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篆刻美育教学实践探究

2024-04-24 17:04林婥琴
书画世界 2024年1期
关键词:新时代

林婥琴

内容提要:篆刻是新时代高校美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篆刻美育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路径,是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重要举措。西华师范大学书法学院主题印教学实践,将篆刻美育与三全育人相结合,与课程思政相结合,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在每一届学生篆刻创作课中,选择了“建党百年”“唱响校歌”“奥运精神”“玉兔呈祥”作为篆刻创作的主题,在实践课程中结合主题印创作的特点,赋予篆刻创作美育内涵,体味“书品即人品,治印学做人”的道理,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取向、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怀、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关键词:新时代;篆刻美育教学;主题印

引言

2019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强调“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引领带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1]。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学校美育课程以艺术课程为主体,主要包括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曲、影视等”,“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2]。2021年12月,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的《关于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及其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的函》中,“美术学”调整为“美术与书法”,书法作为“一级学科”的愿景得到初步落实,足以看出在人才培养上,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及书法在当前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从国家大力提倡发展美育到国家层面顶层设计,已经充分显示出进行美育是刻不容缓的时代命题。

在这一大背景下,高校书法篆刻美育已经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立足书法篆刻本体,从美育角度分析当前高等书法篆刻美育存在的问题,以便进行准确定位和教育改革,构建高校美育教学体系,以此来引导学生感知书法篆刻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素养与审美观念,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西华师范大学书法学院作为四川省第一个独立建制的书法学院,在篆刻美育教学中充分挖掘和运用书法学科蕴含的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将篆刻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

一、篆刻美育教学中主题印教学的重要意义

高校篆刻课程,通常分为临摹和创作两大部分。在临摹教学中,学生一般选择历代经典作品进行临刻,学习每一个时代的风格特征和印章设计方法,积累技法经验,为篆刻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篆刻创作课则是篆刻课程的精髓,学生在具备书法基础、篆刻基础及相关理论基础后,将理论与技法融会贯通,激发自身的篆刻创作潜能。

在篆刻教学实践中,学生的问题往往出在创作阶段。在临摹阶段,学生能在临刻这一学习目标指引下,不断地在实践过程中提高篆刻技法水平,还原篆刻原作的面貌。而在创作阶段,学生可能会显得很茫然,不知道刻什么、怎么刻、刻出什么效果。因此,怎样引导学生从篆刻临摹走向创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创作的主观能动性,一直是我们在篆刻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的问题。高校篆刻教学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篆刻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是中国人民用智慧在方寸之间展示的大千世界,为世人呈现出中国工匠精神。

抓住教学中每一个美育的关键性节点,与时代特征相结合,赋予篆刻课程崭新的时代内涵,在篆刻创作课上引导学生将“建党百年”“唱响校歌”“奥运精神”“玉兔呈祥”作为篆刻创作的主题,在实践课程中结合主题印篆刻创作的特点,寓中国精神于篆刻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适应新时代高校美育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篆刻美育教学中主题印教学实践

当代陕西省书法篆刻家赵熊在对主题印进行阐述时说:“所谓‘主题印,可概括为以某种文字或某类文字内容为专题,创作而成的一组(套)篆刻作品。由主题印钤盖或印制而成的印集,可称为主题印谱(集)或专题印谱(集)。其作者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数人,甚至是一个团体。”[3]西华师范大学目前已经招收了四届书法学本科专业,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每一届学生在第四学期都有一门篆刻创作课程。在这门课程的篆刻美育实践教学中,笔者做了一些主题印教学探究。

