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2024-04-14 12:44杨文理
知识文库 2024年3期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教师

杨文理

基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学的有效性。高中地理的有效教学主要指的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科的特点进行思考,并与实际教学相联系,合理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从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最终达到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目的。然而,在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部分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有效性不高,从而对课堂教学质量产生了一定影响。基于此,本文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在过去的地理教学中,部分教师是按照课本上的内容直接进行讲授,习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接受知识时常处于被动状态。而且,由于地理学科的知识体系较为庞大和复杂,因此,现行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形势,导致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不高。为此,高中地理教师要根据新课程理念的具体要求,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改革,从而使地理教学更具有效性。

1 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要求

1.1 教师方面

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师应具备深厚的地理学科知识和现代教育理念,能够在教学中融合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并要求教师掌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学习、情境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同时教师还需具备跨学科整合能力,将地理学与历史、环境科学以及经济学等领域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1.2 学生方面

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够在地理课程中主动探究,理解并分析地理现象与过程。同时学生还需掌握地理调查技能,如野外观察、数据收集与处理等。此外,要求学生具备环境意识,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其后果。同时在学习方法上,学生需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如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主动参与课堂互动,以提升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1.3 教学方面

新课程理念的新特征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教育观念要从学本观转变为生本观,教学模式要从传统的讲授式向互动式和探究式转变,教学方法要由传统转向现代化,课堂教学要由预先设定的课堂转向生成式课堂。

2 高中地理教学的特点

2.1 学生主体化

学生主体化即将学生置于课堂教学的核心位置,要求教师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赋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知识探究者和构建者。并鼓励学生进行地理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使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方法多元化

该特点体现在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并要求教师应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地理现象,使学生通过问题设置、假设测试和数据分析深入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教师可通过模拟真实或假想的地理场景,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和学习风格设计不同难度和形式的教学活动。

2.3 教学手段现代化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的现代化手段体现在多方面,特别是在技术和资源的运用上。通过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如在线地理数据库、交互式电子地图和虚拟现实(VR)技术等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增强学习体验的互动性和现实感。此外,智能化教学平台的应用,如在线课程管理系统和学习分析工具能够使教学过程更加个性化和高效,同时也能够为教师提供学生学习进度和效果的实时反馈。

3 高中地理教学现存问题

3.1 教学观念落后

目前,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新课程理念存在一定差距。以往的教育观注重教育手段的强制性,而在新课程理念中,则需要教师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灵活性。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体,并且该种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虽然高中教師承担着与学生一样沉重的压力,但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短期之内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教师通常会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理念,长期在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慢慢消退,学习效果也将很难提高。

3.2 教学缺失本质理性

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展很多年,而且也推动了很多教学观念和方式的改革,但仍有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的本质理解上观念模糊,将教学误解为具有强制性质的行为,并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依然坚持使用旧式的讲授方法,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较为有限,长此以往,很难完全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难发展其学习能力。由此,就使得教学失去了其本质理性,从而难以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3.3 考试机制存在缺陷

当前我国高中地理的考试仍然是以试卷为主,由此反映出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当前,个别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往往侧重于对学生在地理理论知识及认识程度方面的考查,而忽略对学生整体素养的考查。此种评价体系的设定不够科学,从而导致学生在情感与认识方面的水平存在不平衡问题。此外,此种不合理的考试机制的设定,还会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形成制约,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也有一定影响,从而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4 教学模式有待更新

在当前教育实践中,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以传统黑板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地理学科内容的兴趣降低,感受到教材内容的乏味。同时也限制了地理教学的活跃度和互动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度。尽管多媒体技术在当前教育领域的普及程度已经很高,但真正将其运用于实践的教师还是很少。这也就意味着,在当前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技术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同时,有的教师也只是按照考试大纲来为学生灌输相关知识内容,并没有完全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另外,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会忽略地理课外实践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与自然、天文等相关的知识内容时,很少在日常生活中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从而阻碍了教学的有效开展。

