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职技院校学生劳动观状况及培育路径研究

2024-04-14 19:40束庄健仲文丹
知识文库 2024年3期
关键词:培育劳动技能

束庄健 仲文丹

职技院校是向劳动力市场批量输送高质量技能人才的大本营,新时代职技院校肩负着培育高技能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通过抽样问卷和个别访谈调查新时代职技院校学生劳动观现状,梳理问题剖析原因,探索认知—认同—技能—素养四步走培育路径,培养具备新时代劳动观的高技能劳动者。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中华民族是由劳动创造的,我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而新时代职技院校是向劳动力市场大批量输送高技能人才的大本营,了解职技院校学生劳动观的状况,探索科学劳动观培育的对策,培养综合素质高、劳动能力强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不仅有利于劳动者素质的全面提升,为社会提供全面发展的劳动力人才,也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美丽中国梦的实现。

1 新时代职技院校学生劳动观现状

劳动观是人们对劳动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正确的劳动观是反映劳动态度,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的价值尺度。新时代赋予劳动观新的内容:尊重和崇尚劳动;劳动创造财富;强调劳动者主体地位;弘扬劳模和工匠精神;重视创造性劳动。为了解新时代职技院校学生劳动的现状,本文以问卷调查加个别访谈,用数据呈现现状,从中理清问题、剖析原因并探索新时代劳动观的培养路径。

1.1 调查问卷设计与发放

本文选取五所职技院校学生180名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从学生对劳动的理解、对劳动分工的认识、对劳动实践的意愿以及对劳动相关不良社会热点问题的认知四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0份,在将无效数据清洗后,有效问卷175份,有效性97.2%,Spss信度分析Cronbach,α系数0.852>0.8,数据信度好,调查结果可接受。

1.2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1)对劳动的理解

大多数职技院校学生对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有积极正确的理解。超六成的被调查的学生赞同“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的观点,半数以上的学生认同“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对于“一勤天下无难事”持不赞同观点的学生仅占一成多。在被问到“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的观点时,超过半数的学生持中立和不赞同观点,有近四成的学生认为“劳动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可见部分学生对劳动目的的认知有一定程度的偏颇(见表1)。

(2)对劳动分工的认识

在科研人员的劳动和工人、农民劳动的对比中,半数以上的被调查学生认为“科研工作比工人、农民劳动更值得尊敬”,甚至六成以上的学生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对于自主创业的工作,他们的观点呈两极分化的状态,超七成学生相比体力劳动更愿意从事脑力劳动。对于劳动分工,大多数职技院校的学生重视脑力劳动,轻视体力劳动(见表2)。

(3)对劳动实践的意愿

大多数职技院校的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积极性不高。对于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被调查的职技院校的学生中有超四成的学生认为会耽误很多学习时间;“空余时间主动劳动的意愿”仅有不到两成;在“如何对待自己的脏衣物”问题时,有超半数的学生选择送洗衣店或公用洗衣机,仅不到三成的学生选择自己动手劳动。在被问到对于“未来工作期望”时,被调查的学生大都看重工资待遇高、工作轻松、工作环境舒适、加班时间少、社会认可度高的工作(见图1)。对于“劳动实践机会”,超过八成的学生认为家庭和学校没有提供充足的劳动实践机会(见表3)。

(4)对劳动相关不良社会问题的认知

部分职技院校学生对劳动相关不良社会热点问题的认知是有偏差的。有超四成的学生可以接受“啃老族”;超半数的学生期待一夜成名、一夜暴富;超四成的学生认可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娶得好;对于社会不良之风“拼爹”现象,超四成的学生认为很正常(见表4)。不良的社会风氣、不正确的价值观正影响着职技院校的学生群体,他们对不良社会现象并不能保持正确的价值观,抵制不良影响。

1.3 调查结论:新时代职技院校学生劳动观现状问题梳理

经由调查数据分析和个别访谈,新时代职技院校学生劳动观有积极正确的方面,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梳理如下。

(1)劳动认知有偏差,劳动价值观物质化。学生能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但是对劳动是为了什么,对劳动价值的理解有偏差。部分学生并不认为劳动是唯一成功的途径,渴望一夜暴富,一举成名,价值追求目标急功近利,劳动价值观物质化。

