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举措

2024-04-25 04:45田茂玲
高考·中 2024年1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标课堂教学

田茂玲

摘 要:为满足历史新课标的要求,历史课堂必须及时进行改革,既要保证历史理论知识的传递,又要考虑到学生历史素养、学习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十分关键。基于此,笔者通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在本文开头分析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接着分析了新课标对历史课堂教学的要求以及优化举措,希望能给学生的历史发展提供较大的帮助。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标;课堂教学;优化举措

自新一轮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一直都致力于课堂教学的改革与优化,突破传统理念的束缚,希望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在该理念指导下,教师需从以往单向输送的形式中跳出来,尽可能关注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以及情感的变化,打造出适合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的课堂氛围,引领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分析,不断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以期促进学生实现全面的成长。故而,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更需紧跟当前教育领域的变化和新课程的改革趋势,冲出传统理念下的教学困境,打造新颖、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传统

据不完全统计,大多数高中历史教师普遍存在历史教学理念传统的问题,这是阻碍新课标真正落实在历史课堂的一大因素。实际上,这部分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较大负面影响,没能紧跟上新课标的改革,所以通常会更关注学生历史分数的提升与否。在该理念下,教师也只会围绕历史理论知识的传递来开展课堂教学,不断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素养等方面的锻炼和提

升[1]。这在不经意间加剧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抵触情绪,更不利于学生历史学习效益的提升。

(二)教学方式死板

在新课标背景下,虽然说,部分高中历史教师已经意识到历史课堂教育优化的重要性,但却忽视了自身历史教学方式的变革,进而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形,无法推进学生的成长。具体表现为:习惯于采用单一的口头灌输方式,只顾着历史教育任务有没有完成,选择不停地向学生灌输,没能有效关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不仅没能给学生提供历史探究空间,而且还大幅度降低了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导致学生无法全面且深刻地开展历史学习。

(三)教学主体缺失

新课标中特别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期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成长。但在实际中,多数高中历史教师却没能注意到一点,导致学生的历史学习主体性没能显现出来,逐渐形成历史教学主体缺失的问题。很多时候,教师会凭借自身的历史教学经验,聚焦于某一节历史内容展开深入分析,或者是快速讲解结束。看起来似乎安排得很合理,但却没能照顾到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程度,造成部分学生出现无法掌握的局面。长此以往,会有更多学生难以参与到历史课堂上,进而阻碍了学生历史学科的进步[2]。

二、新课标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要求关注学生实际需求

以人为本,是新课标重点强调的一项内容,也是提升最终历史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务必要关注学生实际的历史学习需求。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方面,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形,包括其学习能力、历史基础等多个层面,并考虑学生之间的历史学习差异,制订出带有层次化的历史教学内容,尽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另一方面,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历史内容,这样更能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二)要求转变历史教学方式

以往的历史教学方式十分单一,对学生的吸引力并不是很大,学生的参与兴趣变得低下。而新课标中提倡教师尽可能引入新颖、科学、有效的方式,以快速抓住学生的眼球。因此,高中历史教师需要遵循这一要求,从以往的单一化口头讲述转变为综合教学,包括设置情境、小组合作等,给学生打造出有活力、有乐趣的历史学习平台。如此一来,学生将会不自觉地参与到其中,并不断思考、分析,既能加深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又能起到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作用[3]。

三、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举措

(一)创设历史情境

与其他课程不同,历史课程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很多历史事件往往都是发生在某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因此,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师不妨灵活创设历史情境,将历史事件还原在历史课堂上,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提升,推动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事件中,更能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相关历史知识。那么,教师可留心观察学生的现实生活,注意挖掘出与历史知识相关的生活元素、案例等,进行有效整理,形成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这样一来,学生将可以在该情境的帮助下快速接触历史知识。这不仅能展现出历史课程的真正价值,而且还能营造出较为良好的历史氛围,以点燃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

比如,在学习《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这一节历史内容时,教师可寻找与之相关的生活案例,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更能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在多媒体大屏幕上,教师展示了不同地区在改革开放几十年之间的場景变化。屏幕上展示了北京、南宁、广州等不同城市的变化,也通过图片直观了解改革开放在我国不同地区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学生观看完毕后,教师引入本节历史内容的学习,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直观的生活场景观察和欣赏,能够有效拉近学生与本节历史内容的距离,推动学生主动学习、消化。

(二)组织小组合作

通过解读和分析新课标,发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就说明了小组合作学习势不可挡。因此,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师需灵活采用这一模式,给学生打造出足够宽阔、足够开放的合作空间,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合作中实现良好的自我发展。该模式的前提是合理分组,以互补的原则作为分组依据,并让小组做好分工合作,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到历史合作学习中,可在较大程度上避免某学生偷奸耍滑的情形。同时,还需给出合理的历史任务,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逐渐实现历史知识的自主内化,这对学生历史学习效益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4]。

比如,在学习《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这一节历史内容时,为了能让学生自主开展高效历史学习,教师可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以达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第一步,合理分组。在分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发现不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依据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使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中展现自我。第二步,给出任务:小组通过分析教材内容,分析秦朝为什么能实现统一的?又是如何巩固统一?最后为什么会失去统一?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意义?接下来,再让小组正式开展历史合作探究。在合作中,每一个成员都主动选择围绕一个子任务进行探究,并与他人交流、分析,最终一起总结得出结论,真正实现进步。

