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在线课程的应然样态、实然困境与实践路向

2024-04-24 07:48王天平李珍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4年4期
关键词:智能时代人机交互

王天平 李珍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每一次迭代更新都冲击已然形成且较为稳定的在线教育系统,衍生出新的在线教育实践形态。未来在线课程将呈现以智能素养为核心的智能育人体系、课程资源定制化供给、AI智适应导向的在线学习活动、凸显深度态势感知的人机融合、全流程精细化在线课程评价的应然样态。实践中,课程用户难留住、课程质量难提升、智能交互薄弱以及科技伦理引发争议等现实困境都阻碍着在线课程的发展。为推动智能时代在线课程持续发展,应当关注用户体验、提升智能在线课程质量,促进技术融创、建设智能在线课程体系,增强智能交互、探索智能在线课程模式,坚守伦理底线、全面提升智能监管水平,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在线课程的深度整合。

[关键词]智能时代;在线课程样态;人机交互;实践路向

[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4-6120(2024)04-0020-12

近年来,教育部相继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旨在强调在线教育是教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充分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供高质量的在线教育服务,加强优质教育资源有效供给,创新教育组织形态,丰富现代学习方式,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近期,以 ChatGPT(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Transformer)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语言处理工具备受关注,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火爆全网,同时也让在线教育领域看到了突破现有发展局限、迈向更高台阶发展的可能。可见,人工智能技术的每一次迭代更新都会引发全民热议,也将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在线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智能时代,以ChatGPT 为代表的类人化智能技术为在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在线课程主要是基于互联网(或基于企业内部网络)的课程。智能时代在线课程内容将由人工智能组织与实施,课程教学内容和组织方式呈现非结构化、精准化、个性化、动态化的特征。当前,学者对于智能技术与在线课程的研究不断深入,主要涉及学习情感计算模型、在线课程教学系统模型建构、自适应网络课程智能推荐算法设计等。其中,多数研究都倾向于探索算法设计、数据分析以及在线课程系统建构,缺乏对智能技术支持下在线课程样态的探索。未来,借助智能技术,在线开放课程的转型升级将呈现去学科化、微课程化、淘宝化、协同创新和知识付费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旨在从在线课程要素角度,厘清智能时代在线课程的应然样态,梳理智能技术支持下在线课程发展中遇到的现实困境,分析困境形成的深层次原因,试图发现破解智能时代在线课程发展困境的实践路向,促进智能技术与在线课程深度融合。

一、智能时代在线课程的应然样态

2008年,MOOC(Massive Open OnlineCourse)首次出现在大众视野,受到 Coursera、edX、Openlearning 等机构的大力支持和推广,其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基于不同的学习理论视角和差异化的教学方式,MOOC 的类型也随之丰富多元,比如 xMOOC、cMOOC、bMOOC 等。纵观历史,以 MOOC 为主要形式的在线课程,一直推动着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并期望这样的融合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改革教育教学。然而,桎梏于智能技术发展的局限性,彻底变革教育的期望并未完全实现。如今,以传统互联网为基本底色的技术迭代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更新和发展,逐渐形成了ChatGPT、NotionAI等具有类人特性的智能辅 助工具。与此同时,类人化智能技术也将使未来在线课程的呈现样态发生变化。

至此,为勾勒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在线课程的未来样态,本研究将基于在线课程要素视角展开分析。经过长期发展,教育界就课程包含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方式、课程评价达成了普遍共识。由于在线课程具有跨时空的特性,传统课程的要素不能很好地表征在线课程的要素。远程教育领域的学者们对在线课程的组成要素展开了探索。有学者认为网络课程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策略、学习支持、学习评价、学习资源。有学者认为在线课程由教学设计、学习活动、教学资源、学习支持、学习评价与反馈、技术手段组成。这些课程要素的划分各有侧重点,且都十分关注在线课程学习用户的学习状态。据此,本研究试图基于在线课程要素视角,厘清人工智能技术与在线课程之间的关系,从育人方式、课程资源、学习活动、人机融合以及课程评价的角度,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在线课程的應然样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在线课程深度融合,用智能技术赋能在线课程中的“教”与“学”。

