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前行──为湖南电视40年而作

2010-04-11 03:55魏文彬
关键词:广电湖南人才

魏文彬

(湖南省政协,湖南 长沙 410011)

湖南电视40年,我有些心里话想要说说。毕竟,我们走过40年了。好多难忘的人和事值得回忆,好多真挚的情和爱值得铭记。更为要紧的是,常言说“四十不惑”——面对下一个即将开始的40年,我们是否已经足够通透?是否已经有足够的自信和智慧不再困惑?

前一个40年,有近30年我是一个主要的参与者,一个劳心劳力的推手。为此我享受了荣光,也因透支过度而心力交瘁,但我坦坦荡荡,无怨无悔。下一个40年,我更多地是作为一个长者,目送大家前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当你们困惑的时候,不妨回头望望。那时候,我的身影也许垂垂老矣,但只要一息尚存,我将继续为你们出力。毕竟,我的胸中藏着湖南电视的前世今生,沧海桑田。

有人说,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父母对儿女的爱是为了分离。我情同此心。

算起来,我在湖南广电工作将近30年,由一名广电新兵到领导岗位24年,从1993年初起主政湖南广电15年。我和许多老同事一样,早已把自己的青春和血汗、激情和梦想都浇铸其中。近20年主导湖南电视改革发展,栉风沐雨,危机重重,所幸历练了一个坚强成熟的人才团队,迎来了金鹰城一片明朗的天空。

面对湖南电视现象,外界曾给我诸多褒奖和光环。其实,每每夜深人静、独不能寐时,我会想起许多人和事,他们如同寥廓夜空中的群星,虽然别人叫不出他们的名字,但我熟悉他们。他们的光彩,时刻在我眼前闪耀;他们的奋斗,令我终生不能忘记。

不能忘记,70年代初的黑白电视年代,一批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肩挑背扛,跋山涉水,走村访寨做节目。这种不畏艰难、以苦为乐的创业精神,其实正是湖南电视人一代又一代的选择和传承,是湖南电视业改革发展的根和魂。

不能忘记,历届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毛致用、熊清泉、王茂林、杨正午、张春贤、周强……湖南广电的成功,有这样那样的因素,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我们遇到了一个开明的省委领导班子。

不能忘记,1991年的怀化之行。那时,我刚当湖南电视台台长,到怀化山区采访。晚上,在小镇的麻石街上,我看到上百人围着一台信号极差的黑白电视,凳子摆了十几米远,像过节一样。我仔细一看,电视里播的是湖南电视台的一个专题,那么浅薄、粗俗,质量极差,我感到无地自容,害怕别人认出我就是这个台的台长。回到台里,我召集了一个大会,深刻检讨,情到深处,我拍了桌子,吼了一句我终身难忘的话:同志们呵,我们撒向人间都是沙啊!从这次开始,我集中抓创新,湖南电视的亲民定位开始形成。1995年创办湖南经济电视台,出发的行囊里装着的还是那个耻辱的山村之夜。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山里人望着电视所流露出的那种纯朴、善良、迷茫的目光,像针一样深深地扎在我心里,不断升华我对电视与传媒的认知。

不能忘记,湖南电视上星前后,湖南广电的第一轮改革,我们一无所有创办湖南经视、激活湖南卫视;我们成立改革小组,把湖南卫视十几个部门撤并成六大中心,一批经验丰富、事业心极强的老同志虚怀若谷、高风亮节,为年轻人搭建平台;我们苦心孤诣大半年,连毙三期样片后推出《快乐大本营》,风靡大江南北,一大批人才至此脱颖而出,节目创新蔚然成风。

不能忘记,开发马栏山建设湖南广电中心的那些艰难岁月。一群意气风发的读书人,自认为得了点岳麓书院的灵气,傲着一副范仲淹点化了的单薄骨架,血管里奔涌着汨罗江视死如归的咆哮,怀揣着“四大”的梦想,想在马栏山打造中国的迪斯尼、好莱坞。然而,马栏山3000亩土地从容地为我们丈量了梦想与现实的距离:5000万的家当,要做几十上百亿的工程,该有多难啊!其结果是铺天盖地的黄土和推土机伴随着没完没了的麻纱和焦虑,无情地折磨着我们。我在工地日夜转悠,把自己的生活甚至生命都带进了无休无止的炼狱。工地指挥部,一拨拨讨债者常常失去理智,拍桌打椅,唾沫四溅。夜深人静时,电话声突然大作,里面传来的又是那个要争工程的恐吓声。特别是有一次,一个自称两进班房的黑社会小头目带着一群闹事者闯进我家,一坐就是两小时,不善的目光满屋乱转。意识到生命受到威胁、爱子受到恐吓,我拍案而起:你敢违法,我可以和你一起下地狱!人被逼到非常境地,竟有以命相搏、以死相拼的念头。我在工程指挥部开了一个誓师会。我说,为了理想,为了后人,我们豁出去了。如果有菩萨,如果我命不该长,我祈求菩萨保佑,让我活到中心建成;如果领导要调动我的工作,我会请求领导让我把中心建完。那种炼狱般的日子,我们过了八年。八年,我甚至理解了“轻生”这个词。轻生重义,铁心铁胆!一个人把生命都看轻了,还有什么迈不过的坎?

