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自主学习活动中的运用

2024-04-15 06:14武全梅
考试周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问题链初中道德与法治自主学习

武全梅

摘 要:问题链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分析、探索、实践、创造的过程中获得更好发展。道德与法治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对初中生社会价值的形成及个人修养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将问题链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相融合,可对初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和催化效果。因此,为保证问题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及其自主学习活动中的有效运用,文章从积极影响、教学关注、组织策略等方面展开相关探讨。

关键词:问题链;初中道德与法治;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2-0110-05

与传统接受式学习不同,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可在一定程度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于学生未来发展意义深远。通过问题链的设计与实施,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的目标,使其按照一定的路线或路径展开分析、探索与实践,从而获得深度学习效果。此外,将其运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之中,还可以引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对其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和创造性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一些教师在问题链的运用及自主学习活动的整体安排上存在诸多问题,如缺少衔接、层次模糊、认识不足等,导致学习效果难达预期目标。针对这一情况,文章从夯基础、提能力、落素养等环节入手,就问题链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自主学习活动中的相关运用展开分析。

一、 问题链教学法对初中生自主学习的积极影响

问题链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材要求及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知识及生活经验,提出一系列的问题组,每个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以保证学生在探究思维上的连续性与深度化。由此可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问题链,对学生自主学习及综合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积极影响。其一,有利于巩固认知基础。问题链的设计与提出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既能照顾到学生整体的认知情况,又能在不断递进的过程中促进个体内化,保证迁移效果与发展基础。其二,有利于强化思维逻辑。问题是促进思维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围绕问题展开序列化的探究与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关键问题的探讨兴趣,还可以在层层递进的过程中助力学习思维发展。同时,问题链教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初中生认知发展的独特规律,能使学生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模式。其三,有利于发现本质规律。与传统提问方式不同,其问题链始终围绕一个核心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提问,使学生在渐进吸收的过程中发现抽象原理背后的本质规律,这能对学生深度学习及核心能力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二、 问题链教学法在教学组织中的关注点

(一)关注生活

众所周知,知识来源于生活,问题链教学中的“问题”也需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以提升学生对社会活动的参与兴趣及对知识运用的实际效果。同时,新课标也在其内容和理念上对此进行明确和强调,如“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等。加强问题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可进一步增强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并对学生主体发展起到一定帮助。一方面,教师要结合课时内容及素养要求,立足现实环境,对所学知识进行适当延伸与拓展,以便激发学生想象,提升其感悟。另一方面,在复杂概念及思政原理的解读上,需从生活化的视角展开分析,融合问题案例,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二)关注梯度

有梯度的问题,往往能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持续性探讨,这也能在一定方面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专注力。同时,问题链是基于学生兴趣、认知、能力等要素及发展情况进行设计的,并非简单地堆砌与罗列,其更加关注问题与学情的关联性和作用点,使学生在有序递进的过程中引发对文本内容及内在关系的真实思考。因此,在问题链教学组织中,教师需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遵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设计思路,既兼顾不同层级的学习情况,又突出问题组群的逻辑结构与阶梯属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成就。另外,还需注意与核心问题的贴合程度,避免内容脱离实际、目标分化、关注分散,确保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始终围绕主线展开思考。

(三)关注价值

价值是建构问题的意义,在问题链教学组织中,教师要关注问题本身的教育价值,并将其形成体系化的学习框架,让学生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深化理解、有所感悟。此外,有价值的问题往往能引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深入思考,因此,教师在问题设计方面尽可能地避免“问无实质”“问多无趣”的现象,确保学生在问题群的探究与学习中获得更深理解。另外,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生活化的综合性学科,其在内容编排和设计逻辑方面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紧密联系。对此,在问题链的运用中,还需符合价值观,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和实践机会,以便形成适合学生个人终身发展的基本价值理念和能力。

(四)关注衔接

在问题链教学中,教师还需关注主问题与子问题、核心问题与层级问题之间的衔接,同时,还要考虑学生在学习、参与及反馈等环节中的表现情况,进而对相关问题进行调整与优化,确保教与学的相互统一。除此之外,在具体运用中,还要针对问题链的连贯性、逻辑性、指向性以及对话性进行设计,做到问得具体、问得明确、问得自然。最后,为增强问题间的相互联系,教师在建构与实施方面,还需围绕目标、学习、介质等要素展开分析,如对笼统问题进行“减配”;对学习目标进行细化;对相关问题进行变式处理等,这样不仅能加速学生对思政知识的学习进程,又可以在逻辑衔接上更加嚴密和精确。