(一)以智能素养为核心的智能育人体系

学习者需求、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学科发展需求都影响着在线课程目标的确定及其呈现样态。其中,学习者需求是最为基 础和根本的。智能时代在线课程发展的应 然样态必须切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 学习者当成课程的服务对象,满足学习者的 发展需求。毋庸置疑,智能素养是确保学生 能适应并超越人工智能时代的素养,而 培养学习者智能素养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 过程,需要借助除智能技术之外的诸多育人 要素所形成的合力。鉴于在线课程主要依 托互联网开展教学,普通学校教育的育人手段很难发挥作用,也就出现了在线课程育人场景缺失、育人活动缺乏、育人难度大以及网络育人理论研究薄弱等育人难题。因此,智能时代在线课程应当围绕智能素养,充分运用智能技术,拓展育人空间,打造在线教育育人场景,加强助学队伍建设,构建智能育人体系,转换育人方式,履行在线课程育人之责。如今,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语言模型让人类看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可能性。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这股潜在创新力量,在线课程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育人方式,而是真正地实现“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即服务”的教学主张,从学习者的角度,构建以智能素养为核心的智能育人体系,变革在线教育的育人方式。

首先,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关注在线课程相关主体的情感状态、智能素养情况,倾听他们的需求,适时地给予帮助,缓解他们的课程学习压力。如此,通过类人化的情感交流,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升华学习者的思想,使情感育人能够融入在线教育之中,弥补以往在线教育中情感交流缺失的空缺,实现情感育人。其次,人工智能技术的参与将使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可视化。利用智能技术,在线课程可以通过学习者行为数据实时监控学习行为,采用动态诊断技术及时调整、优化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进行个性化的资源推荐,从而形成精准化、科学化、个性化的育人路径。最后,通过构建智能化在线教育场景,使抽象知识具象化,实现在线课程中学生知识的共创、共享,避免在线课程的发展陷入教育资源堆砌的误区。

(二)在线课程资源定制化供给

相对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为了便于说明智能时代在线课程资源的应然样态,可以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首先,智能时代,在线课程资源能够精准匹配教师教学需求、学生学习需求以及在线课程活动需求,为师生定制专属的课程资源供给策略。在素材性课程资源方面,教材、学辅资料等各式各样的课程材料的实物形式将通过知识图谱、计算机视觉等智能设备,转换成电子文字、图片、视频等学习制品,呈现在学习者眼前,满足学习者随时学随地学的需求。不仅如此,借助于智能学习助手,学习者可以获得专属的课程资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OpenAI研发的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向ChatGPT提出与课程资源相关的不同问题,从中获取专属的课程资源,以此来实现课程资源的定制化供给。其次,通过AI写作、绘画对原有的在线课程资源进行改编、重组,在线课程资源将辅助教师开展在线课程活动,匹配教师教学需求。最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在线课程资源的设计和开发将有效联结在线课程的相关主体,促进生命载体形式的课程资源内生性发展。也就是说,从思想逻辑、生成逻辑、呈现逻辑、服务逻辑来看,在线课程资源建设将逐步走向思政育人、生成案例、互联互通、深度学习的生成逻辑。在条件性课程资源方面,人工智能技术能够给在线课程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严格把控在线课程资源的质量,以丰富在线课程资源。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在线课程能够记录学习者的输入信息和在学习过程中作出的选择,利用精准推荐算法,通过在线课程的供需精准匹配系统,分析学习者学习行为数据,推送定制化的在线课程资源。

(三)AI智適应导向的在线学习活动

智能时代背景下,智适应学习活动是在线课程学习活动的集中体现。智适应学习理念的基本指向是实现人工智能支持下的学习者自适应学习。目前,在线学习活动整体上呈现由自主学习向自适应学习的过渡态。未来,在类人化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在线学习活动将转向AI智适应学习。中国科学院发布的《2019年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指出:智适应学习技术体系包括利用知识结构理论算法评估学生的知识状态和知识结构;利用项目反应理论、贝叶斯知识追踪算法评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利用机器学习算法依据学生学习情况,推荐合适的学习内容。其中,基于知识结构理论算法也曾应用于美国智适应学习系统ALE- KS(Assessment and Learning in Knowledge Spaces)?。因此,AI智适应导向的在线学习活动主要是利用智适应学习技术,实时开展学习者学情诊断、学习过程动态监测等工作,且通过智能技术模拟优秀教师,定位学习者学习痛点,并提供高效的个性化学习内容和路径,实现因材促学的个性化价值追求。其中,丰富的课程资源是AI智适应导向的在线学习活动展开的重要基础,它不仅包含数字教材、在线课程所依托的硬件设备,还包含智能学习助手、AI教师、在线课程教师以及相关教育工作人员等。在智适应技术支持下,在线课程相关的数据将在智适应学习活动中产生,这些数据将与智适应技术一起服务于在线课程的学习群体。具体来说,包括收集在线课程学习者学习结果、学习行为以及学习情感状态大数据,建立学习者在线课程学习数据库;利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智能数据分析,提取学习者在线课程数据中重要部分的内容;基于智能数据分析结果,把握学习者学习薄弱环节,定位学习者学习痛点,匹配学习者学习需求以及在线课程活动需求,为学习者定制专属的课程资源供给。此外,还可以系统性地规划学习者的知识序列,为课程学习者的认知、行为以及情感提供科学的学习干预和个性化学习路径指导,布置差异化作业,并为学习者制定高质量发展的学习路径。

