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与巴黎城市空间形态的比较分析

2010-01-10 13:30王健
关键词:塞纳河海河巴黎

王健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

法国巴黎与中国天津同为特大型城市,均有穿越城市中心的母亲河,并且在城市起源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河流为空间发展轴线的城市格局。巴黎作为西方传统城市的典型代表,天津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成为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特色城市,伴随着各自城市规划的实施,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城市空间形态。对比分析天津与巴黎因河为轴的城市空间形态的异同,借鉴巴黎城市规划建设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天津未来的城市发展规划。

一、城市发展构架比较

1.巴黎城市发展的构架

巴黎作为法国的首都,具有悠久的城市建设史,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格局。巴黎不但有塞纳河自市中心穿过,河两岸亦多为丘陵与缓坡。由于防卫的要求,巴黎最初选择在塞纳河中的城岛上修建并发展起来。此后,城市的发展虽然历经波折,但主要趋势还是以城岛为中心,从塞纳河两岸不断向外扩展,随着城市的膨胀,城墙一圈圈向外扩大,而中心城址基本上保持不变(见图1)。此时,巴黎的城市街道没有规划,通过自发成长形成杂乱的网状格局。在拿破仑三世时期,巴黎开始拆除城墙修建环路,拓宽道路开辟轴线,但基本都是在旧城基础上进行的局部改造,没有改变历史上形成的城市基本格局。18世纪初,为了改变巴黎拥挤、混乱的状况,巴黎政府提出了建设一个“清洁、安全、方便”巴黎的城市目标,改造了广场、交叉路口,维修了古建筑和桥梁,美化了塞纳河岸,开辟了公共绿地,限制了建筑高度。1793年,拿破仑实施了包括开辟道路与建造桥梁,改造河岸和广场,开挖运河,建设引水渠、供水站和下水道,修建卢浮宫和油房花园,开辟公共绿地,新建行政和大学区为核心内容的新城市规划建设运动。

图1 巴黎城区中心的塞纳河

从1934年起,法国政府先后对巴黎进行了多次规划和调整。其中包括:1934年以限制为重点的PROST规划;1956年限制巴黎地区城市空间的扩展,并同时致力于降低巴黎中心区密度、提高郊区密度、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规划;1958年通过颁布法令开辟“优先城市化地区”,促进大型住宅区在巴黎郊区的建设,并制定了新的《巴黎地区国土开发与空间组织总体计划》(简称PADOG规划);1965年新成立的巴黎大区政府,出台了《巴黎大区国土开发与城市规划指导纲要》(简称SDAURP规划),兼顾了城市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双重需求,即在完善现有城市聚集区的同时,有意识地在其外围地区为新的城市化提供可能的发展空间,成为巴黎区域规划的转折点。

巴黎的城市总体布局模式为“老区-副中心-卫星城-平衡城市”。巴黎的这四个级别是根据距离旧城区的远近来划分的:9个副中心均匀分布在中心区周围,距老区最近,布置有各种类型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各自服务几十万人;5个卫星城距城市15~35公里不等,规划人口规模200 000~500 000人左右;而“平衡城市”则是扩大到全国范围来考虑的区域规划。

2.从滨河发展到以河流为中心沿河发展的天津城市发展构架

天津自1404年设卫建城,历经600余年的城市发展,城市空间形态的变迁经历了滨海河而建的卫城、沿海河而建的带状城市,到以海河为中心的大型城市的几个发展历程。天津的城市空间形态变迁无一不与海河密切相关。天津城市沿海河发展,众多的商业、文化设施与历史文化遗存沿海河两岸分布,海河是天津市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廊道。海河两岸地区浓缩了天津近代城市发展历史,见证了众多中国近代重大的历史事件。

从历史上看,天津始终作为北方的商贸中心与军事重镇。公元206年曹操修建平虏渠、泉州渠和新河,初步形成了今天海河水系,天津开始作为北方航运枢纽。明代(公元1404年12月23日),天津设卫建城,开启了作为城市的建设发展历史。最初的天津城市建设是临河而建,位于海河左岸的三条河流交汇处。城市布局以方整的传统中式城市格局为核心,并向东西方向扩展[1]。1860年鸦片战争以后,掀起了第二次城市建设的高潮,各国列强纷纷在海河沿岸修建租界地,形成跨海河各自相对独立的区域中心。1902年袁世凯在海河以北建设“北洋新城”。1928年成立天津特别市,成为我国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工商业城市。1937年天津市区人口已超过100万。至此天津初步形成了由卫城、租界区、北洋新城共同构成的现代城市格局,天津由老城区的单一中心,变为多中心并存的城市格局,初步奠定了今日天津的总体城市形态[2]。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当时天津全市行政区划面积为151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79万。后经多次调整行政区划,1973年后形成目前的辖区范围和区、县建制。天津中心城区以包括新、老城区和租界区的建成区为核心,以贯穿城市中心区的海河为斜向轴线,以三环十四射为基本城市架构,呈放射状向外扩张,迅速发展成为拥有1 000余万人口的工商业特大型城市[3-4]。

