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长教育焦虑的实证分析与纾解路径

2024-04-24 14:17范涌峰朱蕾屹涂小庆吴尧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4年4期
关键词:内卷家长幼儿

范涌峰 朱蕾屹 涂小庆 吴尧

[摘要]随着教育“内卷化”的升级,家长教育焦虑从高中阶段下沉至义务教育阶段进而下沉至学前教育阶段。采用混合研究法,对3634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17名家长进行访谈。研究发现,幼儿家长从“娃娃”开始就对孩子寄予了超高教育期待,教育投入远超家庭承受能力,导致教育竞争无限下移,造成了许多消极影响。“提前抢跑”的异化幼儿教育观、“僧多粥少”的优质教育资源分布状况、社群互动的隐性增压以及教育职责的“内卷化”等都是造成幼儿家长教育焦虑不断升级的症结所在。要纾解幼儿家长的教育焦虑,需要直面根源性问题,促进社会教育观念的变革、构建幼儿教育发展的多元格局、营造绿色健康的社群环境、构建家庭教育支持网络。

[关键词]幼儿;家长;教育焦虑;“内卷”

[中图分类号] C610;G78[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4-6120(2024)04-0116-13

一、问题的提出

在功利主义的教育环境下,家长的教育焦虑四处弥漫。“不提作业母慈子孝,一提作业鸡飞狗跳”的笑谈,以及“别人家的孩子”等教育焦虑话题不断被提及。家长面对教育焦虑一方面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却又不自觉地深陷其中,不停加码教育投入,教育焦虑的跨度随之延长,从孩子的义务教育阶段下沉至学前教育阶段,学前儿童的压力因此日渐加重。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纷纷未雨绸缪,从幼儿园甚至更早就开始对孩子的教育进行一系列规划,课外培训班低龄化、家长社群攀比等现象越来越普遍,儿童的休息时间也被各种英语班、珠心算班、技能培训班所占据,课外负担沉重地压在孩子身上,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而当儿童在幼儿园、兴趣班之间奔波时,家长同样在为学区房、培训费奔命,承受着经济和精神双重压力,这些压力甚至影响到家庭关系和家庭氛围。教育焦虑呈“莫比乌斯环”式蔓延,使得教育“内卷”愈加严重,社会风气大受影响。

为此,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家长教育焦虑问题,相继出台系列相关政策,如2021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旨在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减轻家庭教育支出负担以及家长的精力负担,厘清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边界,进而希冀缓解家长教育焦虑。学界也对此开展了不少研究。如有研究认为,当前中国家长的“教育焦虑症”在社会中广泛蔓延,已经是一种“群体性的焦虑”。《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家长教育综合焦虑指数达到67点,整体处于比较焦虑状态。如今“幼小衔接”的流行、内外的共同驱动等,不断放大着幼儿家长的教育焦虑,致使幼儿阶段家长的教育焦虑普遍发生。过度教育焦虑的环境会激化家长攀比的偏激心理、阶层担忧及对教育的迷茫感,高焦虑的家长更是产生了自我怀疑感。在教育焦虑的影响下,家长还可能出现一系列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如忽视子女、“高利”择校等,这对教育公平和子女的未来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冲击,高焦虑的家长对孩子的高要求甚至会导致孩子独立性较差、依附感较强、以自我为中心等。研究表明,幼儿家长教育焦虑情绪的产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内部原因如幼儿家长的受教育水平、家庭的教育投入、在二孩和三孩政策背景下不同的家庭人员结构等。外部原因有幼儿园与家长的合作交流;传统文化观念引发的阶层流动隐忧,从而引发家长的教育焦虑;以成绩为中心的考试评价制度;良莠不齐的媒体报道等。为破解教育焦虑难题,相关文献也从政策和家庭,以及家校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关政策和大多数研究更多关注到的依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家长教育焦虑,然而,当前教育焦虑情绪已悄然下沉至学前教育阶段的家长,而针对该群体的相关实证分析却很少。缺少研究的关注,幼儿家长教育焦虑水平无法得到准确评估,相应的教育焦虑现状、原因等也因此缺乏深入研究;没有针对性的支持和指导,幼儿家长的教育焦虑不断繁衍深化,幼儿教育发展受阻,幼儿和家长都会深受其害。为此,本研究将结合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两种方法,聚焦于幼儿家长,实证分析幼儿家长的教育焦虑,探索系统化的幼儿家长教育焦虑情绪纾解路径。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与工具

