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研究

2024-04-14 13:01沈天荣
知识文库 2024年3期
关键词:贫困生心理咨询心理健康

沈天荣

文章旨在探讨新时代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文献综述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以某高职院校为例,分析了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总结了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本研究对于提升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1 研究背景

1.1 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当今社会,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相关研究表明,贫困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与非贫困生明显不同的特点和问题。

一方面,贫困生普遍面临着经济压力和物质匮乏带来的心理压力。由于生活条件艰苦,他们常常体验到经济上的困难,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充足的学习资源,造成了心理上的紧张和焦虑感。他们可能面临着就业困境和家庭责任,承担着过早成熟的角色,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贫困生社会支持网络较弱,缺乏积极的社会互动和社交支持。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和社会地位的限制,他们可能面临着被同龄人排斥或歧视的情况,导致孤独感和自卑感的增加。缺乏社会支持网络的贫困生可能更容易陷入消极情绪和心理健康问题中。

此外,贫困生的自我认同和自尊心也可能受到影响。由于贫困背景和社会压力,他们可能面临来自外界的负面评价和歧视,对自身价值产生怀疑和不安。这种情况可能导致他们的自信心下降,自尊心受损害,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业表现和个人成长。

综上,贫困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经济压力引发的焦虑、社会支持缺失带来的孤独感以及自我认同与自尊心问题。了解和分析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可以为制定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提供指导,促进贫困生全面发展,并建立一个关爱与支持的学习环境,以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学业成就。

1.2 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模型

在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域中,存在着丰富的理论与模型,为设计和实施有效的干预计划提供了指导。

(1)心理健康教育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人们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来学习,并通过对自身行为后果的评估来调整行为。此理论对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例如,Mrazek、Franklin和Phillips(2013)研究发现,通过模仿积极行为和适应策略,贫困生可以增强自己的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因此,在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利用社会认知理论的原理,引导贫困生观察并模仿身边积极的榜样,以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的基本心理需求包括自主性、相关性和能力感。在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关注和满足贫困生的心理需求尤为重要。Chirkov、Ryan和Kim(2003)的研究发现,满足学生的自主性和相关性需求有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当提供支持和机会,鼓励贫困生参与决策过程,增强对自身行为和学习的掌控感,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

(2)心理健康教育模型

健康促进模型。健康促进模型将心理健康视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并强调个体的全面发展。在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采用健康促进模型来设计综合性的干预计划。例如,Lubans等人(2017)的研究表明,通过提供信息教育、培养社交技能、提供支持和资源等多个方面的措施,可以促进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综合考虑贫困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是至关重要的。

增强心理韧性模型。心理韧性是指个体面对逆境和压力时的应对能力。在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采用增强心理韧性模型可以帮助贫困生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提高问题解决和情绪调节能力,以应对困境和挑战。例如,Richardson等人(2017)的研究表明,通过训练贫困生的心理韧性,可以显著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在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增强心理韧性的模型,为贫困生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提升其心理韧性。

2 现有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评述

当下,对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探索。针对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他们所面临的困境,还能为制定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和实践提供指导。

过去的文献综述中对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全面评述。首先,研究发现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自尊心低下等。这些问题与贫困环境所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密切相关。其次,研究強调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开展针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加强他们应对压力的能力,提升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技巧,培养积极心态和社交能力,推动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全面发展。

另外,研究发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对于贫困生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个别辅导、小组讨论以及心理咨询等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显示出一定的积极效果。此外,家庭和学校的合作也是成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因素。家长和教师的参与可以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指导,促进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然而,当前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不足之处。首先,研究方法和评估工具的限制导致部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尚待验证。此外,对于研究对象的选择和样本规模的限制需要进一步扩大和深化研究。同时,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期效果以及与其他因素的相互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综上所述,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和评估方法,可以更好地帮助贫困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未来的研究应该关注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期效果和可持续性,并探索与其他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制定更加有效的干预措施和政策方案。

3 新时代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

3.1 贫困生心理压力与焦虑问题分析

在新时代的高职院校中,贫困生面临着特定且复杂的心理压力与焦虑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发展和适应能力,需要深入了解并积极采取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来帮助他们。

首先,经济困境是导致贫困生心理压力与焦虑的主要因素之一。贫困生常常面临着经济困难,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支付学费以及承担其他学习相关的费用。这种经济压力使得贫困生感到不安和担忧,担心自己无法继续完成学业或改变贫困状况。他们可能会对未来感到恐惧与焦虑,缺乏安全感和稳定感。