随着运输业的发展,深海港口运输与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的模式逐渐取代了昔日的河流漕运与海运,港口移至海河入海口,工业区也随之逐渐东移。20时世纪80年代初期,在海河下游的东南沿海区域建立了滨海新区,使城市的发展形态由单一中心城市变为沿海河带状发展双核心城市。海河上游的中心城区与下游的滨海新区互为依托,协同发展,以海河为空间纽带,形成“一条扁担挑两头”的独特城市空间形态[5]。

天津的城市总体市域空间布局采取“一轴·两带·三区”的模式。“一轴”指由“武清新城-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构成的城市发展主轴。“两带”指由“宁河、汉沽新城-滨海新区核心区-大港新城”构成的东部滨海发展带和由“蓟县新城-宝坻新城-中心城区-静海新城”构成的西部城镇发展带。“三区”指北部蓟县山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中部“七里海-大黄堡洼”湿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南部“团泊洼水库-北大港水库”湿地等三个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同时,根据《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在“一轴两带三区”的市域空间布局结构基础上,建立由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组成的城市主副中心以及11座新城。规划建设的新城是天津城市发展轴和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是各区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或重要的功能区,是带动区域发展的中等规模的城市地区,其将按中等城市标准建设。全市共规划11座新城,这11座新城将承担起疏解中心城区人口、聚集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城镇发展的任务。

二、城市空间格局比较

1.巴黎城市空间格局分析

从空间形态上看,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巴黎是以市区为中心,呈同心圆状向外逐渐扩展的。市中心集聚程度高,并逐渐向郊区方向递减,巴黎的商业、金融、行政和科学文化主要集中于市中心的核心区内,巴黎城区边缘则主要为住宅群,结构简单。新城市规划建设运动初步形成了巴黎今日的城市布局:城市大多都是依托塞纳河两岸的广场为中心,然后通过放射状的街道把城区连接在一起,基本格局中轴对称,市区街道布局呈现放射状[6]。

巴黎是一个相对中心明确、有序发展的城市。城市的“中心”是位于塞纳河环绕的西堤岛上的圣母院和巴黎地方法院。城市沿塞纳河发展,主要轴线呈东西向,沿塞纳河右岸展开。塞纳河沿岸的城市主轴线上布置了最重要的建筑群,并有与之垂直相交的副轴,以此确定城市中心广场的位置,形成了完整的城市格局。城区内的建筑群,以六层为主,完整地保留了统一的历史风貌。巴黎通过城市主轴线的延伸,与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新区——拉·德方斯新城相贯通(见图2)。

图2 拉·德方斯新城规划

2.天津城市空间格局分析

天津作为中国北方商贸中心,其形成和发展与中国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史密不可分。天津最早作为北京的卫城与南北货运贸易口岸,以海河畔中式布局天津卫城作为城市的中心。在被辟为通商口岸,沦为租界地后,多个租界地沿海河建设并自成体系,出现了沿海河发展的多中心城市格局[7]。之后,在海河上游又建设了北洋新城,天津呈现了三种截然不同的空间形态以及沿海河并存的独特城市格局。

天津城市沿海河发展,却没有明确的城市中心与主轴线。各个分区各自为政,多轴线、多中心、多样化的建筑形式形成了天津多元化的城市特色。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滨海新区,位于海河入海口,作为主城区沿海河向东部的延伸,经过二十余年的建设,成为天津最有活力的区域。

三、城市建筑形态比较

城市建筑形态控制在城市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包括城市轮廓线、建筑风貌与保护、城市建筑界面控制等多方面内容。许多著名城市就是由于有良好的建筑形态空间规划控制,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

1.城市轮廓线控制

(1)巴黎。巴黎的城市轮廓线控制,立足于保护巴黎老城区的整体城市风貌,立法早,执法严,成为城市的传统轮廓线特色保护得较好的城市之一。塞纳河贯穿巴黎全城,城市廓线以六层左右的公寓式楼房为主,形成水平方向发展的城市轮廓线特色,而大凯旋门、圣心教堂、埃菲尔铁塔、先贤祠等标志性建筑沿塞纳河两岸随地形布置与大片开敞绿地相结合,形成城市内主要的景观节点与视线通廊(见图3)。

图3 巴黎独特的城市肌理与空间尺度

巴黎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由于历史上是自中心向外扩展,文物古迹大部集中在核心区,因而中心区成为高度控制最严格的地区。高层建筑则随着城市的扩张在城市边缘地带发展。由此形成了中间低,四周渐次升高的所谓“锅底形”的城市廓线。

