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自助视角下高校院系资助育人路径研究

2024-04-17 05:18王清黄蓉
科教导刊 2024年8期
关键词:资助育人

王清 黄蓉

摘 要 院系是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阵地,发挥着直接面对学生、深入了解学生需求的关键作用。目前,高校院系在资助育人过程中面临“难助人”和“自助难”的双重困境,以助人自助为视角,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丰富资助形式、强化资助队伍来实现受助学生和资助工作者的自助,有助于促进院系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实现高校育人任务的落细落实。

关键词 高校院系;助人自助;资助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8.007

A Study on the Path of Supporting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Departm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lping and Self Help

WANG Qing, HUANG Ro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 Anqing, Anhui 246000)

Abstract The departments in universiti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funding work, playing a crucial role in directly facing students and deeply understanding their needs. At present, there are two questions in the funding for education of departments: "difficulty in helping others" and "difficulty in self-hel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lping others and self-help, strengthening top-level design, enriching funding forms, and strengthening funding teams to achieve self-help for students and funding workers can help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departmental funding education and achieve the detailed implementation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tasks.

Keywords the departments in universities; helping others and self-help; funding for education

院系作為高校资助工作的主要阵地,目前已经形成以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假期走访等为工作载体的资助工作体系。随着资助工作的不断发展,资助育人也成为高校院系资助工作的主要目的,但高校院系如何充分发挥资助育人的主要功效,仍是需要重点研究的议题。笔者认为,高校院系资助育人的实现路径是双层意蕴的“助人自助”:一方面,高校院系资助工作旨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自助,实现自我发展和成长。另一方面,高校院系资助工作者在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也能实现自身的成长和提升。

1  助人自助视角下高校院系资助育人工作的意义

“助人自助”是一种以帮助他人成长和发展为核心的理念,其理论起点是“助人”,实践终点是“自助”。助人和自助之间是一种延伸的关系:由助人开始,达致对方自助。真正的助人自助是助人者与受助者的共同成长和改变。在这种关系中,受助者与助人者是互换和增值的[1]。“助人自助”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助者得到了实质性的帮助和成长,而助人者也从中获得了自我成长和提升。

在高等教育中,资助工作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许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经济上的支持是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的物质保障,能力上的提升更是学业完成的最终目的。因此,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要立足于满足受助学生的需求,全面提升受助学生的素质,全面发挥受助学生的才干,使之成为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2]。在这个过程中,“助人自助”的理念显得尤为重要。“助人”是为受助学生提供物质上的帮助,“自助”是为他们提供一个自我发展的机会。由于院系资助工作所面对的受助学生群体相对较小,院系资助工作可以更加精细、全面和有深度地展开。育人工作坚持“助人自助”的理念,意味着在解决受助学生生活上的困难的同时,应更加注重他们自我价值的提升。受助学生不仅能够摆脱眼前的困境,还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信心,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此外,“助人自助”的理念与高校资助工作者的职业发展息息相关。高校资助工作者通过“奖、贷、补、助、减、勤、免”等途径帮助学生。在工作过程中,高校资助工作者了解受助学生的需求,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给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受助措施。这样的工作经验能够帮助院系资助工作者提高自己的沟通技巧,增强人际交往和共情能力。同时,院系资助工作者在处理资助事务时,深入了解资助政策,提高个人的知识储备;在组织策划资助活动时,对活动进行构思、策划,也能够提升个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提升工作效率。这些能力的提升不仅能够更好地为受助学生提供服务,也对他们个人的职业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2  高校院系资助育人的困境

2.1  受助者难自助

2.1.1  资助措施与育人效果失衡

高校资助惠及每个困难家庭,坚持“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上不起学”的宗旨,充分体现教育公平[3]。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都可以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等来减轻学费压力。高校从学校事业收入中提取一定的比例设置校内学生资助经费,再划拨给学院,由二级学院设立勤补基金。这部分经费主要用来帮扶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确保资助政策得以实施。保障型资助已成为高校院系资助的主要方式。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资助”与“育人”两张皮的问题[4]。

首先,虽然经济支持能够缓解学生的生活压力,但过于强调物质支持,容易忽视育人的重要性。不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思想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长期的物质短缺会让他们产生自卑、焦虑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物质支持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精神和心理层面的压力。其次,部分院系过于追求效率。在开展奖助工作时,一些学院直接将名额切分给班级,由班级评定,这可能导致评定过程缺乏公正性和客观性。评议初期,学生自主申请,部分学生碍于面子不申请;评议过程“唯材料论”,评议结果“唯票数论”等情况时有发生。最后,部分院系在制订资助育人计划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导致实施过程中缺乏重点和针对性,使得资助工作难以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部分院系的资助活动具有临时性和表面性,仅仅是完成上级资助部门的工作任务,导致资助育人的效果大打折扣。如:进行感恩教育,学院仅仅开展一次感恩征文比赛,并不能真正触动受助学生的内心,使其体会到感恩的重要性。

2.1.2  资助结果与资助过程分离

资助工作的直接结果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缓解经济困难,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业。但是,资助育人如果只看重结果,可能会造成评定不准确的情况。资助的结果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受助学生的个人能力、外部环境等。评价不准确,会导致受助学生后续的资助跟不上的情况。同时,部分院系在进行资助育人时,缺乏对受助学生的跟踪关注,可能会导致一些潜在的问题被忽视。受助学生得到一次经济资助后,他的生活只会得到阶段性改善。受助学生之后的生活如何保障,才是真正需要重视的问题。只关注学生是否能得到资助,却忽视学生怎么样才能更好地被资助,可能会把资助变成一种简单的经济支持手段,而忽视了学生心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需求,难以实现学生的“自助”。此外,受助学生的需求是多样的,学生个体也存在差异性,但院系在资助育人方面往往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化的支持。这些做法难以激发受助学生的自我发展动力,无法达到“自助”。