(2)劳动观培育弱化,重智育轻劳育。在职技院校的课程设置中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很少开设专门针对职技院校学生的劳动教育课程,对劳动观的培育既缺乏理论教育又缺乏实践锻炼。而在很多家长和学生的心目中认为要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学好知识技能上,不能因为劳动耽误学习,往往重视智育轻视劳动教育。

(3)劳动态度不端正,劳动积极性低。部分职技院校学生害怕吃苦,不愿受累,在学习中投机取巧,在生活中不愿参与劳动,假期选择睡懒觉、刷视频、打游戏,不愿帮助家长分担家务,更不愿打工、参与社会实践。他们劳动积极性低,在择业中不愿吃苦,渴求安逸,害怕变化,安于现状,对外在的物质要求高,更愿意选择体面且轻松的工作,宁愿“啃老”,也不愿意从事辛苦的体力劳动。

(4)劳动情感荒漠化,劳动精神缺失。职技院校的学生都是“00”后,他们崇尚自由,做事特立独行,对劳动缺乏情感,部分学生虚荣拜金,看不起脏活累活,存在投机心理和冒险心理,他们缺乏艰苦朴素的生活态度,缺乏无畏艰险的劳动精神,更缺少新时代需要的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

2 新时代职技院校学生劳动观现状原因剖析

2.1 社会不良思潮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一些不良的社会思潮也对社会劳动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冲击着社会,也影响着职技院校的学生,部分媒体为了博取眼球,获取点击率,制造社会舆论,过渡渲染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不良观点。而同时随着现代化、科技化、服务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现代化的机器代替了人工劳动,家政、外卖、跑腿公司等服务行业的兴起,不少优秀传统美德已经成为“过去式”,人们在享受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在逐渐远离劳动,丧失劳动情感,失去劳动的能力和意识。

2.2 家庭过度保护和家长认知偏差的影响

部分家庭对下一代溺爱和过度保护,他们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只要读书好就不用辛苦劳动,他们包办家务劳动,致使部分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没有养成劳动习惯,部分家长不仅不能为学生提供日常劳动的场合与机会,还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怕孩子吃苦,帮着学生开假证明,创造条件帮助学生逃避劳动,久而久之,学生怕苦喊累,没有责任意识,缺乏艰苦奋斗精神,也就不足为奇。也有不少家长本身的劳动观存在偏差,轻视体力劳动,希望孩子努力读书以摆脱体力劳动的工作,言传身教,学生很难不受影响。

2.3 职技院校未能真正将劳动教育融入职业教育

职技院校因其职业教育特性与劳动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但很多职技院校未能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真正融合。劳动观培育大部分只停留在口头教育,没有真正落实。部分职技院校的社会实践、实训课程因为资金、场地、设备、师资等原因,致使学生缺乏动手的机会,看的多、听得多,动手的少。另外,部分老师简单粗暴地把劳动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而没有做好思想教育,给学生造成“犯错误才需要劳动”的错误思想,导致学生形成劳动可耻、丢人的消极观念。

2.4 职技院校学生追求个性化价值观的影响

职技院校的学生是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时代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是网络的“原住民”,可以轻松地在虚拟世界交流,能很方便地从网络获取各类信息,他们追求独立个性,不愿刻板地因循守旧重复单调的劳作,没有经历过生活的困苦,他们追求生活品质,单纯而充满热血,在追求个性化的价值观指导下,很多学生很难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蚀。

3 探索新时代职技院校学生劳动观培育“四步走”路径

新时代职技院校学生劳动观的培育,不仅要让学生树立新时代的劳动观念,更重要的是将思想“落地”,依托专业技能,内化为职业素养,培育高素质的新时代劳动者。遵循劳动观培育规律,探索科学培育路径:认知—认同—技能—素养知行合一“四步走”。

发挥榜样示范,树立正确劳动“认知”;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创新方法载体,引导学生对劳动情感的“认同”;融合多方教育阵地,培育学生掌握劳动“技能”;最终依托条件保障,把学生培养成具备新时代劳动观“素养”的高质量技能人才(见图2)。