(2)天津。天津如同许多城市一样,早期对整体的城市轮廓线控制与保护缺乏认识。天津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经济发展的一度滞后,限制了其城市建设的发展。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迅速发展、高层建筑大量建设的时期,天津仍以多层建筑为主,仅在小白楼等少数地区局部建有高层建筑,城市轮廓线平缓。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由于人口的激增和土地资源的匮乏,除五大道地区等部分风貌保护区有建筑限高以保护该地区的城市轮廓线外,其他地区均缺乏相关的认知与法律支持。

天津同样作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近代百年看天津”,特别是海河沿岸,同塞纳河两岸相仿,具有众多的历史风貌建筑,但是却缺少相应的城市轮廓线控制与保护规划,特别是在海河沿线随着改造开发规划的进行,土地开发强度偏大,缺乏城市轮廓线的整体控制,使海河失去了适宜的空间尺度,原本不宽阔的海河,显得更加拥挤、狭窄。

2.城市建筑高度和风貌控制

(1)巴黎。巴黎是实行城市建筑高度和风貌控制较早的城市之一,可上溯到17和18世纪,并在实践中逐步修改、完善。巴黎的建筑高度控制采取限制最大高度和控制建筑尺度两种方式同时控制。首先,将外环路包围的中心区的最大限制高度限制为30米,外围各区为37米,城外最高可达45~50米,在新区基本上没有高度限制。同时,控制建筑尺度,在1884年的城市法规中就规定建筑地面至檐口的最大距离为20米,从1784年起到1967年,巴黎在5次修改规划的过程中,都坚持了这种对建筑尺度的控制,使巴黎成为一个具有宜人尺度的城市。

(2)天津。天津多年来对城市高度与风貌缺乏控制,仅对作为历史风貌保护区五大道地区等特殊区域有将建筑高度限制在檐口高度12米、建筑风格控制为欧式建筑的要求,其余建筑大多以高层为主,缺乏建筑风格定位,没有考虑城市空间的适宜尺度。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日益高速发展,开始对城市天际轮廓线、建筑风貌与色彩、建筑高度控制加以研究,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进行落实。沿主要城市干道与河流两岸及城市重点地区均进行整体退线及高度控制,并通过城市设计确定建筑空间形态。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天津的城市风貌与巴黎整体统一的典型城市风貌不同,将形成传统中式、欧式与现代化建筑并存的多元化复合型城市风貌。

3.城市建筑界面控制

巴黎老城区建筑鳞次栉比,统一退线且紧密相连的建筑沿街道界面依次展开,大多建筑都拥有相同的建筑风格与相宜的建筑高度,形成完整而连续的城市建筑界面。新建筑在修建时亦被要求保持这种界面的延续性。因此,让·努维尔设计的巴黎卡地亚中心以开放式的玻璃墙来保持与相邻建筑的连续界面,又使基地内几株老树得以保存,主体建筑后退以利交通组织,在有限的建筑高度内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来满足使用上的功能要求(见图4)。

天津的城市建筑退线多年来也进行了明确的规范与管理,针对不同道路的宽度进行控制。近年来又通过城市绿线的规划,增大了道路退线的要求,希望能够形成宜人的城市空间尺度。但鉴于设计规范与管理规定的执行,要求建筑各自独立以利消防及交通组织,现实却形成了建筑沿街退线参差不齐,且建筑风格与色彩通常各自独立的状况,无法形成连续完整的城市建筑界面。如同天津城市的整体建筑风格是多元的一样,天津的城市建筑界面也是多样的[8-9]。

图4 巴黎卡地亚中心沿街城市界面

四、结 语

法国巴黎与中国天津虽然同为因河而建的大都市,但由于城市发展历史和建设历程的不同,在城市的发展构架、空间格局和建筑形态等多方面呈现出巨大的差异。巴黎作为西方发达国家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在城市空间规划、建筑风格保护、城市空间轮廓和城市建筑界面控制等方面拥有大量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而天津作为成长中的城市,其独特的历史进程和多元化的建筑文化及其在发展中带来的些微混乱与不确定性都为她带来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特色。但是作为一座特大型的城市如何在保障自身快速发展需求的同时又保持其独具的特色,避免千篇一律的国际化建筑的影响,营造城市魅力,需要不断地借鉴那些成功城市的经验与教训。

[1] 天津市地方志修编委员会办公室.天津通鉴[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2] 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天津租界[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

[3] 刘海岩.空间与社会:近代天津城市的演变[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4] 荆其敏,张丽安,邱上嘉.天津的建筑文化[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

[5] 罗澍伟.近代天津城市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 钟纪纲.巴黎城市建设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7] 滕绍华,荆其敏.天津建筑风格[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8] 天津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天津市总体规划资料[R].天津:2000.

[9] 天津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天津市总体规划修编资料[R].天津:2007.

猜你喜欢
塞纳河海河巴黎
巴黎之爱
《海河水利》2021年总目次
巴黎市长儿子游400公里证明塞纳河不脏
一种临近海河的超深地下室新型防水体系
《巴黎私厨》
夕阳下的塞纳河
《写生法国》戴建华油画作品选
谁缔造了如今的巴黎
破冰开河
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