可行性。

1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考试要求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对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注重地理学科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地理试卷也融入了更多联系实际生活的内容,强调了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以致用。在地理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对高中生的地理实践力培养及考查方面给予较高关注度。在地理全国卷试题中,对于其中情景的设置更多结合了现实生活情景,从而对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进行全面考查。地理和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地理试题可以从现实生活进行取材。而从学生角度来说,试题情景就发生在自己身边,能够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对生活和国家的关注度,将答题与实际生活进行紧密结合,可以使学生有话可写。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测试试题,其不仅注重对学生地理含义、地理各要素之间关系认知的考核,还需要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生活实践经验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2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重要意义

2.1 提高学生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地理学科具有较强实用性,高中生对于地理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可以帮助其对现实世界有一个更具精准性和全面性的了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一直以来教育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生活化教育,利于使教学过程和实际生活更为贴近,提高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地理事件的關注度,转变学生地理知识学习态度,使学生逐渐形成更为良好的地理思维,在现实生活中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搜集各项地理要素,这对于提高学生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适应性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2.2 深化学生地理知识

就现阶段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程度不够,片面地认为地理知识缺乏实用性,实际应用价值存在不足。但实际上,地理在平时生活中非常常见,人们平时的衣食住行及城市发展都不能缺少地理知识作为支持。在高中地理教育工作中加强生活化教学方法的融合与渗透,除了有利于帮助教师构建高效课堂,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知地理知识实用性,了解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化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2.3 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理解及运用

教师实际所落实的地理生活化教育活动,积极延伸教学空间,对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可以通过对地理知识的灵活性运用来解决相应问题,对地理知识的重要性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在地理生活化教学手段支持下,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迁移及运用能力,使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拥有相应的生活体验。

3 当前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局限性分析

3.1 应试教育影响深远,追求高分现象严重

一直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理念的深远影响,导致该教育理念在教育工作中已成为惯性。一些高中地理教师在实践教学工作中沿用应试教育理念,将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成绩作为教学导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多向学生讲解地理教材相关知识内容。在新课改背景下,一些教师难以实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更新及转变,在实际工作中仍将注意力集中在高分上,并未将实际教学活动和现实生活进行紧密衔接,导致地理知识和技能的作用及价值未得到充分凸显。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难以对地理知识进行牢固掌握,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地理知识的运用。

3.2 生活化教学缺乏深度,地理特色体现不明显

新课改对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就包括生活化课堂的构建及打造。然而,一些教师在实践教学工作中,即便加强了这种模式在教学活动中的贯彻和落实,但应用存在一定偏差,使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在这种情况下,生活化教学深度存在一定的缺失,未能够和实际教学内容之间进行实质性的衔接,这将不利于充分凸显该学科的特色。在这种情况下,生活化教学手段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方面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3.3 未注重生活化资源的充分开发及利用

虽然目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对生活化手段的应用受到了相关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且教师积极开展了对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但在实践工作中,一些教师认为对生活化教学资源的选用存在较大难度。比如通过网络途径进行相关生活化教学资源的搜集,虽然资源比较丰富,但需要对其进行精细化筛选及打磨,否则会对地理教学工作开展实效性产生不良影响。

3.4 教学方式单一化,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

教师虽然在课堂进行过程中积极融入了合作讨论环节,但由于课堂时间的有效性,导致学生的讨论难以深入。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过于简单,难以发挥合作讨论的实质性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所应用教学方式存在明显单一化特点,虽然在课堂上融入了和现实生活存在联系的资源,但因为未能够充分体现生活化教学实质,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仍然更多是听取教师的讲授,难以保障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同时也一定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3.5 生活化教学存在局限性,无法保障教学效果

