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的邓石如《四时读书乐》楷书六条屏赏析

2024-04-24 16:56钱念孙
书画世界 2024年1期
关键词:邓石如楷书读书

钱念孙

2023年10月,中国嘉德在北京举行的拍卖会上,拍出一件邓石如楷书六条屏。遍查国内外各公私博物馆馆藏,以及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的《邓石如书法篆刻全集》,该件邓石如法书均无著录,可知其应为长期在私人手中秘藏而第一次公开露面的“生货”。

邓石如(1743—1805)原名琰,因避嘉庆皇帝讳,以字行,更字顽伯,号完白山人等,安徽怀宁县人。作为清中期一位开宗立派的书法篆刻大家,邓石如打破了笼罩书坛千余年的“二王”帖学风气,尤其是康雍乾三朝皇帝推崇的赵孟、董其昌秀媚之风气,以碑学的厚重雄放之新风别开生面,取得以古开新的卓越成就。清朝重臣曹文埴称其“四体书皆国朝第一”。书法理论家包世臣在《艺舟双楫·完白山人传》中云:“山人篆法以‘二李为宗,而纵横阖辟之妙,则得之史籀,稍参隶意,杀锋以取劲折,故字体微方,与秦汉瓦当文为尤近。其分书,则遒丽淳质,变化不可方物,结体极严整而浑融无迹,盖约《峄山》《国山》之法而为之。”[1]112沙孟海在《近三百年的书学》中说:“清代书人,公推为卓然大家的,不是东阁大学士刘墉,也不是内阁学士翁方纲,偏是那位藤杖芒鞋的邓山人。”[2]

这次发现的邓石如作品(图1、图2),书写内容为宋末元初杰出教育家兼诗人翁森的名篇《四时读书乐》,4首七律共224字,吟咏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读书的感受和乐趣。该件作品每屏约4平尺(126cm×34cm),六屏共约24平尺,不仅在邓石如传世楷书里属于尺幅最大、书写字数最多的作品,就是在邓石如整个书法作品中也属大件重器。

关于邓石如书法,学界向来认为其篆隶为上,真书次之,草书和行书复又次之。包世臣在《艺舟双楫·国朝书品》中曾以神、妙、能、逸、佳五个层次来品评清朝书家成就,其中邓氏篆书及隶书,被列入“平和简静,遒丽天成”的唯一神品;真书被列入“酝酿无迹,横直相安”妙品之第一人;草书和行书均是与数十人一起,分别被列入“逐迹穷源,思力交至”的能品,以及“楚调自歌,不谬风雅”的逸品。[1]84-86由此足见,邓氏楷书成就虽不及篆隶,却在艺术上达到时辈难以企及的高度,堪称清朝书法的上品之作。

可是,历来研究邓石如的论著均较少涉猎其楷书,这与其篆隶成就功高盖世,楷书声名为其所掩密切相关,也与其楷书作品传世寥寥无几、所论缺少实物资料不无联系。这次发现的楷书六条屏,不仅体量大、字数多,而且属于其成熟期的精心佳构,堪称其楷书的重要代表作。

这件六条屏与邓石如传世的其他楷书作品基本风貌一致,风格古茂质朴,笔力如铸铁,既汲取汉魏碑版营养,又有自己独到的体悟和创造。其取法主要得之北碑墓志,起收以方笔居多,挑勾笔画兼以隶法,转折时方时圆,结体平稳中正,虽工整沉雄,却有疏朗逸动之姿。如其中“归咏”“朋友”“蹉跎”“满窗”“吟罢”“昨夜”“灯尽”“素稔”“涵虚”等变体和写法,皆是消化古人法度,又凸显个性追求的好例。细加揣摩,这幅作品似还与欧阳询、李邕的楷法暗合,浑穆典雅,刚柔相济,既有排宕劲健之貌,又有潇洒活泼之趣。一般崇尚魏碑者多难免霸悍粗野之气,而一般推重帖学者又难免柔媚或华贵之馆阁气息,邓石如楷书置于其中,显然似鹤立鸡群,出类拔萃。

尤为可贵的是,这件作品末尾附有长跋,对邓石如署名变化、作品艺术特点、历经乱世几近散佚及其幸被收藏的经过,叙说甚为详细,极有史料价值。题跋者姚近韩,字若退,号良庵,钱塘人,道光庚子(1840)进士,由内阁中书历官至河南粮储盐法道,是主管河南一省征粮、屯田、水利、盐业等多项工作的从三品大员。其所题长跋(图3)如下:

右皖上邓顽伯书,顽伯初字石如,名避 睿庙讳,致以字行。精篆隶,工刓刻,作楷亦从汉碑探源,遒劲静默,古趣盎然。咸丰辛亥,予从事宣房,憩刘家口商虞行馆,见壁上悬此六帧,署款已裁去,印章仍顽伯初名,其为乾隆间书可知。越二年,粵贼由归德西走,所过焚掠。是冬予复因巡河莅彼,则仅存厅事,三楹壁悬如故。急向主人索归。丙辰二月,土匪肆劫,并毁厅屋。此幅之得,为灵光殿者,似有数存焉。夫先年河工盛时,冠盖往来,不知凡几。因无名款物色,不及尘封蛛网,几与尘灰同尽。而戴牛赵马,晋帖宋函,以赝鼎进者,锦绣饰之,而璆琳视之。可慨也。夫重装竟,书此。方比玉庵居士姚近韩识于任城太白楼西。