三、 问题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自主学习中的运用方法

(一)夯基础

1. 从目标入手

围绕教学目标进行问题链设计,不仅能增强学生对课时内容学习的总体把握,还使其在纵深思考的过程中巩固基础知识,保证学习效果。同时,将其目标进行问题化处理,还对学习课内自主学习活动质量的提升起到一定帮助。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让友谊之树常青”教学为例,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并建立和发展真挚友谊是本课的目标之一,教师在问题链的设计上可围绕学生的现实“困惑”进行导学:①交朋友时是否任何时候都要主动,怎样才能算主动,如何理解主动?②若主动沟通但对方不理会该怎么办?③对性格内向的人来说如何交到朋友?这样不仅能引导学生对“如何成为朋友”建立清晰的自我认知,又能在相关问题的探讨和思索中受到启发,进而对建立友谊的方法及观点产生深刻体会。此外,为增强学生对目标知识的理解,还可以采用“引入性问题链”的方式,如“当同学朋友生病不能到校上课时,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主人公,对图中朋友的做法持怎样的意见或态度,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如何看待起‘绰号这件事,应如何处理?”等,使其形成更好的代入感和共情力,以便在新旧结合、内外联系中获得发展。另外,依托教学目标设计问题,还需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思维特点,既要融入目标要求,又要关注学生现实感受,进而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连续不断地成长。

2. 从知识入手

不同于传统教学形式,问题链教学更加注重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在问题链的指引下获得更深的思考和理解。此外,从知识要点入手,还可以将分散、复杂且零乱的知识进行串联式、框架式地呈现,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际效率,又增强教学活动的连贯性与整体性。以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生活需要法律”的教学为例,在进行“法律对生活的作用及相互关系”这个知识点的学习时,教师可采取“探究性问题链”,围绕教材案例及生活场景进行问题群设计:①图片中有哪些法律?列举一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②如果没有这些法律的话,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③结合现实情况,如何理解生活与法律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保持积极的探究心理和螺旋上升的思维状态。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弹性化问题链”就“法律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这个知识点进行讲解。相对其他模式的问题链,弹性化问题链在学习自由度以及教学覆盖面上具有一定优势,并能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可以进一步体现生本理念的思想价值和教育意义。另外,在以知识为框架的问题链学习中,还要突出内容的指向性,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与解答。

(二)提能力

1. 借助情境促理解

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情境场域,不仅能增强问题链的作用深度,还可以引发其积极思考,促进学生深度理解。以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维护秩序”的教学为例,为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活需要秩序,教师可利用媒体技术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场景进行呈现,并通过“找茬”活动,让学生对其背后的意义进行理解和思考。同时,在问题情境的作用下,提出与之相关联的问题链,如“你从场景中找到哪些‘茬,这些‘茬背后的共同点是什么?”“这类行为将会产生何种影响?”“面对这样的社会现象,你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强化基础理解。又如,在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做负责任的人”的学习中,为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我承担、我无悔”的精神价值,教师可通过“致敬维和英雄”“最美逆行者”等影视资料,结合相关问题:①说出令你印象深刻的场景和片段。②他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③在我们身边有哪些认真履行责任的人?以此引发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深入思考,同时,借此培养其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在情境问题链的构建上,教师要注意情趣与生活:一方面,要从学生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并融合现实环境,使其能够沉浸其中有感而发,以此获得更加积极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要体现生活元素,对枯燥的理论知识进行生活化展示,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

2. 分析案例强思维

加强案例分析往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其概念和原理,使学生能从多个角度思考其背后的价值与意义,这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围绕案例素材进行问题链的设计,还可以促进学生对核心观点的多元探索,使其能够在观察、分析、反思、表达的递进生成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品质。如在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一框“关心国家发展”的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老物件的对比”“近年来国家发展变化”“建国70周年阅兵”“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等相关案例资料及视频资源,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国家发展的紧迫感和承担责任的使命感。另外,在观看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就其现实情况设计以下问题链:①从社会生活的哪些方面可以感受到国家取得的巨大进步?②从图文案例中我国取得了哪些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③在具体发展过程中我们仍有哪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④面对发展中的问题,我们是如何解决的?围绕真实案例及生活素材进行问题链的设计,既可以缓解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枯燥的问题,又可以使学生通过案例体会和理解现象背后的政治道理。

3. 分层指导帮建构

考虑到个体之间的学情差异,在问题链的设计上还需进行层级化处理和个性化指导,以保证学生整体的发展。其一,分层解疑。因材施教是高质量教学的关键,针对学生差异,教师在问题链的运用上还要作出适当的调整和优化,从而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和宗旨。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合理利用网络”的教学中,教师可针对“媒介素养”“信息节食”“网络规则”等知识点,就问题链的差异化设计及分层化解疑提出以下问题:(1)基础性问题:①如何看待奶奶和爸爸的观点?②我们又如何看待网络?③在网络生活中常会遇到哪些困惑,其解决方法是什么?(2)递进性问题:①怎样合理利用网络?②怎样理性参与网络生活?③怎样传播网络正能量?(3)开放性问题:①如何学会“信息节食”?②如何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通过对问题链进行分层,不仅能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要,又可以在阶梯式的学习中提升其能力、促进其发展。其二,分层提升。自立、自为、自律是自主学习的主要特性和具体表现,教师在问题链教学中,还需与之形成一定的交互联系,如采用评价反馈表、学习任务单、导学案等,使其能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有针对性弥补不足、完善自我。

