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视角

2024-04-14 18:19杨小芳肖方良
知识文库 2024年3期
关键词:劳动价值观理念

杨小芳 肖方良

教育时代的变革,也让教学理念逐渐发生转变,当下学生的成绩不再仅仅是评判学生成长的唯一标准。综合能力更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标尺。因此根据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文明的进步,当下的小学基础教育也十分强调学生的劳动教育观念。基于新时代新视角,农村小学教育也应当根据独有的教学环境以及教学基础进行劳动教育路径的探究。希望能够通过教师素质的提升,构建更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进而以丰富有效的劳动体验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本文将从当下实践教学中的现状问题出发,结合教育时代潮流的不同导向,综合进行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路径的实践探究。

1 当前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现状与困境

1.1 现状

隨着劳动教育理念融入教育实践,当前的农村小学,基础教育也十分重视劳动教育的开展。但是由于一些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以及客观教学环境的存在,使得当前的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开展现状仍不乐观。具体现象体现在以下几点现状之中。首先,由于传统教育理念中的应试教育理念,使得许多教师、家长以及学生都认为成绩最为重要,片面地追求升学率与学生的基础成绩,劳动教育被大大地削弱与忽视。其次,具体劳动活动与课程内容都仅仅流于形式,很难起到真正的作用。最后,由于传统观念以及客观教学环境的影响,劳动教育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呈现出形式单一枯燥,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甚至会使得学生对劳动产生抵触心理。以上这些基础现状,也造成了当前的劳动教育过于浅薄,很难为学生展现真正的劳动价值观,进而导致基础劳动教育得不到落实。同时,学生的精神层面教育也很难被激发与创造。缺乏正确劳动观念的指引以及有效地吸收,更会导致当前农村小学的劳动教育仅仅停留于学校以及课堂之中,并无法落实于学生的日常实践生活中,进而既浪费了教学资源、教学时间,也没有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1.2 困境

造成以上这些具体问题现状的原因,也是当前落实小学劳动教育的困境。具体可以体现在客观环境、教学理念以及主观意识三个层面上。首先,农村学生的成长客观具体环境造成了教师教学资源短缺、学生与家长教育学习理念落后等困境。这一困境既限制了学生的成长、教师水平的提升,也使得劳动教育很难有效进行。因此,针对这一困境,教师应当从教学资源模式以及基础素养方面进行解决与突破。其次,同样在长期固化环境的影响下,在这一环境中形成的陈旧教学理念也是造成困境原因之一。即使在不断的教学思维改革中,很多传统教学理念也仍然难以被替代。这就需要教师、学校以及家长共同努力,多角度改善教育中的教学理念。最后,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环境受到当前局限性的主观意识影响。这些主观意识不仅仅影响了自身的学习能力、教育能力的水平,也影响了劳动教育价值观念的落实,以及其他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深化。针对这一困境,更应当从教学各个环节多角度入手,解决客观条件上的问题,逐渐为主观意识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做好科学引导。

2 以新时代新视角优化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路径的意义与依据

2.1 意义

针对当前教学中的现状与困境,再结合时代发展的方向与需求,以新时代新视角优化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路径,不仅仅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教师、学生的发展以及进一步的能力深化,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发展意义。以教师视角来看,这一路径的实施,不仅仅能够帮助教师落实农村劳动教育这一教学内容。同时新时代新视角也能够带来更多新型的教学理念,帮助教师根据时代潮流的发展走向,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模式。进而提升教师个人能力,也能够构建更好的教师团队,进而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基础。于学生而言,新形势的教育理念更契合今后的社会发展需求,进而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劳动教育理念,同时也更好地吸收应用,并且能够着眼于新时代的发展潮流进行自我内化。进而在教师与学生的能力共同提升中,不仅让劳动教育得到良好的落实,新型的教育观以及学习观的吸收,也能够为教师与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有效助力其今后的整体发展与成长。