4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

4.1 重塑教学目标

在地理教学中,教学目标占据核心地位,是地理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教师应从以往的双基目标向核心素养转变,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而忽略能力与情感的现象。因此,针对新形势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应该从如下角度来对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塑造。

(1)地理核心素养

在新课程理念下,确定了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因此,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置时,教师要以地理四大核心素养为中心,将相应的标准贯彻到不同的单元和课时的教学中。

(2)课程标准

这既是新课改对地理教学的总体要求,又是教学设计所要遵循的重要基础。以此为基础,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置时,应该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来进行。并根据该理念的要求,设置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和时代特征的教学目标。

(3)基于学生发展特点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指导,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设置。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学生的认识体系入手,在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深度分析学生的实际学情,并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4)地理教学内容

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置时,要以课本中的内容为基础,按照教学内容间的内部逻辑关系,将其重点和难点进行提炼,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其他教学内容的综合。

4.2 创新课堂导入模式

课堂导入模式强调通过新颖的导入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学习地理知识创造积极的启动环境。教师可运用实际案例引入新课题,使学生直观感受地理现象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也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理数据和空间变化,增强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空间认知。此外,教师可采用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互动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由此不仅有助于构建学生主体的学习环境,还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展示相关影像资料,使学生从宇宙的角度直观、具体地观察地球的状况。此种方法不仅能够呈现地球与太阳、太阳系及银河系等天体之间的关系,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基本的宇宙观念。此外,教师可播放与宇宙和地球相关的影视作品片段,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思考未来人类生活的可能性,如乘坐宇宙飞船在宇宙中旅行,探索不同的星球。此种教学方法利用了高中生丰富的想象力,不仅能够引发学生对学科内容的浓厚兴趣,而且有助于引导学生跟随教师深入地进行知识探索,进而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进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知和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4.3 创设问题教学情境

创设问题教学情境的核心是将教学内容置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动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确保该情境能够贴切地反映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背景。如在教授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时,教师可以构建問题情境,并让学生扮演气候科学家,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气象数据和环境状况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此种情境创设能够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和分析信息,理解气候系统的复杂性,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决策能力。此外,问题教学情境的设计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确保问题不过于复杂的同时又具有一定挑战性,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教师在问题情境中的角色应是引导者和激励者,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收集证据、进行分析和提出解决方案,进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概念,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地球的历史”一课时,教师可以构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球演化与变迁、生物化石与地质时代、自然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关联性。这些问题不仅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还能够鼓励学生逐步思考并探索复杂的地理现象和过程。问题链的设计应是具有层次性和递进性的,要求问题从相对简单的层面逐渐深入到更复杂、抽象的层面,进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如在探讨地球演化的过程时,学生需要逐步理解地质时代与生物化石的关联,然后再深入思考这些因素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辅以丰富多样的视频和图片资料,以视觉化的方式呈现地球历史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地质、生物和地理的相互联系,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深度理解。

4.4 开展趣味化课堂活动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趣味性教学活动是加强学生知识记忆力,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课堂表现的关注,并根据学生的学情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从而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当地地图引导学生深入解析本地区地理环境、人文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以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空间的兴趣,使学生对本土区位要素与空间结构有直观且精准的认知。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城乡规划知识和地理统计分析方法,并综合利用所学的经济地理与城乡规划知识探讨并预测本地区未来二十年的发展潜力与规划策略。由于此种教学活动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实施活动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伙伴,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该项活动中,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任何指导或干涉,但是,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将学生制定的发展规划一一呈现在全班同学面前,并让学生讲解自己的规划。由此不仅可以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5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学习活动

在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化下,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确保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与教学任务的适宜性,并对教学活动设计进行精细化调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承担起导向者的角色,通过科学的地理教学方法,如启发式与探究式学习等,有效地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学科知识的探索,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使学生积极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索,并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要合理组织好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次序,积极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探索。