基于新课改背景,高中地理教师广泛重视生活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此现状对于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来说固然是有利的。然而,一些高中地理教师对该方法的应用仍存在比较明显的局限性,这种现象在年轻教师群体中的体现更为明显。同时,由于学生所接触的生活化教学较少,在短期内难以适应教师的生活化教学,导致生活化教学手段难以充分发挥作用,进而难以保障最终教学效果。另外,一些教师在日常地理教学工作中虽然强调了对生活化教学的应用,但其更多将该手段应用于新课导入这一环节,明确来说就是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和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化图片及视频等,通过此方式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却忽略了生活化教学在地理难点知识讲授、小组讨论等环节的渗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质量难以得到显著提升,不利于保障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优化建议

4.1 秉持生活化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改革发展适应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优化建议着重于提升教育改革的适应性,强化地理学科的实际应用与理论深度的结合。教学内容应围绕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和方法论展开,深入探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通过分析区域地貌特征、气候变化趋势、水文循环及生态系统服务等,引导学生理解自然过程与人类社会的动态关系。教学方法需融入GIS、遥感技术等现代地理科学工具,提升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解读能力,增强其在数据分析、空间思维方面的技能。重视地理现场教学和实验操作,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增强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直观感知和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地理学科跨学科整合的引导,教师可以将地理学与经济学、生态学、城市规划等学科内容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主题为例,在这一教学模块中应深入探讨太阳辐射、太阳能量转换及其对地球气候系统的多维影响。太阳辐射是地球能量收支的主要来源,其强度和周期性变化直接影响全球气候格局。教学中应强调辐射平衡的概念,阐述太阳辐射与地球大气、水体之间的能量交换机制,及其在地球能量收支系统中的作用。此外,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变化,如太阳黑子周期,对地球大气层的温度、压力及环流模式产生重要影响,这一点在教学中应得到充分讨论。太阳能量在地球系统中的转换过程,如光合作用、海洋和大气热交换,是维持地球生物圈和气候系统稳定的关键。课程中应深入解析光合作用对全球碳循环的贡献,以及海洋-大气系统在调节地球温度中的作用。太阳辐射在地表的不均匀分布导致的温度差异,是引起大氣环流和海洋环流的基本动力,此过程对全球气候系统的调节作用是高中地理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再者,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还体现在极光、太阳风以及太阳粒子辐射等现象上。这些现象不仅是地球外层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地球上的无线电通信、卫星导航等现代技术产生影响。在教学中应通过这些现象,向学生展示太阳活动与人类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更好地实现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地理科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认识。

4.2 加强乡土资源利用,凸显地理教学特色

生活化资源具有丰富性,其所涵盖内容比较广泛,既包括实际的生活化素材,也包含了本地乡土资源,而乡土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乡土资源的使用,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熟悉感,使其感受地理学科知识的亲近感,从而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中。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开展之前,结合课程相关内容,预先准备适宜本节课教学的乡土资源。通过此方式可以进一步凸显地理教学特色,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可以结合实际生活经验,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

例如,教师在围绕“人口分布”这一内容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首先可以向学生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并为学生设置引导性问题:从纬度来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哪一范围?形成这种分布局面的诱因是什么?接下来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协调配合,共同对世界人口分布特征进行总结及归纳。之后,教师让学生根据以往所学习知识内容,结合本节课所学习知识进行综合性分析,探究对世界人口产生影响的各方面因素。以此为基础,教师接下来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融入乡土资源,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课前准备的课件,向学生展示本市人口分布情况,并且将班级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自然因素及人文因素给人口分布带来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采用此教学手段,有利于使学生认知人口分布和地形之间存在关系,平原地区的人口数量较多,人口密度大,而山地地区人口稀少。同时,学生也可以发现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城镇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为良好,因此人口数量较多,而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与城镇地区相比人口数量相对较少。

4.3 在新课中渗透生活化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新课导入是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此环节不仅有助于揭示新课主题,与本节课后续教学程序的推进之间也存在着密切联系。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具体的教学内容作为依据,更具针对性地融入相应生活现象,并且围绕该生活现象进行相应问题或话题的设置,这将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关注度,从而在地理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促使学生对生活现象展开自由的交流及讨论,为学生对新地理知识学习热情的提高奠定基础。