本研究中的幼儿是指处于3~6岁的幼儿园适龄儿童,幼儿家长主要是指这一年龄段幼儿的父母。“焦虑”一词属于心理学范畴,是指个体由于担心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使得自信心受挫,从而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色彩的情绪状态。家长的教育焦虑主要表现在对孩子的择校、成绩以及未来职业的过度担忧。本研究所指的“幼儿家长教育焦虑”即家长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体验到的一系列过度担忧情绪。在已有研究中,有研究发现焦虑情绪主要表现在认知、生理和心理三方面;有研究将就业焦虑和考试焦虑合并为成就焦虑,最终形成家长教育焦虑的三个维度——健康焦虑、成就焦虑和自身教育能力焦虑;也有研究认为家长的教育焦虑主要表现在子女升学择校、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未来发展以及亲子互动等方面。基于已有研究以及现实经验,本研究认为,幼儿家长的教育焦虑呈现“向内”及“向外”两种指向趋势。“向内”一般指向家庭内部,反映家庭中家庭收入、家长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失衡给家长带来的压力;“向外”则指向幼儿,主要反映家长对幼儿的教育期望与幼儿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深入探寻幼儿家长教育焦虑的表征及现状,揭示幼儿家长教育焦虑背后的原因,本研究参考以上研究成果并结合自身研究需要,最终确立教育期望、教育投入、教育机会三个幼儿家长教育焦虑测评一级指标。指标一从成就期望和能力期望两个维度考察家长对幼儿的教育期望程度,指标二从经济投入和精力投入两个维度考察家长对幼儿的教育投入情况,指标三描绘家长能够提供给孩子教育资源的焦虑以及家长对幼儿能否进入心仪小学而产生的升學焦虑。基于该指标体系,最终设计出幼儿家长教育焦虑水平的测量量表,并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五个等级为“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一般符合”“不太符合”“完全不符合”。此外,基于人口统计学变量,问卷中还设计了“家长角色”“孩子所处年龄班”“孩子幼儿园所处地理位置”“父母亲文化程度”“孩子数量”“家庭年收入”等题项为描绘幼儿家长教育焦虑图像提供依据。

与此同时,为了全面了解幼儿家长教育焦虑的现实情况并补充问卷的不足,本研究研制出幼儿家长教育焦虑的访谈提纲,并开展了以线上访谈为主、线下半结构式访谈为补充的访谈。

(二)研究实施

本次问卷发放依托于东部某省教育部领航工程园长工作室,问卷涉及工作室覆盖的17个市县的家长,其中母亲2789名、父亲788名、其他群体61名。研究者使用线上调研的方式发放问卷,此次共发放问卷3638份,回收问卷3638份。为了确保回收问卷的准确性,本研究对回收问卷进行非统计层面的筛选,并按作答时间少于360秒、出現漏答题目、基本信息填写出现明显不符合逻辑情况等对问卷进行剔除,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634份,问卷有效率为99.89%。然后利用SPSS软件对回收问卷进行分析。

本次访谈中,研究者围绕研究的问题,通过对家长职业、年龄、年收入进行综合分析,选取了15名幼儿家长进行初步的线上访谈,由研究者发送访谈提纲给幼儿家长,家长根据问题填写自己的想法后反馈发送至指定邮箱,按反馈时间顺序进行编码,如第一个反馈访谈提纲的家长为 M1, 依次类推,共回收有效访谈资料9份。在初步整理分析访谈资料后,鉴于有效样本数量较少,研究者又随机选取了8名幼儿家长进行补充访谈,按访谈时间进行编码,如第一个补充访谈的家长为B1,依次类推。

(三)资料处理

对问卷进行回收整理后,研究者将所获取的数据分为两部分,其中1815份问卷用于探索性因子分析,另外1819份问卷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对总量表进行取样适当性与球形检验,结果表明:问卷 KMO 为0.885,Bartlett 球形度检验p=0.000, 可以进行因子分析。探索性因素分子共提取教育投入、教育期望、教育机会三个因子。其中,“我会为孩子未来能进入理想的小学专门购买学区房”“我对孩子目前的教育条件感到满意”两个项目载荷系数绝对值低于0.5, 将两个题项删除后,其余标准化载荷系数绝对值均远大于0.5。因此,本研究分别将公因子一、公因子二、公因子三确定为教育机会、教育投入、教育期望。根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出的因子结构,对问卷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其中,RMSEA值为0.09,小于0.1; NFI值为0.904,大于0.9;GFI值为0.925,大于0.9,模型适配性良好。其后,对问卷进行信度分析,教育机会、教育投入、教育期望部分的 Cronbach'sα 系数分别为0.753、0.801、0.824,总问卷 Cronbach'sα 系数为0.866,问卷总体信度较高。最终问卷由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及其以下的20个项目构成。此外,研究者还综合使用了描述统计、独立样本、检验、方差分析等对问卷进行统计处理,了解幼儿家长教育焦虑的水平以及收入、性别、家庭结构等因素对幼儿家长教育焦虑的影响。