(三)落素养

1. 多角度设问

围绕核心问题展开多角度设问,既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时内容及关键信息的掌握,又可以提高其在自主探究中的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问题链中的设问角色进行“换位”,让学生结合自身理解和感悟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这样不仅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又可以在互问互答中获得不一样的体验与感受。如在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学中,围绕“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这个目标,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链:①国家宪法日是几月几日?②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宪法日?③宪法是如何规定国家机构行使国家权力的?④国家机构又是以什么样的组织原则管理国家的?⑤如何理解权力运行及规范权力运行的具体方法?此外,在内容解析及自主探究中,教师还可以就问题链中的某一问题进行子问题的设计,如“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什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什么地位,這体现了我国宪法的什么规定?”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又可以培养其逻辑思维、强化法治观念。总之,多角度设问,可进一步提升问题链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效果,有利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更为清晰地认识和掌握理论知识。

2. 多要素提问

从内容上看,问题与问题链在要素选取及学科衔接上有所不同,前者相对单一且要素较少,而后者在要素、形式、逻辑、结构等方面上更有优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的丰富性和纵深性。集合多要素的问题链,可帮助学生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形成整体性思维,并对其能力与素养的提升具有一定效果。如在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夯筑法治基石”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预设导学问题链:①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②什么是良法?③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④如何建设法治中国?以此引导学生对法治建设及法治重要性等概念进行初步了解。此外,为增加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并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教师可在问题链的基础上增添一些生活案例,如“针对一些旅客不配合安检、买短乘长、霸座等行为,《民法典》有何规定?”“网购商品快递损坏谁承担?”“类似‘oh my god‘买它买它等主播声音是否可以随便拿来用?”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要素及相关案例的分析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及法治观念。

3. 多方面引问

除了层次、逻辑等结构性问题的设计之外,教师还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引发学生对问题的猜测、联想与探索,使其能够以问题为载体,进一步提升自主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并对思政知识产生更多讨论。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尊重他人”的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工具,围绕尊重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与意义设计问题群:①为什么要尊重他人,尊重的重要意义是什么,为什么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②怎样尊重他人,如何欣赏他人,除了尊重他人,我们还应尊重什么?由理论层面延伸到现实做法,既可以让学生在反思、求证中体会“受尊重是每个人的需要”,又可以发散其学习思维,从而学会与人、社会、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此外,在引问学习中,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情境讨论活动,如“乞丐可以进图书馆吗?”“如何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何看待职场中的性别歧视?”等,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从而以问引学、学以致问,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使其在真学、真思、真评的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4. 多形态促问

在问题链教学中,考虑到学情及内容的特殊性,其所呈现的方式也应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学习需求进行多形态设计与多样化实施。其一,认知性问题链。该类型问题链主要以训练学生信息收集、提取、判断等方面的能力为主,倾向于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吸收,以便为后续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根基。如在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生活需要法律”的教学中,教师可针对一些基础性知识点,通过目标导学的方式,设计以下问题链:①什么是法治?②它的要求是什么?③它的意义是什么?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法治的理解和对基本概念的把握。其二,理解性问题链。理解性问题链主要是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概括性理解的一種思辨策略,既可以是单问题的层级设计,又可以是“主问题+子问题”的组合设计,从而使学生对问题链中的核心价值产生不同思考。如在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一框“法律为我们护航”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主问题+子问题”的方式,围绕“感受法的关爱”这个角度,提出子问题群:“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的法律有哪些?”“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是什么?”“四道防线的含义是什么?”“未成年人如何对待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以便学生从中体会和理解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关爱。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分析性问题链、评价性问题链、应用性问题链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以及对问题本质的理解。

四、 结论

综上所述,问题链教学法不仅能增强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的思想深度,还能使其在问题链的建构与引导下形成持续、发散且有意义的学习行为,保证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另外,在问题链教学中,教师还需根据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基本特性及学情特点,从生活、梯度、价值、衔接等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序列学习策略,满足学生成长的个性化需求。

参考文献:

[1]王艳.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问题链设计[J].安徽教育科研,2022(14):107-109.

[2]陈陆.大概念视域下问题链教学法的三重意蕴:初中道德与法治“文化专题”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世纪之星:初中版,2022(14):199-201.

[3]董泉凤.“问题链”促进“知识链”: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高效策略研究[J].华人时刊·校长版,2022(9):66-67.

[4]陈昌龙,黄桂红.突破道德与法治高阶问题的问题链嵌入策略[J].新课程评论,2022(2):91-98.

[5]杨楠.初中道德与法治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21(5):106-107.

猜你喜欢
问题链初中道德与法治自主学习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