例如,教师在围绕“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这一内容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向学生提出引导性问题:地球划分为多少个圈层?地表外包括哪些层?之后让学生自主分析和探究。此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使学生了解这些圈层并不是独立存在的,相互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工作中,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对大气圈知识有一个相应的了解。接下来,教师为学生设置问题:大气圈会给水圈、岩石圈及生物圈带来哪些影响?同时让学生对本节课教材内容进行通读,并且在此过程中结合生活常识探索教师所提出问题的答案。教师通过采用这种引导方式,可以使学生认知大气是水和生物存在的基础,同时大气也是地表形态的塑造者。之后教师进行设疑:在大气中除纯净空气外还存在哪些物质。此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提示,使其能够根据以往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及回答,说出大气包含了干净空气、水汽及固体杂质几个部分,而干净空气在其中占据比重相对较高,是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之后教师便可以引出新课主题,为后续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4.4 加强生活化资源开发,促进课堂教学实施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加强生活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促进课堂教学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充分挖掘地理学科与学生日常生活环境的关联,通过实地考察、情景模拟等方法,引入城市规划、气候变化、水资源管理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案例,以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互动性。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本地区的城市扩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城市化进程中的地理问题。教师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在先进技术支持下构建互动式和多媒体的教学环境,以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效率。通过这些技术,教师能够将抽象的地理概念具体化,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中直观感受地理现象和过程,教师应重视强化与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如将地理知识与历史、生物、环境科学等学科内容相结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总体来说,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应注重资源的创新开发与有效利用,通过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目的。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应注重资源的创新开发与有效利用,通过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目的。

例如,教师围绕“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这一内容开展教学时,对于生活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应在课堂教学之前预先做好相关准备工作,采用实地拍摄等方式,采集更多生活中和乡村及城镇相关景观图片,为后续教学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旨在通过对这部分信息的利用完成课件的制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乡村和城市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景观图片,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深入思考乡村、城市是怎样的,并使学生围绕乡村与城镇景观之间的差异性进行观察及探讨。在课件播放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本节课知识的代入,以这种方式使学生对乡村和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情况有一个深入的认知。在上述各环节工作开展准确无误前提下,教师接着为学生展示某省某村的平面简图及航拍图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结合以往所学习知识内容,对本地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析,并判断本地空间结构情况,这对于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4.5 生活化教学充分渗透,促进学生参与

在新课改背景下,在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优化建议中,生活化教学的全面融入对于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度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这一方面工作开展,教师应强调地理学的实际应用,将抽象的地理概念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例相结合。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分析本地气候变化的具体案例,加深对气候系统、大气循环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的理解。教师应对生活化课堂的打造给予高度重视,为学生创造更加适宜的学习环境,通过在课堂上营造生活化氛围,使学生自主进行地理知识的思考及讨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应在各教学环节注重对生活化教学的贯彻,促使生活化教学手段得到全面应用,提高学生对地理课程教学活动的参与度,持续性强化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教师通过做好这一方面工作,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参与,深化学生对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和社会世界的兴趣和热情,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围绕“植被”这一知识点开展教学时,首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智利沙漠中的花海”视频,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相应的引导性问题,比如沙漠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变化?接下来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探索和收集其中信息,分析植被和环境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这便于提高学生对新课的期望值。接下来,教师可以在所设计的课件中添加现实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植被图片,比如森林、荒漠、草原等,此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说明植被的概念,即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类植物的整体。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进行观察及讨论,指引学生对地球上各类植被进行学习及研究,为学生讲解植被辨别的方式及方法,并且让学生从多角度出发论述环境和植被两者存在的关系。在本节课教学工作完成后,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生活化作业,让学生在闲暇时间深入野外观察植被类型,并且懂得如何识别一些常见的植被,这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植被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对本节课地理知识学习的参与度。

5 结语

总而言之,实现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充分融合与渗透,对于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来说具有积极意义。为确保生活化教学应用效果,高中地理教师应充分明确地理学科和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的联系,在实践工作中从多角度出发落实有效的生活化教学手段,实现高中地理课堂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有效衔接,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为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新课改生活化课堂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