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后服务中应急救护项目的设置

2024-04-24 09:35巩斌斌张军霞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应急技能学校

巩斌斌 张军霞

摘要 课后服务要指向家长迫切期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心愿向度,要为营造“健康平安”校园环境、推动“全民健康”工程进程、实现“健康中国”宏伟目标奠定基础。基于此核心价值,学校通过组建师资团队、设置应急救护课程、规划课程实施程序和构建评价体系等路径,可以实现应急救护实施在小学课后服务中的特色化发展。

关  键  词 课后服务;应急救护;小学;自救意识

引用格式 巩斌斌,张军霞.小学课后服务中应急救护项目的设置[J].教学与管理,2024(11):14-17.

课后服务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补充和拓展,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创设了更加广阔的空间。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指出,“课后服务工作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1]。因此,学校应该构建多元课后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资源,给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多向的选择性和可能性。课后服务并不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简单延续[2],应该真正指向家长的迫切需求和学生的现实需要。

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人幸福,幸福的基础条件是健康的身心和安全的保障。教育要让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和能力得到持续健康生长,而不能逼迫人去接受外界的事物。人对于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的需求和渴望是自身生命的本能,因而人有主动追求安全健康生活的本能,对于基本自护和自救技能的主动获取成了人自发的行为。当前,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受自身专业化特征的制约,没有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进行大面积推广和普及,这样导致小学生基本的应急救护技能缺失严重,对他们的安全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在倡导课后服务资源多元化的当下,将基本的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引入课后服务项目,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3]。

一、课后服务中引入应急救护教育的价值

2021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教育学生树牢‘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学会和掌握健康知识与技能,为人人终身健康、建成健康中国奠定基础。”[4]在维护公民自身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很有必要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应急救护常识,对公民实施应急救护教育首先应该“从娃娃抓起”。

1.应急救护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应急自救意识

生命安全与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和永恒追求。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每一位公民的权利[5]。近年来出现的校园暴力事件、校园消防安全事故,以及学生自残身亡等无视个人生命而做出的错误行为都警示全社会,增强学生的安全健康生活意识,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态迫在眉睫。通过应急救护课程的学习,能够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应急自救意识其实是人的一种健康的心理素质,这种心理素质让人面临危急时能沉着应对,能做出正确的自救行动,为后期的应急救援争取黄金时间。当学生树立了强烈的应急自救意识,其维护自身安全健康的行动就会成为一种习惯,比如当他们遇到危险事件时,能主动远离危险境遇或能科学采取防护措施。增强自主的健康意识,不断提升个人健康管理能力,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2.应急救护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预防自救技能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个人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占到60%。有学者对西部农村小学生安全自护能力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小学生在各个领域的应急自救得分都明显低于其安全预防,特别是交通、饮食和意外伤害领域两者的得分相差了10~20个百分点[6]。这一研究结果表明,提升小学生预防安全事故的能力和增强应急救护技能刻不容缓。结合课后服务应急救护课程的系统化实施,让学生学会体温计的使用方法,能看懂医用品和药品的标签和说明书,正确识别各种场所设置的危险标识,能根据危险标识做出正确的防范。通过观看视频图像,阅读安全应急救护书籍,积极参加急救和逃生演练培训,通过身临其境和亲身体验学会基本的急救常识和逃生技能。当遇到公共卫生事件、地震、火灾、交通事故、食品安全、意外伤害和心理安全等方面的危险时,学生应具备基本的预防、自护、自救和逃生技能。

3.应急救护教育可以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在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科技文化发展飞速、家庭教育成本增加的社会背景下,维护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的热点话题。近年来发生在青少年儿童身上的各类安全事故,给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敲响了警钟,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生活环境、培植青少年学生安全健康成长的沃土、维护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社会各界共同的责任。学校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要协同多方力量,从社会、家长、学校、教师、学生等多个层面上做出有力举措,要呼吁社会各界在给予学生身心安全健康成长大力支持和援助,要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管理和教育孩子的方法,营造健康和谐轻松的校园文化氛围,要鼓励教师加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研究和探索,引导学生在安全预防、自救自护、健康饮食、电子产品、心理调适、学伴关系等方面提升自己的健康素养和生活技能。通过正面思想的引领和反面教材的启迪,让学生自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自己身心安全健康的主人。