2.2 依据

首先从基本意义来看,劳动教育的开展是着眼于学生今后的综合发展与成长,这不仅仅是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养成,也是为学生今后实现自我价值、奉献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是影响学生一生的重要环节。基于新时代新视角,小学农村教育也应当抓住自身教育的特点,并融合新时代教育理念,对劳动教育的落实以及开展进行有效的探究与实践。但如何有效在农村小学教育中融入劳动教育理念并有效践行,也是当前农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研究问题之一。因此,教师应当着眼于实践教学过程,脚踏实地解决问题突破困难,有效将劳动教育融入农村小学基础教育之中。

在以新时代新视角优化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路径的落实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劳动价值观的内涵、新时代教育理念的导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能力、农村特定成长环境展开路径设计。依据劳动价值观念的内涵,能够更好地落实劳动教育的意义,使得这一教学能够真正起到作用。参考新时代教育理念的导向,则能够让教学模式更加科学,且也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与方向。同时,也能够为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吸收提供便利基础条件。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落实,同时,也能够助力学生的理解,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中的错误。参考学生的学习能力则更是落实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此能够打造更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课程内容与具体环节。依据客观特定环境,则更能凸显当地教育的特性优势,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形成更具特色、更具指向性的教育内容,进而可以让教育更具本土特色,契合当地的发展与实践。

3 新时代新视角下的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路径

3.1 提升教师素养,渗透榜样精神

通过相应实践调研与理论分析,在以新时代新视角开展小学农村劳动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转变的是传统教学观念中的刻板印象与思想。只有当教师、学生、家长能够在精神层面上认同劳动教育观念,劳动教育才能够进一步落实。着眼小学生具有模仿他人的学习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出发进行精神层面的观念优化,可以从教师素养开始。通过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可以借助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为家庭教育传递正确的教育观念。同时,也能够通过教师作为榜样,渗透劳动价值观。在教师素养的具体提升中,可以通过以学校为组织单位开展的专题学习活动作为开端,为教师提供学习发展方向。提升教师素养的过程中,还应当建议教师加强同事之间的沟通,打破学习的主观意识,在交流与思想碰撞中,有效提升个人素养以及整体教师团队的教学水平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个人素养可以通过参与校园内的劳动进行展现,同时也可以进行更细节化的渗透。如注意个人办公室卫生、维护讲台整洁、尊重学生劳动成果等等;在劳动基地、清洁区,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参与劳作,会大大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当教师个人意识层面上,能够真正接纳新型教学理念,重视起劳动教育观念时,教师还可以借助线上沟通以及定期家长会的方式,为家长传递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转变家长传统育儿观念,进而帮助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劳动氛围,并树立家长劳动榜样。这时,学生不仅仅能够在教师作为榜样的环境范围内得到提升与渗透,同时也可以以家庭为单位,在家长的引导下,逐渐了解劳动价值观的意义以及劳动的重要性。

3.2 多元学科融合,构建全面意识

劳动教育在小学教育落实的过程中,还应当不断寻找有效的融合途径。针对具体课程设计而言,教师可以借助新时代中多元学科融合呈现的方式,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构建全面化的劳动意识。小学教育中的具体学科安排,均为学生成长需要的基础知识内容,这些知识内容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与劳动进行融合。如语文课程可以跟劳动主题单元如《悯农》等相关的课文相结合,进行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劳动教育观念的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则可以以社会视角展示劳动价值观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借此不同学科的教师可以以不同的视角联系起劳动价值观,进行课堂呈现,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全面化地了解劳动价值观的真正意义。落实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深度挖掘学科内涵,进而寻找切口,进而将劳动价值观念与之融合。如美术学科,其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并且提高动手能力,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绘画、手工的形式展现自我,陶冶情操。教学中,教师则可以美与劳动融合,通过展现劳动才能够带来美的体验,进行劳动价值观的融入。学生在这样多元化的视角中,能够对于劳动有更深的认知与理解,同时也可以以更多趣味化的视角与手段体验劳动。在多元融合的呈现下,学生既可以通过语文学科感受劳动所带来的文学美与深刻精神价值,也可以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感受劳动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贡献与意义,借助音乐、体育、综合实践等学科,还能够从不同视角体会劳动的趣味性与美。学生在多视角中能够形成更完整的劳动价值观,同时,这种完整的劳动价值观也能够助力学生在情感上更好地接受,并应用劳动价值观。

