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山水画中意境的审美空间营造

2024-04-24 17:04关伟
书画世界 2024年1期
关键词:山水画诗意意境

关伟

内容提要:意境在中国山水画的空间营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中国山水画审美精神、审美理想最核心的表达形式。中国山水画所构建的空间已经不是现实的空间,而是理想化、自由化的超现实空间,是画家在艺术创作中对情、景、意的高度统一和概括,是对自然物象深度理解的生动体现,也是画家内在情感最富诗意的艺术表达。本文从空间与物象的融合、笔墨与心境的交融及诗意的表达几个方面剖析意境在中国山水画中的空间营造。

关键词:山水画;意境;空间;诗意

意境是中国山水画创作中审美空间营造的核心和灵魂,画家对审美空间的营造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再现,更是画家内心情感的艺术表达,其所散发的独特魅力也是中国山水画的艺术价值所在。“所谓意境,就是艺术家用心灵构筑的灵性空间,它具有深广的人生历史蕴涵和宇宙生命意识,又有抟虚为实、象外生象,能给人以广泛联想与无穷韵味的审美特征,是艺术作品中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而上意味的艺术境界。”[1]在中国山水画中,画家常常运用虚实结合、以少胜多的表现手法,通过对现实空间中山水的描绘,展现一种超脱尘世、宁静致远的超现实审美境界。中国山水画中的山水往往不是具象的,而是经过画家精心提炼和加工后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象。这种形象既有现实的基础,又有理想的成分,使观者在欣赏画作时能够产生对自然的联想。

一、空间与物象的融合

空间与物象的融合是中国山水画超越现实的艺术创造,是意境在山水画中的重要体现。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概括和提炼,营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正是画家对空间与物象进行高度融合的结果。

刘禹锡认为“境生于象外,故精而寡和”[2],这里的“境生于象外”事实上已经触及了意境的核心问题,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山水画中的意境存在于画面描绘的景象之外。中国山水画不追求对自然景物如实描绘,而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概括和提炼,创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的艺术世界。这种艺术世界既有自然的真实,又有想象的自由;既有具象的形象,又有抽象的意味。因此,历来评价中国山水画创作成功与否,不仅在于如何观察创作者在空间营造中的巧妙构思,更在于观察创作者对物象的抽象理解和画面呈现。正如龙迪勇所言:“要让图像这样一种已经化为空间的时间切片达到叙事的目的,我们必须使它反映或暗示出事件的运动,必须把它重新纳入时间的进程之中。……图像叙事首先必须使空间时间化——而这,正是图像叙事的本质。”[3]中国山水画中图像的呈现正是遵循了空间中的时间切片理论,使现实中的物象以抽象的形式表现出来。画家以主观意识和审美精神为笔,将客观物象进行加工、改造、提炼、升华,融入主观情感和审美理想,使作品充满节奏、韵律和灵动感,展现宇宙生命的律动,传达出客观物象生命的内在精神。因此,中国山水画所构建的空间,已不再局限于简单地表现自然中的具体物象,而是追求抒发创作者的内心体验。同时,写意、传神、气韵、意境等审美品位与修养在绘画中也得以凸显,成为山水画表现手段的重要体现。

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使得中国画的空间表现超越了自然与画面空间的限制,赋予空间丰富而含蓄的意义。这是中国山水画家对意境无限追求的必然结果和理想。在空间的表现上,中国山水画强调“以小见大”,通过有限的空间来表现无限的宇宙。画家通过对山水的布局和构图,使得画面的空间感得以无限延伸,从而营造出一种广阔无垠的视觉效果。东方美认为,“中国人向不迷执宇宙之实体,而视空间为一种冲虚绵渺之意境”[4]。这种意境尤其体现在中国山水画的散点构图上,画家从不同的视角展现在空间中的物象结构,同时也暗含时间的推移。正如高居翰所言,“这种透视法使用逐渐淡化的颜色来描绘逐渐远去的景物,暗示了一种气氛正介入看画人和景物之间,以制造幻觉上的空间和距离感”[5]。在物象表现上,中国山水画又强调“以形写神”,画家通过对物象的描绘,展现自然的内在精神和生命力量。画家通过对山水形态、色彩、光影等元素的处理,使得画面的物象具有了生动的情感,同时也流露出深邃的哲理。所以,在山水画中,“意境的表层结构是‘象,深层结构是‘象外之象。并将表层结构的‘象作为实境,而深层结构是‘象外之象则为虚境”[6]。如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仅画一叶小舟,上有一老者躬身独钓,船周围以淡墨寥寥数笔勾出水纹,其余画面皆为空白。画面虽没有过多的物象,作者却利用画面的空白幻化出浩渺广阔的意象空间,深刻地表达出空寂幽静的“独钓”意境,使人观后拍手叫绝。这正是以“象外之象”营造空间的典范。