不能忘记风雨同舟建设金鹰城的同志和兄弟。我特别记得一个小伙子,得了癌症也不离开工地。每天清早,到医院扎一针,再赶到工地上班。他负责跑规划局,规划局的同志都被他深深感动。还有中心指挥部办公室主任,一个老实本分的知识分子,以工地为家,任劳任怨,一腔热血,两袖清风。遗憾的是,中心建成了,他却离我们而去……我想,我们建的不仅仅是一座城,我们铸造的是电视湘军的一种精神:不服输,不信邪,舍我其谁;豁出去,拼上命,敢作敢为。金鹰城的建设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凤凰涅槃的过程。

不能忘记申请上市的奔波。申请上市的团队,材料准备了一卡车,一会儿为好消息欣喜若狂,一会儿又被坏消息整得垂头丧气,不知道生生死死了多少回。三年鏖战,才拿下中华传媒第一股。没有这一股的信任与支持,真不知湖南广电的命运是个什么结果。

不能忘记,第二轮改革的阵痛,那是革自己的命呵。一条新闻,五组记者;五个演播厅,办同一个栏目;五次投入,一次产出。内耗猛于虎,流失浪淘沙。怎么办?整合!三台合一,广告统一,节目统一,一大批干部一夜之间失去了岗位!格局的变化,利益的变化,地位的变化,考验了我们对事业的忠诚。大考证明:我们这个团队是成熟的、坚强的。从2003年到今天,我们一路突飞猛进。八年时间,广告收入从三亿到了三十多亿。

不能忘记,为今天湖南电视节目的繁华做出过巨大牺牲的一线人才——

有的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废寝忘食,一心扑在新闻管理岗位上……

1998年,湖南遭受特大洪水灾害,抗灾晚会感动了亿万观众,得到了中宣部刘云山部长的表扬。为这台晚会执导的同志三个通宵未曾合眼。如今的他,华发早生……

一名知名主持人在录制节目时,被背景板砸伤,擦干血迹,继续主持……

一位红遍中国的娱乐节目主持人,面对北京一个更大的舞台和非常优厚的待遇,他说:我离不开湖南,这里,有比外面更好的一片地,一片天……

还有许多同志日夜泡在机房、办公室,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不言苦……

尤其不能忘记,在我们遭受挫折时,一批老同志高瞻远瞩,力排众议,坚定地支持我们。我常说,在湖南广电,老同志是一座不老的青山……

还有很多很多,不能一一列举。特别是想起还有一大群为了事业至今没有成家的“剩男剩女”,心里就隐隐作痛,甚至不敢面对他们也已不再年轻的脸和仍然激情澎湃的心灵……

是什么力量驱使着湖南广电上至各级领导、下至基层员工都在贡献聪明才智、无私奉献呢?我认为,是理想。

历史告诉我们,我们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理想。没有理想,活着只是行尸走肉,有了理想,困境也能点石成金。是理想的魅力把我们聚集在同一面旗帜下,是理想的光环把我们吸引在同一条道路上。这个理想,连着汨罗江,系着岳阳楼,带着深厚的湖湘文化印记。这个理想,为我们壮魂壮胆,使我们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这个理想,就是快乐中国、和谐全球。

热运行,冷思考。高位运行更要常怀忧患意识。

从2003年开始,湖南电视一路走高。到今天,日近千万的收入和全国第二的收视率足以让人陶醉,一流的内容生产团队足以让对手望而生畏。但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局正在悄然逼近。疯长的新媒体正在迫使电视结束上升期,采用群狼战术的对手正在吞食我们的优势,不可复制的神话面临打破。

变阵、转型常常是高危期、阵痛期!稍有不慎、稍有懈怠、稍乱阵脚,就会铸成大错,丧失领先;或丢掉品牌,一蹶不振;或环境污染,人才难留;或人心涣散,溃不成军……这是近年来萦绕我心间不得不说的盛世危言。同志们要警惕啊!

