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下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2024-04-25 07:44朱妹英
高考·中 2024年1期
关键词:教育对策积极心理学

朱妹英

摘 要:现如今,科技发达、社会快速发展,人类在享受新时代发展所带来的便捷与利益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巨大的压力,人类心理需要承受的亟须解决的问题与困扰也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实证调查表明,高中学生面临的心理方面的困扰也随之与日俱增。我们发现,积极心理学可以在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取向要积极乐观,通过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可以使高中生有效建立乐观的心态,进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因此,通过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是非常有益的。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积极心理学中的健康及乐观的学术理论,需要教师结合相关教育内容进行深入学习,挖掘其中的重要内涵,进而在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帮助学生强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学习压力、竞争压力逐渐增强,因此,对于个人的心理发展而言,便会产生一定的阻碍力量。通过积极心理学的有效应用,进一步帮助高中生解决心理压力与心理问题,落实健康教育的目标,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效果得到提升。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一)积极心理学的定义和起源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旨在研究人类的力量、幸福、成长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当时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引入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念。他认为,传统心理学过于关注人类的问题和缺陷,而忽视了人类的优势和潜力,因此,他提出了一种新的心理学方法——积极心理学,旨在探索人类的积极方面,如幸福、满足、成就和意义感[1]。它的研究范围包括积极情感、积极人格、积极行为和积极社会关系等,目标是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满足。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问卷调查、案例研究和纵向研究,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教育、医疗、工作和社会等领域。

(二)积极情感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感是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指人们在生活中体验到的愉悦、兴奋、喜悦、满足等积极情感体验[2]。积极情感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积极情感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同时还能提高人们的免疫力和寿命。此外,积极情感还可以促进人们的社会关系,增强人们的社会支持和社会认同,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影响积极情感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个体因素包括性格、基因、自我效能、自尊等因素,乐观的人更有可能体验到积极的情感,因为他们更倾向于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更有信心面对生活的挑战。环境因素包括社会支持、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等因素,一个支持性的社会环境可以提供更多的社会和情感支持,从而促进人们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感。

(三)积极性格的特征和培养方法

积极性格是指个人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时,能保持乐观、自信、勇敢、坚韧的心态,积极应对和解决问题。具有积极性格的人通常具有以下特点:乐观、自信、勇于承担责任、毅力、创造力等,这些特点使具有积极性格的人更容易适应环境,克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功和幸福。那么如何培养积极的性格呢?首先,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到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积极的态度和行动来克服它们。其次,保持乐观的心态,学会从积极的角度看待事物,避免过度焦虑和负面情绪的影响。同时,要注意自我肯定和自我完善,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此外,我们应该注意建立社会和人际关系,与他人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并从他们那里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二、积极心理学对于构建高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当代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压力、家庭关系问题、情感问题等,这些问题都很容易影响到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可以帮助高中生应对这些挑战,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积极心理学可以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弹性。高中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压力,有时会遭受挫折和失败,通过积极心理学,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发掘个体的优势,提高个体的心理弹性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积极心理学也能提高高中生的幸福感。高中生的幸福感是衡量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积极心理学可以通过增强积极情感、培养积极心态和发掘个体优勢来提高高中生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因此,积极心理学对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教育者应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高中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积极心理学思想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积极心理特征和行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在高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进行提高,具体包括认识自我、管理情绪、人际交往、解决问题等几个方面。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可以进一步拓展。首先,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特征。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类具有积极性、成长性和自我实现的潜力,因此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积极特征,如乐观、自信、勇气、创造力等,并通过训练和实践,进一步发展和巩固这些特征。其次,提高学生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积极心理学认为,幸福感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帮助学生了解幸福感的本质和来源,学习积极心理学的幸福提升技巧,如感恩、乐观、自我肯定等,以提高学生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最后,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和成长。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类具有自我实现的潜力,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和兴趣,培养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以实现自我价值和成长。

四、积极心理学下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强化心理健康教育观念,明确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性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必须学会理解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关注个人成功和幸福的心理学,强调个人的优势,促进积极情感、积极思维和积极行为的发展。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引导学生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实用工具和见解来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行为和思维,激发学生自我调节和寻求支持的积极动机,建立积极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其次,要灵活运用不同的心理教育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建立师生之间、校内外资源之间的有效联系。高中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是多样而复杂的,要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需要教师和校外心理专业团队的密切合作,通过正式的课堂教学、橱窗海报、说服小组、家访和在线交流,提供普遍、专业和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咨询、干预和支持服务。

最后,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资源应该共同努力,为心理健康教育做出贡献。建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主题日、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心理健康俱乐部等全员参与的平台和机制,使教师、学生、家长都能参与其中,形成全体成员共同关注、关心、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氛围。综上所述,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正确的心理教育观需要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为基础,并将不同的心理教育策略有效衔接。建立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文化,有利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快乐和谐的学习环境。

(二)创设游戏活动,引导学生体验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游戏活动的形式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具有较高的自我意识,但同时也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环境的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不同的需求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因此,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游戏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游戏活动。在教师创设的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积极体验自我、社会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积极情感。同时,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例如,在讲授“人际和谐”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借助“桃花朵朵开”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互动和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体验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性。首先,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互相回答。然后,教师将问题交给学生自己去思考,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最后,教师再将问题交给其他同学讨论。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人际和谐的基本原则和技巧。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语言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还可以积极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体验人际和谐带来的积极情感。