3.3 丰富实践活动,体验感悟成长

劳动教育归根结底要应用在学生的实践生活之中,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应当打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既符合新时代学生成长需求,也有效帮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悟成长。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劳动活动应当具有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与参与度。同时,活动还应当具有相应的深意与针对性,进而层层递进,助力学生理解应用,感悟劳动价值观念。同时,校园实践活动还应当具有实用性,进而帮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感悟劳动的生活价值与意义。如教师可以将校园劳动与趣味活动进行结合:可以利用“文明教室文化建设”活动,以布置教室的方式展开趣味性设计;可以以“班级清洁区比赛”的形式进行清洁校园、班级环境为实践活动基础;还可以借助各种节日,如中秋节将近,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布置校园中秋背景,可以做灯笼、宣传画、手工月饼等等,将这种节日文化和手工劳动活动相结合,使得劳动更有趣味性和多样性,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能够体现劳动的实用价值与必要性。除了具体的班级劳动活动,还可以开展相应的社会以及家庭劳动活动,进一步丰富实践活动。家庭中可以开展家务劳动、亲子劳动,为了丰富其趣味性,可以由家长与孩子共同进行食材的采摘制作等活动内容设计。学生既可以体验父母日常中的劳动辛劳,也可以吃到自己亲手制作的饭菜,进而让劳动实践活动既丰富又具有实践意义,培养学生日常劳动习惯,并体会劳动的快乐以及对自己的成长和给家庭带来的积极意义,旨在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融入社会视角的劳动活动则可以到社区、养老院等场所开展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如每年五一劳动节清洁大街小巷、学雷锋纪念日慰问孤寡老人、放学做交通安全的小小志愿者等服务性劳动,让学生以集体责任感荣誉感视角出发进行劳动价值观念的呈现与体会。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亲自参与劳动的体会,以及在劳动过程中与他人的互动,都能够让学生在劳动中获得相应的成长。同时学生也能够得到劳动技能的提升,与此同时,亲自参与的劳动并看到的劳动成果更能够丰富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成就感,进而激发学生对于劳动的积极性。以校园、家庭以及社会不同视角开展的劳动活动,能够在丰富趣味性的同时丰富其内涵,让劳动价值更包含感恩、责任等意识。

3.4 结合环境生活,有机融入日常

在农村特定的生活背景下,劳动也具有独特的呈现形式与价值意义。因此,基于这一背景开展的小学劳动价值教育,也应当融合特定的环境生活,有机性地融入农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今后成长。具体实践中,可以结合农村背景下的劳动行为,结合新时代教学理念打造校本课程与活动,以主题化的形式进行设计。如针对稻谷播种季节,以稻谷等粮食为出发点,设计主题校园活动。首先可以借助当下便利的多媒体模式,先通过上网查询、观看纪录片等方法带领学生了解稻谷的播种、成长、收获及其成熟后的应用,帮助学生认识到农务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接着还可以到田间地头观摩播种的方式,采访农民伯伯,到集市或超市观察采访稻谷碾成的大米到哪里去,了解种植的艰辛和收获的骄傲,并且从中得到来自家乡的荣誉感与自豪感,同时也意识到,稻谷等粮食对于人类生存成长的重要性,进而也从不同的视角体会劳动价值;接下来可以实践体验的方式,依托于农村学校的背景,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走进田间,亲身体验稻谷播种实践并随后跟踪观察,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在实践观摩中,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进行不同的体验划分,进而让这种结合生活环境的融合更具递进性。这种通过帮助学生找到认同感,进而体验学习获得更深刻成长的方式,能够融入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价值观中。这种价值观能够伴随学生的基础教育不断成长深化,进而能够融入学生的思维意识里。在这种正确的价值导向与劳动观念下,学生不仅仅能够更加热爱劳动,同时还可以转变对于劳动的刻板印象。借此让更多的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影响下,热爱家乡,热爱自然。在结合生活环境的校园主题活动开展下,学生不仅仅可以得到劳动价值观的融入,还能够在农村这一特定背景下找到新的自我价值。劳动价值观为学生提供新的发展方向,也间接服务农村社会的发展,让更多高知人才在学业有成后,能够发展乡村,振兴乡村。