其次,学业压力也是贫困生心理压力与焦虑的重要来源。相较于其他同学,贫困生往往面临更多的学习困难和挑战。由于家庭条件限制,他们可能无法获得良好的学习资源和支持,缺乏学习材料、辅導和培训的机会。同时,他们可能需要兼顾家庭责任或打工以减轻经济负担,这给他们带来了额外的压力和负担。贫困生常常感到自己无法达到学校和社会的期望,担心自己在学业上的表现不佳,进而产生焦虑情绪。

此外,社交适应困难也是贫困生心理压力与焦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贫困生往往面临着与其他同学存在差异的经济和文化背景,这可能导致他们感到自卑、排斥和孤立。他们可能面临着社交圈子狭窄、获得支持网络有限,甚至受到歧视和偏见的影响。这些因素使得贫困生在与他人交往时感到不安和有压力,增加了他们的焦虑感。

贫困生心理压力与焦虑问题的存在对其整体心理健康和学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心理压力和焦虑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力下降、自信心受挫以及社交障碍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相关的支持和指导。

在未来研究中,我们需要更深入地探讨贫困生心理压力与焦虑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影响机制,以及不同背景下的差异性。这将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帮助贫困生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和焦虑,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功。

3.2 社会支持缺失与孤独感问题分析

在新时代的高职院校中,贫困生往往面临着社会支持缺失和孤独感的问题,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了解这些问题的具体原因和影响有助于制定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来支持贫困生的发展。

首先,贫困生常常面临社会支持缺失的问题。由于经济困难和家庭背景的限制,贫困生可能无法得到足够的关注、理解和支持。家庭可能无法提供充分的情感支持和鼓励,朋友圈子也可能相对较小。他们可能没有能够分享自己的问题和困扰的人,缺乏倾诉和交流的渠道,这种社会支持的缺乏导致贫困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感到更加无助和孤立。

其次,社会支持缺失也与贫困生的孤独感密切相关。贫困生可能在学校和社会中感到被忽视、排斥和孤立。他们可能面临着与其他同学存在差异的经济和文化背景,这使得他们在交往中感到不自在和孤独。此外,贫困生可能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参与一些社交活动和课外项目,限制了他们扩大社交圈子和获得社交支持的机会。这种孤独感使得贫困生更加容易陷入消极情绪、自我怀疑和抑郁状态。

社会支持缺失和孤独感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首先,缺乏社会支持和孤独感可能导致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下降。他们可能感到沮丧、无助和焦虑,缺乏应对困难的能力。其次,社会支持缺失和孤独感也可能对他们的学业表现产生负面影响。贫困生可能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同时缺乏来自他人的鼓励和支持,这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成绩。最后,社会支持缺失和孤独感还可能对贫困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损害,影响他们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和自我认同。

3.3 自我认同与自尊心问题分析

在新时代高职院校中,贫困生的自我认同与自尊心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议题。贫困生常常面临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这些压力可能对他们的自我认同和自尊心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贫困生往往面临着社会认同的挑战。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可能无法享受到与其他同学相似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这种差异可能导致他们感到自卑和排斥,从而影响他们对自我的认同。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己与富裕同学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缺乏自信和自尊心。

其次,家庭环境也对贫困生的自我认同和自尊心产生影响。许多贫困生来自经济困难的家庭,他们可能面临着家庭冲突、亲密关系不稳定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他们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产生怀疑,降低他们的自尊心。此外,家庭的经济困境可能使他们感到无助和无能为力,进一步削弱他们的自尊心。

另外,贫困生在高职院校中可能面临着来自同学和社会的歧视和偏见。这种歧视可能源于对贫困生的经济地位的刻板印象和偏见。当贫困生遭受歧视时,他们可能感到自己不被接纳和认可,从而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自我评价,降低他们的自尊心。

综上所述,贫困生的自我认同与自尊心问题在新时代高职院校中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贫困生常常面临社会认同的挑战、家庭环境的影响以及来自同学和社会的歧视。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帮助贫困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和提升自尊心至关重要。

4 新时代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讨

4.1 建设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在新时代高职院校中,贫困生面临着诸多心理健康问题,如自卑、焦虑、压力过大等。为了帮助他们有效地应对这些问题,建设一个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可以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工具,以满足不同贫困生的需求。这个平台可以包括在线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健康知识库、心理测试与评估工具等。通过在线心理咨询服务,贫困生可以随时随地与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交流,获得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心理健康知识库则提供了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帮助贫困生了解自身心理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此外,心理测试与评估工具可以帮助贫困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其次,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应该注重互动与参与,以增强贫困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平台可以设置在线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小组活动、心理健康社区等形式,鼓励贫困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心理讲座,专业心理咨询师可以向贫困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并解答他们的疑问。心理小组活动可以提供一个互助和支持的空间,贫困生可以在小组中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困惑,共同成长。心理健康社区则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贫困生可以在这里交流心得、分享资源,建立起互相支持的网络。