在整理访谈资料时,研究者依据访谈反馈的时间顺序进行编码,将第一个反馈的线上访谈编码为 M1、第一个进行补充访谈的家长编码为 B1,具体编码信息见表1。然后整理为两万字的访谈资料并从中总结分析出影响幼儿家长教育焦虑的核心因素。

三、幼儿家长教育焦虑的现实样态

问卷调查表明,有近80%的家长表示“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感到焦虑”,可见幼儿家长普遍存在教育焦虑问题。进一步分析发现,幼儿家长的教育焦虑处于中等水平。在访谈中,提及孩子的教育时,频感焦虑的家长占比超过80%,“学区房”“兴趣班”“学历”“择校”等词被频频提及。综合问卷及访谈结论发现,幼儿家长的教育焦虑呈现范围广、程度深、影响大、覆盖孩子全年龄段等特点。

(一)望子成龙:从“娃娃”开始的超高教育期望

本研究问卷中,教育期望主要指幼儿家长对孩子的成就期望和能力期望,即对幼儿在学习品质、当下获得能力、获得学历层次、从事职业等方面的期望。问卷中,期望孩子未来成就超过自己的幼儿家长占比超过90%。例如,在题项“您希望孩子以后达到的文化程度”中,希望孩子未来是本科以上学历的幼儿家长占比高达34.04%,希望孩子学历是本科的幼儿家长占比为28.78%,而希望孩子以后的学历是本科以下的家长占比仅为0.61%,幼儿家长对孩子的学历期望显而易见。望子成龙的教育期待层层累积渗透,幼儿家长只能“从娃娃抓起”,在学前教育阶段就不断为孩子的教育加码。在访谈中,希望孩子未来成就超过自己的家长占比超过70%,当深入追问这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待在短期和长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时,M7家长说:“短期(期望)就是希望孩子能坚持每天读绘本、学英语、每周背会一首古诗;长期(期望)当然希望孩子至少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B4家长表示:“短期的就是让他现在努力,上好的小学;长期的话,未来能上一个好大学,有研究生学历,或者有一个较高的社会地位。”

(二)不能承受之重:远超家庭能力的教育支出

根据2018年国家统计局对中等收入群体划分的绝对标准,即中国典型三口之家年收入在10万~50万元之间,本次调查将样本家庭划为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三类群体。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家庭收入高低与幼儿家长的教育焦虑程度大小总体呈负相关关系,即家庭收入越低,家长的教育焦虑程度越高。究其原因,在孩子的教育上,低收入家庭要承担更大的经济压力。

本次问卷样本中,低收入家庭样本数量占比为65.22%;进一步分析问卷的经济投入维度不难发现,该群体由于缺少人脉网络,为了让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常选择投入大量金钱以获取资源。例如,在题项“你们家每年花在孩子课外培训班的费用大概是多少”中,多数家长每年会花费1万元以上在孩子的课外培训班上,甚至不乏花费在4万元以上的家庭。当教育支出超出家庭承受能力,教育焦虑随之产生。访谈中,不少家长也对高昂的教育支出感到头痛不已,如 B7家长在访谈中说:“我姐姐家小孩现在一个月交兴趣班的钱七八千,物价现在涨这么快吗?我看着都头痛。”除了课外兴趣班费用,在涉及幼儿园升小学的问题时,部分家长还会选择购买学区房、交择校费,这同样困扰着幼儿家长。如 M7家长在访谈中说:“购买学区房、上兴趣班、交择校费每一样(都)让我很头疼,很焦虑。”M5家长也表示在孩子的教育支出上,自己常常会为家庭的收入情况感到焦虑。可见,幼儿家长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经济投入较大,部分家长的教育支出甚至远超家庭承受能力,自然容易产生教育焦虑情绪。

(三)提前的“起跑线”:教育竞争的无限下移

在教育期待指标问卷中,有86.72%的幼儿家长“希望我的孩子比别人优秀”。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高期望推动着“起跑线”不断前移,教育竞争不断加剧。