空間与物象的融合,使得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种意境不仅是对自然的再现,更是对生活的理解和对自然感悟的表达,是画家内在情感和思想的抒发。通过对空间与物象的处理,画家可以创造出一种深远的意境,使观者在欣赏画面的同时,能够感受到画家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实现心灵的共鸣。正因为有了这种意境的构建,中国山水画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二、笔墨与心境的交融

笔墨与心境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画家所言“心境流淌于笔墨呈现于绘画”,每一幅作品都是画家内心情感的直接体现。在中国山水画中,笔墨不仅是技法的表现形式,更是画家内心情感的抒发。画家通过不同的用笔和用墨方式表现丰富多样的意境,使观者能够感受到自然山水的神韵和气魄。同时,心境也是中国山水画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画家的心境可以生发意境之美感,彰显画家之品格,笔墨与心境共同构成了画家创作的灵感和动力。因此,每一幅中国山水画都是画家内心世界的一部分,是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情感表达。

在用笔方面,画家们注重对线条的运用。他们通过对毛笔的不同部位和力度的运用,创造出粗细、轻重、虚实等变化丰富的线条。有的画家善于运用勾勒法,以简洁明快的线条勾勒出山石的轮廓和纹理;有的画家则擅长点染法,通过细腻的点线交织,表现出山水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而在用墨方面,画家们追求墨色的深浅变化和质感的表现。他们利用水墨的浓度变化,通过渲染方式营造出浓淡相间、水墨淋漓的效果。有的画家善于运用湿墨法,以湿润的墨色表现出山水的润泽和生气;有的画家则擅长干墨法,通过干燥的墨色表现出山水的古朴和厚重。通过巧妙的用笔和用墨,画家们能够将山水的形态、气势和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运用线条的变化和墨色的渲染,创造出富有生命力和韵味的画面,使观者能够感受到山水的神韵和气魄。

笔墨是中国山水画意境表现的载体,也是构成中国山水画的重要因素,更是中国文人抒发情怀的主要手段,历代画家对笔墨都有深入的研究。中国山水画自唐代始就非常讲究笔墨与意境的关系,即笔墨与心境的关系。画家通过笔墨表达情感,传达心境,笔墨是画家内在心境在山水画中的体现。正所谓“心随笔运,取象不惑”,心境与笔墨的完美结合是中国山水画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要创作出意境深远、情境交融的山水画作品,不仅要善于处理好物象与心境之间的关系,还要把握表达意境的方法,而笔墨正是物象与心境的桥梁。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之《论画六法》中谈到“骨法用笔”时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7]画家通过笔墨的运用,描绘出山的峻峭(图1)、水的流动(图2)、云的缥缈、树的苍翠等。

笔墨的粗细、浓淡、干湿、快慢等变化,都能表达画家的情感和意境,如粗犷的笔触可以表现山的雄浑,细腻的笔触可以表现水的柔美。因此,笔墨不仅是画家描绘自然的工具,也是他们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在笔墨的表现上,中国山水画强调的是“以笔写心”,通过笔墨的运用,表达画家的情感。画家通过轻重、快慢、浓淡、疏密的笔墨处理,使得画面的笔墨有了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哲理,而画家的心境决定了作品的创作风格和审美追求。在创作过程中,画家需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笔墨,使画面充满情感。如当画家心情愉快时,画作可能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当画家心情低落时,画作可能会显得忧郁和沉静。因此,心境是画家创作的动力,也是山水画的灵魂。在心境的表现上,中国山水画又强调了“以心绘景”,通过画家的内心世界来塑造画面的意境,抒发画家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这种心境的流露使得山水画具有了深厚的人文内涵。