(四)凸显深度态势感知的人机融合

智能技术支持下,当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融合达到第四个阶段——以拟人化思维为主的它异阶段,在线课程人机融合的交互作用越来越凸显。人机融合主要表现在人、机器和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思维、计算等体系化融合,相较于人机交互与人机结合,其发展整体充分实现了形式化和意向性的全面融合。深度态势感知是指对态势感知的感知,它是一种人机智慧,既包括了人的智慧,也融合了机器的智能。智能时代背景下,在线课程中凸显深度态势感知的人机融合是指在线学习的师生、人工智能软硬件技术、互联网在线课程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在线教育系统的趋势分析。对于在线课程的输入端、输出端以及系统信息处理过程,学习者都可以逐渐形成人的智慧与机器的智慧相互融合的发展态势。人和机器都能够对复杂的在线课程教与学环境形成对象化的感知,并基于此进一步分析在线课程、师生以及智能技术之间的相互联系。即使这三者处于一个动态的复杂系统之中,智能技术支持下的在线课程也能够理解学习者、教师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指令,理解他们所表达内容的隐含之意,通过广泛收集在线课程行为主体所产生的数据,或是部分数据,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处理,感知相关主体对在线课程的需求、目的、感觉、注意、动机、经验以及他们所处的环境变化等,适时地基于学习指导,开展相关的在线课程学习活动。需要强调的是,这种人机融合的深度态势感知过程不需要建立在完备的信息、资源的情境下,基于部分的信息、资源,这样的深度感知也能够不受阻碍地发生。总的来说,凸显深度态势感知的人机融合能够与在线课程相关主体协同工作,推动在线教育科学化发展,使学生站在科学的视角,真正明白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何种程度,让教师能够理解为什么教、怎么教、如何教、教到何种程度,明确在线课程的智能系统如何助学、如何助教。

(五)全流程精细化在线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一个持续展开的、复杂的动态过程,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做出判断的过程,包含的要素有教师、学习者、教材以及环境。科学合理、异类多维的课程评价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而且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反馈,优化现有在线课程设计和开发策略。智能时代,在线课程评价凸显出全流程精细化、即时性反馈、动态化监测等优势,这主要依赖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呈现得以实现,也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使在线课程数据价值化的过程。首先,逐步深化数据采集的广度,利用智能数据采集技术及时、准确地采集在线课程全流程、各环节产生的数据,包括基于在线课程产生的文本数据、音频数据、情感数据、行为数据等。其次,通过智能数据分析帮助教育工作者了解在线课程中教师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实践中,这样的智能数据分析技术将充当智能化课程学习助手嵌入在线课程中,直接或间接地提升教育工作者的办公效率。最后,利用ECharts、D3.js、Prefuse等可视化工具,将在线课程评价数据可视化呈现,精细化展示在线课程数据。以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为例,智能技术可以采集在线课程全流程中的教师多维行为数据,构建教师行为数据库,以智能技术作为评价手段对该数据进行准确识别和智能分析,并将评价结果以文字、图表、雷达图等形式可视化呈现,精准细致地展示。

二、智能时代在线课程发展的实然困境

由于在线课程中智能技术的参与以及课程学习内容和空间的超现实性,在线课程的开发和学习面临着新的实践性危机。目前,在线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智能时代在线课程的应然样态之间尚存在差距,这主要体现在在线课程的实践过程,其中主要涉及在线课程所服务的对象、课程质量、智能交互、伦理问题等方面。