以教育资源为例,在问卷中问及“孩子的教育方面您比较担心的内容”时,担心“孩子升入小学的择校问题”的幼儿家长占48.79%;访谈中,有近四成的家长为选择优质幼儿园或优质小学而感到苦恼。如家长 M2在访谈中谈及孩子的教育问题时说:“有担心的情绪,具体是择校方面,想进入校风比较好的学校,又离家近,愿意適当交点择校费。”竞争优质的小学成了家长“提前的起跑线”。此外,竞争教育机会也给幼儿家长带来焦虑。在问卷中问及“我们常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您认为的起跑线是什么时候”时,有超过70%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起跑线”从幼儿园甚至从出生那一刻便开始了,为了让孩子能够累积早期的教育优势,家长只能从幼儿园便“打鸡血”式地培养孩子,用各类辅导班填满孩子的课余时间。本次问卷调查中,有超过一半的幼儿家长都为孩子报了1个及以上培训班,有53.87%的家长表示“看到别的家长给孩子报辅导班,我也想报”。在访谈中,家长也或多或少地给孩子报过兴趣班,其中M3家长面对报兴趣班的选择很具代表性:“孩子小学录取通知书还没下来的时候有出现过(焦虑情绪)。孩子大班的时候我就给她报了一些兴趣班,如跳舞、画画、英语、编程等,希望她能够全面接触。”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教育焦虑情绪的蔓延都将两者提前拉入教育竞争的赛道,难以停止。

(四)剧场效应:全面的家庭卷入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思想潮流衍生出无限的教育焦虑,每个人甚至整个家庭都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其中,拼尽全力想要“站起来”,从而陷入难解的“剧场效应”,产生一系列消极影响。于幼儿,从顶级小学到著名高校的“牛蛙式”教育,童年被校外培训和幼儿园教育所占领,幼儿发展的应有规律被忽视,童年被规划,天性被压抑,可能导致许多心理或行为问题的出现。于家长,“鸡娃”成为一种常态,即为了孩子考出更好的成绩,家长不断给自己的孩子“打鸡血”,不断给孩子的学习“加码”,包括报各类补习班等。“鸡娃式教育”使家长自己背上沉重的时间和精力负担,甚至给家庭关系带来负面影响。例如,在问卷题项“您每天花多长时间在孩子教育上(如协助孩子完成学习任务、陪孩子阅读、监督孩子练琴等)”中,花费在1个小时以上的家长占55.12%。在访谈中,超四成的家长对花在孩子教育上的时间感到苦恼。其中B5家长提到:“我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孩子身上了。”M7和 M8家长都谈到自身发展和孩子教育的冲突:“工作、家庭和孩子都要兼顾,担心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引导孩子。”此外,研究者发现主动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母亲”样本数量约2789,是“父亲”样本数量的3.5倍。在题项“在孩子的教育上,谁占教育的主导角色”中,“母亲”的占比为71.83%。不平衡的教育角色和教育压力也给家庭关系带来了负面影响。在问卷调查中,超过60%的家长表示自己曾因孩子的教育问题与配偶产生过争执;在访谈中,也有超过一半的家长提到焦虑情绪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以及家庭氛围都带来了相当程度上的消极影响。在教育压力面前,整个家庭都难免被裹入焦虑情绪的旋涡。

四、幼儿家长教育焦虑的症结透视

(一)提前抢跑:异化的幼儿教育观

我国从古至今都非常注重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改变命运”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而如今社会阶层流动的空间不断被挤压,教育具有的社会分层力量愈加显著,社会教育观念趋向功利化。读书成为社会普遍认同的个体发展途径,教育成为人们提高社会地位、追求阶层跃迁的重要工具。我国现行高考和中考两大升学制度均看重学生的学习分数,学校、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行为变成了一种追求“分数”、追求“升学”的功利化行为,用人单位的人才评价和选拔常常也是唯“文凭”论。在教育功利化取向里,要想获得传统意义上的成功,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获得名校学历,落实到教育全过程,则需要小学、初中、高中步步为营,拉长分数竞争战线。由于幼儿在学前阶段的评价指标多指向身心发展状况等自然因素,家长对该阶段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将学前阶段也纳入分数竞争的战线,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纷纷提前“抢跑”,力求尽早获得竞争优势。在本次的问卷调查中,有73.69%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起跑线”从幼儿园甚至孩子出生那一刻就开始了。为了让孩子能够获得所谓的“起跑线”优势,访谈中有近七成的幼儿家长表示自己早早地为孩子报了辅导班,学奥数、练书法、下围棋、学英语,孩子课外补课已成为许多家庭 的常态。家长不断给孩子“加码”,孩子的休 闲时间被大量的辅导班所占据,孩子不堪其 重、家长也不堪其苦,教育焦虑情绪在异化的社会教育环境下逐渐生发并不断膨胀。