3.5 拓展劳动视野,展现劳动价值

在小学生的理解与认知中,劳动价值观较为局限。但为了帮助学生以此形成良好的基础,在农村小学劳动价值观念教育的过程中,也应当进行相应的劳动事业拓展,让学生在更多宏观的视野中感受劳动的深远价值。具体拓展中,教师可以借助当下的热门话题、时政新闻开展,既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度,也能够以热点话题的方式助力学生讨论理解。如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共同走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生平进行拓展。学生可以从袁隆平的毕生成就出发,追寻探究他的劳动之路。在具体探究与讨论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他的精神、他的事迹出发,以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见证他为中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通过对袁隆平事迹的探究与了解,学生对于劳动价值观的认知深度将会更进一层,同时这种精神将会作为一颗种子在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劳动视野的拓展还可以从当地发展成就入手,以更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方式进行拓展,学生能够感受到劳动为其生活所带来的变化,加深劳动价值观的体会。在视野拓展中,趣味性的元素也不可或缺,具体如可以借助不同工作视角的纪录片进行视野拓展,既能够帮助学生打开对世界的认知,也能够帮助学生认知各行各业劳动者都值得被大家尊重,所有劳动成果都应当被珍惜。借此,学生在拓展中还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中寻找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并了解从事其相关工作应当进行哪些劳动,开展怎样相应的学习与准备。具体拓展的过程中,也可以加入相应的拓展实践,以网络调研了解或是基础体验等方式,让拓展更具象化,助力学生的劳动技能养成与劳动价值观念进一步深化形成。

3.6 规范行为习惯,细节影响落实

劳动教育是对于学生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养成以及劳动价值观形成的总体概括。因此,在劳动技能培养以及劳动价值观形成构建的过程中,劳动习惯也应当得到相应的落实。在基础教育中,教师则可以通过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进行针对性的培育。以细节影响落实的方法,更具实践操作性,同时也更适合基础教育阶段小学生的成长需求与特点。如在日常行为规范中,以劳动视角出发,可以为学生定制更多的行为准则。如作为班级成员,要保护其他同学为班级作出的劳动贡献,时刻保持卫生的清洁;在作业完成后,也应当履行家庭成员的责任,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坚持中,学生会逐渐将劳动意识刻入自己的生活,并有效形成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念。在具体实践中,为达到更好的效果,还可以通过构建互助小组等方法,以学生互相监督为保障。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相应的信任,以班干部轮流制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劳动行为准则的监督以及劳动落实的过程中。以此通过换位思考体会的方法,既强化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也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念,助力学生形成更好的社会公德心与责任感。细节是生活的组成,也是新时代人才需求的关键,以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进行的劳动教育设计,既是有效渗透劳动教育的途径,也是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着眼细节,教师还可以不断根据学生的实践劳动发展情况,进行更为细化的行为习惯准则调整与针对性的评价。进而在培养的过程中,也拥有针对性且人性化改善与建议环节,让劳动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更加有效。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劳动教育已经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思想水平,同时,还能够从实践能力上提升学生的行动力,并且也可以為学生构建起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助力学生今后的成长与社会生活。为此,作为基础教育引导者的小学教师,应当不断探究劳动教育与学生的契合点,帮助学生有效感知劳动教育中的价值与内涵。通过本文的分析与探究,当前教师可以通过提升自身素养、多元学科融合、丰富实践活动、结合环境生活、拓展劳动视野以及规范日常行为习惯六个视角,践行新时代背景下的农村小学教育路径。希望通过本文的相关理论分析以及实践策略探究,能够给予农村背景下的劳动教育设计新思路与新方法,进而助力农村基础教育的进一步深化与完善。

猜你喜欢
劳动价值观理念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我的价值观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热爱劳动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