(一)课程用户难留住

用户流量的激增使得在线教育迅速扩张。然而,在线教育行业的稳步前进则要将落脚点放在关注在线课程用户粘性、提升在线课程用户留存率上。由于用户学习效果难以满足其预期,在线课程平台历来都存在用户粘性不足、持续使用意愿差、辍学率高、课程完成率低等问题。尤其是2019年新冠疫情暴发后,数以百万计的师生纷纷使用在线平台进行教与学。虽然基于互联网的在线课程表现出跨时空的优势,但是师生教与学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在智能时代,大数据、学习分析技术等的介入使得在线课程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用户流失现象有所改观,但总体而言,智能技术支持下的在线课程依旧难以满足师生对提升教与学的效果和质量的渴望,以至于在线课程学习过程中出现了用户学习氛围不足、缺少必要的监督指导、学习动机不足、兴趣无法被激发等现象。

(二)课程质量难提升

课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在线课程用户接受知识的程度,构建高质量在线课程是在线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研究人员主要从两方面评估在线课程质量:一方面是课程参与者和其他关键利益相关者对课程质量的意见,另一方面是在线课程的教学设计质量评估。其中,后者所说的教学设计在评估课程质量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线课程的教学设计是其教学效果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教学设计的质量则是在线课程有效学习潜力的关键指标和先决条件。智能时代背景下,在线课程实践将面临课程质量难提升的核心困境,其主要表现为:(1)在线教育领域鱼龙混杂,某些在线教育机构为了降低成本,招聘不具备教学资格的人担任讲师,从而造成在线课程中的师资队伍良莠不齐,在线课程师资质量难以保障。(2)智能化的呼声如今越来越高,似乎一切都贴上了“智能”的标签。在线教育行业也不例外,一些机构借着“智能化”的噱头售卖“智能”在线课程,使用户晕头转向,难辨真假。而这些智能时代中的“伪智能”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阻碍了在线课程资源和质量的良性发展。(3)部分教师的智能素养难以跟上智能技术融入在线课程的速度,导致在课程实施环节出现智能技术运用不熟练等問题,从而降低了在线课程教学设计的质量。(4)有关人工智能技术的硬件以及软件的价格现今都相对昂贵,不能很好地普及推广,造成部分地区智能设备短缺的局面,导致难以持续提升在线课程的技术质量。(5)智能化在线教育产品很难标准化管理,这也增加了对在线课程的监管难度,难以推进在线课程的高质量发展。

(三)智能交互薄弱

以人为中心的智能交互发展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提升在线课程使用效率的、基于AI的交互框架,二是增加人机交互方式的多模交互。这两个方面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在线课程智能交互的发展。虽然智能时代在线课程已能够促进用户与智能技术多样化的交互,促进学生学习与理解,但是在具体操作与实践中,由于智能技术发展的局限性,在线课程却很难建立高效的人机智能交互连接路径。在线课程讨论环节“低参与率”现象已然成为事实,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间,在线课程互动空间的分隔、互动情感的阻隔以及互动边界的区隔,使课堂互动的不确定性增加,教师身份认同也由此模糊化,特别是在情感交互方面,智能交互遇到的困境尤为明显。在智能交互中,情感交互对提升学习效果有着重要作用,对用户在线课程学习中的其他方面也起到润滑作用。实践中,人工智能课堂环境下,师生情感交互则面临由于在线课程师生交互时间的减少,直接导致师生情感交互时间变短、交互机会缩减的境遇,以及由于师生时空距离拉大,而造成交互需求被隐匿的现象。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在线课程教育教学主体与智能技术之间的不适切性造成的。智能交互技术满足不了学习者深层次交互的需求,而学习者找不到有效途径和方法适应智能交互技术的发展。未来,智能技术与在线课程融合势必将从智能交互这里寻找关键性突破口,而智能交互的发展也必然会面临各式各样的难题。