二、課后服务中设置应急救护项目的路径

2023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提升学生健康素养为核心,以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为重点,以提高校园应急救护能力为目标,在全国学校深入开展急救教育,提高师生急救技能,增强学校应急管理能力。”[7]由此可见,将应急救护教育引入学校教育,成了一种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应急救护作为人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必备技能,应该纳入“准公共服务产品”之列,需要进行全面普及和推广。为营造“健康平安”校园环境、推动“全民健康”工程进程、实现“健康中国”宏伟目标,将应急救护教育列入小学课后服务项目,需要从师资团队、课程内容、实施程序等方面进行科学有序的规划,以实现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

1.组建应急救护服务师资团队

小学课后服务的公益性、公共性和惠民性特征要求政府在资金保障、人力资源、物资配备、责权分配等方面做出科学规划。由于应急救护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对于救护器械和技术的要求较高,另外教师对应急救护知识和技术的掌握相对薄弱,因而,需要医疗卫生部门、消防部门、公安机关等各个机构协同辅助教育指导。政府要充分发挥协调组织机能,制定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一主多元”协同供给制度[8],创建强大的应急救护师资团队。

首先,要倡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学校课后志愿服务。政府机构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呼吁社会机构自发参与课后志愿服务,并对个人和集体的志愿服务做出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激发全社会参与课后服务的热情。

其次,要组建以社会力量为主的课后服务人才数据库。医疗卫生行业、消防和公安等机构的退休职工,待业大学生,公职人员都是可利用的人力资源。要将这些人员中专业技能强、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人士,按专业技能类别录入课后服务人才数据库,根据课后服务课程需求为学校配备指导教师。

再次,要建立“志愿者+教师”的课后服务模式。应急救护教育课后服务课程的实施需要有较强专业技能的志愿者做指导,更需要教师的组织、配合与协助,其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应急救护技能的提升创造了机会,推动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全面渗透应急救护教育知识。

2.设置应急救护服务课程项目

现阶段,小学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建设呈现出“目标浅表化、课程内容碎片化、形式单一化”等特征。从教育政策的演变可以看出,学校课后服务功能定位逐渐从“托管服务”向“教育服务”拓展升级,因而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建设是课后服务规范化、系统化、特色化发展的必由之路[9]。学校要根据教育部印发的《生命安全健康教育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构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应急救护课程体系。应急救护课程的目标设置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既要具体化,又要有可操作性。课程内容设置要体现系统性、阶段性和层次性。针对意识形态发展初期的低段一二年级小学生,课程内容主要以“了解应急救护知识,培养安全意识形态”为主,从识别生活中的危险标识、认识危险物品、了解常见的安全事故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应急救护意识。中段三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应急救护教育,已经在应急救护意识和技能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因而三四年级的应急救护知识技能需要过渡和拔高,在认识常用医用品、了解急救常识的基础上,在课程设置中加入简单急救方法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应急救护心理素质、熟练使用应急救护方法为主要目标。高段五六年级的学生在认知水平、应急救护经验和生活实践能力上都有所发展,因而需要设置更高的目标要求,课程设置要突出个人日常行为和生活方式与生命健康关系的认识,强化应急救护中特殊急救法的运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程层次,在不同阶段适当加入应急救护实践演练,让学生提升应急救护实践操作技能(见表1)。

3.規划应急救护服务实施程序

由于政府没有出台统一的课后服务实施标准,当前小学课后服务无序化和随意性现象比较普遍,导致课后服务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因而学校必须与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做好衔接,在应急救护课程实施方面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制定科学的整体规划方案,建立完整的组织机构和监督机制,合理分配责任和义务,精准核算课后服务人员的工作量(为课后服务奖励提供参考依据);二是厘清课程实施思路,规划好每学年、各学段课程实施的整体任务和完成时间,细化每学期的周课时量和服务任务;三是及时与外聘课后服务志愿者沟通协商,制定好学期服务计划,设计好不同学段学生在应急救护教育中应该达成的目标。

应急救护课程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规范性、理论性和实用性,在课后服务过程中同样要体现全面育人的功能,因而课后服务应急救护课程实施中应该协调好三大关系。