外界总喜欢探寻湖南电视成功的奥秘,大大小小的文章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我认为,湖南电视的密码箱里,有一种长寿基因,外界至今没有破解,那就是忧患意识。我在湖南广电大大小小的会议上,讲得最多最重的是三句话:第一句话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句话是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第三句话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忧患其实是一剂苦方,一味良药。因为忧患,我们变得务实,变得敏感。因为敏感,我们关注社会,勤于思考。因为思考,我们变得深刻,学会前瞻。因为前瞻,我们变得豁达,进退有度。

《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热得发烫的时候,我召集所有制片人、主持人,特意开了一个泼冷水的大会,主要话题是:曾经享誉湖南的“韶峰电视”和“白云冰箱”到哪里去了?

2005年,《超级女声》红遍全国。那年秋天,面对各种热议,我们开了一次降温会,名字就叫《秋天的思考》。在赞誉声中,我们严肃地拷问自己:办《超级女声》,我们丢掉了什么?

2007年,湖南广电正沉浸在节节攀升的喜悦中。然而,我们在喜悦中触摸到发展的天花板,我们召开了第三轮改革研讨会。“两个走出去,一个立起来”的目标,直指产业发展。

当前,最大的忧患依然是人才和产业,人才不兴、产业不旺简直是一条铁的规律。面对这种状况,我们有三大使命。

一是努力塑造有容乃大的团队文化。我认为,湖湘文化有三种重要的精神气质。一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求是气质;二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气质;三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经世致用气质。这三种气质来源不一。每种气质的形成又经过了不同学派人物的雕琢、打磨,才小川汇流,沟沟坎坎,流到湖湘之地,兼收并蓄,成其湘江,归入大海。电视湘军处于内陆省份,成长于湖湘文化的土壤当中。要实现“两走一立”的目标,必须要塑造有容乃大的团队文化。

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说明一种超常的大气和胸怀。怎样才算是大气呢?作为领导干部,能包容各色人等,用其所长,是一种大气;作为朋友或同事,看到别人干出了成绩,不嫉贤妒能,而是埋头苦干、暗中追赶,是一种大气;作为知识分子,能审时度势,努力做到知行并重,探索不止,是一种大气。做大事业,就是要有这种超常的大气和胸怀才能凝聚人心、吸纳人才。

做领导的都明白,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得人才的关键是理解人才、包容人才。事业的兴衰,首先是人才的兴衰。因此,湖南广电要闯天下,就一定要汇聚各路人才。要汇聚各路人才,就必须要形成有容乃大的团队文化。

历史还告诉我们,我们可以什么都不要,但是不能不要人才!

二是快速发展产业。什么产业?传媒产业。这个产业是企业,是现代传媒企业,生产除新闻类节目以外的所有精神产品,听的、看的、玩的,无一不在其中。这样的产业,可以做得很大,像好莱坞、迪斯尼,像新闻集团、维亚康姆。好莱坞我去过,不大,在一个山窝里,环境还没有金鹰城好,但他们的产品誉满全球,垄断市场。迪斯尼我也去过,人流如织,遍地是金。为什么火?因为有米老鼠,有唐老鸭。这样的企业,我们就硬是办不成?缺智慧?缺资金?不是。因体制障碍而缺胆识。缺走出去的胆,认为只有黏在电视台才牢靠、才体面。缺创业之识,对真正的传媒企业缺乏透彻的认识。

长沙田汉大剧院、贺龙体育馆,只有歌厅演艺一个单纯的品种,每年都有几千万的收入。我们的人才、资源等优势,超过他们何止百倍,却总是一盘散沙。从《还珠格格》的小燕子开始,到李湘、何炅、汪涵、大兵,到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陈楚生,再到《一起来看流星雨》的郑爽,20多年来,我们捧红了多少身价千万的明星。但是,我们的艺员经济呢?除了天娱有点起色,大部分本该属于我们的都流失了。当务之急,是要剥离、整合、打通,做一个完完全全的现代传媒企业。像三一集团的梁稳根一样彻底走出去,满世界找市场,培养市场,做大做强。梁稳根当年在一家国有企业,如果他恋个科长、处长,肯定迈不出这一步;如果他有后顾之忧,搞个停薪留职,也不会有今天。他的成功,在于他对时代的认识,对市场的把握。三一重工的优势,实质上是体制优势、市场优势。它没有挂靠哪一级政府,不隶属于哪一个厅局。它是湖南的,也是中国的。我认为,芒果传媒也应如此,不能挂靠哪一级政府,隶属哪一个厅局,要把它办成一个与广电只有股权关系、没有隶属关系的独立的企业,一个在中国有垄断优势、在世界有一定影响的传媒企业。同样,这个企业做大了,既是湖南的,也是中国的,甚至还是世界的。