(四)科技伦理引争议

教育人工智能面临的伦理问题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利益相关者伦理、技术伦理以及社会伦理。就在线课程而言,人工智能技术诱发的伦理争议主要涉及数据泄露引发的隐私焦虑、解构传统师生关系以及“重器”与“众器”的选择倾向等方面。首先,在线课程中的教师教学数据、学生学习数据等会被智能采集设备收集分析,以此来呈现教师教学状态、学生学习状态,以便更好地获得反馈,并监控学习过程。然而受利益的驱使,这些个人化的数据极有可能因为内部操作人员误操作、智能系统受到攻击等而遭到外泄,导致严重的后果。例如,某学习平台被曝超1亿条数据泄露,大学生随后接到疑似诈骗的电话。其次,智能代理、AI教师等的出现,逐渐冲击到教学主体,威胁到教学主体间的伦理关系。这主要体现在智能技术快速的分析处理能力以及远超普通教师的处理水平,使得教师原本的工作职能被逐步取代,加强智能机器与学生的交互,而弱化师生关系的联结等。最后,“重器”与“众器”的选择天平一直摇摆不定。在技术决定论的人眼里,认为“重器”是在线教育应当选择的偏向,应当运用最新的软硬件设备技术,甚至是独家探索性技术,也就是所谓的炫技派。相反,“众器”则是强调技术适应在线课程教学需求就可以了,普及大众,惠及用户。目前,选择的偏向一直未成定局,未来还会持续引发人们的争议。

三、智能时代在线课程的实践路向

为破解智能时代在线课程的实践困境,推动在线课程高质量发展,未来应当关注在线课程用户的体验感,深度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在线课程融合创新发展,解决在线课程用户所需要解决的智能交互问题,坚守科技伦理底线,持续摸索智能时代在线课程中的实践路径。

(一)关注用户体验,提升智能在线课程质量

在线课程的用户体验是指用户对在线课程学习过程及结果的感知与体验。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的在线课程中,用户体验表现为用户处于智能学习环境、智能学习活动中的感知,以及对智能学习结果的反馈。有研究表明,用户十分重视在线课程的学习体验,且用户体验与在线课程质量之间呈正相关性。因此,相关部门应当集中人力资源、财力资金等,抓住在线课程用户的需求痛点,找准在线课程的优势,提升课程质量与用户体验。首先,鼓励在线课程的教师或者设计人员学习当代教学设计原则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帮助其提升教学设计质量。其次,搭建良好和谐的在线课程环境,提升在线课程中的人际互动质量,以此来提高用户的学习成绩,满足用户需求。再次,合理设计用户与机器行为,帮助用户实现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目标,使用户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取得优异的在线课程学习效果。最后,可以设计负责各项在线课程任务的数字教师,从用户角度实施精准教学,增强用户心流体验。例如,考勤数字教师——记录在线课程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点击课程学习人数情况、参与问答讨论人数情况等,分析各个时间段在线课程学习人数,及时提醒用户开展学习;作业练习数字教师——为在线课程用户推送个性化的作业练习题,有针对性地解决学习问题,提升学习效率;情绪关照数字教师关注用户学习过程中的情绪问题,当检测到学习者出现学习疲倦、厌学等情绪问题时,情绪关照数字教师将及时出现,适时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规律科普、学习放松建议等指导;课程教学数字教师——这一类教师将弥补传统异步在线课程学习中人类教师无法与学习者进行眼神、肢体动作等交互弊端,通过AI自作等,并由课程教学数字教师予以眼神、动作等反馈,以提升学习者在线课程学习临场感。

(二)促进技术融创,建设智能在线课程体系

智能时代背景下,建设智能在线课程体系,需要调动一切能调动的积极力量,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基于互联网搭建智能化教学平台,创新在线课程教育教学模式,打造优质的在线课程,推动智能技术与在线课程的深度融合与创新。首先,搭建功能完备的智能化教学平台,划分关键性板块,比如学习板块、测评板块、交流互动板块。每个板块嵌入合适的智能技术,辅助用户学习、教师教学。例如,学习板块采用智能交互、智能语言处理、情感识别等技术,测评板块采用智能数据分析技术、智能题库等,以此类推。其次,传统的在线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跟上智能技术融入在线教育的步伐,原有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都需要及时更新。现有的智能在线课程教学模式需要在原来的在线课程教学模式之上进行修改、更新,创设智能在线课程环节,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借助相关智能教学平台或软件,建立符合用户发展需求的智能化教学模式,以推动智能时代在线课程的发展。此外,在线课程教学系统作为技术引发教育变革的核心要素之一,也需要格外关注。在线课程教学系统的建设应符合网络教育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应能实现智能化个人学习系统的目标,支撑在线课程用户个性化学习,促进其更好地发展。总之,智能技术与在线课程的深度融合创新还有一段艰难的路程要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智能化在线课程体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及学习的方式方法,助力智能技術与在线课程的融合创新发展。