第一,基础教育课程与课后服务课程的衔接和融合。学校需要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出发,遵循面向全体、夯实基础、突出选择、特色育人的课后服务理念[10],将基础教育课程和课后服务课程全面育人的思想衔接起来,将基础课程中的生命安全健康思想与课后服务课程中的应急救护理念相互融合,达到基础课程与课后服务课程协同共育的目的。

第二,校内教师与校外志愿者的合作和分工。应急救护课程的专业化和规范化特性要求外聘教师担负课后服务的主要任务,在应急救护课程实施过程中进行全面指导。校内教师要服从学校的工作分配,主动参与课后服务的实施过程,如活动组织、纪律维持、课堂协助等等,必要时也要积极参与到应急救护的实践演练中。

第三,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的内伸和外延。在应急救护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将课内的知识学习与课外实践技能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内知识学习拓宽学生的应急救护知识面,提升其安全健康素养。通过课外应急救护的演练培训,让学生熟练掌握应急救护实践技能,能在意外事故发生时迅速做出应急反应。

4.构建“四位一体”的应急救护服务评价体系

课后服务是一项公益性惠民工程,课后服务评价体系的构建包括整改课后服务问题、促进课后服务规范化发展、激发社会人士和校内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热情、全面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的基础。在应急救护课后服务中应该构建“社会、家长、学校、学生”四位一体的评价体系,从社会第三方的监督评价、家长满意度的调查、学校全面量化考核、学生知识技能考查等四方面做出综合考评,并对课后服务质量优胜的指导团队和个人给予奖励。

(1)社会机构的监督评价

为了体现评价的专业化和公平性,由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联合聘请社会第三方进行监督评价。监督评价的主要任务由医疗卫生、消防公安承担,按照应急救护专业要求,结合课后服务课程设置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定评价标准(见表2),定期对应急救护课后服务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做出阶段性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整改建议。

(2)家长满意度的调查

课后服务的主要需求方是家长,因此他们有必要了解学校课后服务应急救护课程实施的相关情况,家长的心愿向度和良好口碑是衡量课后服务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因而在实施应急救护课程的初期、中期和结尾,学校需要给家长展示课后服务阶段性成果,并通过问卷的形式让家长对应急救护课后服务做出客观评价。学校还应根据家长问卷调查情况,及时对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改进。

(3)学校全面量化考评

在课后服务过程中,学校充当着全程策划、组织、监管和评价的角色,要组织相关人员对指导教师的课程实施计划、实施过程、完成情况、服务质量,以及教师的参与情况和学生的出勤情况做出全面量化考评,为执行课后服务奖励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4)学生知识技能考查

课后服务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为全面发展积蓄充足的能量。因而应急救护课后服务质量要围绕学生隐性知识和显性技能两方面来综合考查,不仅要通过口头问答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应急救护知识的了解情况、生命安全和健康意识的形成情况,而且要通过现场情境模拟考查学生对应急救护实践操作的掌握情况,综合考评应急救护课后服务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2017-03-02)[2024-01-1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703/t20170304_298203.html.

[2] 时广军.面向意会知识的课后服务:可能与进路[J].中国教育学刊,2023(12):86-90.

[3] 孙雅勤.“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课后服务应明确的三个问题[J].教学与管理,2023(29):8-11.

[4] 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EB/OL].(2021-08-10)[2024-01-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43/moe_946/202108/t20210824_553917.html.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EB/OL].(2021-11-02)[2024-01-19].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111/t20211115_579815.html.

[6] 陈琴,陈如平.西部农村小学生安全自护能力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21(06):47-53+65.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EB/OL].(2023-03-31)[2024-01-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43/moe_946/202305/t20230506_1058566.html.

[8] 李红梅,于洪妍,何苗.“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的供给逻辑与治理机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23(06):4-8.

[9] 张磊,倪胜利.“双减”背景下学校课后服务的课程体系建构[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23,49(01):182-188.

[10] 杨德军,黄晓玲,朱传世,等.“双减”背景下学校课后服务课程实施现状及发展建议——基于对B市285所学校61326名学校管理者及师生的调查分析[J].中小学管理,2022(01):36-40.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应急技能学校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高级技能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学校推介
画唇技能轻松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