(一)“青春向党、礼赞祖国、逐梦前行”系列

在2019级的主题印教学实践中,正值建党百年的特殊时间节点,学生都见证了建党百年庆典这一历史性时刻,参与了学校建党百年系列活动。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将篆刻课程与时代相结合,进行印记百年的专业课教学,让学生兴奋不已。这无疑给篆刻创作课程教学做足了铺垫。将“建党百年”作为篆刻创作的主题,引导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进行梳理,这一过程就是学生在篆刻创作课程中学习百年党史的过程。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最富有朝气和生命力的群体,也必将成为未来的接班人。这一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铭记历史,感恩中国共产党,培养责任意识,树立远大理想,坚定跟党走信念,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围绕“建党百年”这一主题,篆刻创作课程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将学生分为三个组,分别以“青春向党”“礼赞祖国”“逐梦前行”为内容进行创作,要求学生分別用相同的文字、不同的章法来设计印稿,用不同的刀法表现创作趣味;第二阶段将学生分成八个组,围绕“建党百年”中的中国精神,对五四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雷锋精神、红色革命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进行创作。在第一阶段基础上,第二阶段给学生定下几个大方向,学生会从某一个方向去学习党史,从中提炼出入印的文字内容。这一过程既有大的目标,又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每一组学生围绕主题精神自选创作内容和形式,既能体现团队意识,又能彰显每一名学生的艺术创作个性。学生在篆刻创作课堂学习党史,充分体现了青春向党、印记中国精神。

(二)篆刻版《云飞扬》和《智慧之泉》系列

此次篆刻教学实践,正临近毕业季,西华师范大学承载了学生青春中最美好的记忆,在悠扬的校歌中送别了全体2021届毕业生。同时各地高考成绩也新鲜出炉,我们也即将在九月金秋迎来新同学。在这充满了特别意义的背景下,我们进行校歌《云飞扬》、校友之歌《智慧之泉》篆刻系列创作,表达对毕业生的美好祝福与对新同学的美好期盼,鼓励并引导学生用不同表现形式进行创作,加强学生与老师、学校之间的情感。

在转身离别、奔赴未来之际,当学生展开完成的篆刻册页,那些用一方方印章展现的歌词仿佛被再次唱出:“巴山高,嘉陵长,钟灵毓秀出栋梁;众学子,来四方,进德修业当自强……”“在那美丽的嘉陵江畔,哺育民族希望的摇篮,春夏秋冬悄然流逝……”仿佛唱出了“时代重任永不忘,传承文明振家邦”的青春豪迈,唱出了“无论我们身在何方,心儿总和母校根叶相连”的不舍,唱出了让每一位西华师大学子对“勤奋、求实、敬业、创新”校训的感悟。(图1、图2)

(三)以刀为笔印记奥运精神,以石为纸绘就中华文化

在春风的祝福下,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刚刚闭幕,《一起向未来》《让世界充满爱》的歌声还回荡在耳。2020级的主题印教学实践中及时记录下了这一美好的时刻。

“一起向未来”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2022年北京冬季残奥会主题口号。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一起向未来》音乐短片在全平台正式上线,其积极而有正能量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词,与音乐短片中充满烟火气的冬奥故事相互映衬,将奥运精神与人民相连,也将中国声音与世界相连。《一起向未来》《让世界充满爱》反映了在防疫背景下,奥运会团结世人、克服挑战、共创人类未来的力量,2020级全体学生全身心投入创作也是团结和集体力量的生动诠释。就像歌词“世界越爱越精彩,未来越爱越期待,一起来一起向未来,我们都拥有爱”,表达了世界人民渴望携手走向美好明天的共同心声,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价值观和愿景,以及追求世界统一、和平与进步的目标。学生以歌词与奥运元素为载体,以刀为笔、以石为纸创作系列印章,将体育健儿在比赛中的精彩瞬间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一起向未来”体现出当前的时代特征,将时代新风与篆刻这一传统文化结合,做到了时代与历史的融合,也为我们一以贯之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贡献了力量。

(四)方寸之间展鸿“兔”,大千世界现祥瑞

在2021级的主题印教学实践中,恰逢中国进入2023年农历癸卯兔年,新年的到来一扫之前疫情的阴霾,学生也带着新年的喜气回到学校。在一切向好的环境中,篆刻课程教学希望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营造一个积极和谐、吉祥安康的氛围,以“玉兔呈祥”为主题,寄托师生美好的希望与祝福。