(三)设计课堂提问

传统的历史课堂通常都是直接将历史知识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这种方式没能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机会,很容易导致学生形成浅层上的历史理解,不利于学生深层次地掌握历史知识,也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因此,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师需灵活设计历史课堂提问,将其作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金钥匙。那么,教师需针对历史知识进行反复分析,设计出从简单到复杂的历史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开展深层历史探究。需注意一点,教师需要把握好历史问题的难度梯度,不能一上来就提出难度较大的问题,否则学生将无法解决,甚至会打击学生的历史学习自信心。

比如,在学习《辛亥革命》这一节历史内容时,为了引导学生逐渐深入分析辛亥革命内容,教师可采用提问的形式,对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第一步,直接提问:“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要进行革命呢?”由此来引导学生尝试分析革命的原因。第二步,继续追问:“那么什么时候才觉醒成为革命者呢?”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孙中山的经历进行思考和分析,使学生能感受到孙中山的家国情怀。第三步,再次追问:“作为革命者,他们的心理活动是怎么样的呢?他们会不会害怕呢?他们身上有怎样的革命精神呢?”由此来逐步升华学生的情感。通过这样一步一步地提问学生,既能帮助学生稳固构建辛亥革命知识网络,又能起到锻炼学生历史思维的积极作用。

(四)采用分层教学

要想积极响应新课标的教学改革,需要采用“以生为本”的理念。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师需及时采用历史分层教学,以满足学生个性、开放等多元实际需求[5]。这也就要求教师需多多观察学生,把握他们的历史基础、思维能力等,合理地划分层次,并制订出不同层次的历史教学内容。这里层次的划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实时关注学生,倘若学生出现进步或者退步的情形,教师也需及时改变层次。唯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始终处于适合他们的层次中,历史分层教学的真正效能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比如,在学习《中古时期的欧洲》这一节历史内容时,教师可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历史教学内容。针对历史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围绕教材内容开展,带领这部分学生从难度较低的内容开始学习,包括中古时期欧洲区域的文明、多元面貌等。针对历史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则需提升挑战性,带领这部分学生尝试分析欧洲中古时期城市复兴与自治及其历史意义。通过这样开展不同的历史课堂教学,可以兼顾到全体学生,使学生都能参与到历史课堂上,既能逐渐缩小学生间的历史差异,又能让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历史成长。

(五)引入信息技术

翻开历史教材,不难看出很多历史知识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较为遥远的距離,导致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信息技术这种手段则可以将遥远的历史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消化历史知识的速度将会明显加快。因此,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师不妨引入该手段。根据具体的历史知识,再以图画、视频等形式来展现,这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历史知识的直观性、趣味性,更容易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如此一来,历史课堂将会变得“声情并茂”,给学生的多个感官带来刺激作用,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体验,从而推动学生能形成更深刻的历史理解。

比如,在学习《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这一节历史内容时,为了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良好的历史学习状态中,教师可引入信息技术,实现直观展示。第一步,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五代十国地图,让学生通过该地图能直观看到当时的局面,更能帮助学生把握后面的历史知识。第二步,再次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关于两宋的图像史料和文献资料,像《雪夜访普图》等,引领学生深入剖析当时的政治背景,并让学生思考宋初统治者为什么加强中央集权。与此同时,还可向学生播放唐代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相关视频内容,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最后,再以这些内容为基础,讲解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通过这样引入信息技术,直观展示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学生很容易就会对历史知识产生出兴趣,并积极参与到其中。

(六)组织历史活动

历史实践活动,是整个历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及时帮助学生有效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锻炼学生历史实践能力的关键。那么,落实新课标,历史实践活动必不可少。因此,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师需注重历史实践活动的及时组织。在设计时,教师要尽可能兼顾到学生的兴趣点,提升历史实践活动的趣味性,这样更能保证学生的参与程度。同时,还需结合具体的历史知识,像历史调查活动、博物馆活动等,使学生能将历史所学与历史活动结合到一起,这是加强学生历史实践能力的必经之路。不仅能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知和运用,而且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积极影响。

比如,在学习《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这一节历史内容时,教师可组织以下历史实践活动:学生在课下展开调查,分析并了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将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以报告的形式展现出来。与直接生硬背诵相比,这种活动形式更受学生欢迎,实践性也比较强,学生的参与程度得到提高。在参与活动中,每一个学生不仅需要展开调查,还需结合历史所学,真正实现历史理论与历史实践的统一,这对学生的历史进步极为重要。活动最后,再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调查成果。倘若学生调查得不够准确,教师也不必急于批评,而是尽可能地采用引导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更深的历史理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培养等多个方面均有着较大的积极影响。因此,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师更需要转变自身的历史教育观,结合具体的历史知识,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优化历史课堂,快速调动学生的历史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能在历史课堂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推动学生从以往的“不学”到现在的“乐学”“会学”,从而使学生在未来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陆光雷,王立凤.基于新课标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J].高考,2023(19):63-65.

[2]廖晓耘.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创新策略研究[J].教师,2023(10):66-68.

[3]字应权.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J].文科爱好者,2023(1):24-26.

[4]方亮.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探[J].家长,2023(5):110-112.

[5]岳黎霞.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困惑与对策[J].新课程,2022(42):74-75.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新课标课堂教学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