第三,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供便捷的服务。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贫困生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随地访问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平台可以开发相应的移动应用程序,提供个性化的推送服务,根据贫困生的需求和兴趣,定期推送相关的心理健康内容。同时,平台还可以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综上所述,建设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是帮助新时代高职院校贫困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途径。这个平台可以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工具,注重互动与参与,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贫困生提供便捷的服务。通过这样的平臺,贫困生可以获得专业的支持和指导,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升自我调节能力,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挑战。

4.2 加强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建设

在新时代高职院校中,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解决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增加心理咨询师数量。为了满足贫困生心理咨询的需求,高职院校应该增加心理咨询师的数量,可以通过招聘更多的专业心理咨询师或者培养更多的心理咨询专业人才来实现。同时,还可以与相关机构合作,引进外部专业咨询师提供支持和指导。

提供定期心理咨询活动。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定期的心理咨询活动,例如,心理讲座、工作坊和小组讨论,以便贫困生能够主动参与并获得心理支持。这些活动可以涵盖各种心理健康主题,如压力管理、情绪调节和人际关系等,帮助贫困生增强心理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

建立在线心理咨询平台。为了方便贫困生随时获得心理咨询服务,高职院校可以建立在线心理咨询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贫困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与心理咨询师进行在线交流和咨询。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供更加灵活和便捷的服务,还能够保护贫困生的隐私和匿名性。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高职院校应该建立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档案,记录他们的心理状况、咨询历史和问题反馈等信息。这样一来,心理咨询师可以更好地了解贫困生的需求,并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和指导。同时,这些档案也可以作为评估和改进心理咨询服务的依据。

培养学生自主心理调适能力。除了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高职院校还应该培养贫困生的自主心理调适能力。这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供心理自助手册和资源等方式实现。贫困生可以学习到一些基本的心理调适技巧,如放松训练、积极思维和问题解决等,以便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更好地应对和调整。

通过加强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建设,高职院校可以为贫困生提供更全面、专业和个性化的心理支持。这将有助于改善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升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促进贫困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这也是构建一个关爱和包容的教育环境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和人文关怀的校园文化。

4.3 建立贫困生互助群体

在新时代高职院校中,建立贫困生互助群体是解决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重要举措。这样的互助群体可以提供以下几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情感支持与共鸣。贫困生互助群体为贫困生提供了一个相互理解、共享经验的平台。在这个群体中,贫困生可以倾诉自己的困扰和焦虑,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分享彼此的心路历程,贫困生能够感受到彼此之间的共鸣,减轻孤独感和压力,增强心理上的安全感。

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贫困生互助群体可以成为贫困生获取信息和资源的渠道。在这个群体中,贫困生可以分享有关奖学金、助学金、实习机会等方面的信息,并互相提供帮助和支持。通过共享资源和经验,贫困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困难和挑战,提升自身的发展机会。

技能培训与互助合作。贫困生互助群体可以组织一些技能培训和互助合作的活动。例如,成员可以相互教授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技巧,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并相互监督和鼓励。通过这样的互助合作,贫困生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和竞争力,增强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社会支持与人际网络拓展。贫困生互助群体可以帮助贫困生建立更广泛的社会支持网络和人际关系。在这个群体中,他们可以结识来自不同背景和专业的同学,扩大社交圈子,获取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同时,这个群体也可以与校内外的相关组织和机构建立联系,为贫困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培养责任感与积极心态。贫困生互助群体可以培养贫困生的责任感和积极心态。通过参与群体活动和互助行动,贫困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作用,增强对自己和他人的责任感。同时,群体中的正能量和积极氛围也会激励贫困生积极面对困难,坚持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通过建立贫困生互助群体,高职院校可以为贫困生提供更全面、综合的支持和帮助。这样的群体不仅能够满足贫困生的情感需求,还能够提供实际的信息、资源和技能支持。同时,这个群体也有助于培养贫困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促进他们在学业和生活中的全面成长。最重要的是,贫困生互助群体可以构建一个温暖、关爱和包容的社群,为贫困生提供彼此扶持和共同成长的机会,推动整个高职院校形成关注贫困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5 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旨在探讨新时代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总结了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设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加强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建立贫困生互助群体等改进措施。

未来,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深化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制定更科学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注重长期性和系统性,建立评估机制;开展跨学科研究,提供全面支持;关注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帮助;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争取更多资源和支持。

猜你喜欢
贫困生心理咨询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