例如,在教学“流水地貌”一课时,教师可以选择长江的一些有名景点,将其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然后给出虎跳峡、河口、三峡以及荆江四个景点名称让学生自由选择。并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如,河谷的形态有哪些特征?河谷地貌的形成与外部力量有何联系?然后,教师要求学生举手表达自己的分析结果,并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分析结果建立对应的河流地貌模型,并将其与分析结果进行实验。此外,教师可积极倡导学生以自主选配的学习共同体形式合作构建河流地貌模型,以此桥接地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融合。通过协同合作,学生将深入剖析河流在侵蚀与沉积作用中形成凹岸与凸岸的动力学机制,从而促进学生对河流动力学、侵蚀作用与沉积作用等概念的深刻领悟。此过程不仅有助于巩固学生对河流地貌学知识的掌握,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共同探究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与综合应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6 有效选择和合理利用教学媒体

教师在教学中常面临将难以直接观测的地理现象呈现于学生面前的挑战,因此教师需精准施用教学媒介,筛选恰当的视听材料,确保学生能够对这些地理实体及过程有直观的感知。通过此种方式能够使学生跨越实地考察的局限,对地理概念与现象进行深入的认识与理解。同时通过动态演示,可以使学生了解比较复杂的地理演化细节,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出与其课程内容相符的情境,让学生可以在浓厚的地理环境中,体会到学习地理的快乐。此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课堂板书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工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气旋和反气旋”一课时,教师可采取传统黑板板书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综合教学法,通过板书明确阐述地球自转及公转这两大天文地理学原理,确立学生对地球物理运动基础知识的理解;随后辅以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气旋与反气旋的成因机制及其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如气旋中的辐合上升气流与反气旋中的辐散下沉气流等。通过此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实时观测并分析气旋与反气旋在不同气压系统中的水平气流运动状况,以及其各自引发的天气现象,如气旋通常与阴雨天气相伴,而反气旋则常带来晴朗干燥的气候条件。

4.7 开展师生互动交流活动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对于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为学生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模式,从而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有效。

例如,在教学“人口迁移”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去学习,通过交互性的讨论,让学生以个体经验为出发点,深化对人口迁移动态的认识与分析。在交互讨论中,教师应以“人口迁移的规律和产生的结果,以及与其有关的因素有哪些”等为核心。当学生与教师进行相互交流时,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观点。因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看法,可以最直观地反映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了解程度,从而指导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方向进行正确把握。比如,对于“人口迁移与什么因素相关”的问题,学生并没有很好地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以此为突破口,让学生通过探讨的方式,了解到与人口迁移有关的各种因素,从而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拥有全面而具体的认知。

4.8 开展及时有效的评价

及时恰当地评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评价是有效教学的主要推动力,是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因素,可以给学生带来美妙的精神体验。但是,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人们更多地注重于学生的分数和名次,将学生视为考试机器。而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教学评价不仅是一种结果性评价,更是一种过程性评价。其既存在于课后,又存在于课前和课中。

(1)评价要因人而异

学生在完成学业任务后的认可与表彰对于其内在学习动机的激发及学习热忱的维系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鉴于学生在个性特质与思维认识上的多样性,以及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成就上的显著差异,教师应实施差异化的评价。对于性格较为内向敏感的学生,教师需审慎避免负面评价,注重维护学生自尊,以防不慎言辞对学生造成心理创伤;面对行为活泼、叛逆的学生,教师运用正向激励的方法为其提供指导与支持;对于学习基础薄弱、自我评价较低的学生,教师应时刻关注并强化其个人潜能与特长,以激发其学习进取心;对优秀生学生群体,教师则应设立更高的期待,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超越。

(2)评价要多样化

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学评价具有多元化和互动性。在教学中,不仅要有教师评价,还应有学生的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由此来凸显课堂的民主與和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既期待教师对自己的称赞,也期待他人对自己的认同。比如,在学生完成自主作业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相互评价,从而使师生都可以及时找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此外,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增强其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其学习动力,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努力,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理念的实施为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提供了理念上的引领和助力,进而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现代化转型,赋予教师从多维视角审视教学本质与目标的能力。对此教师应对现行教学体系中的问题进行深刻洞察,依据地理学科的固有属性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需求设计并实施精准的教学策略,进而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新课程理念教师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