因此,“中国传统美学给予‘意象的最一般的规定,是‘情景交融”[8]。笔墨与心境的交融,使得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种意境不仅是对自然的再现,更是对生活的理解和表达,是对画家情感和思想的抒发。通过对笔墨与心境的处理,画家可以创造出一种深远的意境,使观者在欣赏画面的同时,能够感受到画家的情感和思想。“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9]60这种意境的构建,使得中国山水画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总之,笔墨与心境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相辅相成。画家运用不同的笔墨技法,表现出丰富的意境,同时,心境也是画家创作的重要动力和灵感来源。在中国山水画的艺术世界中,笔墨与心境相互交织,共同构建出独特的艺术之美。

三、诗意的表达

前面我们谈到中国山水画中空间与物象的营造,绘画中的空间也是一种诗意性空间。中国山水画创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的虚幻空间,这里的虚幻空间也即诗意空间。“当我们说一首诗、一幅画、一曲乐章使人感到有意境时,它总是会在我们的眼中耳迹呈现出一片或清新,或宁静,或悠远,或空旷,或萧疏……的有情趣的空间景象。”[10]

在诗意的表现上,中国山水画强调的是“以诗入画”,通过诗意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境。宗白华认为:“中国诗词文章里都着重这空中点染、抟虚成实的表现手法,使诗境、词境里面有空间、有荡漾,和中国画具有同样的结构。”[9]70画家通过对山水的描绘,以诗意化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种诗意的表达,使得山水画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样,在诗意的表达上,中国山水画又强调“以画入诗”,通过“深奥微妙的图绘性描述,以它们复杂的季节性氛围和色彩缤纷的效果,扩充并拓展了诗意标题的形象”[11]。宋朝张舜民曾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诗和画在情感的表达上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一幅好的山水画应该具有诗意,而一首好诗也同样能呈现出生动的画面。柳宗元的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与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所构建出来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马远画中有诗,柳宗元诗中有画,二者都达到了高超的审美境界。画家通过对山水画的描绘来引发读者的诗意想象,创造出一种富有诗意的画面,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这种诗意的表达,使得山水画具有了深远的影响力。

中国山水画追求一种诗意化的空间再现,即对现实物象进行处理,从而获得一种朦胧之美。“迷离微茫能产生比清晰直露更好的美感。这不是简单的模糊不清,而是意绪的微茫难明,似有还无,若存若失。”[12]87画家认为,过于真实的物象无法呈现世界的本源,过于细致的描绘则阻碍了山水画意境的深化和拓展,正如道家所谓“大道至简”。画家通过对物象的抽象概括,营造出一种与天地自然相通的气象,以天地万物之气与画家内在之气相互交融,产生意境深远的视觉效果。所以,“在中国画中,画家与其说在画画,倒不如说在画气”[12]119,画家通过诗意化的意象构建并表达了山水画的节奏和韵律。

因此,“意境是人的生命力活跃所开辟的、寓含哲学意味的、情景交融的、具有张力的诗意空间。”[13]诗意的表达不仅是对自然的再现,更是对生活的理解和表达,是画家内心情感和思想的表达。通过对诗意的表达,画家可以创造出一种深远的意境,使观者在欣赏画面的同时,能够感受到画家的情感和思想。这种意境的构建,使得中国山水画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李可染对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有一段精辟的概括,他认为“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没有意境,或意境不鲜明,绝对画不出好的山水画来”[14]。我想这正是对山水画创作最好的诠释。

参考文献

[1]成远镜. 意境美学[M].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1:135.

[2]刘禹锡. 刘禹锡集[M]. 卞孝萱,译. 北京:中华书局,1990:763 .

[3]龙迪勇. 空间叙事学[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419.

[4]方东美. 东方诗哲:方东美论著辑要[M]. 王月清,李钟梅,编.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55.

[5]高居翰. 图说中国绘画史[M]. 李渝,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36.

[6]刘九洲. 艺术意境概论[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125.

[7]何志明,潘運告. 唐五代画论[M].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158.

[8]叶朗. 美学原理[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55.

[9]宗白华. 美学散步[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10]刘正强. 虚实相生 情景交融:意境辨释[J]. 昆明师范学院学报,1980(5):48.

[11]方闻. 心印[M]. 李维琨,译,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52.

[12]朱良志. 中国美学十五讲[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3]童庆炳.“意境”说六种及其申说[J]. 东疆学刊,2002(3):6.

[14]李可染. 李可染论艺术[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34.

策划、组稿、责编:史春霖、金前文

猜你喜欢
山水画诗意意境
我来打开山水画
诗意地栖居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冬日浪漫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被耽搁的诗意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