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与思政融合的基本途径

2024-04-25 07:44陈灵蓥
高考·中 2024年1期
关键词:途径高中语文思政

陈灵蓥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与思政融合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思政融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视野。本文将深入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与思政融合的基本途径,并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思辨能力、价值观和人文关怀为重点,进一步提升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为学生成为有担当、有创新力的公民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政;融合;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高中语文教学已经不仅仅限于语言文字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品质。而思政融合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旨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这种融合的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语文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也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价值观养成起到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学与思政融合的基本途径展开深入探讨。

一、高中语文教学与思政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高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关键环节,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可以通过文本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提升思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启发他们对人性、价值观念和道德选择的思考,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品质。此外,高中语文教学与思政融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二)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语文教学涉及文学、历史、哲学、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通过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了解相关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例如,在探讨文学作品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其中所传递的社会价值观念、历史背景等,从而拓宽他们对历史、社会科学等学科的认识。同时,在学习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适当引入文学作品等语文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社会现象,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1]。

(三)增强国家认同与文化自信

通过语文教学与思政融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培养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例如,在学习文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社会的制度、价值观念等,从而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同时,通过分析和讨论当代社会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关注国家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加强国家认同与文化自信的过程,既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能够促进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的发展。

(四)推动教育的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语文教学和思政教育往往被分割为独立的学科,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语文教学与思政融合,可以强调德育与智育的有机结合,注重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此外,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等,可以促进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和审美能力。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与思政融合有助于推动教育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培养。

二、高中语文教学与思政融合的教学现状

(一)课程设计方面存在不足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与思政融合的课程设计还不够科学和系统,课程设计在整体规划和深度融合方面存在缺陷。在课程设计中,需要明确语文和思政融合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理解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然而,目前很多课程设计没有明确这一点,导致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效果不够理想[2]。

(二)教材编写方面存在问题

现有的高中语文教材在思政教育方面的内容安排和呈现方式需要进一步优化。目前的高中语文教材内容繁杂,对思政教育的渗透不够深入。当前的语文教材中缺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文本,同时也没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的思政教育内容。这就使得语文教学与思政融合的实施受到了限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教学方法需要创新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难以满足高中语文教学与思政融合的需求。目前的语文教学往往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思政教育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无法将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这导致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于价值观的培养和思想品质的塑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四)评价体系需要完善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与思政融合的评价体系相对薄弱。目前的高中语文考试评价体系主要侧重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对于学生的思政素养和思想品质的考核并不完善。这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更注重应试,而非真正的思考和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应该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的评价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思政素养[3]。

三、高中语文教学与思政融合的基本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品德

1.课文选择和教学设计

在选择课文时,应注重选取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和社会关怀性的文学作品。这样的作品能够通过深入剖析作品中的价值观念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和个人责任。例如,教师可以选取《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来引导学生思考女性地位和社会压力的问题。通过分析她的遭遇和抗争,学生可以对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困境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并思考如何在當代社会中推动性别平等。另外,还可以选择《茶馆》这样的戏剧作品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困境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戏剧中的人物和情节,学生可以理解社会变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思考如何在当下社会中解决类似的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和启发性的思考来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的选择与命运。通过讨论他们所做出的决策以及面对困境时的态度,学生可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自我价值的追求。这样的讨论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又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价值判断能力。当然,也可以引导学生就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如环境保护、贫富差距等。通过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可以激发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

3.反思和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自身行为和价值观进行反思和评价。通过组织小组讨论或其他形式的互动活动,让学生就一些具体问题进行反思和评价,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例如,可以让学生就一些道德困境进行讨论,让他们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类似的情境并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對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和责任感,培养他们主动关心他人、积极参与社会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反思和评价,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主动追求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4]。