当前,文化产业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我国文化产业的GDP只占整个GDP的百分之四,而美国日本占到了百分之二十七。有人评估,我国文化产品的缺口高达百分之七十。我认为,这是一个缺口,也是一个伤口。这个缺口总是要填补的。填补的东西不是健康的就是不健康的,不是高雅的就是粗俗的,不是国产的就是进口的。我国文化产品长期只有进口没有出口的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否则,国家不安全。由此我判断:文化产业要大发展,其GDP由百分之四增加到百分之二十多只是个时间问题。增长百分之二十,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有几万亿的市场空间!这是背景,也是趋势,更是不久将要变成的现实。如果我们还不动手,就会错失良机。因为中央正在高度重视,前不久又召开了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会议,全国各地都在深入谋划改革发展,机遇稍纵即逝。现在,湖南广电改革的关键是三要:要剥离,要打通,要整合。要尽快组建一个实实在在的传媒企业。反之,只说不做,朝三暮四,芒果传媒就只是一个符号,一个永远的故事。

我有一个判断:今后十年,产业决定实力,实力决定品牌,品牌决定市场。

三是品牌的高端崛起。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深刻的转型期。有两个数字能说明这种转型:其一,人均GDP即将突破3000美元。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表明,过了3000美元这个关坎,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人际关系等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其二,城市人口比例正向70%迈进。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就是人们在物质生活获得满足之后精神文化需求的迅速增长。目前,与改革开放30年前相比,我国的政治生态、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精神家园被打破了,新的精神家园又没有形成。在这种状况下,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全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针对“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的观点,我曾说过一句话:精神空虚才是万恶之源!如果一个民族因文化消费品短缺而感到精神空虚,要靠外国人的电影、电视、动漫、歌舞来消磨时光,那就太可怕了。这种可怕,其实是我们文化工作者的失职和耻辱!因此,我们最大的任务是要迅速增加消费文化产品的产量,提高消费文化产品的质量,改善消费文化产品的生态。我认为,这是湖南广电当前和今后最紧迫的任务,也是国策国是。

舆论引导是媒体人的第一使命,“导向金不换”。导向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安危。因此,在导向问题上,我们要有觉悟、有担当、有智慧。面对日益复杂的国情民情,我们要研究媒体、用好媒体,凝聚人心、鼓舞人心。特别是要关注与影响青少年的成长,因为他们的素质决定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兴衰。我们要研究文化的功能,深刻认识文化固本、文化陶情、文化养志、文化排愁、文化强国的极端重要性。

娱乐节目是湖南电视贴近老百姓的平民表达、草根诉求。十几年来,湖南卫视的市场份额一直居全国地方卫视之首,娱乐节目功不可没。十几年了,我们的娱乐节目应该更加进步,娱乐的元素应该更加丰富,娱乐的手段应该更加高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娱乐节目也要转型,更加健康,更加阳光,更加智慧,更加富于情趣的精彩表达。

高端转型是湖南电视品牌升级的必由之路。几年前,我们就提出要高端崛起。至今,这还是一个弱项,一条短腿。现在,大批人才还在。人才是敏感的火种,要小心呵护,大胆使用,不能让他们闲着,要让他们在创新的涅槃中发出各自独特的光和热。

芒果传媒应该成为湖南广电改善文化产品生态的最佳载体。要用新的体制彻底清除文化市场发展的思想障碍、理论障碍、地域障碍,用新的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态,吸引各类人才在这里创造中国的好莱坞、迪斯尼,用优秀的文化产品传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关键是“化”,文而化之。化什么?化愚昧,化庸俗,化贪婪,化粗暴,化隔膜,春风化雨,化成清明的政治、淳朴的民风、高尚的情操、科学的制度、和谐的社会。这样的产品,就是优秀的文化产品。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目前的各种困难,但我们要相信干部,相信群众。

每当心有纠结无法安枕的时候,我会走出家门,漫步金鹰城。对脚下这片两平方公里的土地,我爱得太深太重。我想,一栋楼,一条路,40年后,或若干个40年后,可能会破旧,但我们几代人建成的这座城,将永远矗立在我们心里,历久弥新。因为,它凝聚了电视湘军的精神,锻造了电视湘军的灵魂。金鹰城的故事,终将成为历史。然而历史会告诉未来,只要理想的旗帜不倒,创新的激情不灭,奋斗的精神不变,我们就会一路前行,一往无前!

猜你喜欢
广电湖南人才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人才云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广电新闻出版整合对广电业发展影响的思考
EPON技术在广电网络的应用