(二)僧多粥少: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

在普遍认知里,学业成功是人生成功的前提,而优质教育资源则是孩子取得学业成功的首要保证。在功利化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逐更是愈演愈烈,争着将孩子一步一步地送进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随着现代家长逐渐认识到早期教育质量对孩子后续发展往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教育具有的优势累积效应有目共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也就被家长列入争夺行列之中。在选择幼儿园时,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入优质幼儿园。然而优质的公办园往往招生数量有限,按地域招生、靠人脉关系入园等成为孩子进入优质公办园的重要途径,学区房、家庭教育经济投入等问题也由此产生。优质的私立幼儿园则需要家长负担更加昂贵的费用。不论是公办幼儿园还是私立幼儿园,优质学校的入场券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有39.08%的家长期望孩子能够进入好的幼儿园,有47.74%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进入好的小学,有近三成的家长表示自己会为孩子的学习专门购买学区房。在访谈中家长谈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时,“升学”“学区房”“择校费”等词语也屡屡被提及,不少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入好的幼儿园和小学,且愿意为之购置学区房或交择校费,称其为“砸锅卖铁”也不为过。究其本质原因,在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需求过大,家长的“内卷化”争夺加剧了教育的市场化,增加了“家庭条件”在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中的影响力,扩大了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了家长从学前教育阶段就开始的教育焦虑。

(三)“信息茧房”:社群互动隐性增压

当下,网络媒体在成为幼儿家长获取教育知识重要路径的同时,也在构筑着属于幼儿家长的“信息茧房”,给家长的教育焦虑推波助澜。在幼儿家长的信息圈中,各种标语,如“鸡娃不如鸡自己”“前八所、六小强”等屡见不鲜,甚至出现专门的“鸡娃群”以便家长跟风学习“牛蛙”的经验。以微信群为例,家长抱团“打鸡血”,并基于共同的育儿目标聚集了大量的家长群体,诞生了各种“育儿群”“妈妈群”,相似的年龄段、相似的教育目标成为幼儿家长相互比较的重要内容,一场“你追我赶”的较量也在家长群体中悄悄展开。在这样的信息包围下,教育焦虑情绪蔓延,家长被教育焦虑情绪裹挟,扎进“鸡娃”的深渊,认为孩子如果不上培训班、兴趣班,就会被同龄人比下去。于是,孩子在学前阶段就不得不上各种培训班,这不但增加了孩子的学习负担,也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让家庭条件不够好的家长苦不堪言。此外,线下互动也时常引发家长的教育焦虑。与线上的社群类似,线下家长的教育焦虑也常常产生于与周围人的比较当中。由于学前阶段的儿童处于幼儿园这个大环境中,家长不可避免地要与其他家长产生交流互动。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有53.6%的家长表示自己会为孩子报辅导班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周围其他孩子家长的影响。访谈中也有家长表示家长往往会相互比较自己的孩子。可见在家长的互动中,“别人家的孩子有我也要有”“我的孩子要比别人家的孩子优秀”的想法不可避免地产生,加剧着家长的焦虑情绪。

(四)“自鸡”困境:教育职责“内卷化”

现代育儿方式正朝着精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这种不同于以往育儿经验的新方式在重构家长教育理念的同时,不断加深了家长的教育焦虑。受到现代育儿理念熏陶的家长们一致倾向于用科学的教育手段“操刀”孩子的教育。然而在新的科学话语体系中,家长们可以说是“从零开始”。面对未知的迷茫,幼儿家长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自鸡”,即在给孩子“打鸡血”时,也给自己“打鸡血”,通过加强学习获得更多知识与技能、获取更多教育资源,为孩子的学习提供支持。然而随着育儿标准的不断提高,家长面临超负荷的精神与物质压力,陷入“自鸡”的焦虑中。而在“自鸡”的家长群体中,尤以母亲为主。在本次调查数据中,母亲主导孩子教育的比例高达71.83%;对该样本进行分析后得出,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母亲明显比父亲焦虑,其中,低学历的家长又暴露出比高学历家长更高的焦虑。究其原因,一是当家庭中高期待的教育职责加注于母亲身上时,母亲面临的压力陡然增加,家庭对母亲自身能力、时间分配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二是母亲在履行教育职责时,其教育观念、教育手段等因素会不可避免地作用于子代并对子代产生明显影响。低学历家长所占有的文化资本相对不足,在教育场域的劣势也会随之显现,“鸡娃先自鸡”的压力实实在在地压在了母亲身上。在本次调查中,不少妈妈对自己的能力水平表示过明确的担心,并且表示为了孩子的发展,自己会花费时间去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可见,对于母亲来说,她们不但要承担来自家庭中教育子女的任务,还要被迫卷入越来越高的育儿标准中,过重的身心负荷使母亲们陷入焦虑之中。