(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1.阅读与写作结合

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接触到思想深邃、艺术精湛的作品,激发他们的内心体验和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培养他们的感知力、理解力和表达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应该不仅限于故事情节的理解,更要深入思考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所涉及的人生、社会和价值观念等问题。例如,在学习《红楼梦》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贾宝玉在命运抉择中的选择和内心挣扎,以及这些选择对他个人和整个家族的影响。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和判断,探索文本背后所蕴含的更为深刻的意义。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实践,通过写作形式表达他们独特的见解和观点。写作过程需要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论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例如,在学习《红楼梦》时,可以要求学生就贾宝玉命运抉择这一主题撰写一篇文章,让他们能够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探索文本背后更为深刻的意义。

2.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指的是学生能够多角度地对问题进行分析、辩证思考和评判,并能够运用逻辑和证据予以支持;创造性思维则指的是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提出新颖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学作品中涉及的主题和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教学《1984》这篇小说时,可以引导学生对其中的权力、控制和个人自由等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究小说中的社会现象及其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并运用逻辑和证据进行分析和评判,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和创新性思维[5]。

3.课堂讨论和辩论活动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辩论活动,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辨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提高思想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论语》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就经典文本中的观点和理念展开解读和解构。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论语》中的人物形象、道德准则和社会伦理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同时,为了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设置角色扮演和辩论活动。通过让学生分角色参与辩论,他们可以更好地运用逻辑和辩证思维,进行论据和观点的阐述,以及接受他人的质疑和反驳。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在群体讨论中的自信和应变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人文关怀

1.文学作品的情感教育

通过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人性关怀,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同理心,促进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围城》这部小说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体会主人公的孤独与追求。通过阅读小说中描写的情节和情感细腻的描写,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从而培养他们对于人生追求和情感体验的共鸣与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感悟,提升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智慧。

2.文化传统的传承与理解

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认同和传统文化的自信,引导他们积极关注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例如,在学习《红楼梦》这部经典作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如孝道、婚姻观念等。通过分析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传统文化背景下人物行为的动因和意义,并引导他们与现实社会问题进行对比和思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的讨论和写作题目,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去思考和评价当代社会的一些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促进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理解。

3.社会热点问题的探讨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通过研究和讨论,可以培养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和责任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关心他人、奉献社会。例如,在学习《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如教育公平、就业压力等。通过分析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社会问题的本质和影响,并鼓励他们通过实际行动参与到相关的社会实践中去。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写作等活动,引导他们表达自己对于社会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激发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创造力[6]。

(四)拓展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开阔国际视野

1.引入外国文学作品

通过引入外国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问题。例如,引导学生阅读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通过描述英国社会中的阶级制度和爱情观念,可以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对比和思考。同时,也可以引入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品,如法国作家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等。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多元文化环境,开阔自身的国际视野。

2.组织文化交流活动

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可以促使学生与其他地区或国家的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和相似之处。这种跨文化交流的活动可以以线上或线下的形式进行,如视频交流、文化展示等。例如,学校可以与国外学校进行学生交流活动,通过互相分享自己的文化传统、习俗和艺术表演,让学生直接参与其中,更加深入地体验和理解其他文化的独特之处。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可以增强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尊重、理解和包容不同文化的意识。

结束语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与思政融合的基本途径包括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品德、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人文关怀,以及拓展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开阔国际视野,这些途径旨在提升高中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成为有担当、有创新力的公民。

参考文献

[1]房国玉.新时代思政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3):8-10.

[2]张琰第.高中语文课程思政化高质量发展路径[J].汉字文化,2023(2):120-122.

[3]朱心宇,高春燕.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古诗文教学研究[J].经济师,2022(3):201-202+204.

[4]王雪婷.多模态视阈下对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思政教学模式探究[J].英语广场,2022(18):121-124.

[5]凌鹏国.语文乡土文学阅读与思政教育融合路径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23(4):104.

[6]肖锦川.立德树人目标下的语文美育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2(21):81-85.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立德树人指向下高中思想政治与语文学科融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FJJKZX23-035)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途径高中语文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