此题跋信息量较大,起码有四个要点值得关注:

其一,乾隆六十年(1795)高宗弘历下诏,立第十五子爱新觉罗·颙琰为皇太子,并于次年即嘉庆元年(1796)禅位于其。由于中国古代有严格的避讳文化规制,邓石如从此不再用原名邓琰,而改以字行。他的书法作品,但凡署名“邓琰”者,皆为其52岁(乾隆六十年)以前所书;而署名邓石如者,则多为嘉庆年间所作。此幅“署款已裁去,印章仍顽伯初名(即邓琰),其为乾隆間书可知”。而细察其所保留的“邓琰”“石如”两方印章,“琰”字有用红色印泥有意遮蔽部分的痕迹,乃是在文化控制较严的清朝为免麻烦而避讳所为也。

其二,姚近韩评价邓石如书艺成就:“精篆隶,工刓刻,作楷亦从汉碑探源,遒劲静默,古趣盎然。”此虽寥寥数语,但语语恰当,精准到位,可知姚氏乃深知书法者也。而观其所书题跋,整幅小楷明显透露出钟繇《宣示表》和王羲之《黄庭经》笔意,俊丽秀雅,神采飞动,通篇气脉流贯,浑然一体,虽点画严谨,无一笔苟作,却间架开阔,富有变化,寓轻松飘逸于守正工整之中。

其三,作为主管河南粮储、水利和盐业的官员,姚氏于咸丰辛亥年(1851)巡河治水(宣房)时,在刘家口商虞行馆首次见到此六条屏,此时离邓石如1805年逝世仅40余年。“越二年,粵贼由归德西走,所过焚掠。是冬予复因巡河莅彼,则仅存厅事,三楹壁悬如故。急向主人索归。”这就是说,两年后太平天国军队(粤贼)打到此处,所过焚烧抢掠,姚氏这年冬季因巡河重来旧地,商虞行馆在焚掠中已仅存厅堂,邓石如六条屏也只有“三楹壁悬如故”,因而急向主人问询,索要而归。又过两年多,即丙辰(1856)二月,“土匪肆劫,并毁厅屋”,整个商虞行馆荡然无存,其中悬挂书画自是无从寻觅。因此姚氏庆幸自己事先将此作“索归”,觉得“此幅之得,为灵光殿者,似有数存焉”!

其四,姚近韩感慨早年治理黄河水患时,许多缺少名款的文物,甚至“不及尘封蛛网,几与尘灰同尽”。而那些以所谓“戴牛赵马(戴嵩的牛、赵孟的马),晋帖宋函(晋代法帖、宋代善本)”等仿品(“赝鼎”)进贡者,多装饰华美,以珍贵文物视之,尤为让人慨叹!因此,他将邓石如楷书六条屏重新装裱后,特地记下得此宝物的过程及感喟。最后落款为“方比玉庵居士姚近韩识于任城太白楼西”,可知姚氏除字若退,号良庵外,还自称“方比玉庵居士”,其钤印“良玉比君子”,也正与其自号吻合。而另一方印文“祖孙内翰”,说明姚家从祖父到孙子,已经累代高中进士而进入翰林,颇有几分以家族自豪的意味。值得顺便一提的是,其落款所说地点“任城太白楼”,即在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的古运河北岸,今天仍是济宁著名文化旅游景点。

作为在清朝即被誉为“四体皆精,国朝第一”的书家,邓石如作品在当时就被视若拱璧,难以寻觅。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赵之谦集》第2册刊载了一封赵之谦致陈宝善的信札,其中写道:“石庵单款对,都中猝觅不得。即双款者,亦极难遇,否则皆赝鼎。完白则百无一真,且其价值骇人听闻。伪者,弟皆不肯买;真者,亦无力得之。”这里所言“石庵”为刘墉,“完白”为邓石如,两人皆为乾嘉时期书坛的台柱人物。作为清末书画大家,赵之谦(1829—1884)与他们相隔不过数十年,但当时刘墉和邓石如的书法赝品已经风行,以至赵之谦感叹市场流行的邓石如作品“百无一真”,而真者“其价值骇人听闻”,由此可见此次惊现嘉德拍卖会的邓石如楷书六条屏之难能可贵。

邓石如晚年曾告诫后人说:“我少时何尝读书,甜酸苦辣无所不经。年十三四,心窃窃喜书。年二十,祖父携往寿州,便已能训蒙。今垂老矣,江湖游食,人不以不识字人相待,暂能读书获益如此,汝辈可不及时自勉哉!”[3]由此可见,读书在邓石如心中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他精心书写翁森的《四时读书乐》,正是其尤为看重读书的心志表达。兹将《四时读书乐》原文附下,以便与邓石如法书对照阅读。

四时读书乐·春

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四时读书乐·夏

修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晖。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四时读书乐·秋

昨夜前庭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

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

近床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

讀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四时读书乐·冬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参考文献

[1]朱剑芒. 艺林名著丛刊[M]. 上海:世界书局,1936:112.

[2]沙孟海. 近三百年的书学[J]. 东方杂志,1930,37(2):47.

[3]李兆洛. 邓君墓志铭[M]//王家新. 邓石如书法篆刻全集. 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0.

策划、组稿、责编:金前文

猜你喜欢
邓石如楷书读书
静观
——邓石如书法艺术展
图说书法(185)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论邓石如篆书艺术的当代意义
邓石如篆书《唐诗集句》
楷书的笔势
楷书
我们一起读书吧
硬笔楷书3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