五、幼儿家长教育焦虑的纾解路径

(一)去故向新:促进社会教育观念的变革

功利化的教育观扭曲着教育本质,“唯分数”“唯升学”等趋向结果的教育评价制度导向使得分数竞争的压力从义务教育阶段不断下沉至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家长在教育焦虑情绪的驱使下走上“鸡娃”道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要想打破“鸡娃”这种功利的教育观念,必须紧跟国家教育评价的指挥棒,打破教育评价的单极化导向,树立多样化的人才观,回归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促进社会观念的整体变迁。首先,构建立德树人导向的评价制度,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的功能。一方面,找准教育评价的价值导向,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另一方面,树立多样化的人才观,打破职业教育的偏见。只有扭转不合理的评价制度与用人观念,才能纾解家长的升学焦虑,阻断焦虑情绪向学前阶段弥散。其次,政府层面应合理利用社交媒体、社区等平台,加强对教育政策以及立德树人理念的宣讲,帮助家长理解教育立德树人的本质。幼儿园也要充分利用家园共育的现有优势,通過开展家长交流会、讲座、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等帮助家长认识到尊重幼儿发展规律的重要性。最后,幼儿园应当立足幼儿发展,积极发挥过程性评价的作用,借助于新时代新技术,建立儿童的个性化评估系统,通过记录幼儿学习故事、成长轨迹等,明确孩子的成长路径,落实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标。

(二)供需协调:构建幼儿教育多元发展格局

幼儿家长对学区房、课外培训班的追求也反映出当下教育资源的供给障碍。有学者指出,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影响其教育焦虑的产生。若想提高幼儿家长满意度、缓解其教育焦虑,需要从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侧入手,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保障幼儿家长的需求协调发展。在幼儿园建设方面,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积极作为,推动公办园和民办园协同发展,扩大幼儿家长的选择面。一是统一城市内幼儿园的评价与办学标准,推动起点公平;二是推动地方课程与园本课程的有机联动,提高课程质量,缩小幼儿园之间的差距;三是推动幼儿教育培训机构与幼儿园进行科学合作,提高幼儿园办学质量的同时降低家庭资本对教育资源获得率的影响。在师资建设方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是教学改进的关键一环。一方面,幼儿园应定期开展培训工作,解读政策文本,探索高品质教学,引导教师推进教学创新与课堂改革;另一方面,鼓励幼儿教师积极利用相关数字资源服务系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在供需协调方面,相关部门要精细化预测幼儿园需求规模,将需求空间化分布,推动幼儿园的规划构建,从需求角度优化幼儿园的区域化供给结构。

(三)良性互动:营造绿色健康的社群环境有研究表明,人们频繁地访问社交媒体,并没有获得更多的放松和愉快,反而增加了压力和焦虑。信息时代,线上、线下社群互动中传播着大量真假难辨的教育信息,其中蕴含的焦虑情绪也随着信息的肆意传播如雪球般愈滚愈烈,习惯从互联网获取育儿经验的新时代幼儿家长难免受其影响。因此,营造良好的生态社群互动大环境势在必行。首先,政府要做好监管和正向引导,净化教育信息。对于各种社群发布的虚假教育信息要及时澄清,并追根查源,进行相应的惩罚;同时,主流媒体应宣传积极的育儿观及科学的育儿方法。媒介主体及社群构建者要有责任意识,规范发布的信息内容,维护线上社群互动秩序。其次,社区及社群构建者应自觉担起“解压阀”的责任,为幼儿家长提供优质且健康的教育信息,了解幼儿家长的需求,及时提供帮助。同时,家庭教育指导师、教师等专业教育群体,要把握线上线下与幼儿家长交流的机会,与幼儿家长进行直接、有效的沟通,引导幼儿家长形成正确的育儿观和育儿方法。最后,幼儿家长提高信息辨别能力是提取教育信息精华的主要方面,也是纾解教育焦虑的重要方法。幼儿家长要主动学习幼儿教育的科学知识,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断调整自己的育儿观,在此基础上学会筛选、辨别复杂多元的教育信息,获取优质教育内容,提高育儿自信心。幼儿家长还需要自我监管,不传播失实、夸大的教育信息,营造一个绿色健康的社群互动大环境,带动全社会共同为教育好幼儿而努力。