2.2  助人者难自助

高校院系资助工作队伍由学院党政领导、资助专管教师、专兼职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组成。资助专管教师承担着二级学院主要的资助事务。在开展资助工作时,他们会经常面临以下挑战:首先,资助事务杂、持续周期长。除日常困难生评议、助学金申请、勤工助学管理工作外,还有政策解读等隐形事务。每一种资助事务都有其特定的要求和细节,需要资助工作者具备高度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现实情况中,许多资助工作者主要依赖于自己的经验和摸索,而非经过系统性的培训。同时,大部分高校没有将院系的资助工作设置单独的岗位,二级学院的资助专管教师多由专职辅导员担任。专职辅导员本身就承担着较多的学生工作事务,院系的资助工作进一步增加了他们的工作压力。其次,资助事务要求高。资助工作关乎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一点错误都可能影响学生利益。资助政策和标准也会随着时间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专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更新自己的理解。最后,资助激励不到位。多数高校可能没有建立或完善院系资助工作者的考核和激励机制。这就会导致院系资助工作者在工作中自我效能感低,对资助事务不重视,进一步影响其自我发展和工作能力的提升。

3  助人自助视角下高校院系资助育人的路径

3.1  加强顶层设计,发展高校院系的自助能力

助人自助视角下高校院系资助育人路径的最终实现,需要学校、学院、班级等各个主体深度参与,实施全方位的策略,并推动全员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学院作为开展资助工作的基石,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保障作用。首先,学院需要完善资助工作的制度设计。学院需要梳理国家、省级和校级资助工作政策,在学习和理解政策的基础上,厘清资助工作的思路,规范资助的过程。学院应制订院系专属的奖助工作手册,简化资助工作程序,召开奖助工作培训会,带领院系资助工作者学习资助文件,使资助工作体系化。除了资助工作的具体实施,学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资助教育,夯实资助工作的基础。其次,学院应将资助教育常规化。学院要让感恩、诚信、励志、自强等教育贯穿资助工作的始终。在进行困难生认定前,学院先应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并将诚信与评奖评优挂钩,以此强化学生对于诚信的重视。此外,将资助教育融入实践活动。学院开展感恩周、征文、主题演讲、励志成长分享会等活动,让资助教育的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更好地达到育人的目标。最后,学院需要建立困难生档案库。困难生档案库的建立,既可以帮助学院对有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精准识别,确保资助资源能够真正用于需要的地方,又有助于学院对受助学生的困难程度进行科學评估,为制订个性化的资助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

3.2  丰富资助形式,提升受助学生的自助能力

资助育人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受助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资”和“育”是相互联系的,“资”是“育”的主要手段,“育”是“资”的最终目的[5]。对于学院来说,仅仅提供经济帮扶是不够的,还应该关注受助学生的能力帮扶,以实现学生层面的助人自助。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将学院的五育工作与资助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院系在资助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建设。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建设的核心。通过展播主旋律作品、组织红色基地见习等方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受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样不仅能够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还能够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其次,二级学院要关注受助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辅导员谈心谈话、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了解受助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和自我调适能力。其次,助人更多是为了实现自助。院系更要注重受助学生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参与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和勤工助学等活动,促进五育发展和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推动受助学生成长成才,让受助学生从“输血”到“造血”。最后,院系资助育人工作需要尊重受助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一方面对于受助学生做到因“阶段”施“助”。如:对低年级受助学生进行专业引导和学业指导,对高年级受助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教育;另一方面,对于受助学生做到因“需”施“助”。如:有体育测试成绩提升需求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院可组建飞跃体测训练营,帮助学生增加体育锻炼的机会,增强体质。

3.3  强化资助队伍,增强资助工作者的自助能力

实现资助工作者的自助是确保资助育人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首先,学院要配齐资助工作队伍,在学院内部形成资助工作秘书+专兼职辅导员+学生资助工作负责人+学生干部的工作模式。学院不仅要选拔具有责任心、耐心和组织能力的优秀教师担任学院资助工作的负责人,还要实行资助工作负责人轮换制,确保更优秀的人才加入资助工作队伍中去。其次,学院应定期为资助工作队伍提供培训,包括资助政策、工作流程、沟通技巧、心理辅导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学院还需要重视资助工作的理论研究,为资助工作者提供经费支持,搭建研究平台,设立资助育人的专项课题支持资助专管教师进行资助育人的研究。通过以上措施,可以进一步强化院系资助工作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更加专业、贴心的服务。最后,学院应设立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个人和团队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彰,如:评选最美资助工作者,以激发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4  结语

高校资助工作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也是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高校院系资助育人路径的最终实现是多方的共赢。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院系应在助人自助的基础上探索更多的资助育人新模式,促进资助工作的开展。

基金项目:安庆师范大学校级重点项目“主旋律影视作品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研究”(SK202305ZD)。

参考文献

[1]张和清.社会工作:通向能力建设的助人自助——以广州社工参与灾后恢复重建的行动为例.[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143.

[2] 林文偉,廖丽金,赵北琳.“人的全面”发展视阈下的高校帮困育人体系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2010(7):90-92.

[3] 贾明超,范正祥,陆斌.“育人为本”资助理念视角下的高校资助工作探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70-72.

[4] 王娜.实现高校精准资助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8(7):103-105.

[5] 李俊.高校“大资助”育人体系构建的现实困境与实践理路[J].池州学院学报,2023(2):151.

猜你喜欢
资助育人
高校资助育人与其校园文化的耦合机制研究
大学生资助育人效果评估指标研究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研究
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让阳光点亮你的生命
微信平台对提升高校资助育人功能的实效性分析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育人功能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