(三)帮助高中学生保持积极情感,有效缓解学习压力

积极情感不仅可以使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得到有效的发展,还可以使个体的反应能力和思维能力在积极情感的影响下更加准确和敏捷[3]。因此,高中教师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进一步帮助高中生保持积极情感,同时应充分了解和深入研究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发展动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在注重分配学习任务的同时,还需要结合多种策略,帮助学生调节个人情绪,促进身心健康发展。高中生的学习日程紧凑,在巨大的学习压力和竞争压力的影响下,学生很难产生积极乐观的情绪。因此,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在操场进行篮球、跑步、羽毛球等运动,以发泄学习压力和不良情绪,有助于学生以较好的心理状态和较高的学习情绪进入课堂,有效缓解学习压力,保证心理状态的最佳发展。

(四)培养高中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在高中阶段,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素质,避免长期的学习压力、心理问题和相关的心理疾病,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高中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时,需要主动去面对、分析和解决。然而,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忍受或逃避,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负面情绪和消极心理。这样,教师就有必要进一步优化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鼓励学生在遇到事情时不要焦虑和紧张,而应积极面对,这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可以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会因小事而影响心理情绪状态。教师可以让课堂上心理状态较差或情绪波动大的学生组成小组,让学生及时交流和探讨存在的心理问题。同伴之间更容易敞开心扉,就遇到的事情或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相互交流,从而达到心理问题的有效解决和缓解,促进积极心理素质的培养。此外,教师自身也需要樹立良好的榜样形象,用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充满激情的教学情感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观察和模仿,进而在榜样的作用下,鼓励高中生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有效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五)科学认识高中生心理特征,因材施教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征,把握其心理动态,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使其在高中阶段能够健康成长。虽然说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初中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征有着一定的差别,但是,这并不影响教师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高中生目前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结合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教学。例如: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学习知识来满足自身的需要和价值追求,而不是通过学习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到高中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更好地掌握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如:有很多高中生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情绪,不想上学、厌学,甚至有不少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在教育过程中,适当地对其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并且要以一个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另外,很多高中生存在着明显的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是因为他们的能力和实力与自身的期望有一定的差距而产生的。所以,高中教师需要根据高中生所存在的逆反心理来对其进行相应的引导,以帮助学生走出逆反心理。

(六)注重人际关系网络的有效构建,促使学生管理更加灵活有效

在高中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同时,高中学校还要重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使其在良好人际关系网络的构建过程中形成良好性格。因此,高中学校要高度重视积极心理学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的重要作用,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在与他人交往中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网络。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一种社会关系。

人际关系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理需求,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的一种心理需要。人际交往能力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交往、沟通、交流等方式,将自己所拥有的资源、信息及思想等与他人分享,并从中获取自身需求满足的能力[4]。高中生在学习生活中,更需要学会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学生应该秉持积极态度,与他人进行平等对话和交流,从而实现情感上的沟通和理解。通过对高中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性格,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成效。

(七)打造更多样化的心理教育途径

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单一的心理课堂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而多样化的心理教育途径更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打造更多样化的心理教育途径。首先,学校可以通过邀请专职的心理教师、校外心理专家开设讲座或者心理辅导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心理学知识,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其次,学校还可以在积极心理学理论基础上为学生开设多种形式的课程,让学生了解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和意义,进而帮助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

态[5]。最后,学校还可以利用校内校外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教育活动。如可以邀请家长或相关专家进校为学生开展相关的讲座,也可以邀请学生到校外参加一些实践性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健康手抄报评比、心理漫画评比、心理情景剧比赛等,让学生参与其中,了解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感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可以促使他們对心理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通过这样多样化的心理教育途径,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心理学知识,同时还可以逐渐培养起乐观积极的心态,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当注重拓宽心理教育途径,将心理课堂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结合起来,例如“校园广播站”等。

(八)打造多元互动平台,内化家庭教育理念

高中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除了其成长经历外,与其家庭环境也密切相关,尤其是独生子女在新的背景下,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被家长寄予厚望,也正因为如此,一些家长没有科学的教育观,一味认为压制教育、比较教育就是好的教育,可以督促孩子成才[6]。然而,有目共睹的是,高中生普遍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叛逆心,在父母一味压制的情况下,很容易形成叛逆心理,同时,盲目与其他孩子攀比会使他们受挫,久而久之,就会演变成摆烂、躺平等。因此,教师有必要创造一个多元化的互动平台,带动家长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认知,保证家长积极配合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极大地保护学生的积极状态。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了解家长对积极心理学的认知,分析家长是否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衡量家长是否有错误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找出亲子关系不良的原因。根据具体情况,教师可以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的紧密性。例如,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到学校参加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家长通过高中生心理问题的具体案例,清楚地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进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细节和可能诱发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内化正确有效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

实践证明,这种探索性的合作有利于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特别是当前高中生家长普遍具有一定的教育水平,对新知识、新思想有一定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从宏观上看,密切的家校合作可以鼓励家长协助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优化原有的家庭氛围。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感受,在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前提下进行合作与沟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家长的关爱。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在高中阶段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帮助高中生摆脱消极的心理状态,而且可以促使学生逐渐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因此,在实际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高中学校应充分重视积极心理学的作用,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积极心理学与日常教学活动相结合,以此来满足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当然,积极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如何,还需要高中学校在实际教育活动中不断摸索和研究,针对高中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邵徐爽.高中班级管理之心理健康辅助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22(11):32-33

[2]刘玉新.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高中主体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20(5):65-70.

[3]杨慧文.积极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22(21):2-4.

[4]袁佳.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J].才智,2020(3):49.

[5]李有贵.积极心理学导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微课开发与应用[J].知识文库,2022(20):19-21.

[6]刘佳.探析高中德育教学与心理健康辅导整合策略[J].高考,2022(31):162-164.

猜你喜欢
教育对策积极心理学
浅谈留守学生的教育策略
关于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探索
新疆高职学生职业价值取向的特点及教育对策浅析
幼儿告状行为状况及其对策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探索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