(三)增强智能交互,探索智能在线课程模式

线上教学区别于线下教学。以往,为方便开展在线课程教学,部分教师将线下教学经验生搬硬套运用到线上课程教学之中,导致学生难以适应智能技术支撑在线教学的“线下教学模式”,以至于很难达到深度的智能交互水平。就目前而言,智能在线课程模式十分缺乏,且没有一个可指导教师、学生如何使用智能在线课程教与学的模式与方法。为探索智能在线课程教育教学模式,深化智能交互,教师应当积极作出反应。教师作为在线教学的主导要素,其教学能力和水平决定了学生能达到的学业高度。因此,应当主动厘清智能技术支持下的在线课程教学与传统意义上将线下课程搬到线上的教学之间的区别与差异,将关注点放在探索智能时代在线课程教学的新方式和新方法上,注重在线课程环境中如何加深与学生智能交互的程度,并探索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可操作的智能在线课程模式。课前,熟悉智能在线课程环境、智能化教学平台功能等,利用技术功能的便利,使智能技术教学工具和资源的价值最大化,精心设计在线课程内容与智能交互环节;课中,实时关注学生反应,利用智能辅助机器人与学生建立多通道、多层次的智能交互,满足学生情感智能交互、认知智能交互以及行为智能交互的需求,提升在线课程效率;课后,总结反思在线课程教学经验,利用大数据实时记录并追踪学生之间的课后交流情况与复习情况,给予学生消化吸收、反思总结的空间。

(四)坚守伦理底线,全面提升智能监管水平

随着智能技术不断迭代,人工智能的“类人”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同样,伴随智能技术发展,人工智能伦理问题也愈加重要,需要人们的高度关注,并对其展开深度的思考。未来,需要坚守人工智能伦理底线,全面提升在线课程的智能监管水平。首先,要完善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工作。从道德层面约束和引导在线课程研究、设计、开发等人员,建立智能在线课程伦理委员会,自觉开展智能技术伦理实时监控与评估;从技术层面培养相关技术人员的智能技术管控与预判风险的能力,并构建科学高效的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在法治层面不断完善人工智能在线课程的相关法律法规,使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的在线课程从研究到实践都有法可依。其次,要遵循基本伦理原则,做到公平公正、尊重隐私等,引导人工智能技术向善,规范智能技术创新行为,以维系较为稳定的人与智能技术的关系,促进人与智能技术关系的良性循环发展,坚守人工智能技术伦理底线。不仅如此,还需要明确课程知识产权归属、合理引用课程教学资料、明确生成性资源的归属等。智能技术是把双刃剑,在深刻地变革整个在线教育体系的同时,人工智能也在逐步抢占在线教育主体地位,引领在线教育的未来发展。加强对智能时代在线教育体系的监管力度、全面提升智能监管水平是当务之急,坚守科技伦理底线乃是智能时代在线课程发展之本。

参考文献:

[1]CARR-CHELLMAN A,DUCHASTEL P.The Ideal on Line Course[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Technology,2000(3),229-241.

[2]鲍日勤.人工智能时代的教与学变迁与开放大学2.0新探[J].远程教育杂志,2018(3):25-33.

[3]翟雪松,许家奇,王永固.在线教育中的学习情感计算研究:基于多源数据融合视角[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9):32-44.

[4]王永明,徐继存.论在线课程教学系统的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8(3):66-73.

[5]黄太进,刘三女牙,李卿.“互联网+教育”的课程智能适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1):181-186.

[6]王竹立.在线开放课程:内涵、模式、设计与建设:兼及智能时代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18(4):69-78.

[7]姜强,李月,孫洁,等.自适应混合 MOOC 模式: MOOC设计新范式[J]. 中国电化教育,2019(9):82-90.

[8]韩筠.在线课程推动高等教育教学创新[J].教育研究,2020(8):22-26.

[9]钟启泉.课程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41.

[10]武法提.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3.

[11]陈丽.远程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45-246.

[12]张华.论课程目标的确定[J].外国教育资料,2000(1):13-19.

[13]汪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智能素养构建及其培育[J].当代教育科学,2018(2):83-85.

[14]张吉先,夏现伟,饶冠俊,等.大规模在线教育育人场景构建研究:逻辑架构与实践形态[J].远程教育杂志,2021(3):75-83.

[15]顾小清.人工智能促进未来教育发展[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1(4):1-2.