(四)全员参与:构建家庭教育支持网络

对于新生代家长来说,新媒体环境深刻地影响他们的教育行为,也引发着教育焦虑;而家长群体中,“母亲”角色又与教育焦虑紧密相连。因此,破解幼儿家长教育焦虑的难题宜从母亲着手,以新媒体环境支持为辅,搭建家庭教育支持网络,为缓解幼儿家长教育压力带来可能。在家庭层面,推动亲职共担的教育模式,为缓解母亲育儿压力提供人力支持和情感支持。就制度而言,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强调男性育儿的义务,对落实男性育儿责任提供制度支持,如落实男性产假制度、鼓励社区建立男性落实育儿责任的评估平台,由母亲、幼儿和学校共同评估男性育儿行为,社区对评估结果不合格的男性进行再次指导等;让男性经由观察、沟通协调而创造与修正其父职角色。可以利用媒体平台,大力宣传夫妻共同育兒的重要性以及男性参与育儿的积极事例,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为母亲提供社会层面的情感支持,赋予男性育儿权利。在信息层面,国家应拓宽家长教育知识获取渠道,为家庭教育提供信息支持。当下,幼儿家长产生能力焦虑的很大原因在于对科学育儿体系的一知半解。因此,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媒体工具,如报纸、电视、视频平台等,加大对科学育儿的宣传,使科学的教育知识深入人心,为儿童提供一种“适度”的教育支持;另一方面,有关人员要探索幼儿园、社区合力并举的教育指导服务。例如,幼儿园和社区可以建立专门的线上公众号或微信群,由专业人员在平台上定期讲解科学育儿知识,为家长答疑解惑;幼儿园可以定期邀请专业人士开展针对家长的科学育儿指导讲座;社区、幼儿园联动,在社区建立由幼儿教师组成的育儿服务岗位等,从而多方合力纾解幼儿家长的教育焦虑,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尹霞,刘永存,张和平,等.家长期望偏差与教育焦虑[J].青年研究,2022(1):40- 48,95.

[2]耿羽.莫比乌斯环:“鸡娃群”与教育焦虑[J].中国青年研究,2021(11): 80- 87.

[3]段会冬,莫丽娟,王轶哲.“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安放家长的教育焦虑:基于幼小衔接的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73-82.

[4]鄂翌婷,杨建科,张骏.“起跑线”的内卷:新生代妈妈的教育焦虑[J]. 中国青年研究,2022(8):68-75.

[5]余雅风,姚真.“双减”背景下家长的教育焦虑及消解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9-49,2.

[6]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7-24)[2023-09 -13].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 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6.html.

[7]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N].人民日报,2021-10-25(13).

[8]陈华仔,肖维.中国家长“教育焦虑症”现象解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2):18-23.

[9]中国首份家长教育焦虑调查报告发布,综合焦虑指数达到67点[EB/OL].(2018-09-16)[2023-11-20].http://edu.sina.com.cn/zxx/2018-09-16/doc-ifxeuwwr4952738.shtml.

[10]杨磊,朱德全,樊亚博.教育真的内卷了吗?:一个批判分析的视角[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2(2):179-189.

[11]杨小微.中国家长教育焦虑的问诊、探源与开方[J].人民论坛,2019(34):104-105.

[12]徐强.“双减”下的教育焦虑带给我们哪些思考?[J].心理与健康,2022(2):28-29.

[13]郝灿灿.3~6岁幼儿家长教养焦虑现状以及改善策略[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1.

[14]BLAU PM,DUNCAN O D.The American Occupa-tional Structure[ M ].New York : Wiley , 1967:35 -38.

[15]吴信英.教育焦虑现象的成因及纾解之道[J].人民论坛,2019(24): 138 - 139.

[ 16]姚晴.婴幼儿家长的教育焦虑研究:以安徽芜湖婴幼儿早教F中心为例[D].南京:南京大学,2021 .

[17]肖鲜.幼升小阶段幼儿家长的教育焦虑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0.