3.1 发挥榜样示范,树立劳动认知

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确立正确的劳动认知,是职技院校学生健康成长、追求进步的行动基石。职技院校的学生身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他们承载着国家对未来技能人才的希望,榜样的示范作用往往比喊口号说道理更有效。我们身边有很多勤奋、踏实、积极向上的励志榜样,比如各领域的先进工作者、草根劳动英雄、劳动模范、工匠艺人、名师工作室大师、老艺术家等,通过身边人物的鲜活事迹,拉近学生与劳动的距离,向学生宣传身边普通人顽强拼搏的精神,精湛的劳动技艺、深厚的劳动情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认知,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培养职技院校学生正确科学的劳动观,帮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增强拼搏奋斗的勇气,将年轻的潜能和力量通过精湛的技能和不畏艰难的精神释放出来,在服务社会中展现职技院校学生的风采。

3.2 创新方法载体,引导情感认同

运用多姿多彩的文学语言、生动活泼的动画形象、形象直观的视频片段等方式打造优秀的文化作品,将呼唤劳动精神、体现正确劳动观价值题材的作品用职技院校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同时探索在传统文化中传承劳动精神,将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以及历史文化中关于艰苦奋斗、不畏艰难的劳动精神与新时代社会的劳动精神相结合,带着文化自信传承劳动精神。

开展丰富的劳动教育活动,如相关主题班会活动、参与案例大讨论、社会热议观点辩论比赛、主题演讲、情景模拟剧、故事会等形式;通过实践课程、各类技能比赛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深化劳动技能的掌握和理解,进一步认同劳动创造价值实现幸福的理念。在实践中增加“时尚元素”“快乐元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自我满足的快乐,在劳动中感知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劳动技能,在快乐劳动学习中培育对劳动的情感认同。

利用现代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门槛低、传播方式新颖的特点,将新技术、新科技等多种元素创造性融合在一起,打造科学健康的劳动观培育内容,综合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微动漫、微博、喜马拉雅等新媒体平台,发出劳动最光荣、弘扬劳动精神之声。创建开放式课堂,增加劳动观培育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引导学生情感认同,激发职技院校学生崇尚劳动的青春力量。

3.3 优化教育阵地,培育劳动技能

构建融合家庭、职技院校、社会力量等多方力量的劳动观培育阵地。发挥家庭劳动教育的基础阵地,构筑热爱劳动的良好家风。家长作为学生劳动教育的第一任教师,引导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除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外,还可以鼓励学生结合兴趣爱好,积极参与手工制作、家庭园艺、工具修理、烹饪、收纳等家庭劳动实践活动,家长在劳动实践中为学生提供工具设备、技术指导、安全防护等支持,并将劳动过程及劳动成果以照片或视频方法记录下来,帮助学生记录成长,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帮助其养成热爱劳动的内在动力和劳动技能。

发挥职业院校技能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不断完善专业建设方案,将劳动教育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实际情况每学期或每周安排定量课时的劳动教育,公共基础课程、通用素质课程中融入劳动观培育元素;专业技能课程推行任务驱动、一体化等教学模式,把课堂的主导地位交给学生,以技能成才为培养宗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到“主动学”。校内“学技能、练技能、比技能”,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技能比赛,以赛促进,在专业技能比赛中交流切磋,发现差距,学习成长。

充分利用社会阵地的劳动教育资源,发挥企业资金设备优势,完善劳动实践基地建设,不断开发劳动教育研究所、校企合作基地等劳动实践场所,保障劳动实践的场地及所需的设施设备,使实体课堂与虚拟课堂相结合,营造多元化教学情境,协同各项资源为职技院校学生劳动技能提升保驾护航。

3.4 完善条件保障,养成素养品质

不断完善劳动观培育的条件保障,促进新时代劳动观素养养成。一要加强职技院校教师劳动素养能力培养,在教学中除了实现知识、技能目标,素养目标中还要增加有关劳动素养的培养要求,鼓励专业课教师深入企业参与挂职锻炼等实践,提高教师技能水平和劳动素养;二要组织上高度重视,保障经费投入,鼓励社会资金、行业资金进入劳动观培育领域,设立专项教育资金,鼓励更多力量投入到人力资源的劳动观培育上来;三要全社会要营造尊重和崇尚劳动的价值观,开拓性地创造劳动实践机会,社会公益劳动、勤工俭学、企业实践等都可以是劳动素养养成的契机。有序安排职技院校的学生利用课外、寒暑假时间直接参与企业一线的实习实践活动,學生在真实的劳动环境中,体验健康劳动观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环境中感受劳动创造价值、体验劳动带来的收获与喜悦,在实践中践行并深化新时代劳动观素养品质。

猜你喜欢
培育劳动技能
高级技能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热爱劳动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