[16]成亚玲,谭爱平.如何帮助学习者走出学习资源迷航:基于学习者画像的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J].当代职业教育,2023(2):103-112.

[17]吴刚平.课程资源的理论构想[J].教育研究,2001(9):59-63,71.

[18]段金菊,钟晓芳,黄襄,等.智能时代在线案例教学资源的建设逻辑与评价向度[J]. 课程·教材·教法,2022(9):145-150,159.

[19]李海峰,王炜.人工智能支持下的智适应学习模式[J]. 中国电化教育,2018(12):88-95,112.

[20]中国科学院大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重点实验室.《2019年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发布[EB/OL].(2020-01-10)[2023-11-29].htps://bdk.ucas.ac.cn/index.php/xyxw/2780-20190113,2023-11-29.

[21]FALMAGNEJ C,DOIGNON J P.Learning Spaces[M].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11:10.

[22]王天平,闫君子.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的融合:历史透视和未来展望[J]. 课程·教材·教法,2021(12):54-62.

[23]阙玉叶.人工智能实现完全意向性何以可能?:人机融合智能:未来人工智能发展方向[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9):55-61.

[24]刘伟.追问人工智能:从剑桥到北京[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33.

[25]谢翌,曾瑶,丁福军.过程性课程评价论刍议[J].教育研究,2022(7):54- 64.

[26]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3.

[27]鲁圆圆,陈增照,陈荣,等.智能技术助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的应用框架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2(12):76-84.

[28]张务农.论课程的实践性及其对中小学在线课程开发的启示[.课程·教材·教法,2018(5):49 - 55.

[29]王娟,刘伟.在线课程用户粘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22(3):61 - 67,75.

[30] MARCARYAN A,BANCO M, LITTLEJOHN A.Instructional Quality of Massive Open OnlineCourses( MOOCs)[J]. Computers & Education,2015(1):77-83.

[31]汪玉峰.在线课程讨论环节“低参与率”现象的积极理解与应对:基于对话教学理论的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22(5):47- 52.

[32]肖静.在线课堂互动中教师身份认同模糊化及其重构[J].电化教育研究,2021(5): 55 -60.

[33]刘桃冶.人工智能环境下师生情感交互的审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 11):31-34.

[34]邓国民,李梅.教育人工智能伦理问题与伦理原则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20(6): 39 -45.

[35]杨斌.重器与众器:在线教育中的伦理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20(11):9- 10,58.

[36]劉斌,张文兰,江毓君.在线课程学习体验:内涵、发展及影响因素[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90 - 96.

[37]何春,王志军,吕啸.我国大学生MOOCs学习体验调查研究[J]. 中国远程教育,2014(11):42-49,96.

[38]JAGGARS S S,XU D.How Do Online Course De-sign Features Influence Student Performance?[J].Computers  &Education,2016(95):270  -284.

[39]李勇,贺佳,李忠民.关于 MOOCs 知识产权的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7):12-16,124.

(责任编辑:彭文彬)

Online Courses in the Intelligent Era: Ideal Descriptions,Actual Dilemma and Practical Direction

WANG Tianping'? LI Zhen'

(1.Faculty of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

2.Centre for Basic Education Research,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Abstract: Every iteration and updat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will impact the already formed and relatively stable online education system,resulting in new forms of online education practice.In the future,online courses will mani- fest ideal descriptions characterized by an intelligent education system centered on intelligent literacy,a customized supply of course resources,AI intelligent adaptation-oriented online learning activities,human-machine integration highlighting deep situational awareness,and a refined online course evaluation throughout the entire process.In practice,the develop- ment of online courses is hindered by difficulties in retaining course users,improving course quality,weak intelligent inter- action,and controversial technological ethics.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nline courses in the in- telligent era,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user experience,the quality of intelligent online courses should be improve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hould be promoted,an intelligent online course system should be built,intelligent interaction should be enhanced,intelligent online course models should be explored,ethical bottom lines should be adhered to,the level of intelligent supervision should be comprehensively improved,and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new genera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and online courses should be promoted.

Key words:the intelligent era;online courses status;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practical direction

猜你喜欢
智能时代人机交互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聚焦前言技术,开启“智能时代”
世界机器人总动员
新媒体时代食品安全迎来智能时代
某型柴油机虚拟维修系统研究
艺术类图书出版与智能时代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九江城市交通事故模拟系统设计
人机交互课程创新实验
多点噪声远程自动采集系统设计
物联网时代下用户体验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