围绕“玉兔呈祥”这一主题,篆刻课程教学一是突出“玉兔”,结合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剪纸元素,以生肖兔的形象创作肖形印;二是围绕“祥瑞”,选择古今吉语雅句,用金石铁笔谱写当代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祖国的祝福。在肖形印的创作设计中,教师鼓励学生开拓创新、拓宽思路,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如以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玉兔捣药”“玉兔望月”“嫦娥奔月”等为启发,或以剪纸窗花的样式为参照,同时结合现代网络流行的“兔”形象,让“兔”活灵活现、千姿百态,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祥瑞”的设计,学生精心挑选如“长乐未央”“岁岁平安”“平安喜乐”“人长寿”等传统吉祥词语,或融合现代新潮的谐音梗,将吉语与生肖完美搭配,如“扬眉兔气”“有钱兔”“鸿兔大展”等,别有新意。(图3、图4)

此次篆刻主题教学实践,展现了“和而不同”“美育育人”的理念。教师为引路人,提供主要思路;学生是探索者,围绕同一目标发散思路,在课程学习中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课程参与度。同时,与传统文化的和谐相融也增强了篆刻创作的艺术体验感和成就感,让中华美育精神在方寸间流转,推动形成团结协作、开放高效、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学校美育新格局。

三、书法美育浸润教学中主题印教学反思

以往的篆刻创作教学,往往难以找到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主题。以上美育教学实践都是巧妙地抓住时代特征,将美育与三全育人相结合,将思想政治课程与书法专业课程思政相结合,将创作与时代相结合的典型案例,是教学创新的探索研究,让学生切身体会用自己所学为党献礼、与国同乐、爱校爱院的快乐。通过这些主题印创作,学生无论对篆刻创作,还是对传统文化、中国精神、工匠精神、民族自信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通过主题创作的方式,学生在同一主题下进行思考和探讨,选择不同的内容作为切入点进行创作,对入印文字和印面形制的不同风格、不同表现形式都进行了思考,最终选取最合适文字本身的表现形式,很好地从以往临刻的思维过渡到创作的思维,加深了对篆刻艺术本身的思考和探索。比如,在线质上就要追求方圆兼施,不能一味地表现圆,线条具苍茫感,要有力度,要以刀作笔,表现其笔力,同时彰显文字本身的金石味;在章法和结构上要疏密结合,同时富有变化,要注意虚实、穿插、挪让的关系,依字生形,随形赋文,二者相互促进;在刀法上冲切并用,力求表现不同的线条质感等。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入印文字的选择方面,需要学生加强文字学知识的储备,达到能自作诗词的程度,用自撰诗词入印,更有利于抒情言志。篆刻创作对意境的追求还有赖于刀法的趣味,历代篆刻名家都会将刀、笔、石融为一体,以刀代笔来表现笔意、字法、章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情趣。各类印材的材质结构不一样,软、硬、坚、脆等程度不同决定了用刀轻、重、快、慢及冲、切、披、削的变化。在此次创作中,学生选用的寿山石、青田石和浙江红石较多,在今后的创作教学中可以尝试铜等不同的印材,给创作带来不同的体验。在边款的创作上,学生尝试以五体书入印,用单刀和双刀表现,具有图形视觉效果的肖形款偏少,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来改进。在印屏的制作上,还应该从国展或各高校书法专业毕业生的作品中吸收营养,丰富印屏的形式,让作品呈现出更好的艺术效果。

总之,新时代高校书法美育教学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长期过程。艺术创作也是一次长征,需要不畏艰险,拥有直面困难的红色革命精神,要用工匠精神激励学生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用钉子般的雷锋精神刻苦钻研,发扬同心协力的中国精神。青年学子一定会将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担当起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汇集成民族复兴的“及时雨”,共同迎来新时代文化强国的春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EB/O L]. (2019-10-08)[2023-12-05].https://www.gov.cn/xinwen/2019-10/12/content_5438706.htm.

[2]中共中央辦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 (2020-10-15)[2023-12-15].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_5554511.htm.

[3]赵熊. 关注主题印[J]. 中国书画,2006(4):41.

本文为西华师范大学2023—2024年“大思政课”建设等五大专项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一般项目“‘审美居先理念下大中小学贯通一体书法美育教学实践研究”(项目编号:403983)成果。

策划、组稿、责编:史春霖、金前文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工作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