[18]李金洲.家长教育焦虑研究文献综述[J].西部学刊,2020(8):77 -79.

[ 19]张墨涵,梁晶晶,张冉,等.家庭教育资本与家长教育焦虑:家庭氛围和家校沟通的链式中介作用[J].浙江社会科学,2022 (5):142 -150,160.

[20]杜慧婷,李燕,俞凯,等.父母的育儿焦虑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研究述评[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6):20- 24.

[21]黄希庭.简明心理学辞典[Z].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173.

[22]李琳.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对初中生考试焦虑的影响:家长教育焦虑的中介作用[D].烟台:鲁东大学,2018.

[23]成方琪.父母教育焦虑的产生、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9.

[24]韩海棠.中产阶层家长的教育焦虑:现状、问题与原因[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8.

[25]刘世锦,王子豪,姜淑佳,等.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的潜力、时间与路径研究[J].管理世界,2022(8):54 - 67.

[26]冯博,宋莉莉.中国城市家长教育焦虑现状解读[J].管理观察,2018(23):141 - 143.

[27]刘俊利.社会分层与教育资本视域下国内中产阶层教育焦虑问题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28]崔保师,邓友超,万作芳,等.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J].教育研究,2020(8):4-17.

[29]李云星.“漩涡”:教育内卷生成机制解码:兼论教育内卷的破解之道[J].教育发展研究,2022(Z2):1-9.

[30]郭戈.“丧偶式育儿”话语中的母职困境与性别焦虑[J].北京社会科学,2019(10):117-128.

[31]杨笛,金一虹.教育母职化与母职的焦虑[J].社会建设,2022(1):25-35,85.

[32]金一虹,杨笛.教育“拼妈”:“家长主义”的盛行与母职再造[J].南京社会科学,2015(2):61-67.

[33]杨可.母职的经纪人化:教育市场化背景下的母职变迁[J].妇女研究论丛,2018(2):79-90.

[34]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2020 -10 -13)[2023-11-20].htps://www.gov.cn/zhengcel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

[35]范涌峰.“后减负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态重构[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42-52.

[36]钱洁,缪建东.破解家长教育焦虑的可能路径: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J].中国教育学刊,2021(9):38-43.

[37]丁亚东,薛海平.家长教育焦虑的现状、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35162名家长的实证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145-156,188.

[38]龙宝新,赵婧.“双减”政策破解义务教育内卷化困境的机理与路向[J].现代教育管理,2022(4):20-29.

[39]汪雅倩.焦虑视角下强关系社交媒体不持续使用研究:以微信朋友圈为例[J]. 新闻界,2019(10):81-91.

[40]白旭晨,周秀平.“鸡娃”现象的互联网群体传播与治理路径[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66-73.

[41]洪秀敏,朱文婷.全面两孩政策下婴幼儿照护家庭支持体系的构建:基于育儿压力、母职困境与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J].教育学报,2020(1):35-42.

[42]刘中一.角色虚化与实践固化:儿童照顾上的父职:一个基于个体生命经验的考察[J].人文杂志,2019(2):106-112.

[43]李旭,张旭,杨金宇.论回归儿童天性的教育及教育焦慮的纾解:基于《种树郭橐驼传》的教育价值意蕴阐释[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3(11):1-12.

(责任编辑:苟亚春)

Empirical Analysis and Relief Paths of Educational Anxiety Among Parents of Preschool Children

FAN Yongfeng ZHU Leiyi TU Xiaoqing WU Yao

(Faculty of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Abstract:With the upgrading of educational involution,parents'educational anxiety has descended from high school to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then to preschool education.This study used a mixed method to conduct a questionnaire sur- vey on 3634 parents and interviewed 17 parents.Research has found that parents of preschool children have high expec- tations for their children's education from the beginning,with education investment far exceeding family capacity,leading to infinite downward competition in education and causing many negative impacts.The alienation of th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concept of "preemption",the distribution of high-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s of"more monks than porridge",the implicit pressure of community interaction,and the involution of education responsibilities are all the crux of the escalating education anxiety of parents of preschool children.To mitigate the anxiety of parents in preschool education,it is necessary to face the root causes,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etal educational perspectives,build a diversified pattern of pre- school education development,create a green and healthy community environment,and build a family education support network,

Key words:preschool children;parents;educational anxiety;involution

猜你喜欢
内卷家长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莫陷内卷空焦虑,有益努力最可取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遥远的未来要以现在为代价,究竟值得吗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